喝下這酒啊,唱下這歌兒:蘇陽和他背後的男人們

2020-12-26 斜陽浪遊記

幾年前到銀川,坐在車上路過同心路,「這就是蘇陽長大的地方啊...」我想。

幾十年前,這裡還是城市邊緣。蘇陽年幼時跟隨家裡從浙江來到了大西北,推開門就是一片黃土,和江南完全不同的風景,極其震撼。這大西北的風沙也就此深深嵌入了他的人生。

蘇陽的「土味」搖滾如今在城市裡有著眾多擁躉。我最早也是聽朋友放了那首《賢良》,覺得很有意思,便入了坑。那時他還只有一張專輯,但每一首都百聽不厭。對於我這樣一個在城裡長大的南方人來說,這完全是異域的味道,而大西北的粗獷也讓我心生嚮往。後來在北京聽過一次蘇陽的現場,奔放的西北大鼓、蒼涼的嗩吶和管子,混雜著蘇陽的汗水和喊聲,那種興奮至今讓人難以忘懷。

蘇陽在巴西演出

蘇陽的音樂受眾不小,卻又獨樹一幟,這來自曠野鄉土的聲音,竟也能打動在城市裡漂泊的人們。而在他背後,是寧夏土地上頑強生長的民間音樂:花兒。和許多西北音樂人一樣,蘇陽也常年沿著黃河採風,和民間老藝人混在一起,學唱了民歌,再將其與現代音樂結合。而相比其他民謠歌手,蘇陽又更偏鄉土一點,正如他的新書名,這是土的聲音。

隨著蘇陽的出名,他也想在自己的音樂之外做點什麼。在跨界藝術項目《黃河今流》中,蘇陽將他背後的這些西北漢子介紹給了大眾,試圖在當代藝術中找到傳統民間藝人的發展空間。

《大河唱》這部紀錄片也來源於蘇陽的想法。他和主創們商量,決定用影像來記錄這些音樂和背後的人們。

紀錄片拍了三年,除了蘇陽以外,另外四位主角都是各自領域數一數二的大佬:說書人劉世凱、花兒歌手馬風山、百年皮影班班主魏宗富和民營秦腔劇團團長張進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絕活,也都有自己的個性。可以看到影片在不同人物的表現上各有側重。

秦腔劇團團長張進來

女兒出嫁、病中姐弟相見、帶孫子一起唱歌、重新安葬去世多年的兩個妻子,說書人老劉見證著人間的悲喜和親情的聯結。

開朗的馬風山張口就是歌,在山坡上和鄉親們一起唱歌調侃,熱心組織花兒會。大家你來我往,一人一句,展示著花兒紮根鄉土的生命力。

魏宗富玩得一手好皮影,悉心收藏著祖傳的道具,卻為手藝的傳承發愁。

費心費力組織劇團,怒斥後生幹這行當不要落井下石,下雨天堅持演出,張進來身上則是老一輩的職業堅守。

劉世凱在樹林裡隨口唱著歌

這是他們的創作與真實生活。蘇陽從他們身上汲取了不少養料,也走得最遠。他的音樂特點,很好地反映在片中兩處他與其他人的衝突片段中:

第一段是排練時和鼓手的衝突,蘇陽說傳統民歌中節奏停頓是根據唱的氣口兒來的,和現代音樂固定的節拍並不一樣,面對鼓手的質疑,蘇陽堅持傳統唱法的設計。第二段是在哈佛大學的講座上,聽眾批評蘇陽「唱得不夠原汁原味,不是純正的花兒」,而蘇陽回應道花兒歌手都是土生土長生的農民,他們的生長環境造就了這樣的唱法,而自己是廠礦子弟,是城市裡的工人,他的音樂自然要有不一樣的氣質。

前者是他音樂中對傳統的繼承,而後者正是用現代音樂來改造傳統。

魏宗富和他的皮影

魏宗富的皮影戲在家鄉很受歡迎,張進來的秦腔也是,看戲的觀眾聚精會神,看到動情處,也有人溼了眼眶。而老魏到上海給小朋友演出,小朋友們卻覺得很陌生,也有觀眾說這些東西幾十年一直沒變,難免讓人覺得乏味,這些傳統的東西也需要不斷改進,緊跟時代潮流。

