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神同行》:做人不止要修一世福,當為來生積攢福報資糧!

2021-01-10 小飛講電影

最近幾年韓國的與宗教悚有關的的奇幻驚悚電影和電視劇越來越多,像《鬼客》、《娑婆訶》、《黑司祭們》,最近又有一部此類型的電影《陰曹使者》被刷了屏,大家在感嘆韓國電影拍哪個類型哪個類型都能進步神速的同時,也在為國產電影的止步不前而怒其不爭。其實,《陰曹使者》的製作團隊和去年不斷刷新韓國票房紀錄的《與神同行》是同一個團隊。之所以取得這麼好的成績,完全是借了去年刷新韓國票房紀錄的《與神同行》的東風。

去年《與神同行》一經上映,票房一路飆升,不斷刷新韓國本土票房紀錄,上映16天就突破了千萬觀影人次,成為韓國影史上第16部突破千萬觀影人次的本土電影。我們都知道,韓國總人口只有約5000萬,千萬次人口相當於每5個人就有一個人走進電影院為它買單。而突破紀錄所用時間創影史第二短。

《與神同行》已成為繼韓國主旋律電影《鳴梁海戰》之後票房第二高的作品。首先得益於本片改編自的原著漫畫《與神同在》,斬獲過韓國漫畫大賞—總統獎等眾多大獎,擁有超高的群眾人氣。其次是因為電影是韓國在奇幻電影領域首次大作,成熟特效的運用更是讓韓國電影界看到了宗教神話類型片的巨大魅力,這種神秘感給觀眾帶來了一種新鮮的觀影感受。

電影總投資400億韓元(相當於2.4億多人民幣),這在韓影史上可是開天闢地頭一遭,妥妥的韓國影史NO.1巨製。拍攝用了6年時間之久,更是囊括了河正宇、車太賢、李政宰等一眾大牌明星的參演。作為一部「漫改片」,這個故事最有趣之處是它把各種類型的劇情做了一個糅合,它幾乎囊括了一切標準的商業片類型——冥途公路片、地獄辯護人、韓國式法庭戲、多重反轉的犯罪懸疑、家庭劇、催淚悲劇,最終將這一切都包裹在一個到處充滿特效的奇幻災難故事中。

電影男主角金子鴻(車太賢飾)自小喪父,和媽媽、弟弟相依為命,可是上帝並沒有眷顧這個可憐的家庭,媽媽又臥病在床,弟弟因為缺吃少喝而營養不良,對生活充滿絕望看不到一絲光明的主角,甚至有了殺死母親以讓她得到解脫然後自己再和弟弟一起自殺的念頭,既然生活無法繼續下去,那麼不如就此一家人一起離開這個世界,在另外的一個世界幸福快樂地過下去。這是有多絕望,才能做出這樣的選擇啊!

可是呢,十五年過去了,金自鴻離家出走十五年,從來沒回過家,卻時常給家人寄信,講述自己的近況,有了妻子和孩子,自己整天忙著工作,不顧自身地去救別人,弟弟也在服兵役,可能有一個錦繡的前程。一家人的日子終於有點盼頭了,但是命運再次捉弄人,他在火場為了救人結果自己卻犧牲了。弟弟也在一次執勤中因為戰友的槍枝走火而意外被擊中,在尚有搶救的可能下,領導為了逃避責任而授意手下將其活埋,怨氣難平,成為怨鬼。一家人只剩下一個不會說話的媽媽,日子再次陷入絕望,該怎麼繼續啊!

電影的背景設定中,所有人在死後的49天內都要經過七次審判:分別是在殺人獄、懶惰獄、欺騙獄、不義獄、背判獄、暴力獄、天倫獄中進行,只有通過了七次審判被審判官宣告無罪的亡者,才有獲得新生的機會。地獄使者江林、解怨脈和德春。他們將在七次審判中作為「律師團」,為金子弘進行辯護。

在進入初軍門後的第一關「殺人地獄」時,金子弘就險些被入罪。他被控犯下殺人罪,罪行是在火災現場,他沒有救助生命垂危的同事,導致同事失救而死。這在「殺人地獄」屬於間接殺人。但是最後通過地獄使者的辯護我們得知,他是為了救另外8個受困群眾才來不及救同事,審判結果自然是無罪。

