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美「碰瓷」明星營銷背後:市場份額受擠壓,布局AI醫美能否更美

2020-12-28 藍鯨財經

近日,更美App主體公司北京完美創意科技有限公司因網絡侵權被起訴,原告為藝人黃景瑜。據了解,此前該公司已多次因網絡侵權糾紛、肖像權糾紛等被多位知名藝人起訴。

相關律師表示,由於明星的媒體曝光率和公眾關注度較高,部分不良商家在未經明星本人同意的情況下,意圖通過不正當途徑獲得更多經濟利益,且多抱有明星怠於維權且維權時間長、舉證難的僥倖心理,故而導致侵犯明星肖像權的案件頻發。

更美作為較早入局醫美垂類行業的玩家,在行業內有了較高的知名度,但從市場份額看,包括更美在內的線上醫美平臺依舊受制於傳統電商平臺。此外,近年來線上醫美領域黑產猖獗,平臺審核壓力較大,這無疑給從業企業帶來較大挑戰。

如今,隨著5G與AI技術的發展,更美開始利用AI技術助力醫美,已推出多個AI醫美產品。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AI醫美目前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AI暫時並不能起到顛覆醫美行業的作用。

更美「碰瓷」明星上百次,借勢營銷或有損口碑

官網信息顯示,更美背後的運營主體北京完美創意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完美創意」)成立於2013年,旗下更美App是專業醫美平臺,提供整形、微整形、齒科、眼科、抗衰老等消費醫療服務。

多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明星本身便自帶流量,網際網路醫美平臺對明星肖像、名譽亂用的現象屢見不鮮。

記者注意到,黃景瑜狀告更美侵權並非個案。天眼查信息顯示,完美創意所涉及的司法風險多達211條,案由包括肖像權糾紛、網絡侵權責任糾紛、名譽權糾紛等,涉及的藝人包括周冬雨、劉詩詩、許晴、範丞丞、鄭爽、楊紫、韓雪等。

僅2019年6月27日一天,包括胡杏兒、張栢芝、李小璐、唐嫣、黃曉明、佟麗婭、李冰冰、趙麗穎、靳東等在內的12名演員與完美創意的肖像權糾紛同日開庭。更美App在「碰瓷」明星的路上越走越遠。

不過,更美App也為此付出了相應代價。今年7月,伊能靜(吳靜怡)、劉詩詩(劉詩施)與完美創意網絡侵權責任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公開;判決書顯示,法院查明,北京完美公司系微信公眾號「更美」的帳號主體,該帳號構成對吳靜怡及劉詩施(劉詩詩)肖像權的侵犯,完美創意在涉案微信公眾號「更美」內連續數日刊登致歉聲明;並需向吳靜怡賠償20.1萬元,向劉詩施賠償13萬元。

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旻分析稱,由於明星屬於公眾人物,媒體曝光率和公眾關注度較高,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故商業主體在宣傳推廣產品的過程中,多藉助明星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進行品牌宣傳,進而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而部分不良商家在未經明星本人同意的情況下,意圖通過上述途徑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且多抱有明星怠於維權且維權時間長、舉證難得僥倖心理,故而導致明星肖像權被侵權的案件頻發。

對此,更美回應稱,明星起訴主要集中在更美微信公眾號的肖像權糾紛。針對公眾號與明星肖像權糾紛,更美已主動和大部分明星達成了和解,剩餘明星正在走和解流程。

但對企業而言,尤其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如此「借勢營銷」過後,此類案件曝光所引起的爭議,勢必將對企業口碑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市場份額受電商巨頭擠壓,醫美黑產加劇平臺壓力

近幾年,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持續增長。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市場規模達1367億元,預計2020年將突破2500億元。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更美App共獲得6輪融資,投資方不乏騰訊投資、紅杉資本中國、中信建投資本等知名公司與機構。據更美官網信息顯示,更美App已入駐數千家正規醫美機構和過萬名執業醫生,平臺上累積數百萬份真人整形案例,覆蓋全球300多個城市、5大海外國家和地區。

然而,從市場份額來看,阿里、京東、美團、大眾點評依靠傳統電商模式已經佔據了大部分的醫美市場份額,相比之下愛,更美等線上醫美平臺並不佔優勢。

據美團醫美發布的《2020年618美麗重啟消費報告》顯示,618活動期間,美團醫美線上交易額超過21.7億,同比增長133%。而國內最大的線上醫美平臺新氧前三季度的收入總和為8.7億元。

