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邊陡峭山脊上的老街——三倒拐

2020-12-24 騰訊網

圖源:長壽日報

在重慶長壽新城和舊城之間,有一片明清街市建築群,濃鬱的古色古香氣息,居於塵世又隱於城市,迄今為止,重慶唯一被認定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它就是當地人俗稱的「三倒拐」。

三倒拐,是位於長壽長江邊陡峭的山脊上一條古老街區,前臨長江,四望遼闊,八面來風。

一條街要轉三個急彎

三倒拐古街是古縣城明清兩代建成的一條由長江岸至長壽城內的石板大道,全長2.5公裡,是河街至城內的人行通道,其街沿山勢而築,由3000多級石梯拾級而上,整條街蜿蜒曲折,要轉三個急彎,人們習慣稱"三道拐"。三道拐依山傍水,江水共長天一色,沿途古蹟和傳說甚多。

古街巴渝市井文化、民俗文化、鄉土宗教文化、碼頭文化、三峽文化交相輝映,以歷史場景演變為主線,風貌質樸。2013年,三倒拐街道入圍「中國歷史文化名街」15強。

圖源:長壽日報

俗話說「爬三倒拐通身汗,下三倒拐腳打顫」。路過石庫門,便讓你開始領略三倒拐爬坡上坎之艱難。整個街道路面不寬,曲彎延伸,時而平緩,時而陡峭。民謠「好個長壽城,山高路不平,腳爬山倒拐,行路累死人。」,便是對三倒拐坡陡路不平的真實寫照。

沿著石板街道攀爬至半山腰轉身回望,青山腳下,黛青天際之間,滾滾長江水,滔滔東逝而去,江岸邊江面上舟船或泊或行如無聲畫面。遠處無語山頂上的白塔在灰濛霧氣中若隱若現。左下方三洞溝峽谷果木叢生,桃花溪水平蕩如鏡。整個河街西街、關口、東街地貌盡收眼底。

圖源:長壽日報

特色鮮明的「懸崖天街」

這裡不僅是重慶古老街區的典型代表,也是目前長江岸邊規模最大的山地古建築群,更是一條懸崖天街,具有歷史文化、建築藝術、時代記憶三大學藝術價值

長壽三倒拐舊時是連接長壽上下城必經之路。長壽三倒拐歷史文化街區佔地約70畝,建築面積約3.2萬平方米,以門牌關係劃分為:三倒拐、和平街、八角井和桃園巷約130棟建築。主街長約1千米,小巷路網總約1.5千米,整個區域風貌相對保護完好。

三倒拐垂直高差達到165米,是山地街區的特色非常鮮明的「懸崖天街」,是迄今為止長壽最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城市名片。

三倒拐的建築年代為清代至民國時期。整個布局依山就勢,順著青石路面蜿蜒而上。所有建築以穿鬥結構為主,輔以抬梁結構,小青瓦屋面,屋頂懸山式和歇山式相結合,古樸典雅。其中不乏大量的四合院,院內設有小天井,上廳明間用抬梁結構,上廳與左右廂房之間有三到五步踏道,特別是上廳的斜撐多採用鏤空裝飾,內容豐富,生動誇張,配以傳神的雕梁畫棟、樓閣窗欞,極富情趣。

圖源:長壽日報

在抗戰時期,三倒拐曾是長壽最繁華的地段,民族工業發達,有麵粉廠、鹽、茶等店鋪100餘家,為重慶提供了大量的糧食、蔬菜、肉類等後勤保障物資。

充滿鄉土氣息的美食

在重慶長壽的特產中,有一張薄如蟬翼的餅,它就是川江號子《跑江湖》歌詞中那口口相傳的長壽餅子———長壽薄脆。在重慶市公布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中,「長壽薄脆」名列其中。

此餅薄如紙,色澤鮮美,純甜芳香,酥而化渣,脆而不碎,益氣和血,為長壽獨有的特產,在清朝鹹豐年間風行長壽及長江一帶。是綠色、保健的休閒食品。

「血豆腐」是重慶長壽獨具鄉土特色的美食,其來歷因為歷史太過久遠而無從考證。

據說,將「血豆腐」推向全國的是一個名叫孫志平的長壽人。清光緒年間,孫志平先後在北京、廣東等地擔任過道臺,因為其垂涎「血豆腐」的美味,便帶了不少去京、粵等地。

「血豆腐」因為嵌制豬肉,外裹精製豆腐,色澤紅潤而得名。吃「血豆腐」相當的便利,用溫水將「血豆腐」表面洗淨,上籠用大火蒸煮後切成片狀,就可以裝盤食用了。

長壽米粉有著數千年的工藝,據傳,長壽米粉是東漢末年劉備入川時,一個名叫張同甘的隨軍火頭軍,把技術帶過來的,從此米粉便在當地生根發芽,成為人人舌尖上的摯愛。

到了清朝末年,米粉更是被人們奉為吉祥之物,蒸好時圓圓的外形,象徵著團圓幸福。每到陰曆冬臘月,長壽家家戶戶都要蒸米粉,和湯圓一樣,米粉成為長壽人民自食和待客不可或缺的美味。

來源:中國網、華龍網、百度、看點快報、重慶晨報

審核:殷黎 主編:李璐 責編:洪波

祝您一天好心情!

