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歷史!民間叫它「鸚哥樓」!所在的位置如今寸土寸金!

2020-12-22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1M

文物傳奇電臺欄目

文 物 傳 奇

尋根廈門記憶 聽見歷史的聲音

《聽見歷史的聲音·文物傳奇》

通過口述歷史 尋根廈門記憶

揭示文物保護的現代意義

i聽廈門 誠意奉獻

記者肖揚音頻報導

在廈門老城區廈港街道,矗立著一座有故事的「地標」建築:樓頂上明明寫的是「南薰樓」,為什麼民間卻叫它「鸚哥樓」?抗日戰爭時期,差點被「強拆」的南薰樓,是怎麼躲過一劫的?

i聽廈門推出大型系列報導《聽見歷史的聲音·文物傳奇》之《南薰樓:廈港地區八十年歷史的地標建築》

南薰樓

南薰樓坐落於廈港街道的民族路60號—72號,始建於1936年,1939年基本竣工。當年這是廈港片區最高大、也是最漂亮的建築。登上樓頂,視野高遠,鼓浪嶼、九龍江入海口和蜂巢山、鴻山等盡收眼底。

南薰樓的建築風格在當時的廈港地區當屬獨樹一幟。南薰樓主體四層,直角處為五層,觀景敞廊亭後面天台花園邊上,又設一八角小觀景亭,可供眺望觀賞廈門灣的海天美景。整座洋樓的寬長廊廊柱大多為愛奧尼克柱式,少許為科林斯柱式,柱身上部裝飾有浮雕和風鈴。整體建築既簡約大方,又具有閩南地域特性,形成中西結合,西式為主的格調。

南薰樓之所以叫「南薰」樓

是來自《孔子家語》——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大意是溫和的南風可以消除心中的煩惱

使人心情舒暢

為什麼南薰樓又被叫做「鸚哥樓」呢?南薰樓設計建造者——駱瑪穩的第三代孫女婿陳馬寶說,這是因為民間的誤傳。

「因為在這棟樓五層正面的上方樹立著一隻展翅飛翔的雄鷹,所以老百姓把這棟樓俗稱為鸚哥樓。但有一點要明確,這隻鷹是雄鷹,不是鸚哥。」

南薰樓的大業主是華僑謝畫錦先生

陳馬寶告訴記者,南薰樓的大業主是旅居越南的華僑謝畫錦先生,與他爺爺——駱瑪穩是至交。當年,在國外學過建築設計的駱瑪穩正在廈門經營一家建築公司。於是謝畫錦先生便把回鄉修建別墅——南薰樓的任務全權委託給了駱瑪穩。

但樓房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末建成後,正值日軍侵佔廈門,遠在越南的謝畫錦先生始終沒能回到廈門居住。

駱瑪穩

駱瑪穩以命相搏,保住了這棟大樓

陳馬寶說,當時日軍入侵廈門後,很快就佔領了處於制高點的南薰樓,還在樓頂架起了高射炮和重機槍。為加強對廈門的控制,日本打算在廈門的入海口建設一個軍港,把南薰樓附近的建築都拆除了。

「南薰樓也被日本軍官列為拆除的對象,但鑑於謝畫錦先生在東南亞的威望以及南薰樓的雄偉壯觀,日本軍方不敢擅自拆除。他們就將駱瑪穩爺爺叫到他們的司令部,要老爺爺籤字同意拆掉這棟大樓。老爺爺堅持不籤字,並且說大樓不是我的,我是受委託管理這棟大樓,我無權籤字。日本軍官將戰刀架在老爺爺的脖子上,強迫他籤字,但老爺爺臨危不屈。可以說駱瑪穩爺爺是以命相搏,保住了這棟大樓。」

