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故事構造、人物分析、有趣和成功之處淺析電影《壞教育》

2020-08-26 影視最前方

電影改編自2002年美國史上最大校園貪腐案,以美國紐約羅斯林學區為主舞臺,電影雖然沒有引人驚豔三分,但實是四平八穩的講完一樁歷史黑幕,用教育之名行公款貪腐的貪婪帝國淪亡錄;電影節奏掌握穩當,從犯罪歷史事跡與考究到機關壓迫的黑暗人心,幾乎都片刻不缺的雕塑了這部電影;電影還具備工整性及清晰度的史記印記,一覽故事原委,可說是直接而透徹,且快速的敘事步調讓電影未感到煩悶而且還相當有娛樂性。

電影改編自2002年美國史上最大校園貪腐案

2002年,紐約羅斯林學區的升學率躍升全美排名第四的優異成績,學區總監法蘭克博士(休傑克曼 飾)和同事潘葛拉肯(艾莉森珍妮 飾)贏得高度評價。然而,潘葛拉肯私下貪腐公款的事件爆發,法蘭克勸服校方壓下消息,改以潘葛拉肯生病為由請她離職;擔任校刊記者的二年級生瑞秋(潔芮汀薇思瓦納森 飾)負責報導校方的天空步道標案,意外發現校內帳戶藏有多筆壞帳,瑞秋深入調查資金流向,一樁金額龐大的貪腐案逐漸浮上檯面......

「狼叔」休傑克曼飾演的法蘭克和艾莉森珍妮飾演的潘葛拉肯

電影的部分情節涉及了心思縝密、精心設計的犯罪計劃,然而仔細攤開來看,電影中校方高層的貪腐公款行徑並不是神鬼莫測的偷天換日之計,加以電影整體風格不走戲劇化發展、強烈衝擊的敘事調性,因此《壞教育》並不是一部企圖透過「真相挖掘過程中,呈現正反雙方你來我往、見招拆招」套路來塑造娛樂性的商業電影;電影的編導走了一個選擇不批判彼此功過是非的闡揚路線,轉而剝開法蘭克這一個好的時候宛如良師益友,壞的時候可以不擇手段的政壇之霸,在其一層又一層的精心偽裝下,暴露出他偽裝背後隱藏大量而罕為人知的深沉孤獨;下面將從電影的故事構造、人物分析、有趣和成功之處淺析這部美國教育界「最負盛名」的貪腐案件改編而成的電影《壞教育》。

電影《壞教育》宣傳海報


故事構造

這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從羅斯林學區的升學率獲得全美第四名的慶祝活動揭開影片序幕,意氣風發的學區總監法蘭克贏得校方董事與學生家長的信任;隨後,一名學生家長跑來跟法蘭克陳情,希望兒子可以進入精進班,以取得更好的成績。

電影《壞教育》劇照

然而在這看似「一派祥和」的偽裝底下,卻有著不為人知的超級貪腐行為,這之中有兩位主角法蘭克和潘葛拉肯,這兩位看似「合作無間」的上下級,其實也是暗中不斷較量的兩人;在法蘭克貪腐行為揭露前,電影的一切布局都是讓人相信他真是為了教育,可其實不然,樹立了相對偉大的形象而逆轉,令人看見法蘭克的兩面黑暗:為了自己好,不管其他人是誰,一律只能是他用完就丟棄的棋子,這是屬於法蘭克的「教育王國」,只能有他這一位上位者。

「狼叔」休傑克曼飾演的法蘭克博士

艾莉森珍妮飾演的潘葛拉肯

因此,在法蘭克的王國徹底瓦解之前,電影無獨有偶的已從校園貪腐案變成了一部政治驚悚片,直到進入監獄後,還幻想著自己仍然站在那個講臺,而且全美第四名學區還在夢裡頭終於變成了全美第一名,可是這個夢永遠都只是夢了,那難以置信的淚眼只是一場永不可能實現的想像,頭尾對照,悽涼無比,法蘭克的王國,終是不復存在的。