與之相比,影片中多次出現蘇陽的演出,現場聽眾嗨得如痴如醉。甚至在海外也大受歡迎。

如何讓傳統藝術活下去,蘇陽在思考,也在實踐。

看到片中馬風山在花兒會上錄視頻,我也下了一個快手。首頁全都是漂亮小姐姐唱歌跳舞,或者各種搞笑段子,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播放量。我搜到了馬風山的帳號,內容全是當地花兒歌手的即興演唱,不可謂唱得不好,但播放也就幾千。而將近兩年積累的粉絲還不到 4000。這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真實的註腳。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更多的蘇陽和這樣的記錄。

馬風山和他的老家

最後再回到影片本身。必須說視聽還是比較成熟的,我也推薦大家都去影院感受。主創提到了人類學影像,這自然也是一次長時間的田野,1400 個小時的素材如何選擇處理,並不容易,何況這還是一部要推向院線的影片。成片最後將許多真實的碎片展示了出來,有足夠的廣度,不乏有打動人的片段,但在人類學意義上,還是缺乏深度。在我看來,確實更像散文或者詩,有一些啟發。可能拍成劇集會更好一點吧。

相關焦點

  • 蘇陽:一個搖滾歌手和他的民間藝人朋友
    雷建軍提出不只拍攝蘇陽本人,也拍蘇陽背後的音樂母體:西北的民間藝人。某種程度上說,是那些藝人成就了蘇陽,但那些人一直被湮沒。蘇陽列了一個名單,他們確定下四位拍攝對象:皮影藝人魏忠富、說書藝人劉世凱、民營秦腔劇團團長張進來、花兒歌手馬風山。「所謂音樂母體並不是說具體的某一個單一的人,不是這樣的。
  • 蘇陽和他的《大河唱》
    在一席的演講中,他回憶到:「到的時候是深夜,父親用一輛二八自行車載著我和母親從火車站回家。第二天早上我打開門,看到一個和我之前記憶完全不同的場景:一望無際的黃土地,全部是黃色的。」 多年後,當五十歲的蘇陽談起幼年這趟遙遠曲折的路途,用極平淡的口吻說,「它改變了我的生活軌跡」。
  • 蘇陽的寧夏川
    他剛經歷一場失敗:勸說一個老漢接受他的饋贈。老漢不幹。挨撅出銀川幾十公裡的賀蘭縣一所農舍就是王老漢的家。「天下黃河富寧夏」,寧夏最好的一塊平原在這裡。賀蘭山下一馬平川,綠色緩緩流淌,夏日也涼爽得很。這是2012年8月13日的下午。王老漢大名王德賢,今年七十三歲,原籍甘肅河州,年輕時就是遠近有名的花兒歌手。
  • 蘇陽:把民族搖滾從銀川唱到了哥倫比亞
    VJ(影像騎師)藝術家綿羊去年跟著蘇陽樂隊一起去平遙演出,吃完早飯,綿羊遇到晃蕩的蘇陽,後者說他要去燒個香。他們真的去了城隍廟,蘇陽規規矩矩地舉著香拜了拜,又給綿羊一一指認廟裡的神仙們。這和蘇陽演出時的狀態反差巨大,「奮不顧身,全都喊出去,彈琴也特別猛。」葛維彬形容。年輕時,大約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蘇陽晚上經常隨便到哪個朋友家喝到斷片兒。
  • 賀蘭山下一馬平川,什麼歌兒唱老了好少年
    (《河床》)在眾多作品中,《賀蘭山下》是蘇陽本人最喜歡的作品,《賢良》是被傳唱最廣的作品,而《鳳凰》則是一個重要的機緣,正是通過那首叫做《鳳凰》的」花兒「,他開始真正重視和研究民間音樂,也才有了後來《賢良》專輯裡面的一系列改編和創作。
