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人越來越不愛寫詩了?

2021-02-14 兔兒樣


很多人反映最近為啥不更新,前一陣兒是因為進藏信號不好,這一陣兒跟本兔狀態不好有點關係。碰上一些解不開的心結,因為無處安放自己的情緒,但是最近在自愈與別人的開解下,已經在慢慢恢復啦——出了問題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還有就是很多人事的善惡好壞取決於自己的態度。前一句是爸媽從小就對我耳提面命的,後一句是我的師傅們經常提點我的。這算是自己悟出的所謂心咒,希望明天的自己總比今天更強大~!


好多人都說期待在兔兒樣看到我的第三極遊記,哈哈,下周應該就會奉上。我們的平臺並不是寫遊記的,論格式,論專業和適用性,什麼lonely planet,窮遊啊在這方面都比我要專業的多。然而每個人在旅行中的體驗是不同的,而我的腦洞比較大,可能收穫更多奇葩的思想,如果喜歡,當然也樂意與大家都分享咯。


從西藏回來,就去了烏鎮。來這兒不是第一次了,但主要是為了參加話劇節,看了孟京輝老師的戲。


關於烏鎮話劇節,大家估計已經看過各種報導,不用再看我這廢話了。


話劇、詩歌、流浪之類總跟矯情啊裝逼啊之類的詞兒放在一起,這個裡面的道理講也講不清楚,但如若真喜歡,也不在乎人家的曲解。倘若裝欣賞,也著實無趣。

但是烏鎮行給我帶來的波動應該還是參觀了木心紀念館。


關於木心,我一直拿捏不好要不要給大家科普,因為不好意思的講我也是前兩年才拜讀過的文集~~但還是覺得有必要給讀者看看他這一生的概述。


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詩畫大家,他說過「藝術是無對象的慈悲」、「年輕是一種天譴」都頗有味道。他的那首《從前慢》被人寫進歌裡,他才開始被更多的人熟知。由人推己,覺得自己有點不堪一擊,在生活的跌跌撞撞中,只是受到一些小的挫折,就浮躁地把自己甩進懶惰的泥淖中。一個從小明志要靠筆桿子生活的兔紙,竟然被自己的讀者鼓勵催促寫文章,不知道是不是應該慚愧。


從西藏回來的時候,被舅舅舅媽接去家裡住了一晚,舅舅看我拍的皂片後很無語。一直都沒敢告訴他,當年他帶著我挑的那臺中端尼康早讓我賣掉換了G16,因為當時覺得相機太沉、攝影太無聊。奇怪的是,早幾年看舅舅的這些照片都覺得沒什麼意思,但這回自己拍了東西,再看到舅舅在川藏和青藏線上的作品,突然又想把攝影再撿起來了。然後跟著舅舅寫了一張字,忽然想起上一次拿起毛筆,還是上高二的時候迎接日本大使訪問,被宣傳部長硬拉過去湊數,突擊了一晚上,才回到站前水平。放下毛筆,舅舅拿出我小學時練的字,頓時感覺到了自己的倒退


水鄉烏鎮,這方水土是孕育文學和詩歌的地方。從烏鎮回到上海的這幾天,我又翻出木心的文學集,看的時候也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現在的人都不愛寫詩了呢?好像我們這個年紀的人說的最多的是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而提到詩歌就會覺得發酸,其實在我看來,這或許是一種葡萄酸。


我想這世上或許沒有實現不了的夢想,只有實現不了夢想的人。(比如懶惰如我,很難實現夢想,當然前提這份夢想也得是合理的)比如想生出翅膀上天這種夢想就是不現實的,但萊特兄弟還不是做了鐵鳥飛上了天。其實夢想與現實之間可能差了一份堅持。

這份啟發來自我的兩位大學同學,至少是可以拿來給我自己做參考的。一位同學上學的時候是我的搭檔,他一心想做電影導演,甚至他的女朋友都做出了像李安老婆無條件支持老公拍電影的準備。上學的時候,我們對他拍的東西都不是很欣賞,無論好壞,他拍的作品是我們同學間最多的;距離本科畢業應該有四年了,而我們一個廣電系,70多個人,似乎只有他還扛著攝像機在拍,而且也組建了自己的公司,可能不久的將來,可能我們也會以是誰誰的同學為榮吧。而我們當年這些自視甚高的老同學萌,卻很少有人在堅持。大概是因為眼高手低的懶惰吧。