在第二關「懶惰地獄」,「懶惰地獄」的主宰初江大王是個看起來很有同情心的老太太,她會通過業鏡投射出來的影像,判決亡者生前是否有浪費生命的行為,即活得是否充實。在江林和德春精彩的辯護下,初江大王被老實人金子弘生前勤勉拼命的工作態度深深打動,甚至要為其立一座銅像。

一行人接下來的路舉步維艱,不僅沿途被弟弟的怨氣帶來危險,金子弘的秘密也被逐漸挖掘:有孝子名聲的他居然15年沒有回過家見母親、曾經想用枕頭捂死病重的母親、毆打自己年幼的弟弟……然而這些表面,都是真相嗎?

剩下的劇情,就不在此劇透了,相信這是一部讓你看後不後悔的作品。

最後金自鴻終於通過了七場審判,轉世投生。而變成冤鬼的弟弟,也被評為貴人,也將迎來自己的審判,緊跟哥哥的步伐,轉世投生。轉世之前,他們和媽媽打開了所有心結,相信母親能堅強地過完這一生。

作為一部漫改片,其原作的故事靈感則來源於朝鮮時代所繪的一套描繪陰間世界的「十王圖」,它闡述了與佛教教義一致的世界觀:人死後,並不代表靈魂終結,相反要為自己往昔所造的諸種業受到懲罰。做人不止要修一世福,當為來生積攢福報資糧。

主人公要經歷謀殺、懶惰、謊言、不義、背叛、暴力、天倫,這七重關卡,也正是對應著芸芸眾生人間走一遭不可避免地經歷與抉擇。審判的過程,便是對一生所言所行,所作所為的梳理,更多是對人世間所犯下錯誤的重新檢視。《與神同行》通過人間、地獄、回憶、夢境的聯動,時間線並敘,驚悚懸疑,抽絲剝繭,將各種線索碎片拼接起來,不得不佩服導演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電影在展示七級地獄各種酷刑的同時,更多地是點醒我們對因果報理應懷有敬畏之心,審視自己的言行,積德行善,方能功過相抵。正如片中閻羅王那句「為何人活著的時候不做,到死了才後悔!」是對主角,也是對所有人的當頭棒喝。如果你是主角,你能順利通過審判嗎?

(本文由小飛原創,各位帥哥美女看官看完如果覺得有幫助,別忘給個關注或是點個讚哦,你的關注將會給小飛更多創作的動力!)

