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選讀】奧古斯丁 |《懺悔錄》

2021-02-19 哲思驛站

一 

我的天主,我的慈愛,我向你呼籲;你創造了我,我把你置之腦後,你卻並不忘掉我。我向你呼籲,請你降至我心,準備我的心,使我的心用你所啟發我的願望來接待你。請你不要拋棄正在向你呼籲的我,你在我發出呼籲之前,先已用各種聲音一再督促我,教我遙遙聽著,教我轉向你,教我向正在呼喚我的你發出呼籲。

主,你鉤銷了我的全部罪業,使我這雙助我叛逆你的手不受處分;在我一切良好行動之前,你已先事安排,為了酬報你那創造我的雙手,因我尚未存在之時,你已存在,我並沒有值得使你賦與我存在的理由;我的存在完全出於你的慈祥,在你造我之前,在你所用以創造我的事物之前,你的慈祥已先作布置。你無需於我,我亦並無長處足以有助於你,我的主,我的天主;我奉事你,並非由於你工作疲勞,並非沒有我的效勞,你的能力會有所短少;你並非像一塊田地,需要我耕作,沒有我耕作便成荒蕪。我的奉事你、伺候你,是為了從你那裡獲致幸福,而我的能享受幸福也出於你的恩賜。 

受造物的所以存在是出於你的無限美善:任何一種美善,雖則為你一無所用,絕不能和你相比,但既是由你而來,即亦能夠存在。天地有什麼值得你「在元始」創造它呢?「你在你的智慧中創造的」精神和物質世界對你有什麼權利,以至無論精神方面和物質方面那些原始的、不具形相的、混沌未鑿的、和你迥乎不同的原質也屬於你的智慧?無形相的精神原質優於成形的物質,無形相的物質優於空虛,假如你的「道」不呼召未形之質走向你的純一性而得以成形,使一切能因你的至一、至上的美善而都成為「非常美好」,那末這些未形之質依舊潛留於混沌之中聽候你的吩咐。這未形之質對你有什麼權利呢?因為雖則不具形相,但所以能存在也由於你。

原始物質有什麼權利能成為「混沌空虛」呢?因為如果不是你創造,也不會存在;既然不存在,對你沒有權利獲致存在。

原始的精神受造物本是一片黑暗,飄流不定,猶如深淵,和你迥異,及至你用你的言語把它領回列同一言語之中,照耀它使它脫離幽暗,雖則不能和你同樣光明,至少能仿佛你的肖像,這有什麼權利呢?

一樣東西的存在和美麗不是一件事——否則不可能有醜陋的東西了,——同樣,精神受造物的生活和明智地生活也不是一件事,否則一切靈性都將始終不渝地生活在你智慧之中了。「親近天主,為他是有益的」,他因歸向你而獲敵光明,將因背棄你而喪失光明,生活猶如墮入黑暗的深淵。

我們在靈魂一面是精神受造物,我們曾經離開你、我們的光明、我們的生命,我們「一度是黑暗」;我們至今還忍受著黑暗的遺害,直到在你「獨子」之中,成為「你的正義」,「好像天主的高山」:因為「我們曾是你審判的對象,如無底的深淵」。

至於你在創世之初說的:「有光!」便有了光[6]。我以為是指精神受造物,我這樣理解並非不恰當,因為既然能接受你的光明,必已具有某種生命。這精神受造物的具有生命和受你的光照並非有什麼權利,同樣它的具有某種生命,能接受你的光照,也並非對你有什麼權利。如果它不成為光而停留在無形相的階段中,也不會取悅於你。它的成為光,不是由於存在,而是由於仰望著照耀萬有的光明、依附於這光明。它的具有某種生命,它的享受幸福的生命,都是由於你的恩賜,它是通過一種有益的變化而轉向著既不會變壞,也不會變好,而是永恆不變的你。惟有你是存在本體,至一的存在;為你,生命和幸福的生命是二面一的,因為你的本體即是你的幸福。