休傑克曼飾演的法蘭克劇照

電影以明快的節奏抓緊故事脈絡,加以四平八穩的敘事風格,為法蘭克貪腐案烙出張力十足的感慨,在其投身教育界的身份上頭,利用高額設施賺大錢的形式,還有更趨向於「政壇仕途」的不擇手段,最後在學生記者不屈不撓的調查,以及公開資金最終去向後,法蘭克貪腐案最終曝光在全美的鏡頭下,這也成了法蘭克帝國殞落的最後一首驪歌,塑造小蝦米揭露並擊垮大鯨魚的循序漸進細細堆疊的故事情節,這部電影的構造精彩萬分。


人物分析

法蘭克博士(休傑克曼 飾)

看慣了《金剛狼》中狼叔一貫的造型,再來看看西裝革履、滿口「教育」的狼叔;休傑克曼演出法蘭克這一位備受爭議的反派,紮實演活了法蘭克在大禍臨頭時展現的沉著與自製,更用一副帥氣陽光的笑容及敦厚心境擄獲了電影當中所有人的心,保命「棄子」布局完成,才能在職場上如魚得水盡情海撈;甚至,休傑克曼時常透過以柔帶剛的情緒渲染力,去遊說角色們或觀眾相信他的清白,致使我們正可能要開始懷疑法蘭克了,卻又不自覺臣服在他講話臉不紅氣不喘還頭頭是道的情緒之中,並似乎在無意間,漠視了他勸解潘葛拉肯辭職,看似為了保全學校的名譽,實為切割不利己證據的自保方針。

休傑克曼在《金剛狼》中狼叔的造型

休傑克曼不疾不徐、遊刃有餘的慢火演出,將法蘭克塑造成一位有點神秘、內在壓抑,卻也極具魅力的一代梟雄,更讓我們看到不同於以往戲路,有著心機、笑裡藏刀,同時也有柔情的休傑克曼。《壞教育》讓兩位戲精齊聚一堂,演繹時時刻刻都看似平凡無奇的校園,實則也有暗潮洶湧、破綻百出的治理內鬥,而因為艾莉森珍妮與休傑克曼給予電影展現了瑰麗的豐富火花,輪轉下來的電影情節,的確也夠精彩的。

電影中法蘭克才是貪腐案的主謀

而另一方面,休傑克曼接演此角色,把所有能利用的都拿來當自己政治撈財陰謀的法蘭克演活了。他不僅挑戰了自己的演技能力,更兩面向的詮釋了法蘭克看似善良得體,實為黑暗心機的角色特質;他細膩貫徹了法蘭克壓抑的性格,眼見前半部法蘭克面向師職的服務對象皆可看出師長們基本應有的煩悶集中於心,而表情依舊得面帶笑容的那刻無奈;休傑克曼相當生動的將怒火悶燒至電影的最後一秒,在貪腐公款快要東窗事發時,又遇家長的窮追猛打,飛快加速了法蘭克內心的煩憂波折,針對法蘭克人前人後不一個樣,貌似沉穩自製,實際卻是荒誕不羈;在法蘭克的真面目曝光前,掀開他虛偽面罩的方法,就是在此之前都讓觀眾老是覺得他好像是個還不錯的人,對學生讀書會親力親為、對校園建設盡力而為,也對家長們的讀書會給予許多幫助,殊不知都是為了轉移觀眾的注意力,讓他的惡性在已經瞞不住的時刻,強化了虛偽的可恨印記。

「狼叔」休傑克曼

潘葛拉肯(艾莉森珍妮 飾)

