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掘墳鞭屍」來復仇的鼻祖,但自己下場也並不好

2020-12-24 歷史滄瀾

伍子胥的仇恨

伍子胥的大名在春秋時期絕對是個大V級別的人物,而他的成就,可以說是一個昏君成全的,楚平王好色荒淫,搶了本來應該是兒媳婦的秦國公主——孟贏。而後又在奸臣費無忌挑唆下,要殺兒子太子建,太子建逃亡了,而太子建的老師伍奢被牽連,連帶家人都被抓了,當時,伍子胥的哥哥本可以想伍子胥一樣逃跑,但他選擇和父親一起死,乖乖回去束手就擒,伍子胥是個脾氣爆,有想法,不甘於束手就擒的人,他逃跑了,並發下毒誓,一定要報仇雪恨。

伍子胥歷盡艱辛,先是追隨太子建流亡,後來太子建參與別國內政被殺,伍子胥又帶著太子建的兒子逃到吳國,遇到了他後來輔助的君王,那時候還只是吳國的公子的公子光。

伍子胥意圖借吳國滅楚國

當時,吳王僚剛剛繼位執政,公子光做將軍。伍子胥被公子光引薦給吳王,又過了幾年,吳楚兩國因為一些小摩擦竟然打起來了。打仗的原因其實真不值一提,但這也正說明,可能兩國都是憋著勁的找理由開打呢。

這兩國打仗的原因歸結起來一句話,兩個採桑女引發的大戰。而首先發難的是自命不凡又好色荒淫的楚平王,話說楚國的邊城鍾離緊挨著吳國的邊城,兩地兒都養蠶,一天,分屬於兩國的兩個女子就為了爭採桑葉,互不相讓演變到互相廝打並最終演變到吳楚兩國交戰。這可就奇葩了,吳國派公子光討伐楚國,攻破楚國的鐘離、居巢凱旋而歸。

一心報仇的伍子胥勸吳王僚說:「楚國可攻破,希望再派公子光去。」公子光卻對吳王說:「那伍子胥的父兄被楚王殺害,勸大王討伐楚國是為了報私仇罷了。攻打楚國未必能攻破。」公子光和伍子胥是朋友,為何這樣說呢?因為他此時並不想離開吳國,他在謀劃著如何幹掉吳王僚,自己為王呢。

伍子胥看出了公子光的野心,是想殺掉吳王而自立,但又不能說穿此事,於是就將劍客專諸推薦給公子光,自己則退出朝廷,與太子建的兒子躬耕于田野。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病死。楚平王奪太子建要迎娶的秦國公主孟贏所生的兒子軫,成為了心的繼承者,即楚昭王。

吳王僚趁楚平王死了,來了個趁喪伐人,派兩位公子率兵襲擊楚國。楚國派兵切斷吳兵的後路,使吳兵不能返回。大軍在外,吳國國內空虛,剛好給了公子光一個奪位的機會。公子光派專諸行刺吳王僚,很容易就成功了,之後自立為王,是為吳王闔閭(夫差的爹)。

闔閭繼位後,志得意滿,想要大展宏圖,他也知道伍子胥是個人才,而且,伍子胥能把專諸推薦給他,就是早就知道他的打算,卻默不作聲,可見在站在他這邊的。於是就把伍子胥召回,賜官行人,與他共商國事。

伍子胥得償所願——痛快報仇

先前受吳王僚派遣率兵攻打楚的兩位公子,因退路被切斷不能返回。後聽說闔閭殺了吳王僚自立為王,就乾脆率領軍隊投降了楚國,楚國將舒地封給了他們。闔閭即位三年,就興兵與伍子胥、伯嚭攻打楚國,奪取了舒地,並捉拿了當初吳國投降的二位將軍。吳軍本想一鼓作氣進兵郢都,但將軍孫武考慮百姓太過疲敝,再繼續打仗,恐怕百姓會承受不住,還是暫且等待時機為好。這次,伍子胥要報仇的計劃又沒能實行。

公元前511年,吳國再次攻打楚國,奪取了六地和飅地。公元前509年,楚昭王派公子囊瓦率兵攻打吳國。吳國派伍子胥迎擊,在豫章大敗楚軍,奪取了楚國的居巢。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詢問伍子胥、孫武伐楚的意見,並接受了兩人聯合唐國、蔡國共同伐楚的建議。吳王闔閭親率吳軍襲擊楚國,擊敗楚國將軍子常,乘勝前進,與楚軍五次激戰後,攻入了楚國的都城郢都。

