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看跟明朝有關的電影電視劇時,都會接觸到三種組織機構:錦衣衛、東廠和西廠。在影視劇中,這三個組織機構的人都是能飛簷走壁、以一敵十甚至是能利用空氣打爛桌椅的武林高手。
不僅功夫高深,多是以太監的身份出場,話不多但是神秘感十足。最近很多短視頻平臺在翻拍陳坤主演的電視劇裡面西廠的形象,可以說很多人看完對於這個組織更是充滿了好奇。
今天給大家普及一下明朝的東西廠和錦衣衛到底是什麼?
01什麼是錦衣衛?
錦衣衛與東西廠三個機構被合稱為廠衛。錦衣衛是明朝專有的軍政搜集情報機構也可以說是特務機構。它在組織當中可以說建立最早、存在的時間最長的。錦衣衛的前身是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來改置錦衣衛,首領被稱為'錦衣衛指揮使」,一般是皇帝親信的武將擔任,直接向皇帝負責。錦衣衛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在內,並且有權對他們進行不公開的審訊。
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錦衣衛主要職能為「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此外錦衣衛也參與收集軍情、策反敵將的工作,如在萬曆朝鮮戰爭中收集了大量的日軍軍情。
02什麼是東廠?
明成祖朱棣起兵靖難成功後,當時朝中很多大臣並不承認朱棣王朝的合法性,朱棣本身對於朝中的大臣也不是很信任,並且民間還有朱允炆還活著的傳說。那時的人民只認正統,如果朱允炆真的還活著那必將威脅到自己的統治。
為了能夠加強中央集權,明成祖朱棣便想著利用一個部門去收集監督和鎮壓反對力量,因為錦衣衛是外部機構,使用起來很不方便,於是明成祖朱棣設立了東廠,也就是「東輯事廠」,是明代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機關和秘密警察機關,併兼專門監視錦衣衛的意圖。
朱棣不重視太祖關於宦官不得幹預政事的禁令,重用親信宦官為東廠首領,起初是直接接受明成祖朱棣的統領,後來指揮管理權下放到了宦官的手中,權力超過了錦衣衛。由於東廠權力在錦衣衛之上,且只對皇帝負責,不經司法機關批准,可隨意監督緝拿臣民,從而開明朝宦官幹政之端。
03什麼是西廠?
說到西廠,很多人會想到電影裡陳坤說的:
你問我什麼是西廠?東廠管不了的事我來管,東廠做不了的事我來做!
從這句話可以能看出,西廠肯定是獨立於東廠之外的一個組織,且擁有比東廠更大的權力。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成化初年,東廠由太監尚銘掌管。尚銘是個很貪婪而且深藏不露的人,他利用職權敲詐勒索,手段高明,獲取了大量不義之財。這時,有個在外偵事的太監汪直特別眼紅東廠,也想得到這塊肥肉,於是他不斷地向明憲宗表態,如果由他來掌管東廠,一定會比尚銘管理得更好。
明憲宗經過再三考慮,決定再設立一個與東廠一樣的特務機構,由汪直管理,看他和尚銘究竟誰的本事更大。於是在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由汪直主管的西廠建立起來。
西廠設立以後,汪直開始排除異己,很多朝中大臣如兵部尚書項忠、左都御史李賓、侍郎程萬裡等人都被他誣陷而被罷免官職。很多被西廠盯上的大臣都是嚴刑逼供,行為過激,導致朝野上下怨聲載道。最後導致亦思馬進犯宣府,明憲宗由此對汪直十分惱火,便下旨撤銷了西廠,汪直也被調到南京御馬監任職去了。正德元年,西廠短暫復開五年後又被撤銷。
《明朝錦衣衛和東西廠》書中收錄了吳晗先生論及廠衛制度的大部分作品,並以廠衛制度的端倪、初創、興盛、衰亡為線,對章節內容進行了編排,系統、詳細地闡述了錦衣衛、東西廠等特務機構的歷史、特點、功用、危害,讓你一本書洞悉明朝的廠衛制度!
對明朝東西廠、錦衣衛歷史感興趣的讀者推薦讀一下這本書,目前做活動領券購買僅需19.8元,相當於5折的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