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陷入同性戀厭惡症 七成以上人支持反同法律

2021-01-08 中國青年網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8月13日報導,俄羅斯已經陷入了本國的同性戀厭惡症之中。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在6月下旬發出的禁止宣揚少數人之間的「非傳統性關係」的法律,也就是被稱為反對同性戀的決議給克裡姆林宮在這一領域的政策引發了無數批評和壓力。該條令規定,對擁有「傳統和非傳統的性傾向均享受社會平等價值」這一扭曲想法的人提供處罰。這已經反映了國家對同性戀者的厭惡,而這一思想正在全國大半地區蔓延。

  在網際網路上流傳的幾部影片和資料使其受到政客和組織的批評,甚至有人呼籲抵制索契冬奧會世錦賽2014年在莫斯科舉辦,因而國際奧委會被迫保證,將沒有人會因此受到歧視。

  俄羅斯政府已被迫作出反應,表示運動員同性戀者不受歧視。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表示,他收到了俄羅斯當局的書面保證,索契冬奧會參與者和客人不會因某些特徵受到歧視,包括性取向,但仍有待澄清「一些不確定性」。

  引起爭議的文件一個是上述我們所提到的對運動員的歧視,另一個是俄羅斯對同性戀歧視的法律,指在全國禁止同性伴侶收養俄羅斯兒童,並罰款5000盧布(100歐元),或對相關負責人50,000(約1000歐元)或一萬盧布的最高罰款,並給予為期90天的法律刑事拘留。雖然這會不會對維權者產生影響,結論還為時尚早,但理論上講來自同一性別的人牽著手走在公共場所的機會一定是減少了。

  All Out國際組織已收集了超過30萬個籤名,來抗議該法規。面對具有同性戀厭惡症的奧運會,各方呼籲國際體育當局對其譴責,甚至各國政治家也發言抵制,可收效甚微。德國社會民主黨約翰內斯,同性戀者的權利的捍衛者,發言贊成這種抗議的可能性,但也發現支撐較弱。與此同時,領先的政治家,包括歐巴馬總統和首相戴維·卡梅倫的想法也已經被拒絕了。

  評論加劇後開始流傳一些同性戀的視頻,而其中之一是一位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的陳述。 「我認為對在青少年中宣傳同性戀者的懲罰不夠充分。我們必須阻止他們捐獻血液,精子,及內心,並使其深埋或燒毀,它們不適宜在另一個生命中延續。」德米特裡·基謝廖夫說,他擁有一個俄羅斯每周一次的政治節目,而這段視頻在網際網路上瘋狂流傳。

  因此可見在俄羅斯反對同性戀的想法是十分普遍的。不僅表現在相關的法律條令上,也反映在節目裡。

  俄羅斯無可爭議的同性戀厭惡症不僅體現在受基謝廖夫影響的人們身上,同時在民意調查中也可以清晰地表現出。可以看到,根據最近的一項調查,74%的人支持同性戀不該被接受的法律(只有16%的人認為同性戀可以接受 ),而在5月的另一項調查中表明,只有1%的人尊重同性戀者。民眾的這些反應有助於樹立反同性戀的東正教教堂的立場,他們有法律保護,以擁有「非傳統的性關係」為由來禁止同性伴侶收養俄羅斯兒童。

