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之死真相大白,學者:太慘了,難怪正史不敢記載

2020-12-25 網易

  《三國演義》在寫關羽威震華夏到敗走麥城這段故事,用了整整五個回合,而且是扎紮實實、一氣呵成的五個回合。這筆墨,初看不覺稀奇,思索卻頗驚異,畢竟,羅貫中在官渡之戰和諸葛北伐上的著墨,統共也就幾個回合,羅貫中的字是來自民間說書的底本,可見他那個年代,坊間崇奉關公到了怎樣的地步。

  關公之死,羅貫中描述頗細,說他在麥城與周倉和王甫道別,又雲他如何自將三百餘騎突圍而出,央視三國演義對這一段的刻畫入骨三分,尤其他被活捉那一幕,英雄的末路絕望,老將的心力交瘁,都出來了。讓淡薄了近百年的關公崇拜,又重上案幾。多虧了羅先生豐富而準確的想像,因為正史對關公之死的描述,實際非常凝練。

  孫權遣將逆擊關羽,斬關羽及子關平於臨沮。


  簡簡單單,孫權派出將領,截住關羽,殺掉,完事。陳壽記事之凝練,堪比上古《春秋》。然而這麼簡單的結果,過程卻未必簡單。漢末三國時期,有一部古書,叫做《蜀記》,這部書在古代已經失傳,但書中一些內容,曾被當時人引用出來,放在別的書裡,故而得以保留了片段。《蜀記》中有這樣一句記載,足見關羽當年死時的悽慘。

  孫權遣將軍擊關羽,獲關羽及子關平。孫權欲活關羽以敵劉備、曹操。

  從這段記載看,孫權捉住關羽後,在是否殺他上面,並不如陳壽所言那樣,非常果決。相反,孫權經歷過躊躇和疑慮。這只是古書的簡潔記載,實際情況一定遠遠比之複雜。可見,關羽被擒後,並不是立刻被殺,而是經歷了一段時間,一個過程。這段時間內,江東很可能在權衡殺與不殺的各種利弊。


  可以想見,此時的關羽,心裡有多麼悽愴和悲涼。關羽被擒前,正是他人生的巔峰,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當時天下都圍著他轉。然而這麼勢不可擋的氣魄,卻因後院起火,而瞬間墜入深淵,成了那被他深深鄙視到無可附加地步的「江東貉子」孫權的階下囚。熟悉正史的朋友們知道,孫權是忌恨關羽的,因為關羽對他極其不敬。很難想像,孫權關押關羽期間,沒有對關羽傲慢到極致的內心,澆上一盆盆羞辱的髒水。

  但關羽終究還是死了,是被東吳殺掉的,這個確定無疑。但這是孫權本人的意思嗎?恐怕也不是,《蜀記》中還有一句記載,承接上一句:

  孫權左右曰:「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曹操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乃斬之。


  說明孫權可能是在手下勸諫後,才對關羽起的殺心。當然,也可能是孫權早已鐵了心要殺關羽,但故作姿態,讓此言從左右口裡出來。這些我們就不得而知了,諸位可以有自己的思考。我個人認為,孫權即便忌恨關羽,但他作為江東之主,而且是一位明主,不太可能因私仇除掉關羽這樣一位當時的紅人和樞紐人物,畢竟,荊州都到手了嘛,殺不殺關羽,又有何區別。

  但這事可以輻射到另一個問題:關羽敗績時,如果劉封和孟達去救,能否來得及。

  通常認為,關羽之敗,根本還是他自己造成的。他傲慢,目中無人,得罪了周圍一圈人——無論自己人,還是敵人,最後被糜芳和士仁,端掉老巢,敗績。但關羽之敗,並不等於關羽要死,關羽敗績,到他被擒,中間還過了數日。

  要回答上面的問題,我們要討論兩個方面:孫權對擒拿關羽的部署,以及救援是否來得及。


  孫權的部署

  為了解孫權部署,我們先看《呂蒙傳》記載。

  後關羽討樊,留兵將備公安、南郡。呂蒙上疏曰:「關羽討樊而多留備兵,必恐呂蒙圖其後故也。呂蒙常有病,乞分士眾還建業,以治疾為名。關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大軍浮江,晝夜馳上,襲其空虛,則南郡可下,而關羽可禽也。」