另外一位同學交集不多,他的目標可能更簡單粗暴,就是在大城市安身立命,找到自己最適合的發展之路。最初他是個攝影愛好者,用自己打工的錢買了一臺尼康相機,然後在大望路住辦公室小鋼絲床,從給18線明星拍平面,到給一線明星拍寫真;之後轉型做製片,現在做起了自己參股的影視創意園。


這二位都是草根,沒有什麼有背景的家世,特別是第一位的女票終於扛不住,兩人幾次分分合合,最終還是分道揚鑣。當時同學們間接知道的時候,說法不一,不好評價,我去過兩人的小出租屋,或許是出於生活的煎熬吧,誰知道呢?但是兩位同學一路走來,都實現了初期的小目標不是麼?


這一兩年寫過很多關於手藝人和非遺傳承人的軟文,我對媒體們大肆傳播的匠人匠心不以為然,很多手藝人並沒我們想像的那麼淳樸,每次去採訪,他們提到最多的就是——政府怎麼還不發錢。漸漸地,對他們我也不再有如初的景仰,反倒是在烏鎮看到一位修鞋師傅讓我有了久違的感動:鞋子在雨水裡開了膠,在路上舉步維艱的時候,竟然看到修鞋攤點,簡直是人品爆有木有?

老先生幾乎是呵斥著我,趕緊把鞋脫掉他來修,並用不怎麼清楚的普通話告訴我說,十分鐘保證上腳,只要五塊錢的。然後飛快地穿針引線,果然不出十分鐘便把鞋子修補好了,然後我也很激動地偷拍了他,想著有機會,可以把老先生做成選題來拍攝。


我參訪過那麼多的手藝人,也曾帶著高端的高清設備去拍攝他們,似乎都不如這位修鞋的老人那麼帶勁兒地向人展示自己的絕活兒。那種對自己手藝的自信和認真的態度,讓我感動不已。這裡也有很多視覺差:藍印花布的旅遊市場化,看到染布工人機械式地跟遊客展示上漿過程VS而釀酒師阻擋遊客拍照,去檢查酒罈子的密封和空氣溼度的仔細;西柵的繁華的夜生活VS東柵日落而息的安靜。這或許才是我們真正需要尋覓的匠人精神——獨守在一方天地裡,自我欣賞地認真地做著自己認定的事情,不被外物幹擾,甚至染上孤僻的職業習慣。


修鞋和戲劇詩歌創作,或者其他一切的工作一樣,都滲透著一份獨運的匠心。這份匠心源于堅持,這份堅持源於不斷加持的憧憬——對美好的嚮往和追逐。有了這份堅持,至少看世界看人事物和自己關係的眼光就不會變。在真正的匠人心中,這一段關係的距離並不會因為外部的變化而變化,幾乎是恆定的。


人是不是會變的,我不知道。但是我總覺得環境是會帶給人一些影響的,不然科波拉不會拍出那麼多深刻的電影。那麼生活中也有一些始終如一的人,這些人是有超乎尋常的定力吧。變得越來越好的人和始終不變的人才會被人銘記,因為特別。