楚昭王見城破,倉皇出逃。伍子胥終於以勝利者的姿態重返故國,可面對曾經的故國,伍子胥心中的怨恨還遠沒有發洩。他命人將楚平王的陵墓掘開,把楚平王的屍體拉出來,鞭屍三百,以報父兄被殺之仇。古人講究死者為大,還講究入土為安。雖說荒淫好色的楚平王不值得同情,但伍子胥的所作所為,是完全不顧世人輿論,只以報仇為快,也讓楚國人看到了他極強的復仇心理,為之膽寒。

青年時期,伍子胥和申包胥是摯友,伍子胥家遭逢大難,申包胥還曾幫助過伍子胥,伍子胥逃跑時對申包胥說出心裡話:「將來一定要報仇,一定要毀滅楚國。」而申包胥卻說:幫你是出於朋友之義,但你將來若要毀滅楚國,我一定會和你站在對立面。」等到吳兵攻進郢都,伍子胥對楚平王掘墳鞭屍,震驚天下。申包胥也果然如自己所言,不僅是派人帶話給伍子胥,指責他報仇的手段太過,簡直違背天理,同時,跑到秦國去搬救兵。

秦國一開始不答應,申包胥就站在秦王殿上,晝夜痛哭,七天七夜哀聲不絕。秦哀公終於被申包胥的忠誠打動,也可能是念在秦國公主孟贏畢竟還是楚國的太后,便派出五百輛兵車救楚,和楚國合力打敗了吳國。算是讓楚國免於滅國的危機。

滄瀾說:

善惡到頭終有報,現在這句話可能很多人不相信,甚至有人認為,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但是,對善和惡,我們也還是要有基本的判斷和敬畏。

楚平王昏庸無恥,結果害人害己,自己的國家被蹂躪,自己被掘墳鞭屍,但是伍子胥這種極強的報復心理,也並沒有給他帶來好運。

伍子胥是鞭屍復仇的開山鼻祖,後人很多都效法他,當時的伍子胥是何其風光,終於一雪前仇,可是,他後來輔助吳王闔閭的兒子勾踐的時候,黴運就一點點找上來了。他輔佐吳王夫差打敗越國,本是力主滅掉越國,卻沒有被夫差採納,越國通過收買賄賂伯嚭,不斷的離間夫差和伍子胥的關係。最終,伍子胥徹底失去夫差的信任,被逼自殺。