相關焦點

  • 格萊美新寵Sam Smith:唱作人、同性戀、反俄分子
    然而作為少數既攻下美國市場、又獲得美國主流獎項肯定的英國男歌手之一,Sam Smith集「唱作人、同性戀、反俄分子」於一身的身份,給人以更深的思考和啟發。而Sam Smith,從一開始踏入我們的視線,就直接亮出自己的底牌,他就是「同性戀」,不同的是,他亮牌的方式不是聲明、不是採訪,而是他的音樂。  「我之前從來沒有戀愛過,一直都是我主動去愛別的男生,但從來沒有人給過我相同的回應」,Sam Smith說,「即便我現在戀愛了,我仍然會時不時陷入那時黑暗的心境,那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慣性,也不知道是難過還是開心」。
  • 臺灣同性戀平權公投失敗:8102年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反同?
    同性戀平權的路,我們還要繼續走下去。這次公投中,當地的反同勢力佔到了大多數。8102年了,同志群體還是無法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權益保障。面對反同勢力的偏見和歧視。仍然有千千萬萬的性小眾,生活在無休止的暴力和恐懼裡。世界上已經有30個國家實現了同性婚姻合法化。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反同呢?他們的反同主張究竟站不站得住腳?只有同志才會支持同性戀平權嗎?
  • 你為什麼排斥甚至噁心同性戀?-同性戀,恐同,生科醫學,戀愛,心理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同性戀早已洗清了「精神疾病」的汙名(1973年從精神疾病診斷手冊中被刪除),人們也開始真正地了解、研究並慢慢肯定了同性戀者的存在。然而,排斥甚至厭惡、仇視同性戀者的群體——恐同者——依然沒有消失。反對同性戀歧視的人們常會義憤填膺地駁斥恐同者的觀點,但卻很少會關注「恐同」現象產生的原因。
  • 從《費城故事》看美國對同性戀愛滋病患者的法律保障
    而在本片中,安德魯卻不得不向一名黑人律師尋求法律幫助。因此可以看出,在那個年代,不少美國民眾對同性戀愛滋病患者群體的恐懼與偏見已經遠遠超越了他們對黑人群體的歧視,這更加突顯了同性戀愛滋病患者的弱勢地位。根據1973年美國NBC廣播公司進行的一項全國電話民意調查顯示,受訪者中有多達52%的人認為同性戀不道德。
  • 你為什麼排斥甚至噁心同性戀?
    他們不僅會反對、排斥同性戀,還會產生更多厭惡、恐懼甚至仇恨的情緒。  在同性戀平權運動的數十年裡,科學家和社會學家們已經證實了「同性戀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現象」、「同性戀者從未被演化淘汰」、「同性戀家庭撫養的孩子同樣可以健康成長」等觀點,但是,這些分析依然無法消除恐同者對同性戀的歧視和厭惡,而其負面情緒的存在又使人對同性戀產生更大的偏見。
  • 「我是同性戀,我害怕人們討厭我」
    A、B、C都沒意識到自己已經患上「恐同症」。顧名思義,「恐同」就是恐懼、厭惡同性戀,甚至打壓同性戀者。1· 「直」來「直」去 ·「當知道舍友是Gay時,他夜夜睡覺捂著『菊花』。」兩個十幾歲的少女手牽手或者同睡一張床往往會被認為是最好的朋友。而兩個15-16歲的男孩子做同樣的事情則會被立即視為「同性戀」。受到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男性就要陽剛,男性就要百折不撓。就像那位恐懼舍友的「他」,生怕自己被攻而扮演成女性角色。
  • 【思想界】國際不再恐同日:同性戀不是病,恐同才是
    這是中國社會的主流婚姻敘事,結婚增強了收入不高的人抵抗風險的能力,成了很多人跨越階級的必要路徑。事實上,這是傾盡兩代人的積蓄和努力,生出具有城市戶口的第三代的「代際階級轉移」故事。人類學家曾經指出,婚姻的本質是交換,在父權制下,家庭和家庭之間通過交換女性而結成同盟,這與我們今天想像的自由人與自由人的結合相去甚遠。
  • 普京說俄羅斯不「恐同」 不會侵害同性戀群體權利
    新華網北京9月30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俄羅斯媒體29日報導,俄總統普京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俄政府對同性戀者的一些立場和態度被外界故意誇大。  普京表示,不會侵害同性戀群體的權利。「我認為,這不過是某些人為了塑造俄羅斯的敵對形象而刻意誇大,出於攻擊俄羅斯的政治目的。」
  • 法國社會的恐同症(法漢雙語對照)
    L』homophobie au quotidienpersiste en France頑疾未除:生活中的恐同症近三年之後,法國反恐同協會(SOS Homophobie)在其5月11日出版的年度匯報中指出,對同性戀的仇恨和排斥情緒依然存在於法國社會。2015年,該協會通過熱線電話或網絡收到的恐同報告數量去往年相比確實有所下降。之前的幾年中,同性戀的婚姻和子女領養權問題上引起的討論大幅度增加了報告的數量(2013年,78%以上的報告由此而來)。
  • Ao3被牆是內化的恐同症幽靈在作怪!