你是自有的,即使萬物不存在,或停留在無形相的境界中,你的幸福會有什麼欠缺嗎?你的創造,不是出於需要,而是由於你的磅礴的美善,收斂受造物納入形相之中,但你的幸福並不因此有所增益。當然受造物的缺陷不能使純全無瑕的你愜意,因此你玉成它們,使它們取悅於你,但這不是你有所欠缺,因此成全它們使你滿足。你的聖「神」運行在大水之上,並非被水託著,似乎安息於水上。所謂「聖神安息在一人心中」,其實是「聖神」使這人安息在自己懷中。這是你的不朽的、不變的、不匱的意志運行在你所創造的生命上面;為這些生命,生活與幸福生活是有區別的,因為它們即使漂零於黑暗之中,卻仍具有生命,它們需要轉向創造者,在生命的泉源中汲取越來越充沛的生機,瞻依於創造者的光輝中,才能進入純全、光明、幸福的境界。

這樣,我好像「在鏡中」看見了天主的「三位」,也就是看見了你、我的天主:你「聖父」,在我們的「元始」中,在你所生的、和你相等的,與你同是永恆的智慧中,也就是在你的「聖子」中,創造了天地。上面已經談了許多關於「天外之天」、混沌空虛的地和黑暗的深淵;我也說過這個精神的、漂流不定的元氣必須歸向你、生命之源,受到光照,然後成為美麗的生命,成為水與水區分後形成的天地之外的另一重天。

我從天主的名稱找到創造天地的「聖父」,從「元始創造天地」的元始一語找到「聖子」;根據我們信仰所相信的天主三位,我便在聖經中探求,看到「你的神運行在大水之上」。聖父、聖子、聖神,那不是三位一體的天主,萬有的創造者嗎?

真理之光,我把我的心靠近你,我怕它教我沉湎於空虛;請你掃除它的黑暗。請你告訴我,我懇求你,我通過慈祥的母親——教會——懇求你,請你告訴我為何你在提出天地、混沌空虛的地和深淵上面的黑暗後才提到你的「神」?是否為了說明「運行」二字,必先說明在什麼上面運行,然後能理解?「聖神」不在聖父、聖子之上、下面沒有什麼,便不能說在上面運行。提到「聖神」,只能說他在什麼上面運行,因此必先說明下面是什麼。但為何提到「聖神」,只能說他在什麼上面運行呢?

七 

從此起,誰能理解的,請他跟隨著使徒保羅。使徒說:「你所賜給我們的聖神把你的愛灌注在我們心中」,[7]使徒教導我們有關精神方面的事情,指示我們愛的奇妙的道路:他跪在你面前,為我們代求,使我們認識「基督超越一切的愛」。

因此,「聖神」自始即「超越一切」,「運行在大水之上」。

可是我將向誰說明,用什麼話來說明:沉重的私慾拉我們墮入幽陰的深淵,而通過你的運行在大水之上的「聖神」,愛使我們上升?我將向誰說明?用什麼話來說明?我們在下沉呢,還是在上升?這不是空間中的沉浮。這比擬既是很相像,又是大不同。我們的情感,我們的愛好,我們精神上的垢汙構成了我們重重煩累,使我們下沉,而你的聖善使我們嚮往你的安寧,拯拔我們上升,使我們舉心向上,向著你,到達「你的神在大水上面運行」的境界,我們的靈魂穿過「無質的大水」,將進入無上安息。

天使墮落了,人的靈魂也墮落了,二者說明一切精神受造物的深淵是處於那樣的無底黑暗中,幸而你在開始時就說:「有光!」,便有了光;你的天都的一切神靈都服從你,依附你,安息於你的「聖神」、凌駕乎一切可變事物之上而永恆不變的「聖神」之內。否則你的天外之天、本身即是一個黑暗的深淵;而現在卻是「主裡面的光明」。

墮落的精神受造物被剝去你的光明的衣服,處於可憐的憂患之中,充分說明你把具有理智的受造物提拔到多麼崇高的地位,說明只有你才能使他們享受到幸福的安息,同時也說明他們不能自己滿足自己。我們的天主啊!你將照明我們的黑暗:我們光明的衣服來自你,「我們的黑夜將如白晝」。

請把你賜給我,我的天主啊,請把你還給我:我愛你,假如我愛得不夠,請使我更愛你。我不能衡量我的愛,不知道我的愛欠缺多少,該增加多少才算足夠,請促使我的生命投入你的懷抱而不再離開,直到融合於「你神妙的容光之中」。我僅僅知道這一點:除非在你懷中,否則無論在我身內身外,我只會感到彷徨不安;即使金玉滿堂,只要不是我的天主,為我都是瓦礫。  

但「聖父」或「聖子」是否不運行於大水之上呢?

