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的化妝——粉墨登場,領略英雄氣宇,秋娘情味

2021-01-18 梨園大劇院

秦腔化妝分俊扮、淨扮兩種,但行當不同,扮相亦有明顯區別。中路秦腔的角色行當分小生、鬚生、老生、幼生,老旦、正旦、花旦、媒旦、彩旦、刀馬旦,大淨、毛淨,醜等,即"四生、六旦、二淨、一醜"計十三門,又稱"十三網子";東府秦腔(同州梆子)分鬚生、老生、靠甲生、紅生、文武小生,正旦(青衣)、花旦、刀馬旦,二淨,三花,文丑、武丑等十三行當;西府秦腔分生、旦、淨、醜兒大類,常以老生代大淨,小生代鬚生,小旦代小生,生末不分,二花臉唱彩旦等;漢調橈桃(南路秦腔)分生、旦、淨、末、醜等兒大行當。生、旦是潔面化妝——俊扮;淨、醜是圖案式花而化妝——淨扮。

秦腔生角化妝∶各路秦腔基本相同。都是先洗臉、抹彩,再勒網了吊眉。生角化妝是先洗臉搓面油後,用兩手掌揉上化妝師事先配好的"肉色"在面部打底色(老生,體弱偏黃;鬚生、武生偏棕紅; 小生偏粉白。由演員根據角色需要,在統一底色的基礎上調配),再用手掌揉上大紅或朱紅、棗紅、棕紅調勻後,由眉下眼窩處和鼻梁兩邊的頻商,濃淡相宜地揉至耳輪,脖頸與本服色相接———即打面紅。人物年齡、氣質、性格、身體好壞的不同等,面紅或濃或淡,或偏棕紅、暗紅、橘紅、橙黃、粉白等,由演員自己掌握。而紅打好後用白粉定妝,再用黑或黑棕(深紫)色畫不同的眉毛、眼圈; 文武小生(鬚生)還在鼻梁兩邊的眼窩處點兩個紅色的小圓點"亮點",或貼兩個閃光的小圓"亮片",使目光更加傳神。有的還畫上不同的通天柱、印堂紋,突出小生、鬚生的精明,武生的英武及年齡的差異。再勒水紗吊眉,戴網了後,按行當戴上相應的發、髯、巾、帽、盔等,均由演員自己進行,特殊情況由化教師或別人幫助完成。

秦腔旦角化妝∶ 19 世紀以前,因多系男扮女裝,僅在頰面淡塗脂粉,用墨煙描柳葉狀的彎眉,-般不抹口紅,有時用燒酒化少許胭脂潔點於唇中,即"櫻桃小口",用黑紗、胡縐或彩帕,根據不同行當包不同的頭形即可。自乾隆四十四至四十六年向,秦腔名旦魏長生創始了以梳理好的假髻固定在旦角頭上的"梳水頭",將人發用榆樹刨花泡水抿好大片了貼於鬢角,抿好的小片了貼於額前(20世紀 30年代以前,一般貼成人字形)的貼片子(秦腔稱貼"鬢")裝扮後,使秦腔旦角的扮相更為逼真俊美。自此,改進了秦腔男扮女裝的頭面裝飾。但當時一般秦腔旦角化妝比較清淡,老旦、青衣還多系包頭,面部僅擦少許粉,多不抹胭脂。小旦、花旦才梳水頭、貼廚,用不同的頭面裝飾來區分人物的貧富貴賤,氣質身份。據易俗社等秦腔班社老藝人回憶,1911年前後,一般秦腔班社僅有兒朵絹花,兒個玻璃質的水銀珠子及民婦藏的土銀釵環等簡單的頭面。1930年前後,易俗社等秦腔班社到武漢、北京等地演出,與京劇等剛種交流,將原來旦角貼的人字形齊樹改進為花鬢。

秦腔淨扮化妝∶ 是按一定的圖案譜式勾臉子,稱"淨扮"。其順序是剃額了(利頭畔),或以一塊布勒住前額以擴大腦門(根據角色不同高低不同)再根據譜式勾臉,先勾眼窩、鼻窩,再畫面顏和兩頰。大片色用毛筆側鋅塗刷,線條用中鋒細描,用筆尖點點。勾畫時,一手持鏡,一手握毫,頭動手不動,頭手配合。無論垂直線、水平線、斜線,用頭部的不同轉動而畫成,起筆由 下往上畫而完成麼臉。

秦腔淨扮是在商、周"驅儺"代面,漢、肝參軍戲的塗面化妝基礎上,經宋、元、明、清戲曲藝人的創造發展,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劇種特色的非寫實的,將人物性格行為、品性等表象化、程式化圖案化妝譜式——臉譜。丑角臉譜繼承古代的"優"的"粉墨塗其面",如唐代參軍戲中的蒼鶻而來。宋元出現門豆胸塊式的"三花臉"成為基本畫法。但因勾眼、描眉、額紋、鼻溝、嘴紋的畫法不同,人物品行的好壞,性格特點也不同。如醜惡之徒描八字眉,勾三角眼;老誠篤厚之醜,勾圖珠眼、揉 字眉等。自豆腐塊經清至現代又演變發展有"腰了""梅花""蝙蝠""鼠型"、全白等多種形式的丑角臉譜。因人物身份行當的不同,文丑又分"方市醜""袍代醜""老醜""腰包醜"(分文武兩種)、丑旦(彩旦、媒旦)、武丑、姚旦等。

