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總是以一種高效嚴謹的方式運行著:繁榮、現代、國際化。
列車準點行駛,犯罪率和稅率處於低位,醫療和教育系統全球領先,天際線上總有更高的建築出現,一切都令人驚嘆。
曾經的香港,是繁華的購物天堂、是時尚的美食之都。然而近幾年,香港卻因為各種問題屢上熱搜,社會局勢也一直在風口浪尖上飄搖。
作為一個養老人,今天薇小九不談香港局勢,只想從香港的養老制度出發,與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香港問題的根源。
香港,地狹人稠,競爭激烈,人們工作壓力極大。
然而,這裡的人們健康水平卻極高,人均壽命更是高居全球之首。
據2017年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香港連續三年蟬聯全球最長壽地區。香港男性平均壽命為81.7歲,而女性則為87.66歲。
東亞地區國家和地區人口自然增長對比。數據來源:世界銀行人均壽命如此之長的香港,養老生活卻並不幸福。
在這座繁華喧鬧的城市裡,不難見到兩鬢花白的老人在餐廳、超市、商場、辦公樓裡面做著最低等的工作:收銀、抹臺、掃地、刷碗、清潔廁所。
年過六十、辛苦了一輩子仍不能坐下來喘口氣、享受兒孫繞膝之樂,反而和年輕人一樣,早出晚歸,為著兩餐一宿奔命,不敢懈怠。
造就這一切現象的根源,便是香港的養老制度。
由於沒有建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香港老人曾形容自己的老年生活為「手停則口停」,即:手上的工作一旦停下,口裡的飯食也沒了著落。
香港的老人沒有退休工資,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強積金制度。所謂強積金就是強制性公積金,簡稱MPF,是香港政府從2000年開始實施的一項政策,它強制要求18歲到65歲的就業人口成立基金作退休之用。
幾乎每一個在香港就業的人,只要你的收入超過6500港元,每月都需要強制繳納工資的5%歸入強積金戶口,而僱主則會繳納另外5%,每個月繳付的上限為1250元(一方)。強積金是終身制的,這筆錢只有等65歲後或證明要永久離開香港了才能取出。
強積金制度實行十幾年以來一直遭到很多港人的反對,「取消強積金」的聲音也源源不斷地出現。
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強積金只能幫助現在工作的人為將來的退休生活存錢,在實行該制度前已經失去工作能力的老人則無法受惠,而這些老人又可能恰恰是最需要幫助的群體;
二、強積金對從事非金融行業的人來說,結構複雜、透明度低,大部分人從來都不會關注自己的強積金戶口,老人們根本看不懂;
三、強積金管理費高,回報率低,並且又只能在幾十年後才能取出,到時這筆錢早就已經貶值得一塌糊塗了,根本無法用來養老。
強積金制度實行十幾年以來一直遭到很多港人的反對,「取消強積金」的聲音也源源不斷。
有香港人笑稱,「如果強積金真的夠用來過下半生的話,除非下半生提早收爐(粵語,意為早點死)。」
強積金也不是香港老人唯一的生活來源。香港政府每月會向每位65歲以上的老人提供高齡津貼,但1000出頭的津貼對於生活在香港的人來說簡直就是杯水車薪,因為金額太少只夠買水果吃,港人將這筆津貼戲稱為「生果金」。
此外還有政府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綜援),每月會向老人提供不同種類的生活補助和入住老人院的院舍照顧補助等。
但申請這兩類補助需要提供資產證明,如果有子女的話,子女的收入也是資產審核因素之一,申請時申請人的子女需籤署一份不供養父母證明書(衰仔證),代表子女不願或沒有能力贍養父母。
同時,綜援不能與生果金同時申請。
香港前十大富豪的資產加起來,佔香港GDP比重的35%,香港是全世界貧富差距最大的地方。
同時,香港的房價也高的令人咂舌,一平米均價高達13萬港元,而當地中位數月收入為17500港元。
也就是說,香港人不吃不喝不花不買,一年也只能買下不到兩個平方。
最近TVB播了一系列的採訪節目,光聽名字就足夠惹眼,《有樓萬事足》。講的是香港年輕人是如何通過各種方法成功買樓的。
故事中的主人翁各有特點,有一個「五十蚊哥」,廣東話裡面,元叫蚊,這個五十蚊哥,強制自己把每天的消費控制在50元港幣之內,包括吃穿行。
可能大家看到50元覺得沒什麼感覺,但是香港的日常消費卻是如下:
每天上下班的交通費要30多元,中午在公司附近吃飯,一般需要50多元。
而早餐,就算5塊錢,而晚餐則需要買菜做飯,就算20元吧,這樣算下來,已經超過100元了。
有時嘴饞還要買奶茶,還有別的消費。
比如出去玩,以及水電煤氣等開銷。而限制在50元之內的話,生活真的很緊張,五十蚊哥基本上每天都在家裡吃,上班帶飯,而且去公共運動場的更衣室洗澡。
除了「五十蚊哥」,採訪裡展示了香港年輕人的生活百態,從香港的房價一角,透露出了他們對未來的焦慮和迷茫,接受採訪的年輕人更是直言:月薪四萬港幣,不夠養老!
面對老齡化社會的香港和無數老人的養老需求,壓力之下的香港政府正在尋求廣東省和福建省的養老合作。
自2013年起,香港政府開始了一種新奇而獨特的養老嘗試——「廣東計劃」 和「福建計劃」,為選擇移居廣東省或福建省、符合申請資格的年老人每月發放「高齡津貼」,金額達1290元,另外豁免已經移居廣東省、符合申請資格的老人須在申請日期前連續居港至少一年的規定。
計劃實施後,先後有將近兩萬高齡香港老人回到內地養老,大多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從內地到香港謀生的老人。
內地廣闊的空間可以幫助消化香港難以承受的老齡化壓力。不少香港老人對去內地生活持積極態度,尤其是那些在內地有親戚的老人,他們認為內地的養老院環境不錯,也適於居住。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不可能像內地養老院這樣為每位老人提供一個獨立房間。
另外,香港普通家庭居住面積過小,所謂的公寓也十分狹窄,一家人擠在一起,居家養老也捉襟見肘。搬到內地,居住環境會得到很大改善。
有沒有一個完美的制度,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人類的養老問題?答案當然是沒有。
不過,這並不妨礙人們不停地探索。香港,作為全世界老齡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一直是積極的探索者。而爭論從未間斷,演變也尚在進行。
同時,香港作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由衷的希望,香港問題可以早日得到解決,香港市民的生活也能早日步入正軌,內地和香港之間,也能少一些誤解,多一些認同!
持續關注九九養老微信公眾帳號,只要你有任何關於養老及認知症照護方面的疑惑,都可以通過微信公眾帳號留言以及撥打諮詢電話:029—81125568進行諮詢,家屋照護專家將會為您詳細解答喲!
本文由陝西九九養老原創,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