如果視為一個物體浮遊於空間,則「聖神」也並不如此;如果指超越一切可變事物的不變神性而言,則聖父、聖子、聖神都運行於大水之上。

但為何獨指「聖神」呢?為何僅僅對「聖神」要虛擬一個並不存在的空間呢?因為僅僅稱「聖神」是你的恩寵:在這恩寵之中我們憩息,我們享受你,而我們的憩息即是我們的安宅。

愛把我們送到這安宅之中,你的「聖神」顧念我們的卑賤,把我們從死亡的門戶中挽救出來。我們在良好的意願中享受和平。物體靠本身的重量移向合適的地方。重量不一定向下,而是向合適的地方。火上炎,石下墮。二者各受本身重量的推動,各從其所。水中注油,油自會上浮,油上注水,水必然下沉;各為本身的重量推動而自得其所。任何事物不得其所,便不得安定,得其所便得安定。我的重量即是我的愛。愛帶我到哪裡,我便到哪裡。你的恩寵燃燒我們,提掖我們上升,我們便發出熱忱冉冉向上。我們的心靈拾級上升時,唱著「升階之歌」。你的火,你的有益的火燃燒我們,我們在邁進,向著耶路撒冷的和平上升,「聽到我們要到主的聖殿去,我是多麼高興!」良好的意志把我們安置在哪裡,我們只求永遠定居在哪裡,別無其他願望。

一個受造物能不遭遇其他景況,真是造化!假如它在受造的同時,得不到運行於一切可變事物之上的「恩寵」,沒有你的命令說:「有光!」便有了光,而獲得超拔,則勢必與現在不同。在我們身上,劃分為兩個時期,先是黑暗,後成光明。對於那一種受造物,聖經僅僅指出它如果不受光照將是如何,說它將是漂流不定、將是黑暗,這是為了說明它所以不如此而如彼的原因,說明它所以能轉向不息之光、自身也成為光的原因。誰能領會的,希望他領會,希望他能求你,希望他不要和我糾纏,好像我即是「照耀世人」之光。

