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說俄羅斯不「恐同」 不會侵害同性戀群體權利

2021-01-08 中國青年網

  新華網北京9月30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俄羅斯媒體29日報導,俄總統普京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俄政府對同性戀者的一些立場和態度被外界故意誇大。他在接受美國記者查理·羅斯專訪時說,俄羅斯的同性少數群體問題因為某些政治因素被外界故意誇大。但「我們沒有任何問題。」

  普京表示,不會侵害同性戀群體的權利。「我認為,這不過是某些人為了塑造俄羅斯的敵對形象而刻意誇大,出於攻擊俄羅斯的政治目的。」

  普京強調,不能因為性取向侵害他人權利。他稱,俄羅斯已經取消了此前法律中對同性戀的迫害條款。「如今在俄羅斯,擁有非傳統性取向的人們安然地生活,工作,升遷,並因為在科學、藝術等領域的成就獲得國家獎勵,而我曾親自給他們頒獎。」

  關於禁止在未成年人中宣傳同性戀,普京稱該法並沒有不民主。他認為,應該給孩子們機會,讓他們在成長中認識自己,同時自己去決定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

  新華國際客戶端了解到,俄國家杜馬2013年6月通過了一項法律,規定向兒童宣傳「非傳統性關係」需承擔行政責任,且將面臨最高100萬盧布的罰款。而俄媒援引普京的評價說,該法不是為了對宣傳同性戀實施某種制裁,而是為了保護兒童不受相關信息的影響。普京還強調,俄性少數群體的權利不會受到任何侵害。「他們是我們社會當之無愧的成員,絕對不會受到任何歧視。」(記者王申,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

