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希望:從中國電子製造業受損中受益

2020-12-28 驅動中國

撰文/藍科技

印度發力電子製造業的野心從來不加掩飾。

即使受到疫情危機,印度消費電子產業鏈受到影響,但他們並不悲觀,反而認為危機之下可能會給他們帶來機會。印度觀主義者認為,這可能正是印度加速消費電子製造業、擺脫中國供應鏈制約的一個機會。

印度民間甚至官方,都一直有類似的觀點。2月1日,印度財政部長尼爾馬拉·西塔拉曼表示,印度正在制定一項鼓勵製造手機、半導體封裝和電子設備的計劃。

4月28日,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部長拉維·香卡·普拉薩德(Ravi Shankar Prasad)與國家信息技術部部長舉行電視會議時稱,中國的損失可能是印度在持續的大流行中的收穫。

普拉薩德說,印度有機會促進電子製造業,並敦促各州努力吸引投資。隨著越來越多的製造商希望將基地從中國轉移到印度,印度最近的電子激勵措施可能會吸引他們。

僅以2020年官方表態看,印度正在舉國家之力推動電子製造業。儘管他們非常清楚暫時無法超越中國,但電子製造業的夢想依然是有的,而且很執著。

疫情並不是印度加速電子製造業的主因,而是印度國家的中長期目標。印度主管部門以及民間都持續不斷地呼籲印度要加快製造業轉型,構建印度消電子生態鏈而不能過多依賴中國及其他國家。

過去幾年,無論是稅收政策、金融政策還是土地政策,都向在印度建立電子製造業的企業傾斜。

印度最近宣布了與生產有關的激勵措施,鼓勵電子製造集群以及促進電子元件和半導體製造的計劃,這些計劃的投資額為500億盧比,旨在吸引電子製造領域的投資。

這是印度希望在疫情期間更好的利用時間差、政策利好吸引投資者,到印度進行電子領域方面的投資。

當然,印度製造業的發展有目共睹。2014年10月,德勤預計到2018年印度將成為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製造業強國。當年,印度製造業競爭力在全球位居第四。

從實際情況來看,德勤預言基本成真。2017年時,印度製造的手機在全球佔到了11%份額,已經遠遠超過了2014年的3%。比較能反映行業表現的另一個數據是,在2017財年內,印度智慧型手機的進口規模下降了近一半,這說明國內的產能不斷提速,稀釋了進口數量。

作為人口數量僅次於中國的人口大國,印度還遠未享受到人口紅利帶來的變化。如果以中國作為參照物,當GDP快速增加、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基礎設施不斷優化、為刺激經濟而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時,那麼印度人口紅利將會迎來質的變化,而電子產品市場空間,將會進一步放量。

