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什麼是五戒的開遮持犯因緣?犯戒和破戒是否有區分?
答:開,許可之意。遮,禁止之意。持,守持和遵守之意。犯,觸犯和失毀之意。
在佛教的戒律中雖然嚴格要求守持戒律,但是戒律的守持在某種情況下是有變通的,這種變通就是開許。戒律雖有開緣,但務必是要在不損害眾生、利益眾生的基礎上才能的,不能夾雜半點與破戒相應的發心。在小乘別解脫戒中不破戒的開緣,一般是指無相應破戒的發心,但因失誤而導致了破戒的結果出現,這種不為破戒。如,修行者蓋房子,自己失手將一塊磚頭從房子上仍下去,而打死了一個路人,這樣雖然是殺了人,但是屬於誤殺,而且也沒有殺的發心,因此這種就不屬於破戒了,這是小乘中所謂的開,但事實上小乘中是無有根本戒的開緣的。而大乘戒律中的開緣,則是為了利益眾生,行者安住於菩提心的境界中可以行開戒之方便,小乘中遮止的殺、盜、淫、妄、酒的五條根本重戒,在大乘中是可以有開緣的,那就是必須要行者安住在菩提心的境界中才能開戒。所以,大乘戒法本著慈悲願行,與活用戒法之精神,時有開許,稱為開遮持犯,為大乘戒之特徵。如安住淨戒律儀之菩薩,見盜賊欲殺害眾生,造無間業,不忍此惡賊死後受大苦,以慈愍心,斷彼性命,此即開殺戒。此中開緣在《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品中有所說明。
犯戒和破戒這兩個詞,若詳細分別是有差別的。犯戒,是指於戒律有所缺犯,這一般是指觸犯非根本戒的輕戒。破戒,則是指做了違犯根本戒的事情,破失了戒體,所以叫做破戒。
感恩您的關注和分享
願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