相關焦點

  • 校園同性戀群體多遭攻擊 中國人為何「恐同」
    「我是個膽小懦弱的男生,有一次,一位舍友從我身邊經過,無緣無故對我拳打腳踢,邊打邊罵,可我不敢反抗。我忘不了那場景,我每天都生活在恐懼裡,經常失眠,更不敢出櫃了。」貓貓說,從那以後,室友們都忽略他,視他為「隱形人」,「有一次,宿舍管理員登記人數,我們寢室本來有7個人,他們說只有6個。更難以想像的是,他們居然害怕我會愛上他們。」
  • 同運星期 美研究:同性戀雷達不存在 呂頌賢:我一直想演同性角色
    >回顧上周同志資訊,展現當今同運發展2015年9月14日——9月20日資訊導航:·從艾爾頓·約翰稱與普京討論同志平權到被證實為惡作劇再到「同性戀恐懼症並不搞笑」·美研究:同性戀雷達不存在·阿根廷解除男同性戀者獻血禁令·呂頌賢:我一直想演同性角色·中國研究認為男同性戀與基因有關
  • 【思想界】國際不再恐同日:同性戀不是病,恐同才是
    為什麼說她的理論在物化女性的同時也在物化男性?她對於女性性別優勢的不斷強調,又有何種危害?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疾病分類(ICD)大會決定將同性戀從疾病列表刪除,聯合國就此將每年5月17日定為「國際不再恐同日」。如今,這個日期已經成為國際上公認的LGBT(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人士)權利紀念日。
  • 同性戀不是心理障礙,但恐同就是心理疾病,每個人有追求愛的權利
    為什麼還有這種言論存在甚至還能出現在教材裡,喜歡誰性別是什麼,都是別人的自由好吧,你可以不理解,但你得允許和尊重和你不一樣的人的存在,我們生而平等,沒有人有資格和立場定義什麼是正常人,因為大多數人是另一個樣子,所以你覺得這樣和你所謂的正常不一樣,說這是心理障礙不認同他,但是世界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同性戀不是心理疾病。
  • 你為什麼排斥甚至噁心同性戀?-同性戀,恐同,生科醫學,戀愛,心理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同性戀早已洗清了「精神疾病」的汙名(1973年從精神疾病診斷手冊中被刪除),人們也開始真正地了解、研究並慢慢肯定了同性戀者的存在。然而,排斥甚至厭惡、仇視同性戀者的群體——恐同者——依然沒有消失。反對同性戀歧視的人們常會義憤填膺地駁斥恐同者的觀點,但卻很少會關注「恐同」現象產生的原因。
  • 俄羅斯失事漁船上的17人恐罹難,普京表示哀悼
    俄羅斯一艘漁船在巴倫支海失事,2人獲救,17人失蹤。俄羅斯緊急情況部發言人說,17名失蹤者可能罹難。俄羅斯緊急情況部28日上午獲知「奧涅加」號漁船在巴倫支海沉沒,初步判斷由漁船上的積冰導致。「奧涅加」號為拖網漁船,失事地點距離古西納亞地半島海岸大約40海裡。事發水域溫度極低。
  • 同志驕傲月:他們為什麼恐同
    (Moskowitz, Rieger & Roloff, 2010) 也許因為女-女婚姻的存在並不會挑戰男性對自己地位的認知。有些厭女男性甚至不把女同的婚姻當一回事,將女性同性戀的結合視作「兩個寵物的小打小鬧」。c.
  • 俄陷入同性戀厭惡症 七成以上人支持反同法律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8月13日報導,俄羅斯已經陷入了本國的同性戀厭惡症之中。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在6月下旬發出的禁止宣揚少數人之間的「非傳統性關係」的法律,也就是被稱為反對同性戀的決議給克裡姆林宮在這一領域的政策引發了無數批評和壓力。該條令規定,對擁有「傳統和非傳統的性傾向均享受社會平等價值」這一扭曲想法的人提供處罰。
  • 美國使館掛彩虹旗支持LGBT群體,普京表態卻被路透社解讀...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博雅琪】普京「嘲笑(mock)」美國使館懸掛彩虹旗?事情是這樣的。6月24日,美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外掛起了一面象徵LGBT群體的彩虹旗,而這一舉動在俄參議員阿列克謝·普什科夫看來卻如同一場「示威」活動,因為這面旗幟掛出的第二天便是俄羅斯修憲全民公投開始的日子,其中一項修正案旨在保護「一男一女結合」的婚姻。
  • 恐同即深櫃?
    成年後,他和男性確立過戀愛關係,也曾混跡於同性戀群體。但1993年, Game在參加基督徒討論會時,確定了自己「我想要去的地方是天堂,而不是地獄」。基督教不允許同性戀存在,他開始試圖扼殺同性對自己的吸引力。1995年,Game通過教會和現任妻子結婚。妻子始終知道他的性取向,他也坦率承認自己在接受「治療」。