艾莉森珍妮飾演的潘葛拉肯是法蘭克不得不棄之保我的「棄子」。為什麼是「棄子」?這部電影不翻玩太花俏的影像敘事,而是將教育的聖殿,甚至每一個機構的高層,都化為了政治謀利的黑暗戰場,交錯模糊,佇立了學校是社會縮影的絕佳呼應。一個開場,法蘭克進入了學校講臺接受師生的擁戴喝採,故事核心立馬呼之欲出,羅斯林校園就像是他治理的小國家,就連辦公室的格局與組織架構,都像極了政治機關的相互對照,使得他能得心應手的打造了自己完美教育王國,直到完美的系統出現了潘葛拉肯貪腐這一小「突破口」,擴大引起分裂與猜忌,法蘭克的惡性也在學校報社記者的調查下,紙終於包不住火,惡劣的自己,報應就要來到,潘葛拉肯就這樣被當做「棄子」開除了。

艾莉森珍妮飾演的潘葛拉肯劇照

一夜之間,自富貴墮入了地獄,巨大的生活變質,加深了失落的痛楚,艾莉森珍妮以絲絲入扣的演技,淋漓詮釋了兩種形式的心境及憤怒;潘葛拉肯從意氣風發呼風喚雨到喪家之犬的情緒落差,處處能感受到那股不甘與怨懟,高調的讓家人挪用學區公款,東窗事發後對家人的怒火仍舊穿透出數十年努力得來的上位之後,分崩離析的心酸;潘葛拉肯在離開之後,虛心接受自己的罪,並於家人的扶持下走過低潮,最後更坦然承認了所有惡性揭露於世,這樣學會自省的潘葛拉肯,反而比起步步利用周遭人事,形成「突破口」就無情剃除還佯裝是為大局好的法蘭克,還要意外的博得了一些觀眾的同情心。

電影中的艾莉森珍妮

艾莉森珍妮詮釋了潘葛拉肯高調裡帶有一點神氣、被揭發後對於法蘭克的信任卻是說踢就踢而陷入絕望,那一點一滴的後果都在艾莉森珍妮紮實細膩的演技神情裡,流露出最痛心疾首的悲哀;到頭來,潘葛拉肯從高調奪目、落下神壇、失望哀嘆到揪心釋懷,都讓我們或許能再對潘葛拉肯的遭遇催生出一點同情,多虧艾莉森珍妮,潘葛拉肯的形象因而豐厚多變了起來。

獲獎時的艾莉森珍妮


電影的精彩之處

電影《壞教育》的精彩之處,在於牽一髮動全身的狀態。電影先是揭發潘葛拉肯貪腐二十幾萬公款事件爆發,法蘭克勸服校方董事不要讓消息曝光;電影進入中段,我們發現法蘭克和潘葛拉肯是狼狽為奸,他私下也貪腐了大筆公款;電影中不只是要揭露法蘭克等人的惡行,更進一步討論權力結構的形成,法蘭克之所以能順利勸服校方壓下潘葛拉肯貪汙的消息,能讓查帳員幫他做假帳,因為他在每個人的身上都看見一個相同特質:貪,只要緊抓住人性裡的「貪」,就能有效操控他人。

電影《壞教育》劇照

這個體系並不完美,但它很有效。

牽一髮動全身之一:

為何校方職員答應壓下潘葛拉肯貪汙的事實?如果貪汙事件成為新聞媒體焦點,學區可能會得到較差的評價,進而影響家長在學區置產的意願,導致房價下滑,房價下跌會牽動整體經濟,所有教職員的薪水都會受到牽連,為了避免最壞的狀況發生,影響自身利益受損,眾人選擇集體噤聲,假裝一切無恙。

電影《壞教育》劇照

牽一髮動全身之二:

此外,瑞秋老早發現天空步道興建案有問題,但校刊主編卻擅自幫她改掉文章標題,並移除掉文章內的敏感內容,主編之所以這麼做,除了不想惹麻煩外,也是不想影響到自己日後「升官」的形象。

電影《壞教育》劇照

牽一髮動全身之三:

《壞教育》後段,法蘭克貪腐公款的事實爆發,影片剪入多則訪談片段,其中一名受訪者說:當一切順利時,誰會追究背後有無問題。這段話總結了《壞教育》的精彩之處:當大部分的人都是受益者時,誰在乎少部分的受害者權益?誰在乎達成目的的手段到底有無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誰在乎錢從哪裡來?

