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買豬肉,只要喊出這4個詞,老闆一聽是懂行的,不敢糊弄你。日常生活中,我們吃過最多的肉類食材就是豬肉,相對於牛羊肉來說它的價格更親民,相對於雞鴨肉來說它的口感更好,這可能就是它在肉類食材中「獨領風騷」的原因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不過部位的豬肉價格是不一樣的,而且口感也各有不同,如果不懂得挑選,很可能被一些不良商販趁機以次充好,把不新鮮的豬肉打包給你,這樣就白白吃虧了,所以一定要學會一些買豬肉時的「行話」,下面小小跟大家分享4個買豬肉時的「行話」,肉攤老闆一聽就是懂行的,不敢糊弄你。
第一個:三線肉
「三線肉」其實就是五花肉,也可以叫「五花三層」,它是豬肋排上的肉,它的結構是一層瘦肉一層肥肉的組合,肥肉遇熱容易變得膠質,而瘦肉久煮不柴。俗話說「人分三六九等,肉分五花三層」,說明五花肉確實也分著等級,在超市買五花肉時經常會看到兩種,一種是普通五花肉,一種是精品五花肉,價格差的不是一丁半點。五花肉的層數越多則品質也越好,傳說中極品五花肉有10層,但市面上大多的五花肉還是三層,在挑選的時候一定要看肉品的層次是否分明,肥瘦是否均勻。
五花肉適合烹飪:紅燒肉,東坡肉,蒸肉,炸酥肉,醃製臘肉等。
第二個:梅花肉
「梅花肉」是近兩年才流行起來的叫法,它是豬的肩胛肉,因為在豬脖子的附近,很多朋友會誤認為是血脖肉,其實它是在豬脖子的上方,胸口的上肩胛位置。這個部位的肉一瘦肉居多,但油花豐富,形似梅花,所以叫成了「梅花肉」。一隻豬身上只有大概4-6斤的梅花肉,所以價格也比較貴。但這塊肉吃起來又香又嫩,特別適合煎烤,平時吃烤肉的時候,梅花肉是不錯的選擇。
梅花肉適合烹飪:叉燒肉、煎豬排、烤肉。
第三個:內裡脊
裡脊肉是比較常見的稱呼,它以「瘦」和「嫩」的口感著稱。但裡脊肉也分為外裡脊和內裡脊,外裡脊又叫寶肋肉,是皮和肉的分水嶺,適合來做水煮肉片,而內裡脊是豬身上最嫩的部位,也是豬身上最稀少的肉,但買肉時我們一般不會分內裡脊和外裡脊,老闆也不會主動賣給你內裡脊,基本都賣給熟人朋友或自己吃了,所以我們經常買到的應該都是外裡脊。
內裡脊適合烹飪:炒菜,水煮,煎炸等,最受大眾歡迎的吃法為糖醋裡脊。
第四個:前槽肉
前槽肉是豬的前腿肉。同一條豬的前後腿,後腿的瘦肉量是前腿的一半,但肉質較柴,沒有前腿肉嫩,但同樣發達的前腿也有著十幾塊肌肉,瘦肉多,筋多,膠質多,口感比較細膩,做成餡料後口感和味道會比其他部位的肉更鮮美。
前槽肉適合烹飪:包子餡,餃子餡,滷肉,醃肉等。
這4個部位對應的4個「行話」大家都學會了嗎?下次買肉的時候不妨試試,喊出「三線肉」「梅花肉」「內裡脊」和「前槽肉」,老闆一看就知道是懂行的,不會拿其他位置或不新鮮的豬肉來糊弄你了!
各位食友們,關於買豬肉時的行話你知道哪些呢?歡迎留言分享。食材有性格,小小有工坊,每日更新最in的美食做法與美食趣聞跟朋友們分享(本文為造飯師的圖文原創,禁止轉載,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