就像胡歌在金鷹節的獲獎感言,他說,藝術是需要創新的,但是職業精神是需要傳承的。當人越踏實,Ta便越飽滿,也因此越謙卑。

從前慢

作者:木心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相關焦點

  • 現在人為什麼越來越孤僻不愛說話
    對於網絡時代,大多數人都很孤獨。很多人喜歡關注別人,就像朋友圈裡的抑鬱症一樣。看看有關的人在做什麼,他們要去哪裡玩,他們高興什麼。其實,這是為了讓自己更加孤獨,離開網絡,意識到自己處於真空中。為什麼人們現在變得越來越孤僻和無語?網際網路世界可能有很多原因。
  • 為什麼現在的人越來越不相信愛情了
    人們常說,以前馬很慢,信很久,路更遙遠,一生只夠愛一人。而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分手從心如刀絞到麻木不仁,似乎現在的人們更難堅守愛情的長跑,沒有勇氣堅持下去,到底是因為什麼呢。愛情到底是什麼,這個困擾了現代年輕男女的問題,或許我們沒有發言權,當我看到鄰居老夫妻的生活,羨慕的感覺頓時湧上心頭,看著他們默契的配合,一個眼神知道對方的想法,讓人羨慕的同時也不經冒出疑問,他們是怎麼做到這樣的 默契,是不是有什麼竅門,帶這個疑問,我踏上了拜訪之路。
  • 為什麼現在的人越來越不愛生孩子了?第三個原因看了很心酸
    在一開始計劃生育只能生一個的時候很多人即使是面臨著被罰款、孩子以後沒法正常上公立學校的風險都要偷偷的生第二個孩子、甚至是第三個孩子,但是到了現在,全面開放二胎了,想生再多生一個的人卻越來越少了,甚至是連一個孩子都不想生了,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之前的計劃生育導致了現在的人思想徹底變了嗎?還是因為其他的原因?1、現在的人們思想觀念發生了變化。
  • 蘇淺丨 為什麼寫詩?
    為什麼寫詩?在這個「為什麼」的後面,幾乎就是一個阿里巴巴的山洞,每一個人都會給出自己的寶貝。而我,最喜歡這個天使說:因為天使叫我寫。尤其對於詩歌寫作來說,我相信確有這樣一個天使,一個正確的,非凡的天使。天使讓我們來做的事當然是快樂的事。所以,寫詩就該是自然表達,絕不是為難自己。詩首先應該是自己的,出於自我內心不可抑止的訴求。
  •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不愛發朋友圈了?
    當人們選擇「僅三天可見」時,「不可見」的那一部分又是什麼呢?《你的朋友圈,為什麼三天可見?》作者:少女兔來源:公眾號「少女兔」(ID:iiilass)《真正的世界,在我們放下手機後才能看見》 朗讀:董華  配樂:Sow Sorrow - I’m Into You有人說,越來越不愛發朋友圈,是因為「朋友圈不再是『朋友之圈』,而成了一塊『公地』」:「朋友圈就像古時候的一條街
  • 離婚的人越來越多原因,現在離婚率為什麼這麼高?人們為什麼離婚
    但是越是這樣,越多的人選擇離婚。為什麼離婚率越來越高?我們需從這六個方面進行分析。離婚的人越來越多原因,人們為什麼離婚一、衝動婚姻。不是每個人都因為愛而結婚,甚至可以說這不是將就,而是一種衝動。如果是我,我可能會選擇離婚,但他們卻沒有,因為在當時人的思想觀念中,離婚是一件非常可恥的事情,因此他們的婚姻是得過且過,能將就絕不離婚。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人們的想法更加開放,例如,在擇偶方面,以前有更多的人是相親,但是現在相親是被逼無奈的方式,這意味著人們更加提倡自由戀愛。多年的婚姻可能早已失去了最初的熱情,許多人以愛情為幌子出軌,這也導致婚姻破裂,所以,離婚現在已經很正常了。這和分手一樣正常。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女孩都不喜歡「小男孩」了?
    當然,這樣的三觀是不對的,女孩子不管怎樣都不可以降低底線,去給別人當小三或是什麼,這樣的討論只是為了告訴大家,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女孩都不喜歡小鮮肉了,這種三觀的轉變,到底是因為什麼?先給大家講個故事吧。很多年前,我有過一個很喜歡的男孩,我願意為他付出一切,我也想過和他的未來。
  • 香菱為什麼學寫詩,為什麼能夠成功
    《紅樓夢》第四十八回,薛蟠外出做買賣,香菱便跟隨薛寶釵來到大觀園與寶釵一起居住,然後主動找林黛玉學習如何寫詩。香菱為什麼學寫詩呢?一則,香菱之父甄士隱未出家前是本地望族,其人「稟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每日只以觀花修竹、酌酒飲詩為樂」,所以香菱幼年時對於書本詩詞耳濡目染,受過薰陶。二則,受薛寶釵的影響。
  • 現在隨禮不吃酒席的人越來越多,這是為什麼?
    現在隨禮不吃酒席的人越來越多,這是為什麼?  生活節奏快,每個人都很忙  首先從我自己的看法來認為,我並感覺和一群陌生人坐在一次吃酒席是多麼愜意的事情,互相之間不熟悉,在一起吃飯說話,難免要三思而後行,所以本來高興的事情,卻要搞得小心那麼久完全沒有必要了。
  • 為什麼現在戴表的人越來越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雖然現在能看時間的方式很多,可是戴表的人卻越來越多!這是為什麼呢?寶匠覺得吧無外乎以下幾點:男人能夠佩戴的飾品並不多,手錶毫無疑問就成了男人最重要的飾品之一,而且手錶這個物件一旦佩戴習慣了,只要一天不戴就會感覺手腕缺點東西。在參加一些重要會議的時候,又不適合不停的看手機,這個時候手錶的功能性作用就體現出來了。所以只要經常出席這種場合的朋友就必須買塊表戴了!
