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對陳浩然Edward的認識可能源自方大同——他為方大同監製的《15》大碟和歌曲《好不容易》奪得2011年度香港「叱吒樂壇至尊唱片大獎」及「至尊歌曲大獎」。但其實在此之前,Edward早已是行內有名的音樂人,有著堅實古典音樂底子的他早於大學時期已經開始流行曲作曲和編曲的工作。近年他更獲唱片公司賞識,成為A&R顧問,負責栽培和推廣歌手的工作,然而他在這次的《潘迪華音樂旅情演唱會》擔任音樂總監一職。
Q=好戲網 A=陳浩然
Q:作為香港資深的音樂製作人,據說你已經不是第一次接觸潘迪華的作品了?
A:對,早在15年前,我有幸參加潘迪華姐姐的一個大樂隊的項目,在香港中文大學的音樂廳裡做一個錄音的合作。15年之後,在進念這個致敬潘姐姐的音樂會重遇她的作品,很有親切感,也是一個很好的緣分。從當年的戰戰兢兢,到現在的熱切期待,當然也有一些挑戰,但非常期待碰撞出新的火花。
Q:你印象中的潘迪華姐姐是怎麼樣的?她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
A:潘姐姐是一個很真誠、很有才氣的人。除了演唱或寫英文詞的技藝很超凡之外,在她身上我學到的是如何做人。名利對於她來說並不是重點,當年她做音樂的初衷——希望將華人好的旋律帶到外國,很純粹。所以這次我也希望我在音樂上的改編,帶出的每一個音符都是真誠的。
Q:之前你幫方大同製作《Timeless》的老歌新編專輯,相信積累了不少經驗,這次改編潘迪華姐姐有什麼難度?
A:最大難度和壓力來自要面對我們致敬的對象潘姐姐當晚演唱會會坐在第一排,聽我們的改編!這次我會擺一些西方的元素放到中國味道的歌曲裡面,如何保留原曲的內涵和神韻,又要穿上新的音樂編曲外衣,賦予新鮮感,需要拿捏好。
Q:拿捏的關鍵點是什麼?
A:沒有有違和感是關鍵點!我覺得一首歌裡的骨幹元素——旋律風格與和聲的技法,這兩方面必須多加留意,不能和新編曲有突兀的地方。
Q:你現在擁有自己的創作團隊EMP,這次會參與進來嗎?
A:有的。這次伴奏樂隊成員裡面有幾位位是我公司的:包括幫我做電腦程式、吹長笛和中國笛的樂手,還有吉他手、小提琴手Slash。鼓手方面我們請來了香港非常厲害、資深、具有傳奇色彩的Rudy。另外前期製作部分,演唱會的十幾首歌我也會精選我們團隊不一樣的人才在編曲的不同部分去幫忙分工,大家去碰撞火花,畢竟我自己的眼界有限,團隊合作最好的地方是可以刺激彼此的靈感。
Q:整個致敬音樂會的架構你是怎麼搭建的?歌手演唱的曲目如何分配(每人選一首翻唱曲目分析)?
A:明哥(黃耀明)是當中最有分量的,我將這個演唱會中最大的維度交給了他,最氣勢澎湃的、最細緻的,他等於幫我搭建了一個畫框,其他不同風格的歌手就像不一樣的顏料,幫這幅音樂會圖畫塗上絢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