相關焦點

  • 供曼達以圓滿積聚資糧與順緣
    ●曼達、曼扎、曼陀羅等,同為一事。就是「壇城」,眷屬圍繞主尊就是曼扎的意思。從前有位窮人,對護法神極具信心,堅持供養單堅護法神。不是,因為沒有福德資糧就不能生起空性智慧,要依靠福德資糧來生智慧資糧,所以應該福德智慧資糧雙運。福德資糧的因即是作供施,其中的殊勝方便就是修曼扎爾。
  • 布施持戒修福的重要性
    布施持戒修福的重要性布施持戒修福的重要性淨界法師但是大乘佛法為了要廣度眾生,他修智慧、要修福德,叫二足尊,你一定要二隻腳才站得平穩。
  • 在千百萬種累積無漏資糧的方法中,這是最殊勝的方法
    尤其是當我們下定決心要獲得究竟解脫、要為一切眾生而專修的人,就算身患疾病,也要樂觀面對一切的境遇,無論好與不好。要在內心深處,生起一種「死與不死都無所謂,我決定修行並且無所畏懼」的決心和勇氣,進而精進修行。當然,敢於無所畏懼,且專修的行者,是不用擔心會缺少衣食的。因為佛陀曾說過:「就算發生饑荒,佛陀的追隨者也不會缺衣乏食」,這就是資糧的具備。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
    有時候,我們看別人過得很愜意、很舒適,甚至有點兒妒忌和怨恨,但嗔恚是沒有用的,那是人家自己積攢而來的福報,別人有福,自己無福,我們要做的是深刻反思自己,而不是盲目地羨慕和嫉妒。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再強求也是徒勞。佛說,每個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若不懂得修福、培福,福報終究會有消耗殆盡的那一天。
  • 沒有福報,連善事都做不了!應如何修福報!
    1、成就事業需要福報有些人很想為弘法利生做一些事情,但因沒有福報,所以經常出現各種違緣:有時四大不調,有時內心煩惱湧現,有時受到惡友誘惑,這樣就很有可能中斷自己的發心;而有些人,他們很想在寂靜處好好依止善知識聞思修行,但往往出現一些預料不到的違緣,最後也不得不離開,這些都是福報不夠的原因所致。
  • 修學大乘要積累資糧,一般有六個要點
    小乘資糧道首先要守的,就是別解脫戒,也即居士戒和出家戒;大乘資糧道,就要守菩薩戒;密宗的資糧道,就要守與密宗灌頂相應的密乘戒,如密宗十四條根本戒等等。一定要嚴守淨戒,如果犯戒,必須及時懺悔。懺悔完了以後,再去受戒,這非常重要。第二,守護根門。在無著菩薩的《大乘阿毗達摩》當中,就講了守護根門。所謂根,也即眼、耳、鼻、舌、身等感官。
  • 《中國的福文化》第13集 修福的正修與助修(二)
    修福,得從日用倫常開始,在做人行道上去落實。做人有幾條道?我們會走幾個道?得哪一道,享哪一道的福;得不著哪一道,受哪一道的苦。整天跟孩子操心嘔氣,那是你沒得著父母道;兩口子整天吵架,沒得著夫妻道;跟同事處不好關係,你不懂朋友道;老闆不喜歡你,是你不懂為臣之道……做人共有十條大道,哪十條呢?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君臣,這是儒家講的「五倫十義」。
  • 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明白人從來不去做
    生世為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福報;有的人福報深厚,生而富貴,一生功名利祿,前程順達;有的人福報淺薄,貧窮困苦,命運曲折坎坷,這就是福報的不同。何為福報?福報是過去生和今生善行的因果,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要想有好的福報,就要存好心,行善事,積德行善積累自己的福報。
  • 佛說:有慧無福,英雄無用武之地;有福無慧,做事難圓滿
    福與慧,就像車子的兩個輪子,或鳥的一雙翅膀,福慧一定要並行。如果只是種福而缺乏智慧,他所修的福很可能對社會無益,所以修福一定要有智慧來指導。同樣,修慧的人如果不修福報,就等於「錦衣夜行」——穿著一身高貴漂亮的衣服在黑夜裡行走;而且如果有智慧,卻不把自己的智慧拿來利益他人,便是孤芳自賞,這樣的智慧等於沒有智慧。所以,佛教重視的是福慧雙修。有句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是指有慧無福,那將什麼也做不成。又如:三歲孩童私自初煮飯。
  • 春節特別節目之《中國的福文化》第13集 修福的正修與助修(二)
    修福,得從日用倫常開始,在做人行道上去落實。做人有幾條道?我們會走幾個道?得哪一道,享哪一道的福;得不著哪一道,受哪一道的苦。整天跟孩子操心嘔氣,那是你沒得著父母道;兩口子整天吵架,沒得著夫妻道;跟同事處不好關係,你不懂朋友道;老闆不喜歡你,是你不懂為臣之道……做人共有十條大道,哪十條呢?
