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說「許多人在悔改中犯錯」,何解?

2021-01-18 人文者也

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

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說「許多人在悔改中犯錯」,這是什麼意思?

人心是非常複雜多變的,有時候,不僅口是心非,我們甚至還會欺騙自己的內心,即雖然表面懺悔,內心卻毫無悔過之心。

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種原因是出於對法律和制度的恐懼,而非真心悔過。

就像中國有句俗話說的那樣,「常在河邊走,難免不溼鞋」。一旦被抓住了,心中懊悔,在人前痛哭流涕,仿佛真心悔過了似的,可一等到風平浪靜了,很快就故態復萌。

這樣的人不是真心悔過,他只是一時的方寸大亂罷了,內心的負罪感並不足以使他真正地反省自己的錯誤,是的,他很恐慌,但是與悔過無關,只是恐慌於法律的制裁而已。

還有一種假象是臨時抱佛腳。

就像一個臨死的病人一樣,這種人可以賭咒發誓地對自己曾犯下的過錯表示懺悔,祈求原諒,聲明如果得到原諒,他一定改過自新云云。

可一旦他擺脫了困境,很快就會在新的環境裡觸碰法律的底線。

這種人是個什麼心態呢?

一方面是出於眼前的絕境,想到即將面臨嚴厲的懲罰,使他痛下決心,但只要察覺到躲過一劫,他一定會重新回到老路上去,因為他並不是悔過,只是怕被懲罰。

另一方面,是壞事做多了,開始相信報應,一想到自己在未來不知哪一天有可能遭受劫難,心中產生了恐懼,雖然從心理學上講,這都是自我暗示,雖然從科學和理性上講,這樣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可是,有相當一部分人還是會選擇相信。

最後一種悔過最具迷惑性。這種人一方面會堅決戒除以前曾經奉為樂事的惡行,但是另一方面,卻又保留著另外的惡行,兩相比較之下,似乎後者沒有前者嚴重,於是,人們便以為此人正在棄惡從善,只是還在轉變的過程中,需要些時間。

真實情況是不是這樣呢?

戒除舊惡,代替以新惡,惡行雖換了,惡的本性卻沒變,這算哪門子的悔過?