相關焦點

  • 《懺悔錄》,奧古斯丁的成長記錄
    寫過懺悔錄的作家有盧梭、列夫.託爾斯泰、奧古斯丁。本文說的這個《懺悔錄》是奧古斯丁以自傳體手法寫的。全書主要寫了作者對罪惡、神的顯現以及拯救探索;通過對作者各個人生階段的描寫作者鄭重宣告,信仰具有強烈的改變人生的力量。
  • 奧古斯丁《懺悔錄》:時間是什麼?
    03奧古斯丁的「懺悔」希波城主教奧古斯丁(354-430),是在哲學史上長期被忽略的人物。人們通常只當他是大主教,在基督教的理論上有著巨大貢獻,卻少有人注意到他對哲學的深遠影響。奧古斯丁的著作有《懺悔錄》《上帝之城》等。《懺悔錄》被稱為西方歷史上第一部「自傳」。在《懺悔錄》中,奧古斯丁為了捍衛上帝,思考了時間的問題。
  • 奧古斯丁《懺悔錄》名言
    沒有人天生就是聖人,或者說,人人都有天人交戰的時候,奧古斯丁就是覺得自己以前生活太過放縱才開始逐步向善良和宗教走近的。奧氏在這本書中不僅流露出真摯的情感,而且對自己的行動和思想作了非常深刻的分析,文筆細膩生動,別具風格,成為晚期拉丁文學中的代表作,列為古代西方文學名著之一。
  • 奧古斯丁《懺悔錄》:理性與驕傲的挫敗
    ——奧古斯丁《懺悔錄》♚《懺悔錄》原名「confessiones」,古典拉丁文本作「承認、認罪 」解,但在教會文學中,轉為承認神的偉大,有歌頌的意義。奧氏本來著重後一意義,即敘述一生所蒙天主的恩澤,發出對天主的歌頌;但一般都注重了第一義,因此我國過去都稱此書為「懺悔錄」 ,在歐洲則「懺悔錄」已成為自傳的別 一名稱。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本書共十三卷,以內容言,可分為兩部分,卷一至卷九,是記述他出生至三十三歲母親病逝的一段歷史。
  • 莫尼卡——隱藏在奧古斯丁背後的偉大母親
    而教會歷史中,也曾經出現過一位為自己兒子悔改信主長期流淚禱告的母親。5月10日是母親節,在這個節日到來之際,讓我們來讀一篇關於偉大教父奧古斯丁的母親莫尼卡的文字。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所能記起的,只是他的內心生活,而這種內心生活由一個人主宰,這個人就是他的母親莫尼卡。自己對孩子們意味著什麼,就按照什麼來展現自己。
  • 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說「許多人在悔改中犯錯」,何解?
    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說「許多人在悔改中犯錯」,這是什麼意思?人心是非常複雜多變的,有時候,不僅口是心非,我們甚至還會欺騙自己的內心,即雖然表面懺悔,內心卻毫無悔過之心。這是怎麼回事呢?一種原因是出於對法律和制度的恐懼,而非真心悔過。就像中國有句俗話說的那樣,「常在河邊走,難免不溼鞋」。
  • 奧古斯丁:從情慾的俘虜到真理的傳遞者
    奧古斯丁:從情慾的俘虜到真理的傳遞者  「沒有懺悔的人生不是真實的人生;存在與虛無之間,信仰之樹葉繁根深,人只是天空下紛紛孤獨的影子。但是母親的信仰,對幼年奧古斯丁並沒有產生多大影響,相反,隨著年齡增長,青春期懵懂的生理轉變促使奧古斯丁走上了極其奢靡墮落的生活,情慾的力量開始主宰他的心靈,之後在漫長的時期裡,情慾的掙扎和尋求真理的心志一直令奧古斯丁痛苦不已。他在《懺悔錄》中寫道:「情慾的荊棘長得高出頭頂,沒有一人來拔掉它」。這種經歷正仿佛聖保羅所描述的那樣,「肉體和聖靈相爭」,「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來卻由不得我。」
  • 【名著選讀】盧梭《懺悔錄》
    《懺悔錄》是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讓-雅克·盧梭在其晚年寫成的,從1766年,他已54歲的時候開始寫作,一直寫到1770年,前後
  • 從《懺悔錄》談起
    很明顯我取了一個標題黨的名字,因為我要談的內容和《懺悔錄》沒有半點關係。不管是奧古斯丁的《懺悔錄》還是盧梭的《懺悔錄》,今天我都不談,因為我只看了他們又臭又長的譯者序(國外名著譯作,譯者都會給出非常詳實的序言,先是作者的學術地位,再是本書的內容,最後是本書的意義,以至於每次我看完了這些名著,都覺得內容還不如譯者序寫得好)。之所以要借《懺悔錄》這個名頭,是因為盧梭那著名的開篇,以震撼語言發出了自己的挑戰。
