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轉載或合作請聯繫此念
▲「此念」嘉賓 尹燁
導讀
最近,新型冠狀病毒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也「承包」我們每天關注的新聞。尹燁也作為「非典」科研攻關主要參與者之一以及傳播生命科學「科普工作者」。對此次疫情,他闢謠和科普了很多生命科學方面的知識,備受大家關注。
作為華大基因的CEO,尹燁做基因測序解讀,破解生命密碼,搞清楚每個人的生老病死。他熱愛科普,作為生命科學圈的「名嘴」,講述每一個人都能聽得懂的生命科學。
在《生命·成長》第二季紀錄片中,我們與尹燁從生命科學的角度一起探討教育與成長。
cinian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點此觀看《生命.成長》第二季尹燁(第一期)
尹燁
華大基因CEO
傳播生命科學科普大V
在Nature、Science等國際學術期刊
發表論文40餘篇
開設《天方燁談》電臺節目
「尹哥聊基因」公眾號
講述大眾「聽得懂的生命科學」
《生命.成長》第二季
看見生命、看見成長,看見更廣闊的天地
01
第一代成功的教育型父母
我曾經感慨於上大學的時候,打球好有人喜歡,打電子遊戲好有人喜歡,學習好有人喜歡,演講好有人喜歡,辯論好有人喜歡,到了工作以後就變成了只有有錢才有人喜歡,很悲哀。
其實是一個社會問題的縮影,弄成了錢是唯一的準則,用錢去衡量所有的一般等價物,進而把教育變成了急功近利,大家所有教育目標就是在於上好大學、好好工作、掙更多的錢,下一代繼續更好地培訓,找好工作,掙更多的錢。
這是影院效應,第一排站起來了第二排必須站起來,所以你不焦慮你也被別人帶焦慮了,全民族就進入到一個集體教育。這種情況下怎麼會出現一個大家滿意的教育?幸福感也很差。
有些問題肯定是需要時間去解決的,但很明顯,如果我們永遠都不改變的話,那這個時間會來得更慢。
我們不是自古就這樣,如果自古都這樣那諸子百家就出不來了。這可能還是一個階段,但是我不擔心的就是在於我看見了今天更多的孩子們,其實他受到的教育背景開始更多元化了,而且大家慢慢地也明白,教育不可能只是學校的事情,更不是補習班的事情。父母在這個過程中也在修煉,他們開始學著怎麼去當第一代成功的教育型父母。
▲ 長按保存圖片分享朋友圈
02
唯一能改變的其實就是自己
在遺傳學上,當你的孩子越少,你投入的精力越大。因為你必須保證他成功,像信天翁,他一次就生一個蛋,這個孩子必須得成功,要不然基因就斷了。魚就沒有這個問題,魚一次幾百萬,幾千萬個卵都可以,死95%,還有5%。這是兩代人,在多子和計劃生育之間你必須會造成這麼一個結局。
所以我們能體會到這種教育的感受可能跟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都不一樣,上一代人可能還沒怎麼做好準備,孩子可能就霹靂啪啦已經過去了。或者都有多個孩子,也不可能投入那麼大的精力。
▲ 長按保存圖片分享朋友圈
所以很多家長問我,我看見孩子就想抽他,不輔導作業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就是這樣的。
我反過來說,這孩子上次發燒的時候你為什麼找我?他說因為他高燒。那一刻你想什麼?他趕快好。我說是一樣的問題,你這個房子我說開門你不讓,等我要拆房頂了你才說開門可以。不就是這個問題嗎?家長陷入了我執,其實孩子病的時候你就希望他趕快好。
每一年出生缺陷率有5.6%,我們有上千萬個罕見病的孩子,這孩子踏踏實實活下來,健健康康的,不比什麼都強嗎?
▲ 長按保存圖片分享朋友圈
其實我執的本質在於應該執我,執你自己,不是執別人。你覺得彈鋼琴好,你自己去彈。孩子從小就都在鋼琴這個氛圍下,他自然就會去彈鋼琴。這個地球上只有不合格的父母,孩子是從父母所印隨和印跡過來的。你唯一能改變的其實就是自己,你變好了所有的事情都會變好,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03
以身作則,靜待花開
身教大於言傳,爹媽如果不看書,他為什麼要逼著孩子天天看書?這是個特別奇葩的問題。大家特別喜歡生一個蛋,然後告訴這個蛋,我上一代是做母雞,算了,下一代你要變鳳凰,咱們一起努力變成鳳凰。他忘了他自己要先變成鳳凰。
家長其實在很多的要求上,我認為脫離了孩子當前的一個認知的局限,換句話講,我們永遠在錯位,讓孩子在該玩的時候去各種書山字海,當孩子真的該書山字海的時候,他乏了,他開始玩了,他開始打網遊了,他開始早戀了。因為你讓他太早幹了他不該幹的事情。
所以有一個繪本,叫做《阿虎開竅了》,說一隻老虎,什麼都不會,畫畫也不會,吃東西撒得到處都是,其他的動物都很好。老虎的媽媽就很焦慮,老虎的爸爸就說沒關係,它會開竅的,它是老虎。我們從生物學的角度講它成熟的要晚,突然有一天它什麼都可以了,也會畫畫了,吃東西也吃得乾乾淨淨,他也很有威嚴,也很有自信。其實如果你不能夠有耐心去靜待花開的時候,你也決不可以去拔苗助長。
▲ 長按保存圖片分享朋友圈
當你願意做一個事情的時候孩子必然會做一個事情。比如你想培養一個孩子的一個閱讀習慣,首先最基本的就是家裡要有書,然後你要拿出足夠的時間看書,而不是看手機。然後把書放到他可以夠得到的地方去,給他講繪本,然後再讓他慢慢地去做一些階梯式的閱讀,他自然就會看書了,這個書就是他家其中的一部分。
04
每一個現在都做好了
未來一定是你的
要給自己一些小的確幸,這是最簡單的,所有人講大道理是沒有意義的,比如說我每天都逼著孩子背50個單詞,你能不能背?我們每天逼著孩子運動,你能不能運動?就是這些的確幸,實際上是久久為功的,它像一個微積分一樣,我看任何一個點,我都看不見趨勢,但是可能積累一年兩年以後就不一樣了。
實現一個偉大目標的時候,其實是要把每一步做好,未來誰都把握不了,你能把握的是現在,但是未來是由無數個現在組成的,所以理論上講,只要每一個現在我都做好了,未來一定是你的,所以你的焦慮要把它轉成確定性,你的確定性是來自小確幸,而不是在於我許一個很宏大的目標,可能兩天我就把它放棄掉了,那個其實更沒有意思。
▲ 長按保存圖片分享朋友圈
我以前也不理解為什麼三代人才能培養出一代人,其實他是需要從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那一輩就需要有一個很好的表率,因為他會直接跨代影響到下一代的孫子孫女,或者外孫外孫女這一代,那你會發現很多高知家庭,如果幾代都是高知,這個孩子後來的氣質是不一樣的,因為他從小看見的東西都是他家的這種生態或者文化的基因,已經就是構成了一種他願意去積極向上。
而對於這個大部分家庭來講,大家可能剛剛富起來,但從富到貴,這個貴指的是自己精神的高貴,這要有一個過程,但是如果我們不這麼倡導,那可能永遠都停留在這個狀態,要是把財富當成唯一的追求指標,這個事情是很難的。
還有一點,在這個過程中,追求確幸並不是一定要去急功近利,或者一定要有功利性,你的確幸是要求你每天都往前走,因為太多人是堅持不了十天,這是最要命的,其實你後來發現只要能堅持180天以上,很多習慣就自然而然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