相關焦點

  • 《懺悔錄》,奧古斯丁的成長記錄
    寫過懺悔錄的作家有盧梭、列夫.託爾斯泰、奧古斯丁。本文說的這個《懺悔錄》是奧古斯丁以自傳體手法寫的。全書主要寫了作者對罪惡、神的顯現以及拯救探索;通過對作者各個人生階段的描寫作者鄭重宣告,信仰具有強烈的改變人生的力量。
  • 奧古斯丁《懺悔錄》:時間是什麼?
    03奧古斯丁的「懺悔」希波城主教奧古斯丁(354-430),是在哲學史上長期被忽略的人物。人們通常只當他是大主教,在基督教的理論上有著巨大貢獻,卻少有人注意到他對哲學的深遠影響。奧古斯丁的著作有《懺悔錄》《上帝之城》等。《懺悔錄》被稱為西方歷史上第一部「自傳」。在《懺悔錄》中,奧古斯丁為了捍衛上帝,思考了時間的問題。
  • 奧古斯丁《懺悔錄》名言
    奧氏在這本書中不僅流露出真摯的情感,而且對自己的行動和思想作了非常深刻的分析,文筆細膩生動,別具風格,成為晚期拉丁文學中的代表作,列為古代西方文學名著之一。《懺悔錄》原名「Confessiones」,古典拉丁文本作「承認、認罪」解,但在教會文學中,轉為承認神的偉大,有歌頌的意義。
  • 奧古斯丁《懺悔錄》:理性與驕傲的挫敗
    他們不願在主裡面,而想在自己身內成為光明,以為靈魂的本體既是神的本體,這樣更加深了他們的黑暗,他們由於這種滔天的傲慢,所以跟神照耀入世之人的真光距離更遠了。」——奧古斯丁《懺悔錄》♚《懺悔錄》原名「confessiones」,古典拉丁文本作「承認、認罪 」解,但在教會文學中,轉為承認神的偉大,有歌頌的意義。
  • 莫尼卡——隱藏在奧古斯丁背後的偉大母親
    而教會歷史中,也曾經出現過一位為自己兒子悔改信主長期流淚禱告的母親。5月10日是母親節,在這個節日到來之際,讓我們來讀一篇關於偉大教父奧古斯丁的母親莫尼卡的文字。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所能記起的,只是他的內心生活,而這種內心生活由一個人主宰,這個人就是他的母親莫尼卡。自己對孩子們意味著什麼,就按照什麼來展現自己。
  • 奧古斯丁:從情慾的俘虜到真理的傳遞者
    奧古斯丁:從情慾的俘虜到真理的傳遞者  「沒有懺悔的人生不是真實的人生;存在與虛無之間,信仰之樹葉繁根深,人只是天空下紛紛孤獨的影子。我把肉慾的垢穢沾汙了友誼的清泉,把肉情的陰霾掩蓋了友誼的光輝;我雖如此醜陋,放蕩,但由於滿腹蘊藏著浮華的意念,還竭力裝點出溫文爾雅的態度。我衝向愛,甘願成為愛的俘虜。」   果不其然,奧古斯丁之後不久便徹底成為愛的俘虜。一個迦太基女子走進了他的生活,他們開始同居,並且生下了一個孩子,名叫阿德奧達特。
  • 發出歌頌的悔改
    引言:提到「認罪悔改」你會想到什麼呢?大衛認罪時眼淚把床榻漂起,雖然用了誇張的修辭,但也體現了認罪之時的痛哭流涕。中國教會有一派叫做「哭重生」,主張聚會時狂哭至見異象:有白衣天使說:「小子!你的罪赦了」。這樣信徒才能真正罪得赦免,得救重生。因此,信徒要痛哭三日三夜,認罪要有深度、廣度和準度才能得救。
  • 從《懺悔錄》談起
    不管是奧古斯丁的《懺悔錄》還是盧梭的《懺悔錄》,今天我都不談,因為我只看了他們又臭又長的譯者序(國外名著譯作,譯者都會給出非常詳實的序言,先是作者的學術地位,再是本書的內容,最後是本書的意義,以至於每次我看完了這些名著,都覺得內容還不如譯者序寫得好)。之所以要借《懺悔錄》這個名頭,是因為盧梭那著名的開篇,以震撼語言發出了自己的挑戰。
  • 罪惡與自由意志——奧古斯丁「原罪」理論辨析
    當新興的基督教逐漸與猶太教母體相分離時,它就用具有濃鬱的彼岸情調和唯靈主義色彩的「救贖說」替代了猶太教的具有現實社會解放意義的「末世論」,而「救贖說」必然會導致對「原罪」意識的渲染。在基督教神學中, 「救贖」與「原罪」構成了一對最基本的辯證範疇一基督向死而生的整個過程無非就是為了完成對亞當所犯「原罪」的「救贖」。《新約》中寫道:「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 當雅典遭遇耶路撒冷 | 葡萄園中說歷史11
    被除教後,亞流並未悔改歸回,而是在其朋友的支持下將「耶穌非神說」廣為傳播。事態愈演愈烈,甚至驚動了當朝皇帝君士坦丁,這位剛剛宣布基督教合法化的君王為防止教會分裂,在京城附近的一座小城尼西亞召集了一次全國主教會議,正式判定亞流主義為異端,確認聖子基督是完全的神。
  • 奧古斯丁:知識和意志
    意志和理性意志在奧古斯丁的哲學中扮演重要角色。它被看作是我們的精神生活中的一種決定性因素。理性和知識當然是有作用的,比方說在做出選擇方面,但意志仍然優先於理性。奧古斯丁對於意志的強調,以及他對於感情的強調,意味著他主張一種我們可以稱之為存在主義信仰觀的觀點,與理智主義的信仰觀相反:信仰並不是僅僅接受某物為真;它是熱情地、急切地斷定某物為真。