只是,距離這一天還有多遠的距離?疫情下,印度因中國電子製造業受損而希望受益,又能帶來多大的變化,目前為止還是未知的。

本文原創於藍科技,本站原創文章所有權歸藍科技所有,轉載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印度4000億盧比激勵電子製造業,但沒小米OV們的份兒
    劃重點:今年4月1日,一份由印度國家電信和信息技術部起草的《印度大型電子製造業的生產掛鈎獎勵計劃》正式發布,根據計劃,印度將在未來5年,共支出超過4000億盧比以激勵包括智慧型手機在內的電子製造業發展普拉薩德表示,印度的電子產品消費市場將在2025年前迎來「爆發式增長」,「他們同意將在印度本土生產的產品中的60%出口到印度以外的國家,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實現總產值
  • 印度想取代中國,成為全球電子製造中心,可行性多大?
    ,還說要在5年內完成對中國的超越,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印度想取代中國成為全球電子製造中心,這一可能性有多大?圖為印度電子產品工廠對此專家分析後給出了兩個結論,那就是印度有能力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子產品生產大國,但不可能超越中國成為電子強國,首先看第一點,在現代製造業技術的加持下,電子產品生產行業早已不再是高科技行業
  • 繼經濟和軍事領域後,印度又揚言:手機製造5年內超越中國
    在手機製造業方面,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製造國,印度是全球第二大製造國。多年來,印度不管是經濟還是軍事,各方面都喜歡與中國相比,一直將超越中國作為目標。近日,印度又對外喊話了,想在手機製造領域和中國一較高下。
  • 印度和東南亞疫情升級對電子產業鏈衝擊有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中金公司3月中下旬開始,受疫情全球擴散影響,印度、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陸續宣布了半個月到一個月不等的「封城」措施,引起投資人對全球電子產業鏈衝擊的擔憂。根據對印度、新加坡、越南等市場的分析,我們認為:1)目前實行中的印度「封城」如果長期化,對手機需求影響較大,但對全球供給鏈影響有限;2)新加坡、馬來西亞是東南亞主要半導體產品出口國,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如果新加坡、馬來西亞疫情加劇,可能影響封測、存儲器等產品的供求關係;3)越南過去幾年承接的中國製造業外遷,是東南亞主要的組裝基地,越南的嚴格管控或將影響三星等品牌產能,但我們認為中國組裝產能或可替代
  • 林雪萍|這二十年,中國製造業的五大提升和五大挑戰
    歲末將至,讓我們看看中國製造的發展態勢。可以說,中國過去二十年,經歷了五大提升;而未來十年,則面臨著五大障礙。第一個大提升是產業規模大幅度提升。20年前,中國製造業的增加值為3849億美元,大約是美國的20%。在2010年中國製造業佔全球比重19.8%,那一年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 「超越中國」?印度官員再次口出狂言,可惜現實很打臉
    印度錯誤地把自己的戰略對手當成了中國,所以在中國提出了相關的中國製造全面工業計劃以後,印度也針鋒相對地提出了所謂的印度製造。莫迪政府想要把印度打造成未來新的全球製造業中心,但是事實上,經過數年的努力,印度並沒有像想像中的那樣迎頭趕上中國,印度製造從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了一個空談,但是印度媒體卻依舊大言不慚地說他們遲早會超過中國。
  • 中國製造業增加值近4萬億美元,那美國、日本、德國、印度的呢?
    但近年來,很多發達國家出現了「產業空心化」趨勢,對外轉移了大量的中低端製造業,使得他們的製造業規模被我們趕超了。 製造業增加值:中國、美國、日本、德國…… 按照世界銀行公開的信息,2019年咱們中國的製造業增加值接近4萬億美元,位居全球之首。
  • 「中國權重」在全球製造業版圖中舉足輕重
    隨著中國的全球化進程加快,中國企業尤其是製造業越來越受到全球矚目。第一財經研究院在2018年博鰲論壇期間推出了《中國與全球製造業競爭力》報告,以中國為基準點,追蹤和比較本世紀以來全球19個主要經濟體19個製造業分類基於勞動力成本的競爭力變化。
  • 中國製造業核心資產分析展望與投資策略
    先進位造業領域的核心資產將成為 2020 年中國資本市場的「明星」。首先,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將是 2020 年中國「精準滴灌式」穩增長的最大受益者。製造業投資是兼顧短期穩增長和中長期戰略目標的最佳選項。
  • 印度封殺59款中國App,字節YY受損嚴重,騰訊百度逃此一劫