  • 蘇陽:離土最近,離人也最近
    但漂泊闖蕩的幾年,蘇陽接觸了許多音樂。沉醉於從朋友那兒借來的非洲原住民音樂唱片時,他突然意識到這些唱起來錯落有致的非洲民歌和「花兒」仿佛有著某種關聯,這樣的熟悉感喚起了記憶的田野裡那些並不完整的花兒片段。於是,蘇陽開始關注起鄉裡鄉親們日夜唱的歌。花兒在西北被叫做「漫花兒」,其關鍵在於「漫」——信口拈來,不拘泥於任何形式和內容。
  • 蘇陽與八位友人的黃河Blues
    喝下這滾燙的烈酒唱過黑夜河水沒有盡頭也不再回來唱過黑夜 不再回來 唱過黑夜 不再回來……」他的歌聲迴蕩在北京的錄音棚裡。有一位朋友拿了寶雞彈唱比賽的二等獎,在銀行上班的同時開了家吉他培訓班,聽了蘇陽的演奏,便介紹他認識了另一個朋友,推薦去了新蕾樂團。這是八十年代潮流的新生事物,中國出現了走穴演出的樂團,去各地演唱流行歌曲。蘇陽交了60塊錢學員費進團,排練的第一首歌是崔健的《不是我不明白》。演奏兩三年,蘇陽回家了。銀川發生了變化,有了夜總會和歌舞廳。
  • 陳奕迅為了唱好這首新歌豁出去了,唱之前喝了好大一杯酒壯膽
    粉絲們都激動的不行!直呼好聽!《龍舌蘭》作為阿臣陳奕迅今年年度大碟《L.O.V.E.》中最後一首主打作品,現已上線各大音樂平臺,不知道各位歌迷粉絲朋友有沒有去聽呢?有歌迷認為這首《龍舌蘭》與《無人之境》表述的意境比較相似,每個人聽相同的歌都會有不同的心情。《龍舌蘭》背後的故事出自敲擊樂手Chris Polanco的親身經歷。
  • 老狼、蘇陽、閆澤歡同框直播
    7月17日晚,百度知道重磅直播《知道好奇計劃》如約而至,著名音樂人老狼、蘇陽與新生代原創歌手閆澤歡對話,分享《九曲》合輯背後的故事,帶你聆聽家鄉的歌,充分滿足你的音樂好奇心。網友們對《九曲》合輯、對前浪後浪音樂人同框對話的濃厚興趣可見一斑。已於7月15日正式發布的《九曲》合輯,由麥田音樂主理人老狼聯手蘇陽,邀請到來自黃河沿岸的音樂人加入「黃河今流」藝術計劃,譜寫出9首流沙之歌。
  • 《九曲》合輯唱響大河之音——音樂人蘇陽、張佺分享心路歷程
    " 從 2016 年開始,我做了一個叫《黃河今流》的藝術計劃,旨在探索黃河流域的民間藝術在現代和未來的表達。前兩年我在想,我長在寧夏,而黃河流過九個省,每個省都有自己的民歌或者民間音樂,那麼邀請這九個省的九位音樂人,每個人在一個鄉音母體的對應下再創作一首歌,會是怎樣?於是,我就在 2019 年啟動了音樂合輯《九曲》的計劃。"
  • 蘇陽:從那以後我再也不吃小磨香油和水餃
    從那以後我再也不吃小磨香油和水餃。【小編按】剛從銀川參加音樂節回來,蘇陽開始緊張地投入下一場演唱會的排練中。下一場在西安。西安,對中國搖滾樂和蘇伯伯來說,都是一座意義重大的城市。16歲那年在西安上學迷上了吉他,這段經歷影響了他的一生。也影響了你,影響了我。蘇陽早年寫了一些對那段生活的回憶文字,小編從中摘選了一些。【蘇陽原文】87年的一天,我在學校閒來無事,高年級的李姐對我說,今晚西安體育館有音樂會,你不是喜歡彈吉他嗎,想去看不?我就跟著去了。
  • 蘇陽:一個離人群最近的聲音!