「反正大家都這麼做,我們幹嘛不這樣做?」看完《壞教育》,我想起這句在現實生活中時常聽見的話語,說穿了,這個說法不過是用來合理化個人的私心,作為替自身的貪婪開脫的藉口罷了,別人的惡是惡,但自己的惡又可以被原諒與接受,生活中,處處存在這樣的雙重標準,真正的壞教育,不只存在校園裡,更是在每一個人的家庭教養中。

「狼叔」深邃的眼神


電影的成功之處

電影《壞教育》最成功之處,在於拍出了教育界高層的偽善、教育核心目標的辯證,以及二者之間的對比所營造的諷刺味與因果警惕,其成功原因可有以下三個:

其一,《壞教育》的故事雖然很簡單,但就情節設計而言,很多段落將二位校方高層內外不一的落差情節,交待得十分詳細露骨。一方面想要維持專業熱誠、關懷教育及全心投入的形象,另一方面所幹之事又與前述理念背道而馳,然而這二位要角越想在二者之間遊刃有餘的相關情節越多,所產生的格格不入的摩擦感就越強,摩擦感越強,令人覺得虛偽的感受就越濃。與法蘭克這位高層相比,首位被請辭的高層在「虛偽性」上根本是小烏見大烏,也因此觸發偽善感受的共鳴不僅逐步提升,且構成了情節進展中的吸睛主體元素之一。

電影中修改帳單

其二,「偽善高層貪腐公款」雖然看似為《壞教育》的情節主體,但這部分既然涉及了校方高層的內外不一,即表示除了「貪腐公款」之外,還必須有某程度「反襯高層虛偽性的教育規劃」相關情節。在這種情況之下,相關篇幅除了有突顯校方偽善的效果之外,從「側面來看」也有彰顯教育核心目標為何的意義。

電影中的艾莉森珍妮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電影包括這二位出色高層在內的所有校方人員,都很熱衷於辦學績效的追求,但所謂績效其實不過是「大學名校升學率」、「學校區域排名」的數字提升。嚴格來說,追求數字排名並沒有錯,因為這不但是可供印證辦學優劣的「具體指標」,且也是激發師生合力向上的動力。不過,在理想上重點應該是教學過程中的品質控管,如增加知識、培養性向、涵化品德與訓練思辯是非的能力等,數字排名應該是前述作為的自然結果呈現。

電影中的「大學名校升學率」、「學校區域排名」的數字提升

其三,《壞教育》雖然沒有很強烈起伏與轉折的「表現形式」,但整體故事進展流暢。除了有避免情節拖沓的作用之外,前面提到的「貪腐公款揭發」夾帶著「教育目標探討」的元素能夠環環相扣,就是因為進展流暢,所以這二個元素如同在川流不息的流水中,被流動的河水自然溶為一體,進而形成前述的環環相扣效果,而且以「對立性」的角度來看,電影可謂同時有「守法違法」、「教育偏差」的雙重衝突吸睛元素。

電影《壞教育》劇照

隨著故事的流暢進展,「雙重衝突元素」或是共熔一爐,或是彼此搭配,都相互烘託,逐步加溫、堆疊,最後產生了統一張力。這也是個人認為即便《壞教育》採取了「相對四平八穩」的敘事調性,而非「戲劇化轉折與強烈性起伏」的呈現模式,但這種非強烈衝擊的張力卻也能營造出深具諷剌、警世和省思共爐的可看性效果。尤其最後結尾時,揭露有成的學生記者後來升上了校報總編,以及這位法蘭克只能在獄中透過幻想來彌補現實缺憾卻又意識到其虛幻性之可悲的對比,更是前述意涵的總引爆,讓人看了不勝唏噓!