相關焦點

  • 「情婢墓」的傳說:大學士周如盤與小丫環秋娘的愛情故事!
    秋娘心憐之。一天夜裡,秋娘悄悄地把周先生的青衫取回去拿到溪邊浣洗,然後掛在一株龍眼樹的枝杈上晾著。天邊一輪明月躲在雲層後面窺視,她自己站立一旁等候,待晾乾後收回去。第二天早晨悄悄地放回原處。如果遇到陰雨天,浣洗之衣不能幹,她就穿在自己身上以體溫烘乾之,天未明仍舊放回周的寢處。一天早上,周如盤穿上青衫沒有異味,也不見有汙垢,感到驚訝。他心想,是哪個學生幫他洗的呢?
  • 麥家:賣燒豆腐的秋娘
    希望秋娘的故事,能帶給你勇氣和力量,一起來看看吧。文 | 麥家秋娘是建水鄰縣石屏人,父親是新中國第一代伐木工人。50多年前,秋娘母親病故,父親用籮筐背著她進了當地獅子山林區,時年才6歲。他們每天在秋娘擺開的簡易攤棚裡吃上一頓中午飯,秋娘一天的飯錢也就有了。秋娘就這樣活了下來。在秋娘22歲那年,一個姓林的伐木工人娶了她,秋娘孤苦的日子終於走出頭。秋娘為他生下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他用使不完的力氣替秋娘撐起了一個方方正正的家。苦難已使秋娘變得很容易滿足,自從有了家,有了丈夫和孩子,她再也沒有不滿足過。
  • 趣味語文|《琵琶行》中的「秋娘」在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秋娘」典出杜牧《杜秋娘詩》,因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而廣為人識。
  • 《知否》原著「真愛顧廷燁」的秋娘:有些男人,我們一生高攀不起
    她跟盛明蘭不同。盛明蘭剛開始並不愛顧廷燁,如果後來顧廷燁沒有愛上她,她也絕不會愛上不愛自己的顧廷燁。她在院子裡掃地,顧廷燁好奇看了她一眼。然後,她就愛上了顧廷燁,幾十年後,秋娘依舊記得顧廷燁那日的模樣。自那日之後,秋娘儘量找機會多做些事情,想要多看顧廷燁一眼。後顧廷燁的一個通房有了身孕,顧偃開發賣了顧廷燁身邊很多的丫頭。因為秋娘長得平凡,便被老侯爺吩咐到顧廷燁身邊照顧。秋娘就這樣跟做夢一樣,到了顧廷燁身邊,真心實意地對顧廷燁好。顧廷燁後來娶了餘嫣紅,夫妻不和,顧廷燁出走。再後來,餘嫣紅和老侯爺相繼去世。
  • 「粉墨登場」與「謝謝聆聽」
    外出開會,辦會單位統一組織觀看歌舞劇團惠民演出,主持人開場的時候聲情並茂的說:「……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演員們粉墨登場
  • 王英輝:舞臺上的女漢子 ——楊朝霞秦腔折子戲演出觀記
    她長我好幾歲,打小就出生在人人會吼秦腔的東府周至,她愛秦腔,一如我愛寫作。還在小學的時候,朝霞就開始留意逢年過節村頭戲臺上那一個個被吶喊聲與人群包圍著的藝人了,眼睛盯著人家的裝扮,耳朵聽著人家的唱腔,內心揣摩人家的表情,內心早早埋下了一顆熱愛藝術的種子,發誓長大了一定要做一名璀璨舞臺的秦腔演員!
  • 粉墨登場
    一個生機勃勃百花盛開的春花即將粉墨登場啦準備粉墨登場。演出這天陽光燦爛的像春天,並不具備化妝這項技能的我在彩排後騎電瓶車到之前約好的化妝的地方,然後又頂著一臉極其濃烈的舞臺妝騎著電瓶車招搖過市地回到保利劇院(我每一個光鮮亮麗照片的背後永遠都有著一段雞飛狗跳的經歷)
  • 焦循與秦腔藝術大師魏長生
    魏長生(1744-1802),字婉卿,四川金堂縣人,行三,世稱「魏三」。而當嘉慶七年(1802)魏猝然逝世於京城表演舞臺之際,斯年入京參加會試的焦循聞其噩耗,痛惜不已,緬懷魏氏「善效婦人妝」非凡演劇生涯、成就,豪爽俠義的品性和不幸的命運結局,則賦長詩《哀魏三》予以了最為深切的悼念。神交已久揚城初識秦腔藝術大師 秦腔(同州梆子)名伶魏長生出身貧家,十三歲到西安學戲,演花旦。
  • 封至模《秦腔藝人考略之一:陳雨農》
    為了把戲演的更好,他自己約集當時許多著名演員,成立了玉慶班,秦腔著名鬚生李雲亭就是這時加入他的團體的,由於他們的合作,不斷的探討、創造,不但繼承了秦腔許多名戲,而且還向兄弟劇種移植了不少節目。從表演到化妝等各方面,都做了一些大膽的改進和提高,使他的戲班,成為當時的名班。
  • 八百裡秦川塵土飛揚,《戲碼頭》上齊吼秦腔!