  • 罪惡與自由意志——奧古斯丁「原罪」理論辨析
    在為了反駁摩尼教的善惡二元本體論所寫的《論自由意志》(完成於396年),以及後來所寫的一系列重要著作如《懺悔錄》、《論本性與恩典》、《教義手冊》、《上帝之城》中,『奧古斯丁對惡的實質、惡的種類以及惡的原因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討論,形成了關於罪惡的一套系統的神學理論。
  • 奧古斯丁的母親
    奧古斯丁天資聰穎,雖然家庭並不富裕,還是儘可能為他提供最好的教育,送他到北非首府迦太基學習修辭學。父親是希望他功成名顯,而母親則熱切期望他成為基督徒,並恆切為他禱告。  奧古斯丁學業精進,看來前程如錦;但他愛佚樂,放縱情慾,與一個女子同居,並生了一個兒子。情慾之火,把他受自良母的影響幾乎燒個精光。
  • 奧古斯丁:知識和意志
    意志和理性意志在奧古斯丁的哲學中扮演重要角色。它被看作是我們的精神生活中的一種決定性因素。理性和知識當然是有作用的,比方說在做出選擇方面,但意志仍然優先於理性。奧古斯丁對於意志的強調,以及他對於感情的強調,意味著他主張一種我們可以稱之為存在主義信仰觀的觀點,與理智主義的信仰觀相反:信仰並不是僅僅接受某物為真;它是熱情地、急切地斷定某物為真。
  • 聖奧斯定「懺悔錄」的生命哲學
    所以他在「懺悔錄」卷一第一章作了斷言性的導言:「因為你創造我們是為了你,我們的心得不到你,就不能安息在你的懷抱中,便搖搖地不會安寧。」其實,這啟導之言也就是「懺悔錄」的結語,因為聖奧斯定曾說過:「我那十三卷懺悔錄,是讚美使我幸和不幸的正義慈善的天主的,能使人的思想和感情轉向天主。」(3)就是他在生命的尋覓中,最後覓得「生命終極」的天主所作的所言。二.
  • 柏峻霄 | 萬物的美是他們讚美上帝的聲音——奧古斯丁的音樂美學思想
    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對時間問題的討論,都是藉助於音樂的存在特質推導出問題的結論。但是他第一次提出時間觀念是在《論音樂》 這本書中。「在那裡沒有時間,因為那裡沒有改變,時間是從那裡被製造、安排和改變,當天空的運轉回到同一個地方,以及天體回到同一個地方,在幾天、幾月、幾年、幾個世紀裡它們這樣做是為了模仿永恆,並且其他星體的運轉遵照均衡、聯合和秩序的法則。
  • 盧梭《懺悔錄》讀後感
    斷斷續續的一個多月,盧梭的《懺悔錄》今天終於看完了。
  • 奧古斯丁與塵世政治的價值——關於第三座城的爭論
    而且,單就第二個定義而言,奧古斯丁也沒有像馬庫斯和奧多諾萬理解的那樣,認為世俗政治與正義完全無關。在馬庫斯和奧多諾萬看來,奧古斯丁將正義問題完全移出了世俗政治的領域,奧多諾萬認為奧古斯丁的世俗政治就是魔鬼的政治,馬庫斯則認為是中性的政治。但伯奈爾認為,奧古斯丁按照另外一種理解來定義政治,並不意味著政治就必然是非正義的。
  • 聖奧斯定《懺悔錄》摘錄(三)
    請點擊上方藍字訂閱本公眾號相關連結:聖奧斯定「懺悔錄」的生命哲學
  • 被查的省委書記還沒雙開 懺悔錄已經寫完
    這樣一番懇切的自我剖析,出自天津市委原代理書記、市長黃興國撰寫的懺悔錄。回顧起自己落馬的心路歷程,他說:有些事情回想起來,還是挺後悔的。走路要走好,走在路中央,(走)路邊要掉到溝裡去,自己爬不上來的。  剛剛播完的反腐專題片《巡視利劍》,除了曝光落馬官員的貪腐細節外,也讓官員們撰寫的「懺悔錄」再次進入公眾視野,其中不乏王珉、黃興國這樣的「大老虎」。
  • 懺悔錄(18)丨我自導自演了一出出卑劣的醜劇
    懺悔錄(1)丨「走到今天這一步,我對不起親人朋友」懺悔錄(2)丨「當初,我認為這事密不透風」懺悔錄(3)丨「檢控官指控的十宗罪,我都認了」懺悔錄(4)丨「貪慾就像毒品,一點都不能沾」懺悔錄(5)丨「給他們辦事,感謝我是應該的」懺悔錄(6)丨「我變成了一個自己從小就恨的貪官」懺悔錄(7)丨「我沒把握住自己
  • 奧古斯丁談復出:感覺很棒,球隊對我的小腿傷病很謹慎
    賽後,雄鹿球員DJ-奧古斯丁接受了媒體採訪。奧古斯丁此前因為小腿拉傷缺席了常規賽揭幕戰,談到雄鹿生涯常規賽首秀的感受,奧古斯丁說:「我和球隊工作人員合作努力恢復,現在感覺很棒,他們不希望我倉促復出,小腿的傷病有些棘手,帶著小腿傷病打球有些風險。球隊對我採取了謹慎態度,我聽從了他們的建議,根據要求去做,他們幫助我重回賽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