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
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說「許多人在悔改中犯錯」,這是什麼意思?
人心是非常複雜多變的,有時候,不僅口是心非,我們甚至還會欺騙自己的內心,即雖然表面懺悔,內心卻毫無悔過之心。
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種原因是出於對法律和制度的恐懼,而非真心悔過。
就像中國有句俗話說的那樣,「常在河邊走,難免不溼鞋」。一旦被抓住了,心中懊悔,在人前痛哭流涕,仿佛真心悔過了似的,可一等到風平浪靜了,很快就故態復萌。
這樣的人不是真心悔過,他只是一時的方寸大亂罷了,內心的負罪感並不足以使他真正地反省自己的錯誤,是的,他很恐慌,但是與悔過無關,只是恐慌於法律的制裁而已。
還有一種假象是臨時抱佛腳。
就像一個臨死的病人一樣,這種人可以賭咒發誓地對自己曾犯下的過錯表示懺悔,祈求原諒,聲明如果得到原諒,他一定改過自新云云。
可一旦他擺脫了困境,很快就會在新的環境裡觸碰法律的底線。
這種人是個什麼心態呢?
一方面是出於眼前的絕境,想到即將面臨嚴厲的懲罰,使他痛下決心,但只要察覺到躲過一劫,他一定會重新回到老路上去,因為他並不是悔過,只是怕被懲罰。
另一方面,是壞事做多了,開始相信報應,一想到自己在未來不知哪一天有可能遭受劫難,心中產生了恐懼,雖然從心理學上講,這都是自我暗示,雖然從科學和理性上講,這樣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可是,有相當一部分人還是會選擇相信。
最後一種悔過最具迷惑性。這種人一方面會堅決戒除以前曾經奉為樂事的惡行,但是另一方面,卻又保留著另外的惡行,兩相比較之下,似乎後者沒有前者嚴重,於是,人們便以為此人正在棄惡從善,只是還在轉變的過程中,需要些時間。
真實情況是不是這樣呢?
戒除舊惡,代替以新惡,惡行雖換了,惡的本性卻沒變,這算哪門子的悔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