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龍門飛甲》劇照。
西廠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稱,全稱「西緝事廠」。明憲宗朱見深為加強特務統治,1477年於東廠之外增設西廠,用太監汪直為提督,其權力超過東廠,活動範圍自京師遍及各地。在後面不到6年的時間裡,因遭文官強烈反對、廠衛權力爭奪以及汪直失寵,西廠被撤銷。1506年短暫復開,5年後又被撤銷。
西廠是一個短命的機構,但在2000年來的中國封建史中,卻備受政客、學者、民眾的關注。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從西廠的創立者明憲宗朱見深、廠公太監汪直、反對者內閣首輔大臣商略三位的角度來了解西廠到底算什麼東西?
明憲宗朱見深:
愛大自己 17 歲女人的口吃皇帝,需要西廠維護皇權
明憲宗朱見深(1447—1487),又叫成化帝,明英宗長子,明朝第八代皇帝。
明憲宗朱見深。
1449年「土木之變」後,其父朱祁鎮被瓦剌擄去,叔父朱祁鈺受命監國,朱見深被立為太子。到1452年,朱見深被廢為沂王,改立朱見濟為太子。1457年,英宗因奪門之變而復闢,朱見深再次被立為太子。
在父親被擄,兩立太子過程中。一個大朱見深17歲的萬貞兒一直陪伴著他,史料記載這個女子「貌雄聲巨,類男子」,後來卻成了朱見深一生所愛。
朱見深2歲第一次被立太子,19歲的山東女子萬貞兒做了他貼身侍女。在英宗捲土重來前,朱見深那段人生中最黑暗最艱難的日子裡,萬貞兒一直守護在內向而有些口吃的朱見深身邊,始終如一,不離不棄。萬貞兒在朱見深心目中就有了母親、姐姐兼情人的多角色的朦朧定位。這也許是朱見深一輩子對萬貞兒都非常寵幸的最大原因。
電影《龍門飛甲》萬貴妃劇照。據史料記載萬貴妃「貌雄聲巨,類男子」。
1465年,18 歲的朱見深大婚不久,就撇下年輕貌美、才華橫溢的吳皇后,夜夜就寢於萬貞兒所住的寧貞宮。
1466 年,已36歲的萬貞兒為憲宗生下一子,朱見深大喜,遂封萬貞兒為貴妃。電影《龍門飛甲》裡的萬貴妃就是以她為原型。可惜不到一月,皇子夭折,此後萬貞兒再無生育。
朱見深於1464年登基,初年為名臣于謙平冤昭雪,恢復景帝帝號,又能體諒民情,勵精圖治。但在位末年,好方術,終日沉溺於後宮與萬貴妃享樂。當時文官集團裡,閣臣互相傾軋,吏治漸趨腐敗,官場貪汙成風。而宦官乘皇帝不理朝政機竊奪權勢。朝臣和宦官之間為爭奪權勢也在明爭暗鬥,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鬥爭日趨激烈。
為了維護皇權的至高無上和對臣宦實行有效的控制,朱見深便在東廠的基礎上設立了西廠,讓西廠成為自己的耳目,通過心腹親信太監汪直指揮秘密監察朝臣的言行,。 [
1487年,萬貴妃去世。當年八月,朱見深過於悲痛而駕崩,時年41歲。葬於北京昌平明茂陵。
大太監汪直:
十五六歲時掌管西廠,善於猜測帝王心意
太監汪直,廣西大藤峽瑤族人。在幼童時,汪直做了明軍俘虜,由於長相機靈,被閹割後送入宮中,先伺候萬貴妃,電影《龍門飛甲》西廠廠公雨化田就以汪直為原型。後汪直服侍明憲宗。
電影《龍門飛甲》劇照。西廠廠公雨化田就是以汪直為原型。
西廠的成立是非常偶然。1476年,先是京城內出現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接著妖人李子龍用巫術勾結太監私自進入大內,圖謀不軌,事發後被誅殺。