    既然談同人小說,我們就不得不談同性戀話題。很長一段時間,同性戀不被社會接納,常常要遭遇偏見和歧視,很多同性戀者,為了少受歧視, 要把自己裝成異性戀。也有一些裝得比較過火的,為了更加逼真,讓別人認為TA真的不是同性戀,是如假包換的異性戀,要在公開場合,對同性戀進行言語攻擊,甚至毆打別的同性戀,以更加顯示自己不是同性戀。
  • 同屬東亞文化圈的韓國,是怎樣看待「同性戀」這件事呢?
    韓國第一屆同志遊行2000年在首爾舉辦,僅有500多人參與。而在2014年前,遊行一直只能在局部區域舉辦,如梨泰院、惠化、新村等等。是後來在前任市長樸元淳支持下,才於首爾市廳廣場舉辦,參加人數五萬人左右。 在2014年9月舉行的一次採訪中,隨後於10月份就任首爾市長的樸元淳宣布支持同性婚姻,他希望韓國成為第一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亞洲國家。
  • 大陸2000人參加臺灣同性戀遊行 蔡英文表態支持
    蔡英文支持婚姻平權  10月31日,「亞洲最大的同性戀遊行」第十三屆臺灣同性戀遊行在臺北舉行。據主辦方介紹,本次活動共吸引來自全球近8萬人參加,而來自大陸的同性戀接近 2000人。今年遊行主題為「年齡不設限---解放暗櫃 青春自主 No Age Limit」。不少臺灣年輕人走上街頭,呼籲人人生而平等,為同性愛發聲。  目前臺灣「大選」正打得火熱,各「總統」候選人對同性戀婚姻、多元成家等議題的看法也格外引人關注。
  • 專欄 中國人真的「接受」同性戀嗎?
    1969年6月27日,四個便衣警察和兩個身穿制服的警察在凌晨1點20分進入紐約格林威治村的「石牆旅館」酒吧進行檢查,大約400名同性戀者與警方調遣的本是處理反越戰遊行的「戰術巡邏隊」發生激烈衝突,騷亂持續了5個夜晚。這就是著名的「石牆事件」。  一年後的6月,近一萬名男女同志在紐約舉行大規模遊行,紀念石牆事件,並要求同性戀的法律地位與權利。
  • 臺灣爆發大規模反同遊行
    前日,臺灣「立法院」初步審議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這意味著在臺灣,同志們的婚姻終於得到了法律的認可。然而,此時卻爆發了大規模的反同遊行。糾集了上萬人的反同團體「下一代幸福聯盟」,佔領了蔡英文辦公樓前面的凱達格蘭大道,要求蔡英文出面解釋。
  • 恐同者,他們在怕什麼?
    恐同,不只是否定同性戀否定同性戀的常見理由可能會是認為他們「不自然」或者「不合理」,而恐同者對同性戀的態度還包含著更多的情緒反應。他們不僅會反對、排斥同性戀,還會產生更多厭惡、恐懼甚至仇恨的情緒。在同性戀平權運動的數十年裡,科學家和社會學家們已經證實了「同性戀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現象」、「同性戀者從未被演化淘汰」、「同性戀家庭撫養的孩子同樣可以健康成長」等觀點(更多閱讀:同性戀:一直在演化,從未被淘汰)。但是,這些分析依然無法消除恐同者對同性戀的歧視和厭惡,而其負面情緒的存在又使人對同性戀產生更大的偏見。因此,了解恐同情緒的來源,也是消除同性戀歧視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 韓國「N號房」事件背後,「厭女症」群體在狂歡
    韓國「厭女症」的狂歡,以及「金智英」們的反抗如一些媒體所指出的,「N號房事件」再次凸顯韓國男性群體之間存在已久的「厭女症」情節。厭女症最突出的表現之一,就是對女性化、女性傾向以及一切與女性相關的事物和意義的厭惡。
  • 劇綜|當花美男厭惡症的女人遇見有外貌強迫症的男人
    4日)播出的《綠豆傳》中,東珠(金所泫 飾)一直想逃避綠豆(張東潤 飾),但綠豆直進說『不知道你要做什麼,不知道你在害怕什麼,但我就是喜歡你『,隨後東珠也表明了自己的心意,最後兩人在雨中擁吻~全程發出了老母親的微笑哈哈哈公眾號回覆:綠豆傳,在線觀看    【Newsen】5日,據多家媒體報導,將於11月27日首播的MBC新水木劇《有缺陷的人們》最新角色海報公開,有花美男厭惡症的女人和有外貌強迫症的男人的相遇
  • 我希望,有關同性戀的文章不再出現
    接下來就被一堆支持同性戀的人在下面瘋狂攻擊了。「恐同即深櫃啊!」,「你媽生了你這種食古不化的封建腦殘」,「接受不了就關掉,說出來槓精嗎?」等等這樣的留言,不堪入目。我在想,是不是支持同性戀就成為了一件政治正確的事情?不支持的人是不是就要被謾罵?恐同真的就是深櫃嗎?
  • 印度實現同性戀非罪化:右翼保守派為何支持同性戀平權?
    在人們激烈討論同性戀非罪化時,莫迪政府採取了沉默,不表態。這一姿態被印度左翼媒體抓住批判。畢竟,倍感社會保守氛圍壓力的人們,需要一個印度教民族主義政府在敘事中充當「保守反動的建制力量」的代表。然而,具體到377條的相關問題上,印度教右翼中卻出現了許多「進步」的聲音,這些聲音主張印度教右翼應該支持性少數群體。
  • 天生恐同?基督教與同性戀爭議的前世今生
    誠然,在基督教經典之中確實有對同性性行為表示反感甚至厭惡的經文,但當下以引用經文(而且常常不是原文而是經詮釋過的翻譯版本)來捍衛自己觀點的做法,顯然是去脈絡化的粗暴做法,只有了解兩千年來基督教對同性戀的看法的演變,才能明白當下的基督教為何會站在這樣的位置,以及為何教會內部出現如此之多不同的聲音。 聖經原典如何看待同性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