  關羽還,在道路,數使人與呂蒙相聞,呂蒙輒厚遇其使,週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關羽人還,私相參訊,鹹知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故關羽吏士無鬥心。會孫權尋至,關羽自知孤窮,乃走麥城,西至漳鄉,眾皆委關羽而降。孫權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即父子俱獲,荊州遂定。

  從上述兩則記載中,我們可以獲取以下信息:首先,呂蒙對孫權上疏時,明確說「而關羽可擒也」,這說明江東在出兵奪取荊州之前,就有了擒拿關羽的計劃。第二,關羽敗軍後的時間表如下:關羽從襄陽和樊城撤往南郡(江陵),在撤軍的過程中,關羽得知荊州被襲。接著,關羽數次派遣使者去江陵詢問呂蒙,自己的家屬是否無恙這類問題。關羽接近南郡後,得知自己家屬無恙。接著,孫權親自到江陵,關羽才決定撤離,去了麥城,又到漳鄉,身邊人走散殆盡。此時,孫權才下命朱然和潘璋出發,去截斷關羽歸路,擒拿關羽。


  所以,關羽從戰敗到被擒,大致是這樣:戰敗,向南郡退軍,得知荊州失守,繼續向南郡退軍,得知孫權親臨,轉向西北方麥城,孫權派潘璋等截殺,關羽在夾石被擒。

  如果救援會怎樣

  《三國志·劉封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劉封、孟達,令發兵自助。劉封、孟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關羽命。會關羽覆敗,先主恨之。

  說明關羽戰敗後,必然立即派人往房陵求援助,但劉封和孟達沒有發兵。

  從關羽敗退到被擒,他先後從襄樊到江陵,從江陵到麥城,從麥城到漳鄉,從漳鄉到夾石,在夾石被擒。關羽的行軍距離,共約500裡。考慮到各種因素,如數萬大軍行進等等,則從關羽敗退到被擒,前後最多一周時間。

  從房陵到夾石,共約400裡。房陵到夾石,是秦川以東入江漢平原的必經之路,一路皆為崇山峻岭。古時良馬行軍,日行約190裡左右。考慮到各種因素,如劉封等接到敗報,整軍出發,行軍等因素,則從關羽發出戰敗消息,到劉封孟達軍到夾石,則至少也要四日。