  • 《奇葩說》辯手被指歧視同性戀,稱:這個群體對國家沒什麼概念
    近日,《奇葩說》辯手楊奇函和邱晨"斷絕關係"後,一段私下錄音被傳上網絡,錄音內容因頗具歧視同性戀意味而飛速登上熱搜位置。在錄音裡,楊奇函表示,自己至今還在被邱晨的粉絲追著罵,罵他的主要是同性戀群體。並稱,同性戀群體對國家沒有什麼概念,反而會對自由、民主要求很高。
  • 臺灣同性戀平權公投失敗:8102年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反同?
    圖片來源:QX有人說,同性戀是資本主義腐化墮落的專利。那社會主義國家就反對同性戀嗎?似乎不是:在古巴,2018年5月12日,現任國會議員,LGBT權利運動家,菲德爾·卡斯楚的侄女瑪麗拉·卡斯楚(Mariela Castro),參加了在首都哈瓦那舉行的「國際不再恐同日」遊行。
  • 恐同者,他們在怕什麼?
    隨著社會的發展,同性戀早已洗清了「精神疾病」的汙名(1973年從精神疾病診斷手冊中被刪除),人們也開始真正地了解、研究並慢慢肯定了同性戀者的存在。然而,排斥甚至厭惡、仇視同性戀者的群體——恐同者——依然沒有消失。反對同性戀歧視的人們常會義憤填膺地駁斥恐同者的觀點,但卻很少會關注「恐同」現象產生的原因。恐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心理學又能給我們怎樣的答案呢?
  • 不懼俄羅斯,歐洲小國再次索要大片領土,普京將如何回應?
    俄羅斯總統普京不懼俄羅斯當地時間1月2日,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報導,愛沙尼亞議會議長亨·珀呂埃斯(Henn Polluaas)發表了新年賀詞,再次向俄羅斯索要位於納爾瓦河右岸和別喬爾斯基區的領土,總計約2000
  • 俄羅斯為何衰落?普京為什麼不能解決俄羅斯的問題?
    當時的俄羅斯還處於非常嚴重的經濟危機之中,不僅軍隊沒有資金支持,國家經濟更是一蹶不振。在這個時候很多年輕人都對俄羅斯感到非常失望,很多都到海外工作或者直接移民美國和歐洲。不僅如此,在當時俄羅斯國內七大政治經濟寡頭把持著能源、通訊、媒體等各大行業,政府甚至連話語權都沒有,寡頭們可以說把持著可以動搖俄羅斯的權力。
  • 性別與教育研究學者崔樂:恐同影響性少數學生學業及心理健康
    對於異性戀學生來說,恐同教材可能會誤導他們對同性戀的認知,進而導致偏見、歧視甚至霸凌;而對於性少數學生來說,教材本身的權威性可能會阻礙他們接納自己的身份,增加心理健康風險。崔樂曾在中國、俄羅斯、紐西蘭等國家的高校任教,同時他也是一位同性戀者。目前他在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教育與社會工作學院攻讀博士,並擔任學校助教。
  • 「我是同性戀,我害怕人們討厭我」
    當A問C為什麼和他們一起嘲笑自己時,C抱頭痛哭著回答:我也不知道。A、B、C都沒意識到自己已經患上「恐同症」。顧名思義,「恐同」就是恐懼、厭惡同性戀,甚至打壓同性戀者。一些直男、直女們在「恐同」這方面真的很辛苦。看到同性畫面就渾身不適,如果知道自己身邊有同性戀,就開始「發散思維」:上帝給他一把槍,他卻用做攪屎棍?兩個女的怎麼爽?TA不會瞄準我吧?明明找對象都這麼難了,TA 還掠奪我們的資源!
  • CCTV同性戀新聞大盤點
    在每年這幾天的新聞中,央視會集中播報愛滋病在中國的蔓延趨勢,男男性行為導致愛滋病傳播的統計數字,唯獨就是看不到再為同性戀說幾句公道話,同性戀新聞再次被打入CCTV的「冷宮」。直到2011年,這一慣例被呂麗萍的恐同言論打亂了。
  • 天生恐同?基督教與同性戀爭議的前世今生
    說起來印象中,同性戀似乎是基督宗教的天敵,兩者絕對是水火不容,勢不兩立。要是問起原因的話,基督教信徒一般都會引用聖經經文作為佐證。「同性戀」的出現看過以上的分析,不難留意到的是,無論是初期教會還是中世紀時期,討論所針對的與其說是「同性戀」,不如說是「同性之間的性行為」。
  • 俄羅斯傳奇寡頭:搞定普京的男人,白手起家賺到700億!
    他在葉爾欽時代成為寡頭,在普京上臺後,俄羅斯寡頭們入獄的入獄、流亡的流亡、隱居的隱居,可他就是屹立不倒。他的名字,叫羅曼·阿布拉莫維奇。《獨立報》的評論家說,阿布就是個市場神童,總能不受懲罰地讓事情朝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其實,只要對比下那些不聽話的寡頭的下場,就能知道阿布採取的行動有多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