  • 奧古斯丁的母親
    在聖經中有很多敬虔的母親,像撒母耳的母親哈拿,提摩太的母親友尼基。而教會歷史上,也有一位為兒子的信主得救而長年流淚、艱苦不懈禱告的母親。她就是影響西方教會最大的教父奧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 354-431)的母親莫尼卡(Monica)。她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 聖奧斯定「懺悔錄」的生命哲學
    「懺悔錄」是一本「生命哲學」的書倘若我們以一般人的心態閱讀「懺悔錄」,我們會覺得這是一本很動人的傳奇性的「自傳」。倘若我們以文學的角度來評斷的話,我們可以說「懺悔錄」是一本感人肺俯的著名的「傳記」。倘若我們從天主教的靈修學上作衡量,則可以說「懺悔錄」是一本引人成聖,與天主相晤相遇的靈修書。
  • 奧古斯丁在《創世紀》裡說上帝就是世界,人無法提問創世前狀態
    對希臘人來說,假如能像變戲法那樣把世界從子虛烏有中產生出來,也許他們在任何時候都會覺得十分荒謬。如果上帝創造了世界,那麼他應該被看做使用了現成原材料的建築大師。無中生有的東西是與希臘精神中的科學特徵相牴觸的。《聖經》裡的上帝則不是這樣,他被認為既創造了原材料,又創造了建築物。
  • 【原著選讀】奧古斯丁 |《懺悔錄》
    所謂「聖神安息在一人心中」,其實是「聖神」使這人安息在自己懷中。這是你的不朽的、不變的、不匱的意志運行在你所創造的生命上面;為這些生命,生活與幸福生活是有區別的,因為它們即使漂零於黑暗之中,卻仍具有生命,它們需要轉向創造者,在生命的泉源中汲取越來越充沛的生機,瞻依於創造者的光輝中,才能進入純全、光明、幸福的境界。
  • TED演講:犯錯的價值! 中、英文對照
    我們都知道這裡的每個人都曾經犯錯,人類本來就會犯錯——沒問題。為甚麼我們會陷在,這種自以為是的心態中?事實上這和犯錯的感覺有關,我想問問你們,讓我問問臺上的你們,當你意識到自己犯錯了,你感覺如何?糟透了。很差勁。難堪。很好,是的。很糟糕,很差勁,很難堪。謝謝你們提供這些答案,但這些答案沒有回答我的問題,你們回答的問題是:當你意識到你犯錯的時候,你的感覺如何? (笑聲) 意識到你犯錯了,就會有剛剛所說的這些感覺,不是嗎?
  • 柏峻霄 | 萬物的美是他們讚美上帝的聲音——奧古斯丁的音樂美學思想
    在門口唱歌的人,即使他們歌唱技能很好,也不能被稱為智慧,而是因此獲得愚拙的名聲。」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對時間問題的討論,都是藉助於音樂的存在特質推導出問題的結論。但是他第一次提出時間觀念是在《論音樂》 這本書中。
  • 奧古斯丁與塵世政治的價值——關於第三座城的爭論
    在奧古斯丁的兩城說中,相對於上帝之城而言的另一個城究竟是什麼,在奧古斯丁的文字上並不能清晰地看出來。而這裡更實質的問題是,在奧古斯丁的思想體系中,究竟如何看待塵世的政治制度。如果堅持克蘭茲的兩城說,則人類的任何社會制度都是魔鬼之城;那麼,在上帝之城面前,人類的社會政治制度就沒有任何積極的意義了。無論教會還是基督徒國家,似乎都沒有任何存在的價值。決定是否獲得拯救的,都是每個人自己的心靈。
  • 聖奧斯定《懺悔錄》摘錄(三)
    >聖奧斯定《懺悔錄》金句選錄(一)聖奧斯定《懺悔錄》摘錄(二)聖奧斯定《懺悔錄》摘錄(三)周士良 譯34.我願回憶我過去的汙穢和我靈魂的縱情肉慾,並非因為我流連以往,而是為了愛你,我的天主。因為我喜愛你的愛,才這樣做:懷著滿腔辛酸,追溯我最險惡的經歷,為了享受你的甘飴,這甘飴不是欺人的甘飴,而是幸福可靠的甘飴;為了請你收束這支離放失的我、因背棄了獨一無二的你而散失於許多事物中的我。我青年時一度狂熱地渴求以地獄的快樂為滿足,滋長著各式各樣的黑暗戀愛,我的美麗雕謝了,我在你面前不過是腐臭,而我卻沾沾自喜,並力求取悅於人。 35.這時我所歡喜的,不過是愛與被愛。
  • ​《對聽到福音卻不悔改的人說》(太11:16-24)
    【20】 耶穌在諸城中行了許多異能,那些城的人終不悔改,就在那時候責備他們說,【21】 哥拉汛哪,你有禍了,伯賽大啊,你有禍了,因為在你們中間所行的異能,若行在推羅西頓,他們早已披麻蒙灰悔改了。【22】 但我告訴你們,當審判的日子,推羅、西頓所受的,比你們還容易受呢。【23】 迦百農阿,你已經升到天上。將來必墜落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