  因此,如果劉封孟達在接到關羽求救後,立即出兵去救,雖然時間非常緊張,但還是有可能救下關羽的。這就是後來劉備忌恨劉封的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關羽之死真相大白,內容顛覆,學者:太慘了,難怪正史不敢寫
    多虧了羅先生豐富而準確的想像,因為正史對關公之死的描述,實際非常凝練。孫權遣將逆擊關羽,斬關羽及子關平於臨沮。簡簡單單,孫權派出將領,截住關羽,殺掉,完事。陳壽記事之凝練,堪比上古《春秋》。然而這麼簡單的結果,過程卻未必簡單。漢末三國時期,有一部古書,叫做《蜀記》,這部書在古代已經失傳,但書中一些內容,曾被當時人引用出來,放在別的書裡,故而得以殘留了片段。
  • 關羽之死真相大白,內容顛覆歷史,學者:太慘了,難怪正史不敢寫
    多虧了羅先生豐富而準確的想像,因為正史對關公之死的描述,實際非常凝練。孫權遣將逆擊關羽,斬關羽及子關平於臨沮。簡簡單單,孫權派出將領,截住關羽,殺掉,完事。陳壽記事之凝練,堪比上古《春秋》。然而這麼簡單的結果,過程卻未必簡單。漢末三國時期,有一部古書,叫做《蜀記》,這部書在古代已經失傳,但書中一些內容,曾被當時人引用出來,放在別的書裡,故而得以殘留了片段。
  • 河南發現一座古墓,曹操之死真相大白,學者:難怪正史不敢記載
    「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這話真不是說說——除了自個兒打下的江山比周文王小些,旁的,差得並不多。以及,曹操知道,易世後曹丕不能御關羽,所以特地熬到了關羽死後,自個兒再走。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陽。孫權擊斬關羽,傳其首。庚子,王崩於洛陽,年六十六。
  • 劉備之死真相大白,內容顛覆歷史:太慘了,難怪正史不敢記載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 劉備之死真相大白,內容不可思議,學者:太慘了,難怪正史不敢寫
    陳壽在他的《三國志》裡,用極其精簡的筆法,勾勒出每一位大人物之死。昭烈皇帝,也不例外,史載:先主病篤,託孤於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為副。區區數字,完了。幸運的是,三國之後近兩千年,考古學者在新疆發現了一批古卷。經學者鑑定,這批古卷是當年裴松之為三國志做注後的一批抄本殘卷。這批殘卷,書寫於南朝宋時期,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裴注三國志抄本。
  • 呂布之死真相大白,內容顛覆歷史,學者:太慘了,難怪史書不敢寫
    呂布之死真相大白,內容顛覆歷史,學者:太慘了,難怪史書不敢寫       《三國演義》在寫到呂布為曹操所擒後,說曹操望著呂布,沉默不語,劉備在一旁,耷拉著大耳錘子,雙手叉在袖口中,兩個眼皮微微下垂,儼然一副活佛模樣。
  • ​馬超死亡之謎被揭開?死法太過慘烈,學者:難怪正史不敢正面描述
    緊接著,跟隨著其他將領,一舉拿下漢中之地,上表劉備讓他稱王稱帝。足以見得馬超的武功之高,內心之忠!但是如此驍勇之人,在五虎上將當中卻顯得一般,既沒有關羽那樣威震華夏,也沒有像張飛怒斥長坂坡,趙雲七進七出,萬軍當中來去自由,黃忠老當益壯,神射無敵。馬超除了為劉備打下益州外,他還做了些什麼呢?
  • 馬超之死謎底揭開,學者:太慘了,正史怎麼可能寫
    馬超之死謎底揭開,學者:太慘了,正史怎麼可能寫蜀漢五虎將中的馬超,一直給人一種游離飄渺的感覺。
  • 關羽之死真相大白,內容顛覆歷史
    關羽之死真相大白,內容顛覆歷史《三國演義》在寫關羽威震華夏到敗走麥城這段故事,用了整整五個回合,而且是扎紮實實、一氣呵成的五個回合。多虧了羅先生豐富而準確的想像,因為正史對關公之死的描述,實際非常凝練。孫權遣將逆擊關羽,斬關羽及子關平於臨沮。簡簡單單,孫權派出將領,截住關羽,殺掉,完事。陳壽記事之凝練,堪比上古《春秋》。然而這麼簡單的結果,過程卻未必簡單。漢末三國時期,有一部古書,叫做《蜀記》,這部書在古代已經失傳,但書中一些內容,曾被當時人引用出來,放在別的書裡,故而得以殘留了片段。
  • 馬超死亡之謎被揭開?學者:死法太慘烈了,難怪正史不敢正面描述
    馬超,字孟起,是三國時期蜀國五虎將之一,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等人是同一級別的猛將。
  • 呂后真實死因被揭開,學者:死因太尷尬,難怪史學家不敢正面述說
