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是指由於胃肌層張力低下及胃周組織遲緩無力而使胃小體弧線最低點下降至髂嵴連線以下的一種疾患。患有胃下垂的人群會有慢性中上腹痛,食後腹脹,自覺胃部下垂,可伴有便秘、腹瀉、眩暈乏力、失眠等全身不適症狀,極大地影響了日常生活。下面,就為大家介紹有關於改善胃下垂症狀的按摩療法,只要每天堅持做一下,可有效地緩解上述胃部不適症狀。
中醫按摩療法
中醫治療胃下垂當以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為原則,一般選擇羶中穴、中脘穴、天樞穴、膈關穴、脾俞穴、胃俞穴、足三裡穴、百會穴、公孫穴等穴位施治。
操作手法
1、患者仰臥,術者坐在患者的右側,用大拇指自羶中穴向下經中脘穴、氣海穴至關元穴推按,約3分鐘。然後用拇指分別按揉中脘穴、天樞穴、氣海穴,每穴位各3分鐘。再將四指併攏,以羅紋用力,根據胃下垂程度自下向上邊顫邊託,同時隨著患者呼吸時腹部上下起伏而用力,操作10分鐘。接著用按揉法按揉足三裡穴,3分鐘即可。
2、患者改為坐位,將其左臂和肘彎曲放入背後腰臀部。術者以右手四肢併攏,掌心向上,指尖由左側肩胛內下緣的膈關穴向斜上方插入肩胛骨與肋骨之間2寸,同時左手掌心頂住患者左肩峰,兩手呈合攏之勢,持續2分鐘後,患者即可感到胃部有上提之感,隨之緩緩將右手收回,進出約2-3次。
除此之外,患者也可採用自我保健的方式,比如仰臥,上下肢伸直交替抬高,約5-10次;仰臥雙下肢伸直,抬高的同時收腹,約5-10次;仰臥,雙下肢做交替踏自行車狀,約5分鐘;仰臥,雙屈髖屈膝,雙手抱住膝蓋,堅持5分鐘;彎曲膝蓋,雙足平踩床面,使臀部離開床面,約30次;雙手抱頭,起坐,約20次等等。這些方法最好每隔一日就檢查做一次,長此以往可有效地改善胃部下垂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