  • 為什麼現在的影視劇越來越不好看了?
    現在,各種電影電視劇鋪天蓋地,但是為什麼卻難有一部佳作能夠成為經典?影視拍攝設備和後期編輯特效愈發先進,但是這些作品卻難以再喚起人們內心的共鳴,究竟是為什麼?原因很簡單,觀眾需要「真實」的東西。何為真實?真實即接地氣,無論是劇情設計還是人物對白,都應該是樸實自然的。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不吃鯰魚了?
    印象中,鯰魚肉多刺少,往往長得也比較大,沒草魚那麼重土腥味,也不像其他一些魚,刺特別多,鯰魚刺少而且主要是大刺,吃起來也方便。它和小龍蝦一樣,似乎一直給人一種臭水溝美食的感覺,生於髒水中,吃其他動物的糞便為生,想想胃裡就不太舒服,所以一般家庭很少吃鯰魚。
  • 「詩界莫扎特」辛波斯卡:我偏愛寫詩的荒謬,勝於不寫詩的荒謬
    如果有一首詩,沒有幽深難懂的意象,沒有複雜難解的深遠意境,沒有旖旎繁複的遣詞用句,卻讓全世界喜愛詩歌的人熱衷傳頌,比如辛波斯卡的《種種可能》:我偏愛電影。我偏愛貓。我偏愛華爾塔河沿岸的橡樹。我偏愛狄更斯勝過陀思妥耶夫斯基。我偏愛我對人群的喜歡勝過我對人類的愛。
  • 為什麼現在用五筆的人越來越少,用拼音輸入法的人越來越多!
    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和應用,很多工作崗位都需要電腦,平時大家也是離不開手機,平時生活中我們能夠看到不同的人會選擇不同的輸入法,這和個人習慣有關,其中就有人用五筆,也有人用拼音,但是現在用五筆的人越來越少, 用拼音的人越來越多,為什麼呢?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人不想生孩子了?
    還不是爸媽偏心讓你讀那麼多書,妹妹在缺管教的環境長大已經養成是非不分、推卸責任的人格了。而真實情況就是明明就是她們自己退學的,大家怎麼勸都不聽,非要怪爸爸說了那句:讀書的學費以後必須得還給我。才導致妹妹退學的。那父母的責任到底盡到沒盡到呢?在我看來有一部分原因確實是因為生多了管不過來。
  • 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不愛走親戚了?
    2月16日,一個名為「為什麼年輕人不愛走親戚了?」的話題登上熱搜榜,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討論。       走親戚是在春節時期親戚之間交流感情的活動,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之一。春節走親戚、回娘家,是中國人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習俗,它是親戚間聯絡感情,互相慰問的一種大交流,是拜年活動中的最重要的一環。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愛發朋友圈
    我問小敏為何不在朋友圈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幸福。小敏說,「朋友圈畢竟也是個圈子,裡面有太多不怎麼熟悉的人。雖然我現在處於熱戀狀態,但現在還不想那麼快就秀恩愛,等時候到了肯定會和大家說的。」想來也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自己過得好或不好也不是憑藉一個朋友圈就能證明的。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愛結婚了?
    現在年輕人結婚越來越少,有幾個趨勢值得注意,結婚率和離婚率。最近廣州乃至廣東很多地市未來一個月已經無婚可離,根據廣州、佛山民政局官網顯示,整個2月的離婚號都預約完了。離婚,一個上一輩的人很少接觸,或者覺得是家醜的事情,在如今年輕人的觀念中變得不再奇怪。結婚率的逐年降低和離婚率的逐年增高,大家有目共睹。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愛結婚了?
  • 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不愛走親戚了?//朱芯儀
    2月16日,一個名為「為什麼年輕人不愛走親戚了?」的話題登上熱搜榜,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討論。       走親戚是在春節時期親戚之間交流感情的活動,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之一。春節走親戚、回娘家,是中國人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習俗,它是親戚間聯絡感情,互相慰問的一種大交流,是拜年活動中的最重要的一環。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90後,00後不願意結婚了?
    如果你要問為什麼兩個人過不下去了,被家暴了,丈夫或者妻子出軌了,為什麼還不離婚,那麼很多回答都會是這個,「為了孩子」。孩子成了她們唯一的希望,唯一的寄託,孩子是他們的全世界。在我看來,她們是為了孩子,犧牲了自己。即使對丈夫或者妻子沒有愛了,為了孩子,還是選擇了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