相關焦點

  • 藏區紀實·天路七十二拐,那座橋墩墓碑永遠聳立在怒江邊
    川藏線上的七十二拐我走過兩次,第一次是從裡往外走,第二次是從外往裡行,「裡」是指拉薩。有趣的是,第一次走這裡,它的名字叫「怒江七十二拐」,第二次再來,牌子改了,叫「天路七十二拐」。很顯然,後者層次更高些,仿佛是青藏高原上最了不起的盤山道。對於大多數生活在平原人來說,盤山道總是令人驚奇的。
  • 墓地建在山脊上,老大不亡老二亡
    墓地建在山脊上,老大不亡老二亡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羅老師,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個風水鐵口斷的題目,墓地建在山脊上,老大不亡老二亡,這個亡,就是早亡,年輕時死了,古人認為龍脈的能量都是沿著山脊線在走的,古人的這種思想害了很多人,正是因為人們相信了古人這句話,很多山區的墓地修建時都點在了山脊上
  • 這些老街,勾起了無數人的童年回憶……【凝固的時光】
    嘉陵西村嘉陵西村位於上清市郵局旁的山城步道上,是一條體現山城老式居民特色的街道。嘉陵西村的輝煌來自於抗戰時期設立於鮮英故居內的「民主之家",是中共與各界人士共商國事的場所。毛澤東在「重慶談判」期間就三次來到這裡,周恩來、董必武、張瀾、梁漱溟、郭沫若也曾在這裡為中國的未來奔走。
  • 怒江七十二拐,為何稱為川藏線上最危險的路段?13條生命永留這裡
    七十二拐天路七十二拐,川藏線上最險峻的路邦達,一個海拔4300米的小鎮,雖然在地圖上寂寂無名,但它確實川藏線上重要的一個小鎮業拉山埡口318國道上,有太多美麗的景觀了,不然也不會被稱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但是最富盛名,眾所周知的也就那麼幾個!這其中就是即將出現在我面前的天路七十二拐!也叫做怒江七十二拐!
  • 探尋袁驛老街
    老街不難找,從袁驛鎮政府大街往下100米左右,再向左拐進一個胡同,隨便問了一個路人,便可指出老街的方向。   老街人告訴我們,這裡有三條街,一曰刷坊街,二曰紫雲街,三曰丹鳳街。三條街的名字各有來頭,刷坊街因當年家家戶戶刷黃裱紙賣年畫為生而得名,紫雲街則是因觀音娘娘曾下凡到此普度眾生而得名,丹鳳街估計是因為鳳凰降臨到此而得名了。
  • 長江邊(二) | 作品欣賞
    長江邊(一) 請點擊這裡這是我的系列作品,攝於南京長江邊。
  • 霞關老街丨沿山而築,依山臨海
    霞關沿山而築,依山臨海,一頭連著漁港、一頭深藏在山間谷地,霞關老街依勢鑲嵌在山坡上
  • 嶽陽城的老街深巷
    嶽陽,懷抱洞庭,襟帶長江,素稱「湘北門戶」、「魚米之鄉」,具有濃厚湘風楚韻的嶽陽文化。嶽陽城始建於東漢建安20年(公元215年),魯肅屯兵於此建巴丘城,也就是現在嶽陽城的雛形。到明清時期,城市頗具規模,城內有36條街、48條巷,碼頭數處。主要街道與湖平行,連接著數條幽長的深巷,青光閃亮的麻石街通向湖邊。
  • 重慶這地方有45道「情人拐」!少女拐,愛妻拐,愛拐不拐
    45道彎拐都有名字和釋義,或取數字諧音,或是當地風情,從此路過者無不稱妙。其中「一生拐」「一世拐」「愛妻拐」「愛你拐」等名字,又為這條風景綺麗的「川河天路」增添了愛情的元素,因此有人稱之為「情人路」。第12拐:不是也拐方言,代表無可奈何的語氣「是也拐,不是也拐」與上句相呼應。
  • 上海青浦老街探訪之二
    去了一次青浦老街,意猶未盡。於是過了一個月,我又探訪了青浦老街。這次去了金澤鎮。金澤鎮古鎮老街,乾淨清爽、街上人很少。我們在街上漫步,看到有幾家服裝店,於是進去看了看,發覺店裡的服飾很時尚,價錢也不貴。想不到在這偏僻的小鎮上也有潮流的服飾。
  • 黔西南晴隆24道拐,這是要「火」的節奏!