與此同時,艾瑞諮詢數據顯示,中國醫美用戶通過醫美垂直平臺對醫美機構進行認知的比例不足20%。

此外,醫美行業仍存在黑醫美、黑機構、黑醫生、黑場所、黑針劑等問題,涉及機構或個人涉嫌違法開展醫療美容診療業務,機構未取得醫療美容機構經營許可開展醫療美容診療業務,相關人員未取得職業醫師許可開展醫療美容診療,開展醫療美容診療業務的場所不符合《醫療機構基本標準(試行)》,用於注射類醫療美容項目的針劑是假貨及水貨的問題。

艾瑞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約1.3萬家中,但其中依然有超過2000家機構存在超範圍經營現象;全國依然有超過8萬家生活美業店鋪非法開展醫療美容項目;2019年中國醫美行業實際從業醫師數量38343名,根據中整協統計非法從業者人數至少在10萬以上。合法醫美機構當中,非合規醫師數量將近5000人;市面上流通的針劑正品率只有33.3%。

對此,更美回應稱,更美APP對於申請入駐的醫生、機構有嚴格、健全的審核機制,嚴格打擊「黑產」。更美平臺在商家申請上線過程中嚴格審核各項資質、平臺上所有商家均資質齊全。

然而,多名業內人士表示,醫美黑產無法杜絕,線上的判斷難度更大,這無疑提升了更美等醫美平臺的審核壓力,對其內容與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布局AI醫美能否讓用戶更美?

作為一個網際網路醫美平臺,更美App陸續推出了美購、更美AI、視頻面診等功能。伴隨著5G、AI等技術慢慢滲透到醫美行業,智慧醫美生態概念逐漸形成。而更美也一直表現出對於AI的重視,於2019年推出更美AI大腦。

目前,更美已相繼推出AI人臉智能診斷分析、AI人臉智能變形模擬等功能,2020年最新推出中華面孔等功能。

記者測試發現,目前更美App可對用戶進行AI測膚、AI測顏值、模擬整形等服務,這些功能能夠幫助用戶分析自己的臉部特徵、五官比例、面孔起源等,並給出塑美解決方案。更美App方面表示,其推出的相關功能可幫助醫美用戶學習審美體系,獲取智慧定製醫美方案。

然而,網際網路分析師于斌分析稱,目前來看,AI醫美仍舊是一個噱頭,「尤其今年對於AI來講是比較關鍵的一年,很多企業都會去和AI嫁接來提升自己的能力,但實際上AI只能說是一個基礎的應用,而不是一個能顛覆行業的生產力工具。」

記者採訪多名用戶了解到,目前AI測膚等功能目前還只能解決淺層次的測試。更美APP用戶于欣(化名)對記者表示,目前,更美APP中的測試更加依賴於上傳一些手機圖片,這就要求手機像素能夠達到一定要求才能保證檢測的準確性。「比如,本來我面部是有斑的,但檢測結果顯示沒有。」于欣稱。

記者體驗其模擬整形功能,但一直在加載中,長時間未給解決方案。記者就此向更美方面相關人士諮詢,截至發稿前,對方未予回復。

對此,一位不願具名的皮膚科醫生對記者表示,目前醫美平臺對於皮膚問題的初步檢測仍舊是以娛樂為目的,可以對皮膚的初級信息進行測試,比如判定用戶是乾性皮膚還是油性皮膚,有斑還是無斑,皺紋、法令紋的程度判斷等,「而對於皮膚是否存在敏感和病變,目前還不能通過醫美平臺的AI檢測功能進行判斷。」

于斌分析稱,AI醫美目前還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AI醫美數據的整合、研究與追蹤都不能夠達到完美的效果,只能在基礎的數據應用層面加以改進和提升。在研發方面除了直播與視頻面診,還需要做一些更具創新力的內容和產品。此外,產業落地也是一個難點,醫美平臺要思考怎麼去完成線上線下的結合。