電影最後法蘭克被判刑入獄


結語

總而言之,電影《壞教育》以校方高層貪腐公款的不法行徑與內外言行不一的偽善出發,帶出教育核心價值的省思,再藉此警示世人「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因果循環,整體劇情紮實,情節進展流暢,再配合休傑克曼和艾莉森珍妮兩位戲精的精彩表現,整部電影精彩萬分。

媒體多方位揭露了校園貪腐案

最後,電影《壞教育》用許多不尋常的細節,對比光鮮亮麗的法蘭克與坐擁豪宅的潘葛拉肯,還有知情不報的董事會,建構了校園純樸頂上的層層「腐敗」結構,校園是社會的縮影,成為完美至上的黑暗寫照,科瑞·芬萊的導筒不求絢爛的剪輯、花俏的影像或多變的敘事風格,而是以沉而穩的步調,不僅將校園的高層貪腐行為,包裝變幻為政治陰險布局下的背後操作;在電影格局之下,讓《壞教育》一展了每一個「腐敗機構」上層緊密相依的包庇效應,知情不知情、利用被利用,最終,「貪腐」王國的垮臺,都成了不可逆轉的註定之命,曾經的不可一世,都是咎由自取的必然後果,無論彼此功過是非,如果還不警醒認知、沾沾自喜,那才是真正的「壞教育」。