這是不是就像一場善惡有報的輪迴,楚平王殺害伍子胥父兄最後被伍子胥鞭屍,而伍子胥鞭屍卻又落了個被逼自殺的命運。嗚呼哀哉,能善良,還是儘量善良吧。

相關焦點

  • 伍子胥復仇一生:你殺我父兄,我誓滅你國
    前半生他誓報父兄之仇,滅楚掘墳鞭屍,後半生他忠君強國,卻自刎而死。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出生於楚國名門,他的父親是楚國太傅伍奢,也就是楚國太子建的老師。有一年,太子建打算迎娶秦女為妻。但是楚平王的一個親近大臣為了向楚平王獻媚邀功,就勸楚平王迎娶美貌的秦女為妻。這種公公變丈夫,媳婦變後媽的醜聞,在春秋戰國時代時有發生。
  • 見吳王的伍子胥復仇,是逞一時之快,還是深惡痛絕?
    ↑ 伍子胥  楚莊王也絕對想不到,那個鞭屍自己孫子的男人,就是當初苦口婆心勸說自己不要沉迷酒色的伍參的孫子——伍子胥。伍子胥本為楚國人,但卻成了吳國的功臣。  按照史書記載,專諸刺殺吳王僚成功後,公子光順利地登上王位成了吳王闔閭,伍子胥也如願以償地被封為行人,與公子光共商國事。  吳王闔閭在伍子胥的輔佐下,將吳國治理得井井有條,吳國也就此強大了起來。看著吳國蒸蒸日上,伍子胥很欣慰,但他明白,想要復仇,單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須要有能人幹將助其一臂之力。
  • 也許伍子胥能給我們一個答案
    在春秋時期基本上還是採取「世卿世祿」規則的,所以到了伍奢這一輩,同樣還是楚國的重臣,當時楚國的君主是楚平王,他讓伍奢給自己的太子來做老師(太傅),這也絕對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職位。鄭國對他們倒是不錯,但可惜作為夾在晉楚兩個大國之間的小國,鄭國實在是國力有限,要隨時看兩位大佬的臉色,誰來了都是納頭便拜,自身尚且難保,更加不要說替他們做主復仇了,所以他們只能去了晉國——這才是當時唯一有實力和楚國抗衡的強者,而且兩國為了誰是中原霸主你爭我奪,關係確實也不那麼好。
  • 一代軍事家伍子胥英勇善戰,卻為何一路逃竄,在昭關一夜白頭
    昭關正面圖後來伍子胥遇到了扁鵲的弟子東皋公,東皋公把伍子胥帶入自己的住所,一直住了七天之久,但是對於協助伍子胥過昭關的事情卻是隻字不提,後來伍子胥報仇心切,心裡焦急萬分,沒精打採,就好像死去一樣,一夜之間頭髮全白,伍子胥內心焦急無法言表
  • 曾與吳王共把酒,也曾鞭屍楚王宮,伍子胥為何死無葬身之地
    作為常年被楚國打壓的吳國,他們一直在考慮的問題就是怎麼才能給楚國一點兒顏色瞧瞧,以前的時候,闔閭總是要讓楚國三分,但自從他得到了一個臣子,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這個人就是伍子胥,但伍子胥雖然幫助了吳國許多,最後也沒有落下什麼好的下場,對於闔閭而言,伍子胥就是他的福音,但對於後來的夫差來說,伍子胥就是個煩人的臣子,但他被殺卻不是因為這些,還有更多的緣故決定了他的死亡
  • 伍子胥為何把專諸推薦給公子光而不是自己用或者推薦給吳王僚
    春秋戰國時期流傳甚廣的刺客故事有一篇是專諸刺王僚,而專諸是伍子胥推薦給公子光的,這些事我想大家都知道,我就不獻醜了,我一般只寫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歷史,我們今天來研究的是伍子胥初到吳地不久,怎麼會知道公子光想要對王僚取而代之?為什麼又把專諸推薦給公子光?
  • 死前親手殺死兩個女兒,死後被鞭屍
    當初慕容垂寧願自己逃離前燕,也不願同室操戈,可見其內心還做不到完全的狠辣無情,那麼他會感激苻堅也不奇怪。若說第一條是慕容垂作為一個「人」來考慮,二、三條便是慕容垂作為一個軍事家來考慮的了。苻堅在淝水只是戰敗而非被全殲,中原地區有著大量的前秦潰兵,這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而且鄴城還有苻堅的兒子苻丕在。若慕容垂殺了苻堅,這些人難免同仇敵愾,投靠苻丕,嚮慕容垂復仇。
  • 伍子胥復仇記
    然而,這個費無極實在不是個好東西,他見孟贏美若天仙,等接孟贏回郢都後,竟然慫恿平王自己娶孟贏。真不知道費無極是怎麼想的,雖說得討好領導,但這麼一來,老領導是討好了,但這可就得罪了下一任領導了。而那好色的楚平王居然也不拒絕,還認為費無極很忠心,狠狠地獎賞了他。然後就光明正大的把孟贏收做自己的妃子,再把孟贏身邊的一個侍女嫁給了太子建。
  • 任用伍子胥和孫武,為何沒有滅亡楚國
    那麼這個專諸是從哪兒來的呢?其實我們都能猜得到,那就是闔閭派來刺殺吳王僚的。而闔閭之所以得到專諸,其實還要感謝伍子胥。伍子胥當年來到吳國,希望藉助吳王僚的力量滅楚。可是遭到了闔閭的反對,他認為伍子胥這是在公報私仇,從此伍子胥認定了闔閭是有腦子的人。伍子胥認為闔閭想要取而代之,可這件事又不能說得太明白。為此伍子胥就悄悄把專諸這個刺客介紹給了闔閭,其他事情他也不管。