    事實上,TikTok這款炙手可熱的應用程式暫別印度市場已經掀起軒然大波,就在有關部門宣布封殺TikTok等59款應用程式後,#RipTikTok、#TikTokbanindia已經在推特中成為熱門話題。當地時間29日,印度電子信息技術部於當地時間宣布,將全面封殺包括TikTok、Likee、Helo在內等59款背景為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應用程式。
  • 9家蘋果供應商擬遷入,印度大膽放話:要在手機製造領域超越中國
    普拉薩德還表示,作為全球供應鏈的一部分,印度將抓住機會,大力推動電子製造業發展,成為製造業中心,這是印度關注的重點。按照印度的計劃,在未來5年裡,將創造1萬億美元的數字經濟規模;年產10億部手機、5000萬臺電視機和5000萬臺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等IT硬體設備。
  • 蘋果9家供應商來了,印度放話手機製造超過中國!卻突遇一大難題
    普拉薩德還表示,作為全球供應鏈的一部分,印度將抓住機會,大力推動電子製造業發展,成為製造業中心,這是印度關注的重點。印度的目標已不滿足發展電子製造業,而是成為電子製造領域的強國。據印媒報導,當地時間14日,普拉薩德在印度工商聯合會年度大會上直言,印度已經是世界第二大手機製造國,現在的目標非常明確——成為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在2017年成為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手機製造國。
  • 全球製造業口碑排名:德國第一,日本第八,中國卻無緣前十
    對於德國經濟來說,製造業同樣十分重要,佔本國GDP的22%上下。 在強大製造能力的支持下,德國汽車、機械製造、電子電氣等多個行業,都在全球頗具競爭力。 那麼,為何德國製造業能如此亮眼?有多方面的原因。
  • 製造業遷出中國現在後悔了嗎?
    其實"蘋果印度代工廠被打砸"這事發生好幾天,我看到很多網友拍手叫好,大體要麼就是"仇"蘋果,要麼就是說蘋果當初將生產線遷出中國就是個錯誤,現在要為錯誤付出代價。網上諸如"蘋果公司搬到印度好,蘋果公司拖欠工資,工人就砸設備,看誰的損失大。"
  • 後疫情時期中國製造業現狀調查與分析
    中金宏觀團隊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拆解宏觀數據,並走訪20餘家製造業企業和1個工業園區,涉及醫藥、化工、通信電子、軟體、港口、紡織、汽配、機械設備、家電、智能家居等行業,以深入了解我國製造業的疫後復甦態勢及研判明年出口走勢。
  • 印度炒作中國「停產」,再給西方吃定心丸:我們完全可以取代他們
    基於此種現狀,印度人稱自己「完全可以接替中方」,成為全新的全球供應鏈核心。  印度聯合商會委員迪帕克·蘇德稱,雖然印度目前在電子、汽車、醫療等行業上都依賴於中國的原材料進口,而目前中國正因國內情況對此進行限制,但是在農業以及皮革製品等其他方面卻可以填補供應空缺。
  • 疫情衝擊全球製造業 半導體產業或好於預期
    IHSMark-it首席商業經濟學家克裡斯·威廉姆森表示,增長是由服務業帶動的,但製造業也顯示出了從下滑趨勢中走出的跡象,疫情短期影響可能尚未全部顯現。令人擔憂的一個趨勢是,服務業的新業務流入比前兩個月增長放緩,這可能與疫情對交通和旅遊業等的破壞有關。此外,由於中國工廠關閉,許多製造企業面臨供應鏈中斷。
  • 製造業去了越南,為什麼不去中國西部?
    「製造業遷出中國」算是近兩年的熱門話題,熱門的目的地除了印度,就是越南,前者工業基礎薄弱,後者體量實在太小,基本只能做做組裝手機的生意。事實上,真正能承接大陸的製造業體量的目的地,是整個東南亞。 與很多人的慣常認知相反,東南亞並不是一個香蕉共和國的合集。
  • 印度如何看待中國的經濟實力及中國發展?
    7月10日,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在就當前中印關係發表的視頻講話中強調,中印要做夥伴,不要做對手;要和平,不要衝突;要合作共贏,不要零和博弈;要信任,不要猜忌;兩國關係要前進,不要後退。 部分印度學者認為,要在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上學習中國。在將中印經濟發展進行比較的過程中,一些印度學者也意識到了印度與中國合作發展、互惠共贏的必要性。有學者提出,兩國間的競爭並不必然引起衝突,印度和中國必須學會和平共處,相互合作。
  • 印度又喊出「超越中國」口號,欲5年內創造6.5萬億數字經濟規模
    來源:金十數據在智慧型手機為代表的電子設備製造領域,印度又喊出了「超越中國」的口號。據環球網援引印度《金融快報》消息,印度信息通信技術部部長拉維尚卡爾普拉薩德近日在公開場合表示,當前印度正在全力以赴達成成為「全球電子製造中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