    三秦城闕,大小螢屏上播的是秦腔;關中溝壑,村村高音喇叭唱的是秦腔;地頭田間,西北人暢快淋漓吼的是秦腔;夜幕四合,「自樂班」鬧的是秦腔;城鎮劇院、高臺演出的,除了秦腔,還是秦腔......「八百裡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兒女齊吼秦腔」。秦人飯食少鹽寡醋沒辣子可以湊合,但生活中沒有秦腔卻沒法過。
  • 魯新政:秦腔已化作我生命的一部分
    11月18日上午,魯新政家的電視裡正播放著秦腔《鍘美案·三對面》的片段,隨著戲曲音調的高低起伏,他坐在窗前,在宣紙上一筆接一筆地塗畫。「有時候,我會打開央視戲劇頻道,一邊聽戲劇,一邊在宣紙上畫臉譜。」作為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秦腔臉譜繪畫傳承人,今年82歲的魯新政從事秦腔戲劇演唱及臉譜繪畫工作已有70年。
  • 秦腔藝術大師——陳雨農
    其中劉箴俗、劉迪民、劉毓中、馬平民、沈和中、王天民等還成為群眾以公的秦腔大師。他親自導演的新創作劇目,大小約三百餘本。對秦腔的唱腔、表演、服裝、化妝都有較大的革新和發展。有人把他對秦腔改革的貢獻,比作京劇的王瑤卿。
  • 知否原著:對於貼身照顧蓉姐,為什麼顧廷燁不用紅綃,而選擇秋娘
    餘嫣紅死後,顧廷燁院中的鶯鶯燕燕走了大半,只有鞏紅綃和秋娘選擇留了下來,因為鞏紅綃的父親就是秀才,紅綃也算是能讀書認字,所以太夫人便將蓉姐交給了鞏姨娘撫養。    顧廷燁和明蘭婚後搬到了澄園,後來,鞏紅綃,秋娘和蓉姐便也跟著搬了過來。
  • 董福祥的秦腔人生
    這裡的人又把演奏秦腔戲稱為「高臺勸化」,男女老少不但從古戲中得到娛樂,同時也受到忠、孝、仁、義、勇等傳統文化的薰陶教育。可以說,西北人自幼即受到秦腔浸染,就連山裡的放羊娃也能吼幾句:「焦贊傳孟良稟,大娘來到,」聽到的人會隔崖立刻發出回聲響應。
  • 墩礅惹禍 順子罰跪 三皮吹瓶…仗義兄弟情配這段秦腔,忒色!
    無論是刁順子,還是其他裝臺工和普通百姓,高興時、傷感時,閒了、累了都愛哼兩句秦腔,而劇中舞臺上的秦腔大戲更讓觀眾感到親切。比如第八集中的《人面桃花》就引起了觀眾們的熱議。隨著劇情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經典秦腔唱段展現在我們面前
  • 長歌鏗鏘古韻濃——高臺西秦腔
    迄今發現的歷史文獻中,「秦腔」一詞最早出現在明萬曆(1573-1620)年間的《缽中蓮》傳奇抄本中,抄本中有一段唱詞的唱腔註明用「西秦腔二犯」一調。清朝末年,我縣西秦腔上演的秦腔劇目有400多本,均由一代代藝人口口相傳而來。現存的《天啟圖》、《五雷溝》等6個劇目在《中國梆子戲劇目大辭典》中都無法查詢。演藝中人物的臉譜自成一格,具有濃厚的地域色彩,與傳統的秦腔人物臉譜也有較大的差異。
  • 中國年·秦腔味 | 唱念做打,華廈聽戲
    此外,華廈中央公園項目地,還有民俗小吃,帶給大家記憶中的年味。Kunqu Opera-a Local Opera 2006.
  • 秦腔《竇娥冤》
    秦腔《竇娥冤》 選段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 李娟<本視頻大約十分左右
  • 化妝教程:優雅女人味眼妝
    優雅女人味,這個不僅要氣質,還要一個優雅的妝容與之匹配!今天和大家分享化妝教程,優雅女人味眼妝!讓你充滿優雅女人味的妝容,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化妝教程:優雅女人味眼妝!
  • 首部秦腔彩色電影《火焰駒》拍攝始末
    是由孫仁玉的女婿謝邁千進行濃縮和修改加工的改編本1958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將其搬上銀幕使得秦腔《火焰駒》傳遍了大江南北也使古老的秦腔有了第一部彩色影片讓秦腔這個西北人民所喜愛的劇種走向全國拍攝一部秦腔電影被提上議事日程各秦腔院團和主管部門自然各有想法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希望拍他們的《遊西湖》易俗社推薦拍攝《三滴血》其他劇團則主張拍攝傳統折子戲……時任中共陝西省委第二書記並分管文藝的趙伯平多次召集文藝部門領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