當時二十餘歲的朱見深得知此事後,十分恐懼,為了避免類似的事再發生,朱見深令小太監汪直從錦衣衛中選人喬裝成平民,出宮伺察宮外的民臣動向。
汪直善於猜測帝王心意,抓住了這個機會,到處捕風捉影,搜羅了不少所謂的「秘密消息」報告給了朱見深。朱見深認為這些消息很有價值,並且讓錦衣衛喬裝成百姓的偵查方式不能滿足信息的需求。於是朱見深於1477年組織了新的內廷機構——西廠, 並以年僅十五六歲的太監汪直為提督,廠址設在靈濟宮前,以舊灰廠為廠署總部。西廠的軍官主要從錦衣衛中選拔,這些人再自行選置部下,短短幾個月內,西廠人員極度擴充,其勢力甚至超過了前輩東廠。
西廠的成立令汪直的權力「更上一層樓」,也令他的焰氣更高。史書上記載汪直黨羽奇多,並且可隨意逮捕朝中大臣,並不向皇帝奏請。無形之中造成了大量冤案,西廠成員也可借廠中的權力陷害異己,殘害忠良。西廠所限定的偵查範圍不只是北京城,而是全國各地,任何人也會成為西廠所監視、所害的對象。
朱見深見汪直屢屢揭發奸賊,愈發寵幸汪直。西廠愈發肆無忌憚,屢興大獄。《明史·宦官傳·汪直》寫道,上自王府下至邊鎮,大江南北,到處都有西廠的偵緝校尉,「民間鬥詈雞狗瑣事,輒置重法,人情大擾。(汪)直每出,隨從甚眾,公卿皆避道。兵部尚書項忠不避,迫辱之,權焰出東廠上。」
文官商輅:
連中三元歷經三朝的內閣首輔,對西廠深惡痛絕
商輅(1414-1486),浙江淳安縣人,出身於基層官吏家庭。
商輅自幼天資聰慧,才思過人。於1435年鄉試、1445年會試及殿試均為第一名,是明代近三百年科舉考試中第二個「三元及第」。通過科舉進入政壇的商輅,經歷了「土木之變」、北京保衛戰、「奪門之變」、汪直專權等系列重大事件。歷經英宗、景帝、憲宗三朝,曾先後在內閣任職達1 8 年之久,在1467年,升為內閣首輔,文官之首。商輅為人剛正不阿、寬厚有容,臨事果決,每次大事來臨時,都會有自己的主見,不會因為皇帝與權貴的喜好而說一些違心的話,做一些違心的事。
商輅斥汪直的連環畫。
西廠僅僅成立5個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在1477年五月,內閣首輔商輅及同僚上疏,歷數汪直的十大罪狀,認為憲宗朱見深寵信汪直,致使「人心洶洶,各懷疑慮」; 他們要求憲宗革除西廠,廢黜汪直,如此才能安天意、回人心。 憲宗收到奏章後為之震驚,於是撤銷西廠。
但西廠代表的是皇權,親信文官還是親信宦官,憲宗選擇了後者。在西廠撤銷只相隔一個月,汪直復出,西廠又正常運行。對於憲宗的反覆,商輅以致仕反抗,得到憲宗的批准,並且賜命用驛車送他回去。商輅致仕後,在淳安老家過了近十年優遊林下的生活,於1486年逝世,享年73歲。
從成就與人生際遇來看,商輅都算封建文官的羨慕的典範。
「物極必反」,西廠的發展,以及汪直極度膨脹的權力,威脅到了皇權。在其後的權力角逐中,汪直失敗。被調出京城,西廠也隨之解散。1484年,汪直被貶南京。幾年以後,汪直在失意中死去。
資料來源:
《劍橋中國明代史》[英]崔瑞德 [美]牟復禮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明史·宦官傳·汪直》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朝最重口味皇帝:一生愛比自己大 17 歲的女人》中國日報
《商輅生平事跡 略》翁福清 杭州師範學院學報
《明代廠衛司法研究》李偉強 西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