    運輸軍用物資的車輛行駛在「24道拐」盤山公路上。(劇照)在古驛道上拍攝晴隆首部微電影《山村硬漢》開機拍攝  在24道拐熱鬧的時候,微電影也來秀一把,2013年晴隆縣首部微電影《山村硬漢》在「24道拐」抗戰公路開機拍攝
  • 中國的魔鬼公路:業拉山和天路七十二拐
    在風景絕美的318川藏線上,有一段穿梭於崇山峻岭之間,險峻而壯觀的天路。它就是從業拉山之巔橫穿、依偎怒江而過的天路七十二拐。由於緊依怒江,又叫怒江七十二拐。因其從海拔奇高的業拉山之巔開始,高山與懸崖並存,陡峭而險峻,是一條實實在在的魔鬼之路,又被稱為魔鬼公路。
  • 【看區縣】來「瘋狂360大擺錘」,體驗長江邊的大旋轉
    【看區縣】來「瘋狂360大擺錘」,體驗長江邊的大旋轉 2020-10-24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騎行西藏第十六天,邦達-八宿,令人驚嘆的怒江七十二拐!
    怒江72拐到底有幾個拐?網上有不同的版本,99拐和108拐。如果細數彎道數量,這裡會有100個以上的彎道,只是彎度不同,而拐彎也在99個左右。但是,我們仍然建議就叫」怒江72拐「,因為這是川藏線建設者最初的取名,我們沒有權利去更改名字。相反,我們有義務向14萬川藏南線修建者獻上最誠摯的感謝。怒江72拐下坡全程35km左右,全程柏油路,不過彎道處有石頭或沙子,也有一些地方有坑。
  • 刀鋒上的舞蹈,龍鬥峰穿越記
    龍中這一段沿著山脊前進,兩邊都是陡峭的懸崖。山路險峻,或者說根本不叫路,很多地方,僅容一人通過。山下大氣候,山上小氣候。雲起雲湧,美麗雲海如瀑布般,從山的一側洩入另一側。轉身回望,看到後面長長的隊伍,拿出手機拍照時,隊伍已經看不清了。
  • 速度與激情的碰撞,永瀨麗子與《山脊賽車》的故事
    相信大多數男孩紙都抵擋不住那引擎轟鳴的快感,也想盡情的在道路上飛馳。雖然現實中做不到,但是遊戲裡卻給了我們機會。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這麼一款集合了系列眾多作品精華的遊戲——《山脊賽車》遊戲的目標也很簡單,就是領先其他車輛跑到終點即可。
  • 瞿溪老街:繁華雖褪 記憶猶存
    瞿溪老街地處瞿溪河北岸,是溫州古代集鎮中保存得較為完整的一條古街。當年,瞿溪人沿溪建街,以塘坑橋為中心分別向東向西延伸。街東為橋下街,街西為溪頭街。  抵達老街時,老街靜極了。500米長的街道空蕩蕩的,見不到什麼人影。街邊的店鋪,依然上著舊式的門板,似乎是古樸的屏風,鑲嵌得嚴嚴實實。拐進巷子,偶有幾個老人坐在門前的小板凳上,指指點點,神情落寞而忘情。
  • 《海邊陡峭的懸崖》玉麒麟-協助拍攝
    海邊陡峭的懸崖【第1幅圖】此作品由保定攝影愛好者杭先生在著名的青島地區拍攝海邊陡峭的懸崖【第2幅圖】此作品由蘭州攝影愛好者敖先生在著名的保定地區拍攝海邊陡峭的懸崖【第3幅圖】此作品由淄博攝影愛好者聞先生在著名的廣東地區拍攝
  • 重慶南岸:長江邊上的「垃圾場」變成生態園
    新華社重慶4月17日電(記者陳國洲)放牛村的人怎麼也想不到,這處讓他們頭疼了多年、深受其害的「垃圾場」竟能變身為生態園:沿長江重慶段順流而下,銅鑼峽段南岸一座綠樹成蔭、亭臺樓閣相互掩映的生態園像「掛」在山坡斷崖上一樣,白天鳥語花香,晚上燈火璀璨。
  • 著名的長江渡口——西津渡
    京杭大運河與滾滾長江在此交匯 西津渡是一條樸實的古街,因為它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文化、名勝古蹟,還有及其優美的傳說。 西津渡位於鎮江城西的雲臺山麓,北鄰長江,曾是古人從長江南岸的鎮江,乘船渡江北上,或者從江北過來的人們下船的一個古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