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徵
香菱,本名甄英蓮(諧音「真應憐」),是《紅樓夢》中第一個出場的女性人物,位於金陵十二釵副冊之首,原籍江蘇蘇州的姑蘇。系甄士隱獨女,一生坎坷崎嶇,命運多舛。四歲那年的元宵節,被家奴霍啟(諧音「禍起」)抱著看社火燈會,霍啟因要小解,便將英蓮放在一家門檻上坐著,待他小解完了來抱時,英蓮已被拐子拐走。拐子將其養大後,先賣給金陵公子馮淵(諧音「逢冤」),又悄悄的賣與薛家,被馮淵知道了,去找拿賣主,奪取丫頭,但是「呆霸王」薛蟠系金陵一霸,倚財仗勢,帶領眾豪奴將馮淵打死了。英蓮到了薛家,寶釵給她改名叫香菱。起初是薛姨媽丫鬟,後為薛蟠之妾。《紅樓夢》第四十八回,薛蟠外出做買賣,香菱便跟隨薛寶釵來到大觀園與寶釵一起居住,然後主動找林黛玉學習如何寫詩。
香菱為什麼學寫詩呢?一則,香菱之父甄士隱未出家前是本地望族,其人「稟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每日只以觀花修竹、酌酒飲詩為樂」,所以香菱幼年時對於書本詩詞耳濡目染,受過薰陶。二則,受薛寶釵的影響。儘管寶釵認為寫詩不比針線、紡織、刺繡、縫紉等女紅重要,但是寶釵畢竟也是一個才女,家裡肯定有詩詞書本,香菱說不定也會不時翻看。三則,大觀園是個比較開放寬鬆的場所,又是眾多文藝青年匯聚的地方,還成立了詩社,香菱想迅速融入其中,也想與各位文藝青年看齊,所以下決心學寫詩。
《紅樓夢》「香菱學詩」這段描寫,既突出了香菱的鑽研精神,也道出了把詩寫好的具體做法。這一點,對於今天想把詩和文章寫好的人們來說,仍有借鑑意義。
香菱學詩找的老師是林黛玉,真是選對了老師。林黛玉才華橫溢,聰慧出眾,其才識唯有薛寶釵可與之比肩。在三十八回大觀園詩社組織的「菊花詩」比賽中,林黛玉的《詠菊》奪得第一,可見其才情非同一般。香菱找林黛玉學習寫詩,可謂找對了人。有了精通詩歌的老師,剩下的就是遵從老師教誨,認真學習寫詩了。
林黛玉首先解除香菱對於寫詩的恐懼心理,「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這其實是林黛玉在消除香菱學詩的恐懼心理,令其先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如今的許多人害怕作詩寫文章,總認為寫詩寫文章是多麼難的事情,其實這種想法最要不得,「害怕」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增加自己的寫作壓力,對於提高寫作水平有害無益。所以要想寫出好詩、好文章,必須先從「不懼怕」開始。
之後,林黛玉要求香菱必須多讀。先讀熟《王摩詰全集》(也即《王維全集》)五言律一百首,揣摩透了之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杜甫)的七言律,然後再讀李青蓮(李白)的七言絕句一二百首,之後再把陶淵明、應(應瑒)、劉(劉楨,一說劉禹錫)、謝(謝靈運)、阮(阮籍)、庚(庚信)、鮑(鮑照)等人的一看。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林黛玉深知閱讀對於寫作的重要性,所以要求香菱必須要多讀、精讀、泛讀。
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人想寫詩寫文章,在文學方面有點成就,但是總是寫不出東西,即使心有所想,也無法成文,原因之一便是讀得太少。不想閱讀,不願閱讀,不會閱讀,造成詞彙枯竭,駕馭文字能力太低,莫說文思泉湧,就是想把文章寫的文通字順都非常困難。
大量閱讀經典文字,不知不覺之中就會被薰陶,被浸潤,被指引,慢慢地就會發覺,許多精美的文字不經意間已經變成自己的語言風格,並不知不覺地從自己的筆端流淌出來。
閱讀很重要,但是寫作實踐同樣重要。只讀不寫,寫作水平同樣不會有很快提高。林黛玉要求香菱一邊讀一邊寫,不管是讀還是寫,香菱都表現出強烈的自主學習精神。林黛玉出了一個「月」的題目讓香菱作詩,香菱為寫詩茶飯不思,坐臥不寧,達到入迷的程度。寫出第一首詩,林老師說「措詞不雅」,她返回重寫。她連房也不入,只在池邊樹下或山石上坐著出神,認真推敲,來往的人都很詫異,李紈、寶釵、探春、寶玉都遠遠地瞧著她,寶釵笑道:「這人定是瘋了!昨夜嘟嘟噥噥直鬧到五更天才睡下……」寫出第二首,林老師還是不滿意,香菱並不氣餒,又搜腸刮肚,殫精竭慮,此時的她一心只在作詩上,聽了探春一句「菱姑娘,你閒閒吧」竟說「『閒』字錯了韻了」,引得大家一片笑聲。晚上三更上床五更才朦朧睡下,夢中笑道:「可是有了,難道這一首還不好?」早晨起來急忙將夢到的詩句寫下來交給林老師,大夥一看,新巧有意趣,確是好詩!夢中得詩,其創作欲望何等強烈。試問,現實生活中,有幾人能夠達到如此境界?
語不驚人死不休。沒有這樣的勇氣是不行的。有了這樣的勇氣,才能做到「文章不厭百回改」,也才能通過一遍又一遍地寫作實踐,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現實中有些人,空有一腔作詩寫文章的宏遠志向,卻缺乏香菱那種孜孜不倦的讀寫精神,其結果當然作不出好詩,寫不出好文章。
【作者簡介】曲徵,山東省濟南市長清第五中學高級教師。作品散見於《人民日報》《讀者》(校園版)《雜文選刊》《雜文月刊》《格言》《特別文摘》《詞刊》等上百家報刊;文章被編入《雜文集》《2012中國年度幽默作品》《2012年中國幽默作品精選》《2013中國年度雜文》《全國克服「四風」雜文大賽文選》《中文詩刊汶川大地震專輯》等文集。《齊魯晚報》副刊專欄作者。多家網站專欄作者。評論多次被電視臺新聞評論欄目採用。報紙特約評論員。多次獲獎。其幽默雜文詼諧辛辣、入木三分。詩歌短小精悍,意象豐滿,情思深遠。
期待您關注一下我們這個公眾號「珍愛紅樓夢」,喜歡就分享一下,或點個讚,點個在看。投稿郵箱: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