  • 婆羅門女救母因緣,就是過去生修的福報,用種種的方便
    就是要修得跟佛一樣,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我們看到「阿難尊者」:「釋迦牟尼佛」問他:我們看到地藏經就了解,眾生不是那麼好度的。「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不是說你勸他,他就會接受沒那麼簡單,必須要有耐心,要有長遠心,要有久遠心,度眾生是生生世世。不可能一天兩天,眾生就給你度盡了,都是說久遠劫又久遠劫才能夠度這麼多的眾生。
  • 白文殊本尊修持法
    白文殊本尊修持法(白文殊修持法)(1)意義修持文殊修持法,可增長一切福德智慧,堅固記憶,令得聰辯,消除愚痴,暗啞及語業諸障。這次傳授白文殊修持法,因白文殊是一切智慧的代表,能參透一切無明,破掉常見和斷見,得究竟解脫。
  • 《招福儀軌-天物妙鉤》招福又招財,想發財的快來念,念108遍富一年
    修慧不修福,羅漢託空缽;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大正藏 第 04 冊 No. 0207《雜譬喻經》:「昔迦葉佛時有兄弟二人。出家俱為沙門。兄好持戒坐禪。一心求道而不好布施。弟好布施修福而喜破戒。釋迦文出世。其兄值佛出家修道即得羅漢。而獨薄福常患衣食不充。與諸伴等遊行乞食。
  • 決定福報的三大要素
    施捨必然可以產生福報,可是福報的大小不是我們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它受到下列三個要素的影響:1、施捨的東西—東西越難得越貴重,所產生的福越大。其中以傳播真理的福最大。布施金錢財物來生可以得富貴。傳播真理來生可以得智慧。解除眾生的困難恐懼、憂慮、緊張和煩惱,使他們得到平安和快樂,例如陪膽小的人走黑路,來生可以得到健康。釣魚杆、農藥、殺蟲劑、刀槍、不清淨的東西或食物……不可以布施。(施則無功而有罪)。
  • 他被一行禪師斷言乞丐命,卻因一件功德獲福報,成為人生贏家
    他被一行禪師斷言乞丐命,卻因一件功德獲福報,成為人生贏家 | 文 青衫文齋功德,在佛家認為是一種善行、善心的表現,是一種樂於助人的力量、一種超越個人的修養,也是一種發心利他,不求回報的美德和智慧。有功德的人,能獲無量福報,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就是這個道理。即使是多災多難的人,如果堅持做功德之事,福報雖然未必能立現眼前,但災難可能卻已遠離。唐代曾經有一位一行禪師,也是著名的天文學家和佛學家。他博覽經史,尤其精通曆象、陰陽、五行學說,經常成為高官顯貴的座上賓。
  • 相貌是福報,福報大的人,一看那個相就好!
    相貌是福報,福報大的人,一看那個相就好! 相貌是福報,福報大的人,一看那個相就好,福相。佛說「相隨心轉」,這個話是真的。 學佛講修行,從哪裡修?起心動念,從這裡修。佛說「相隨心轉」,就是命隨心轉,什麼原因?吉兇禍福都在你的念頭。 所以真正高明的人,一看你的相貌,你心裏面所思所想、你的一生吉兇禍福,他都知道。
  • 佛教:如何將所做小善業轉為大功德大福報之竅訣
    聖龍樹菩薩說,即使你修了小福,如布施食物給眾生,有方便法,可以令此福變為無量福德,就是你要對一切眾生起攀緣。如何攀緣,你要作意、觀想起法界的一切眾生,然後回向:1、願以此功德,令一切眾生皆得無上正覺。這兩個方面,第一個是你修的善根、福報,要回自向他。比如你今天愛心公益,隨喜了生病的人10元錢,這不是多大的善業,但是你的心要遍及一切眾生。你要先緣念一切眾生,發起這樣的一個作意和願力,願我的這個功德,令一切眾生都得到暫時之樂,並究竟成佛。
  • 地藏經中回向法界的秘密與將所修小善業轉為大功德大福報之竅訣
    關於回向,也可以簡單劃分為:1、為了解決具體的問題而回向,特別是重病、障礙。這種情況,往往有非人的幹擾和討債,故針對性地回向冤親債主、歷代宗親等,效果顯著。2、為了修菩提心積累廣大的資糧。也可以將兩者結合,先從具緣的歷代祖先、冤親債主開始回向,再擴及一切有情眾生。
  • 子女的福報,都跟你有關係!一看便知!【早課】第619期
    古時候,有個富商喜得麟子,算命先生說,孩子將來必定大富大貴。富商喜不自勝。於是,孩子滿月時,富商大擺酒席,殺雞宰羊無數,宴請四方來客。平日裡更是對孩子極盡奢華,錦衣玉食不在話下。然而,孩子剛剛2歲半就不幸夭折了。富商心灰意冷,痛罵算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