相關焦點

  • 從鏡頭畫面、人物刻畫、故事情節分析電影《海蒂和爺爺》成功之處
    而這個版本的電影高度還原原著,成為轟動全球的經典之作。完美還原了海蒂和爺爺溫暖而治癒的故事。電影講述的是八歲的孤兒海蒂被姨媽收養五年後,被送到阿爾卑斯山下的爺爺家。而生性古怪不與人打交道爺爺一開始拒絕收養她,但相處幾天後,終於被真誠善良的海蒂感化,讓她留了下來。不過沒多久,姨媽回來偷偷把海蒂騙走了,賣給了法蘭克福的澤塞曼家當陪讀女傭。
  • 《霸王別姬》影評——淺析電影中人物形象塑造
    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點開八one的文章,你們的支持就是八one的動力。如果對於小編的文章有什麼意見或者看法,歡迎留言評論哦,留下你們的寶貴意見,小編一定多多改正,爭取進步。這篇文章的主題是:《霸王別姬》影評——淺析電影中人物形象塑造陳凱歌導演於1991年將李碧華作家的小說《霸王別姬》改編成電影,並且在1993年獲得法國坎城金棕櫚獎。
  • 淺析《琅琊榜》的成功之處
    該電視劇雖然在播出初期收視率平平,但隨著播出時間的延續,該劇的收視率也處於持續上升狀態,同時《琅琊榜》也一度登上微博熱門話題,那麼在電視劇同質化現象的時代,為什麼《琅琊榜》能獲得成功,受人們追捧,他的成功之處在哪裡呢?一、主題的貼近性與多樣性(一)《琅琊榜》的主題非常現代,它不是簡單的復仇、奪嫡、權謀,而是所有情節設置都有其現實關聯。
  • 淺析《心迷宮》:「三無」電影如何逆襲為國產電影的「驚喜」之作
    :口碑爆棚的「三無」電影,這才是國產懸疑片正確的打開方式《心迷宮》是新人導演忻鈺坤的處女之作。3方面淺析這部電影的「驚喜」之處。這正是劇本在故事背景設定上的一個巧妙之處:偏遠的小山村,信息閉塞,思想落後。法制的弱化和「真空」,使得村裡的一切都由村長主導,民意為大。從而為故事的順利推進做了萬全的鋪墊。使得故事即便荒唐,卻現實到無可辯駁。
  • 教育類電影中的特別之作《壞教育》:校園就是整個社會的真實縮影
    ,不過也因此很難區分到底校園電影跟教育電影誰的範疇比較大。比如說校園電影當然也包括了以校園為背景的青春愛情片,或者校園霸凌片,或者所謂偶像劇電影,著眼於主要人物都是年輕演員;或者著眼於人物在影片中將經歷的某種心靈蛻變;相對地,教育電影也可能出現在成人之間而脫離校園,並且有時候也以家庭為主要舞臺。就像《良種動物》也可以算是某種變奏的教育電影:兩位女生彼此教育對方,而場景就在家中。
  • 淺析《花樣年華》細節,發現史上最扣人心弦的愛情電影
    大家好,歡迎來到孫悟空說電影。今天和大家討論的電影是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花樣年華》是王家衛在2000年製作的一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老套的婚外情故事。但這是一個愛情故事,王家衛實際上拍出了懸疑片的效果,不用心看根本不知道。
  • 《大壞狐狸的故事》。。。
    《大壞狐狸的故事》的同名繪本出自班傑明雷內之手,他有著多重身份,他既是法國漫畫家,動畫師,又是動畫片導演,此影片他作為導演之一指導電影拍攝,也儘可能多的保持了原有繪本中很多原汁原味的內容。電影最與眾不同的一點是,裡面所有動物、人物形象,均採用了質樸手繪風,簡單的線條和亮麗的色彩讓蠢萌的動物變的可愛又有趣,在看電影之前,我以為手繪風的動畫片會讓整個劇情變的呆板無趣,結果卻發現每一個角色都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並且動畫非常到位,無論是高興、委屈、生氣或者是害怕,都刻畫的活靈活現。
  • 電影分享《壞教育 》
    壞教育 Bad Education 導演: 科瑞·芬萊編劇: 邁克·馬考斯基主演: 休·傑克曼 / 艾莉森·珍妮
  • 周末電影 | 不走尋常路之法國動畫小眾電影:《大壞狐狸的故事》.
    這不,2018年上映的一部好萊塢以外的優質動畫《大壞狐狸的故事》。這部自帶原產地法國浪漫文藝氣質,又讓人感到歡樂非凡的影片,感覺就像從繁華喧囂都市來到美麗寧靜的鄉村,空氣清新,到處鳥語花香。《大壞狐狸的故事》以一個小型農場為舞臺,描繪了三段溫馨有愛、滑稽歡脫的小故事。
  • 長安十二時辰結局分析是好是壞 李泌和張小敬最後成功了嗎
    長安十二時辰結局分析是好是壞 李泌和張小敬最後成功了嗎  《長安十二時辰》最後的結局是好的,李泌和張小敬聯手,粉碎了幕後黑手想要摧毀長安城的陰謀,挽救了長安城的百姓。長安十二時辰結局分析是好是壞 李泌和張小敬最後成功了嗎  故事的主角之一張小敬,是「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帥」,他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膽有識,行走於鬧市,為百姓而活,這也是為什麼他能夠被李泌選中做搭檔的原因,李泌知道張小敬對國家充滿怨恨
  • 愛情與理想,成功與團圓,從《馬戲之王》淺析音樂電影的時代特徵