    直到後來專家學者翻遍史書典籍,並結合現代醫學研究,才發現了呂后的真正死因。這時候專家學者們才明白,史學家當年不敢正面描述其死因的原因,呂后的死因,著實有些尷尬,且聽筆者慢慢道來。但仍然不滿意,接著斬去戚夫人手腳,薰聾雙耳,挖掉雙目,又以啞藥將她毒啞,把她變成了「人彘」(zhì),手段之狠辣,令人膽寒。當年劉盈看到這樣的戚夫人後,甚至嚇出了病,從此不敢惹母親一絲絲不悅。
  • 太慘了,呂布之死真相大白,內容顛覆歷史,學者:難怪史書不敢寫
    劉備聽了曹操的問,思忖了片刻,道:「君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一句輕描淡寫的疑問句,實際是在陳述一個斬釘截鐵的事實:如果曹公免死呂布,那自己就要火燒眉毛了。如何?劉備的陰險狡詐,是否躍然紙上?只是太隱晦,如果不細細咂摸,真的很難體會。接著,呂布罵出了他人生最後一句,他這話,是罵給劉備聽的,但決策者,還是一旁曹操。呂布罵劉備:「大耳賊!汝不見轅門射戟之事乎!」
  • 按照正史記載,三國第一猛將是誰?
    不過,如果拋去演義的內容不談,按照正史記載,誰才有資格稱第一猛將呢? 相反張飛在長坂坡之戰的表現反而更突出一些。長坂坡上,張飛帶著手下二十人和曹操萬軍對持,張飛大吼:「誰敢與我一戰!」曹操陣營無人敢上。 《三國志·張飛傳》記載:「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 郭嘉之死真相大白,內容顛覆歷史,學者:太隱晦,正史怎麼可能寫
    私以為,郭嘉恐怕是曹操一生最能相知之人了,故而曹操到死都非常懷念郭嘉。然而郭嘉,還是死了,而且死得很早。正史對郭嘉之死,記載非常簡練。年三十八,自柳城還,疾篤。——《三國志》如陳壽一貫對當時人之死的描述一樣,除了病篤,就是病篤,以至於病死儼然已成為當時人之死的唯一原因。甚至有人認為,「病篤」一詞,只是陳壽敘述時人之死的一種慣常方法。
  • 關羽之死真相大白,顛覆歷史,學者:不是馬忠殺的,原本可以不死
    有關關羽之死,通常有兩點認識:關羽是被馬忠殺的,以及,關羽當時必須死
  • 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之死,正史和傳說不一樣:趙雲是被誤殺的?
    其他四位虎將先後凋謝,他們最後的日子,在演義小說和正史記載中,張飛被範疆張達殺害、馬超鬱鬱而終基本一致外,關羽、黃忠的死因都有兩種說法,趙雲離世的故事更是充滿了傳奇,甚至在傳說中他是被妻子誤殺的。張飛和馬超就不用說了,咱們按照先後順序來說一說其他三位虎將的死因。
  • 三國正史記載:關羽被動應戰,于禁也沒瞎指揮,是誰害死了龐德?
    一提起襄樊之戰,人們就會想起關羽大意失荊州,還產生了很多陰謀論。這些陰謀論中居然還有「劉備諸葛亮借刀殺關羽」、「于禁怕龐德立功而背後使壞」。且不說劉備跟關羽的關係有多好、荊州有多重要,就是「于禁瞎指揮坑死龐德」也只是演義小說中的說法,我們細看三國正史就知道:襄樊之戰不是關羽發動,于禁沒有瞎指揮,指揮失當讓龐德戰敗被擒斬的另有其人。
  • 關羽是怎麼死的?關羽怎麼死的揭秘
    說到一個人歷史人物是怎麼死的,我們當然是要從兩個方面去看這個問題,第一個方面就是從正史上,還有就是從野史和演義小說評書去看。(關羽藝術畫)看到這想必大家也清楚了,這就是關羽在歷史上記載是死的,只說到了被潘璋和馬忠生擒,具體的被殺的是沒有具體說明的,那麼在演義中關羽又是怎麼死的呢?
  • 正史中,三國英雄父子,並沒有關羽、張飛和趙雲
    只可惜,曹彰在曹操死後,受到曹丕的猜忌,有一次到京城,覲見曹丕,暴斃而死,曹彰英年早逝,很有可能是曹丕毒死的。如果曹彰不死那麼早,絕對是魏國的擎天一柱。第三對父子英雄:劉備和劉封。然而,劉封年經,血氣方剛,做事容易犯糊塗,關羽發動襄樊之戰,要求劉封出兵相助,劉封以駐守的上庸,剛剛歸附,還不穩定為理由,拒絕發兵支援關羽,導致關羽孤軍奮戰,丟失荊州,也丟了性命。事後,劉備追責,諸葛亮勸劉備藉此機會除掉劉封,以防日後無人能控制劉封,劉封被迫自殺。
  • 張遼樂進于禁徐晃張郃都是怎麼死的?演義和正史中的結局大不相同
    張遼、樂進、于禁、徐晃、張郃五人並稱為曹操的五子良將,在正史中他們的死和演義中是大不相同的!而且在正史中,他們各自的地位和演義中也是不盡相同的,從這五人的地位和死法,其實可以看到,羅貫中先生的價值觀是和大家有點不同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家都認為大富大貴的生活比較好,比較認可善終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