相關焦點

  • 更美"碰瓷"明星營銷背後 布局AI醫美能否更美
    相關律師表示,由於明星的媒體曝光率和公眾關注度較高,部分不良商家在未經明星本人同意的情況下,意圖通過不正當途徑獲得更多經濟利益,且多抱有明星怠於維權且維權時間長、舉證難的僥倖心理,故而導致侵犯明星肖像權的案件頻發。更美作為較早入局醫美垂類行業的玩家,在行業內有了較高的知名度,但從市場份額看,包括更美在內的線上醫美平臺依舊受制於傳統電商平臺。
  • 「碰瓷」明星、案例造假 大平臺衝擊下更美能否「美」下去
    【點擊投訴】原標題:「碰瓷」明星、案例造假 大平臺衝擊下更美能否「美」下去近日,線上醫美平臺更美APP母公司北京完美創意科技有限公司被藝人黃景瑜起訴,案由為網絡侵權責任糾紛,而該平臺因類似的情況被名人告上法庭,近兩年內已有20餘次。此外,圍繞著虛假醫美案例生長的灰色產業,也讓更美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 更美兩年當了二十多次被告:醫美營銷為何離不開「碰瓷」明星?
    面對明星發起的肖像侵權訴訟,更美已在積極地和當事人溝通。」彼時,面對諸多明星的不滿與外界的質疑,更美曾做出解釋。然而,距離上一次在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熱播期間鬧出的訴訟糾紛,過去不過短短數月,更美再一次因同樣的問題蒙上陰影。這背後,既是想以明星八卦為賣點持續俘獲潛在醫美消費者的辛酸,也有更美在兩強爭霸賽失利後又遭網際網路巨頭狙擊的無奈。
  • 更美兩年當了二十多次被告:醫美營銷為何離不開「碰瓷」明星?
    「更美公眾號的初衷是希望通俗易懂地向大家傳遞醫美知識,使人們理性看待醫美,幫助消費者建立正確醫美觀。面對明星發起的肖像侵權訴訟,更美已在積極地和當事人溝通。」彼時,面對諸多明星的不滿與外界的質疑,更美曾做出解釋。
  • 瑞麗醫美拼財報「顏值」不算美 疫情之下深陷增收不增利困境
    在另一位醫美行業分析師看來,行業下遊的美容院因規模較小,運作起來較靈活,也能憑藉著較低的客單價搶佔一部分市場。不過,隨著行業整體仍處於野蠻生長洗牌中後期,在價格戰及競爭背後,導致不少企業盈利能力出現大幅回落。由此,處於行業中遊的醫美機構遭遇雙向擠壓,致使其出現增收不增利、毛利率偏低的尷尬情況。
  • 市場增速被腰斬 監管日趨嚴苛 醫美將走向何處?
    文:胡煊與2019年多家醫美明星企業紛紛上市,引來資本狂歡相比,2020年的醫美行業似乎顯得要沉寂和艱難許多。首先,受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醫美行業今年的市場增速大幅放緩。7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市場監管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不得以網絡直播形式發布醫療、藥品、醫療器械等廣告……受以上因素影響,今年不少醫美機構陷入困局甚至倒閉。這背後,儘管有因疫情這一偶然事件導致的客流銳減外,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醫美行業在經營管理上積弊已久。
  • 奢侈品牌加緊布局美妝市場,GUCCI在北京開設美妝概念店!
    現在越來越多的奢侈品牌加緊布局美妝領域,原因是美妝行業的利潤相當可觀,可以彌補奢侈品在成衣箱包市場份額下滑帶來的損失。未來佔據消費主導地位的是Z世代消費人群,他們喜歡獨特有個性的產品,而不是一味追求奢侈品,並且大部分年輕人有著自己的環保價值觀,對於使用珍稀動物皮毛做成的包包和衣服是處於不太贊成的態度。
  • 2020年終盤點:市場增速被腰斬,監管日趨嚴苛,醫美將走向何處?
    與2019年多家醫美明星企業紛紛上市,引來資本狂歡相比,2020年的醫美行業似乎顯得要沉寂和艱難許多。首先,受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醫美行業今年的市場增速大幅放緩。7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市場監管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不得以網絡直播形式發布醫療、藥品、醫療器械等廣告……受以上因素影響,今年不少醫美機構陷入困局甚至倒閉。
  • 醫美暴利神話破滅:價格戰擠壓利潤空間 加快行業洗牌
    近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不斷增長。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達1436億元,2015-2019年,年複合增速達22.5%。在顏值經濟風口下,醫美產業備受資本市場關注。據wind數據,年初至今,醫療美容指數近一年累計漲幅達53.5%。
  • 醫美機構良莠不齊 事故頻發 千億元醫美市場...
    國信證券高級研究員張立超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近年來醫美行業頻出問題、亂象叢生、呈現野蠻式增長的態勢,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長期以來醫療美容行業形成的重銷售重渠道建設輕診療現象,部分醫美機構受高額利潤驅動凸顯營銷激勵,導致誇大治療效果、虛假宣傳甚至是技術造假;二是行醫資質和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從業人員中具有正規執業資質的醫師相對短缺;三是法律適用和行業標準的不清晰