    《土的聲音》作客北京華聯悅海新天地購物中心西西弗書店,與銀川的歌迷和讀者分享他的音樂故事。他將「花兒」、「秦腔」等西北民間音樂及傳統曲藝形式,與流行音樂進行嫁接、改良和解構,經由西方現代音樂的理論和手法,創造出一種全新的音樂語言。他的音樂對中國社會轉型期的生態與心態給予了莫大的關注與思索,是中國當代音樂領域內頗具鑑賞性和保存價值的藝術品。
  • 土到紅油鋥亮的蘇陽
    感覺畫面上吹來一陣黃沙風,而我這時候手裡一碗臊子麵,口鼻處是騰騰的煤煙,習慣性蹲在電線桿下。蘇陽像是讓夜歸人慾罷不能的路邊攤味道啊,黃沙一樣的秦腔嗓是西北最致命的味覺層次,由紅油澆衷腸,揪著西北民間音樂「花兒」音符邊喊邊打,在土到亮的聲音面前,印第安人毫無違和。這是偶然的奇蹟,還是必然?採訪蘇陽時,電話那頭溫文的略帶著西北蒼茫的熟悉嗓音幫我解開了答案。
  • 寫下」喝最烈的酒「這句話的男人,已經離開我們33年了……
    古龍臨去世之前都在舞廳裡流連溫柔鄉 但深知古龍為人的丁情卻說:古大俠對美女的魅力就在於他的「寂寞」。和古龍深交過的女孩子,都知道古龍是一個多麼寂寞的男人。古龍擅飲也愛飲,酒來就幹,頭一仰就是一大杯。但在寫作時是例外,卻是滴酒不沾。就像楚留香與人比武時絕不沾酒。年輕時候的古龍,就愛上了酒,每次拿到稿酬,便立刻呼朋引伴去飲酒作樂。他的酒名,和他的作品一樣,聲名在外。古龍很純粹,從不掩飾自己對酒的偏愛。
  • 調酒師們下了班,都喝什麼酒
    Bartenders,調酒師們,他們是夜生活的搖滾明星。他們很酷,給他們一個搖壺,就能主宰你的夜生活,而且還能贏得你的尊重和崇拜。和他們打交道,你得花錢買酒,也許還得學學怎麼和他們調情,你內心渴望他們的目光能注意到酒吧裡一群單身狗中的你。
  • 抖音我釀的酒喝不醉我自己是什麼歌,可可託海的牧羊人歌曲介紹
    今天,小編在網上搜了一下,發現大家也是好評如潮,看了這首歌背後的故事,更是讓人感動,大家覺得洋仔比原唱唱得好,也有人說是對的口型……不管怎樣,這說悽美的歌曲打動了我們,撥動了人們心裡的那根弦,這在現代是不容易的。現轉發該文,以饗讀者。
  • 《這酒怎么喝》,旭日陽剛王旭用一首歌講述朋友情義
    在傾訴和聆聽中感知兄弟深情,在交流和接觸中不斷握手和感激。2019年春節剛過,旭日陽剛王旭闊步走向錄音棚,用一曲《這酒怎么喝》講述多年來的兄弟情義,用粗狂激昂的氣勢表達最簡單的聲音。這酒怎么喝,幹了!我們是什麼,兄弟。
  • 我釀的酒喝不醉我自己,你唱的歌卻讓我一醉不起
    在海南時,刀郎身無分文,現任妻子朱梅就是因為他的音樂天分和不服輸的精神喜歡上了他。到新疆以後,不論刀郎貧困得只能喝一瓶廉價的白酒「下崗大曲」(新安大曲,價格一塊五角)時,還是富有得一次出場費就是幾十萬元時,朱梅都默默地站在他的身旁。
  • 蘇陽樂隊——特色民族搖滾樂隊
    蘇陽將西北民間音樂「花兒」,傳統曲藝形式秦腔等與當代音樂進行嫁接、改良和解構,並通過西方現代音樂的理論和手法創造出一種全新的音樂語言。他的音樂對當下中國社會轉型期給予了莫大的關注,是中國當代音樂領域內極具鑑賞性和保存價值的藝術品。2007年第7屆華語傳媒大賞獲「最佳新樂隊/組合」和「最佳新世紀/民族音樂藝人」兩項提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