    今天我想講的便是音樂劇電影《馬戲之王》,一部將音樂和電影完美融合的真實事件改編電影。作為電影,通常視聽主體應該是電影畫面,但在這部電影中,我看到的是音樂和影像的並舉和交相輝映。下面本文將從愛情與理想、成功與團圓以及現實意義啟迪三個方面從電影《馬戲之王》中淺析音樂劇電影的時代特徵。
  • 因手辦被大眾熟知的定格動畫,淺析拍攝和動畫的結合之作定格動畫
    我們來分析一下手辦和定格動畫之間的關係,因手辦被大眾熟知的定格動畫,淺析拍攝和動畫的結合之作定格動畫。關於這個問題答案其實很簡單,就讓我們來淺析一下。動畫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故事,一部優秀的動畫,就是要講好一個故事。而網絡上流行的定格動畫短片,大多都是幾分鐘一個的短視頻,並且視頻內容沒有什麼故事。
  • 真實故事作品與原型人物法律關係分析
    基於真實故事創作的作品,包括小說和電影,因真實性更易引發受眾的共情,因而越來越受到讀者的歡迎。正在上映的現象級電影《我不是藥神》,同樣取材於真實故事。而這類作品最大的隱患,來自原型人物和作品之間的緊張關係。
  • 淺析林青霞版《東方不敗》|農業倫理裡的女子,大都逃不過情與愛
    ,要說經典之作總越不過由程小東執導的電影《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以原著中著墨不多的東方不敗為主角,講述東方不敗與令狐衝的一段悽美愛情故事。其實,看完電影後,我不禁感慨,那會的演員確實是很用心地去演戲。
  • 淺析電影《香水》與原著小說相比的未盡之處
    他的影片故事充滿離奇於機巧,鏡頭語言流暢而富有衝擊力,代表作有電影《羅拉快跑》、《雲圖》以及豆瓣8.4的高分電視劇《超感獵殺sense8》。提克威在《香水》這部電影上的造詣可圈可點,筆者在這裡只想淺析幾點:電影與原著想要傳達的主題內容有哪些缺憾。一、葛奴乙出生就沒有體味,電影中未做伏筆。
  • 淺析豆瓣排行榜前三名的電影,成功的必備條件
    那麼他們到底有什麼魅力,會獲得這麼大的成功呢,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首先是排行第一名的《肖申克的救贖》,我們所竭盡追求的不正是希望和自由嗎,這部影片幾乎是滿足了所有觀眾的口味,在心理學當中,有一個名詞叫做集體無意識,它深深的埋藏在我們內心深處,是從我們出生懂事使就生根發芽了,這部電影就很好的把握了觀眾的這種心理,將自由設置為永恆主題,其中還包含了愛情,同情等等元素,是每一個平凡人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生活在社會中,我們要受到法律,和別人眼光的限制,所以學會了偽裝
  •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愛教育,以情感化,魔丸終成「英雄」
    說到《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電影,真的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動漫電影沒有之一了。這部電影是由餃子導演負責執導和編劇的,在2019年上映,電影參考了中國的神話故事,但相比於傳統的神話形式,導演加了更多的元素進去。
  • 《哈姆雷特》的解讀: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莎士比亞的成功之處
    本文所提及的好萊塢大片《超人:鋼鐵之軀》中的超人同樣也是極具「哈姆雷特式」的人物色彩。由此,本文針對哈姆雷特的復仇之路和《超人:鋼鐵之軀》中超人的英雄之路中體現的「自我意識」進行分析探究,並挖掘自我意識在文本和電影中的雙重心理映射。
  • 試論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之道
    來源:《視聽》2019年第10期摘要: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2019年的暑期檔電影中表現亮眼,屢屢刷新國內動畫電影的票房紀錄。這部取材於中國傳統神話人物哪吒的改編作品,在當代視角下,讓「哪吒IP」重新煥發了新的藝術活力。本文從影視文本、人物形象、文化主題以及營銷策略四個方面分析該片的成功原因,進一步思考新時期國產動漫電影的創新融合的基本路徑。
  • 淺析《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經典之處,及對國漫發展的啟示
    近幾年國產動漫,經典之作有多部,以連載動漫為主,例如《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等突破傳統局限,打破對動漫形象的刻板印象。在動漫電影中缺乏創新為主要問題,但在近幾年不斷優化,問題已經逐步解決。優秀的動漫電影有《白蛇:緣起》、《大聖歸來》和《大魚海棠》等,他們都是在不斷突破,讓我們看到國漫的希望,而《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個全新突破,將文化的模板式傳承套路打破,結合文化精神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