  • 企示錄|當物業管理遇上醫美 奧園健康能否美夢成真?
    醫美業務逐步落地 收購入局或影響現金流相比諸多上市物業公司,奧園健康因其大健康產業的標籤顯得頗為獨特,但該業務一直在講故事並無相關業績貢獻。即便如此,奧園健康的大健康業務布局仍在持續發力。醫美產業市場廣闊 協同發展尚存疑「顏值經濟」時代,醫美產業將逐步迎來紅利期。
  • 醫美「醫」得了美圖嗎?
    2020年伊始,美圖公司創始人兼CEO吳欣鴻在公司年會上表示,美圖計劃用10年時間,整合變美生態鏈,未來三年裡,將逐步布局醫美行業。此話一出,滿座譁然。首先反應過來的是資本市場。從1月9日起,美圖股市持續走高,截止到1月17日,7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達34%。
  • 醫美行業三大營銷差異點,決定你的業績增長!
    但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這一行業都未被社會廣泛接受,直到進入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中國醫美行業才迎來大爆發,並開始了長達近十年的高速增長。據資料顯示,到2017年,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達到1925億元,居全球第二。該報告還預計2022年醫美市場將達到4810億元。這種在初期蟄伏,而後開始持續爆發的發展軌跡具有特殊性,這似乎也就註定了醫美機構營銷中的差異性。
  • 醫美直播營銷
    醫美直播是近半年興起的,這也代表著醫美拓客進入另一個賽道,同時也標註著直播進入傳統行業的營銷氛圍。那麼醫美行業的直播效果怎麼樣?首先我們要明白直播的意義,直播營銷是一個營銷工具衍生出來的營銷模式。另外直播還不受地域限制,能夠把產品信息傳播到世界各地,同時也能和異地進行連麥直播,比如可以產地直播 賣場直播進行切換,能夠讓消費者看到產品生產-銷售的整個流程。2.行業本身是否適合直播這個問題在鬧明白直播的優缺點這個問題以後,要和行業結合。
  • 「醫美龍頭」愛美客登陸創業板 「破冰者」再度引領國潮
    以注射醫美中的第一大類透明質酸(又稱「玻尿酸」)為例,十年前,中國品牌在醫美用玻尿酸市場幾乎是一片空白。直到2009年,國家藥監局批准了愛美客的產品「逸美」上市,才打破了醫美用透明質酸依賴進口的局面。沙利文2020年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醫美用玻尿酸市場,國產品牌已經佔據了超過50%的市場份額。愛美客以26.5%的市場份額居全國第一。
  • 美團的醫美生意:發力輕醫美,貼近消費者
    今年雙十一,醫美火爆出了新高度,堪稱醫美行業雙十一元年。雙11期間,新氧線上交易額同比增長213%,天貓第一波售賣期醫美醫療訂單量環比增長近7倍。與此同時,美團醫美也頻現於梯媒廣告中,並在美團與大眾點評APP開屏、信息流第一位等位置加大推廣力度,急欲增加在C端的滲透率。事實上,美團已經布局醫美3年,且取得了較高的增長。
  • 美圖做醫美?吳欣鴻:未來三年內布局
    美圖要做醫美?!近日,美圖公司創始人兼CEO吳欣鴻在公司2020年會上宣布了美圖未來發展計劃,未來三年內開始布局醫美行業!這意味著,美圖將在實現讓每個人都能簡單變美方面,更進一步!現如今,美圖宣布未來將進入醫美行業,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是實現了從從虛擬影像的美顏到現實真人的美顏。同時,也暴露出了美圖並不只是局限於在線上發展,更希望線上線下相結合共同創收。
  • 瑞麗醫美3天跌破發行價:營銷費用居高不下、活躍用戶付費意願下滑
    來源:每日財報作者:呂明俠 愛美之心人有皆有之,在「顏值經濟」風口下,醫美風吹遍了海內外,而醫美機構們也紛紛試水資本市場,A股的華熙生物、愛美客先後上市。近日,瑞麗醫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麗醫美」)已於12月28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2月30日收盤,其股價持續走低,已跌破此前發行價。
  • 醫美行業併購整合 美萊、藝星等美容醫院龍頭受關注
    主要分散於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地區,西部市場也逐漸發展起來。從市場佔比來看,民營機構佔整個市場份額的接近80%,佔主導地位。  我國醫療美容服務雖然參與主體眾多,但是大多規模較小,行業高度分散。所以醫美機構整合提升空間更大,未來有可能成為各方爭奪的主戰場,醫美醫院性質分類包括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
  • 更美APP七年沉澱,專注於醫美行業在市場破局中脫穎而出
    在這個追求顏值的時代,整容醫美已經成為普通不過的事情,而且隨著醫美消費者的需求量增加,將為醫美行業帶來發展空間。而更美APP從誕生之日起,就專注於醫美行業,七年沉澱,成為國內知名的醫美平臺。  近日,更美APP總監在梅花學院進行了專題分享,今天我們主要跟大家交流兩個比較務實的內容,一是作為有七年時間沉澱的醫美網際網路企業,更美對醫美行業有哪些洞察。二是醫美機構在現如今市場環境中如何破局,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