  • 歷史上伍子胥因為什麼一夜白頭,一夜白頭是真是的存在的麼?
    伍子胥為什麼一夜白了頭呢,可以確定的是,肯定不是染的。一夜白頭的情況我們可能沒有親眼目睹過,但是確實是真實存在的。這是一般遭遇了巨大的變故,和相當大的精神打擊才造成的。劉強東面對京東的生死存亡的時候,就曾經一夜白了頭,雖然只有一小撮,但也確實白了頭。
  • 趙忠祥被「鞭屍」,嫌疑最大最狠毒的是他們......
    饒穎和趙忠祥之間的是是非非,只有他們兩人清楚,我們都是旁觀的人,把矛頭再次指向饒穎,是讓饒穎也舉起鞭子「鞭屍」嗎?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鞭屍者是伍子胥,《吳越春秋》載,「吳王入郢,止留。伍胥以不得昭王,乃掘平王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左右踐腹,右手抉其目,誚之曰:『誰使汝用讒諛之口,殺我父兄,豈不冤哉』。」
  • 《延禧攻略》番外:爾晴之子為復仇得罪魏瓔珞,爾晴遭剖墳辱屍!
    導語:《延禧攻略》是一部深受觀眾喜愛的宮鬥劇,爾晴的梗頻頻熱搜,魏瓔珞的厲害也是讓觀眾看的內心極度舒適,這不就出番外《金枝玉葉》了,金枝玉葉主要講述的是下一代人的故事,主角由魏瓔珞變成了魏瓔珞之女昭華公主,在番外中傅恆的兒子福康安為替母復仇,把仇報到了魏瓔珞的女兒身上,魏瓔珞氣的說要剖爾晴的墳鞭屍
  • 古代職業經理人,如孫武、伍子胥、韓信、諸葛亮等,怎麼評價?
    用我們現代人的話,古代一些國家的君主剛剛創建自己的國家的時候,自己的能力並不是很足夠,也可以說想盡了所有的辦法把啟動資金搞到手了,但是接下來如何運營整個胃家就成了一個很大的難題,所以在這個時候就會找一些職業經理人來幫自己將整個國家發展起來,比如說孫武、伍子胥、韓信、周瑜、諸葛亮、司馬懿等人,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些人。
  • 看看伍子胥的遭遇,你就知道了
    伍子胥的成名作,跟一個成語有關:掘墓鞭屍。如此sadism的舉動,顯然要有十分充沛的情感衝動才能完成。那個時候年代古老,人們的情感還比較自然純樸,沒有經過後來的諸多教化束縛與扭曲閹割,所以,充沛起來,大概不難。
  • 以悲劇登場,以悲劇謝幕的伍子胥!
    伍奢說:"伍尚為人仁厚,召他一定會來。伍員為人剛烈暴戾,忍辱負重,能成大事,他料到來後會一起被擒,一定不會來。"平王不聽,派人召伍奢的兩個兒子說:"你們若來,我就讓你父活命;不來,馬上就殺掉伍奢。"伍尚要去,又對伍子胥說":你可逃走,你可以報殺父之仇,我將安心就死。"伍尚束手就擒,使者來捕伍子胥伍子胥就逃走了。伍奢聽說伍子胥逃走了,嘆息說:"楚國君臣將要苦於戰爭了!"
  • 少時親如兄弟,後來反目成仇:申包胥伍子胥,曹操袁紹,蘇軾章惇
    想不通,道不明……申包胥、伍子胥伍子胥,春秋楚國人,後為吳國重臣,著名的復仇男神。伍子胥祖上伍參隨楚莊王徵戰列國,成就楚國霸業,之後伍家深受楚王恩寵,世代公卿。伍子胥要滅楚國,申包胥還為他加油??)伍子胥先投奔太子建,太子建知道自己老爹要殺自己,早就逃到了鄭國,生了個兒子叫勝(公孫勝、白公勝、羋勝,都是他)。太子建跟晉國大夫中行寅想想在鄭國製造內亂,幹掉鄭定公,然後起兵復國,結果被鄭君所殺,伍子胥和公孫勝逃到吳國,依附在公子光麾下。
  • 多爾袞擁立順治繼位,除掉豪格、建立大清,死後為何被挖墳鞭屍?
    豪格並沒有順水推舟,反而說道:自己的福氣不好,當不了皇帝。多鐸這時候也出風頭,為自己拉票。在討論一番之後,多爾袞提議讓福臨來當皇帝。福臨是皇太極的長子,雖然說年歲還小,才7歲,但是只要有兩位大臣在旁輔佐。等到福臨長大之後,再將皇權交還也是可行的。最後商定由努爾哈赤與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同年,福臨繼承大統。
  • 大型歷史題材電視劇《伍子胥傳奇》有望在監利開拍
    大型歷史題材電視劇《伍子胥傳奇》已經由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批准開拍,許可證編號為甲第066號。       據相關人員透露,該劇籌拍過程中,考慮到監利是伍子胥的故裡,經公司、劇組多次討論研究,為了弘揚傳統文化,彰顯歷史畫卷,再現春秋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政治家伍子胥的波瀾壯闊的一生,決定由公司董事長劉代軍和總導演範秀明(香港著名導演)帶隊,於8月中旬親赴監利考察,屆時,湖北電視臺著名主持人怪蜀黍段景文,湖北電視臺欄目主任李新如等將陪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