老照片中可以看到當年南薰樓樓頂建造精美的假山

變遷

當年

駱瑪穩被日本人關押了一個星期,但因為拒不籤字,南薰樓保住了。

如今

經過八十幾年的風雨洗禮,南薰樓依然矗立,但建築外沿引人注目的兩隻獅子和三隻雄鹰鵰塑,均在「文革」時期被毀。

2013年

這棟中西合璧的風貌建築被我市公布為未定級文物保護單位。

點擊播放 GIF 0.2M

播音:碧城音頻製作:鴻益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此鸚哥而非彼鸚哥——論鸚哥與紫鵑的文本矛盾
    通過以上小說文本中的線索,我們可以推斷出「紫鵑姐姐」就是之前的鸚哥。鸚哥跟了黛玉之後,改名叫紫鵑了。但是鸚哥為什麼改名紫鵑,什麼時候改的?是誰改的?小說語焉不詳,都沒有交代。紫鵑第三回剛到黛玉處還叫鸚哥,之後才叫紫鵑,所以她的名字應該為黛玉的所改。黛玉為何將鸚哥改名為紫鵑?有研究者認為,「以紫鵑為黛玉的貼身丫鬟,不僅符合黛玉的身世、性格,而且富有象徵意義和詩讖的意味。
  • 物種介紹&拍攝手記/夜宿沉船的隆頭鸚哥
    隆頭鸚哥啃食珊瑚的噪音,往往會成為潛水者發現它們的捷徑——因為這極富穿透力的聲音即便離得老遠都能聽到。成年的隆頭鸚哥一年可以啃食五噸以上的珊瑚,而被粉碎的珊瑚碎片則被排洩回海裡,而這些排洩物其實就是珊瑚砂,事實上正是隆頭鸚哥締造了那些海島上海島浪漫的白色珊瑚沙灘。
  • 鸚哥與賽鴿
    故事說的是東南吳地有一位大商人段某,養了一隻極聰明的鸚鵡,能背誦《心經》、李白的《宮詞》,客人來了,它還會喚茶,與來者寒暄,主人自然是加意疼惜寵愛。段某忽然犯了事,被關進牢裡半年才被放回來,一到家,就跑到籠子前問:「鸚哥,我入獄半年出不來,早晚只是想你,你還好嗎?家人按時餵養你了嗎?」
  • 「紅嘴綠鸚哥,金杯白玉湯」打一奉化菜餚
    奉化歷史發軔於新石器時代,茗山後與河姆渡同宗同脈,燦若星河。彌勒淵源,名人輩出;文人墨客,詩詞酬唱;人文薈萃,山海錦繡;古村古道,美食美景。流淌成一曲宛轉長歌,傳唱不輟。乾隆心想:京城御廚哪及民間廚子,就問廚子:「師傅,請問這菜叫什麼菜名啊?」「這菜名叫「紅嘴綠鸚哥,金杯白玉湯」。乾隆牢記菜名,心裡打算回京後一定要讓御廚做這道菜。乾隆私訪江南結束回到京城,處理完國事後就要御廚做「紅嘴綠鸚哥,金杯白玉湯」。
  • 「紅嘴綠鸚哥」 -安青網
    【摘要】 紅嘴綠鸚哥可不是哪只漂亮鸚鵡的名字,它是菠菜的美稱。 「紅嘴綠鸚哥」可不是哪只漂亮鸚鵡的名字,它是菠菜的美稱。菠菜是外來物種,直到唐代,才在中國落戶。早在2000年前,波斯人栽培了菠菜,又名波斯菜、赤根菜、鸚鵡菜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 紅樓夢:黛玉身邊的兩隻「鸚哥」
    :(黛玉)一面想,一面只管走,不防廊上的鸚哥見林黛玉來了,嘎的一聲撲了下來,倒嚇了一跳,因說道:「作死的,又扇了我一頭灰。」那鸚哥仍飛上架去,便叫:「雪雁,快掀帘子,姑娘來了。」黛玉便止住步,以手扣架道:「添了食水不曾?」。那鸚哥便長嘆一聲,竟大似林黛玉素日籲嗟音韻,接著念道:「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盡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紫鵑聽了都笑起來。紫鵑笑道:「這都是素日姑娘念的,難為他怎麼記了。」黛玉便令將架摘下來,另掛在月洞窗外的鉤上,於是進了屋子,在月洞窗內坐了。
  • 河南最牛「釘子戶」,揚言給100億也不搬,如今已成歷史古蹟
    尤其是在市中心城市,想讓生活在市中心的人搬遷是要花費不少的價錢的。原來他所住的地方是一個清朝時所建立的四合院,並且四合院所處的位置正是城市最為繁華之地。 他所在的村子也已經被列為是重點開放的地段,有不少的村民在拿著錢以後已經搬走了,只剩下這一戶,人家沒有搬離。這是在鄭州比較罕見的一個古建築物,有著大宅門的美稱。當剛剛進村子的時候,就能夠看到這個大宅門在人們面前是一幅非常大的牌匾。
  • 「金鑲白玉板,紅嘴綠鸚哥」,乾隆欽點的農家菜,你猜是啥做的?
    鎮江民間流傳著一種「皇姑萊」,據傳源自於清朝的乾隆年間。 有一年,乾隆皇帝南巡行至鎮江南鄉時,飢餓難耐,因為方圓幾裡較偏僻,沒有客棧、飯莊等可以歇腳的地方,無奈求助於路邊的一處農舍。婦人暗自好笑,便隨口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金鑲白玉板,紅嘴綠鸚哥」來應付他。乾隆竟信以為真,臨走時贈送農婦一把摺扇作為酬謝,並告訴她,如遇急難之事,憑此扇可化險為夷。農婦對此話並沒有在意,只隨手將這把扇子掛在牆上當作裝飾便再也不去管它了。
  • 太原杏花嶺曾坡嶺翠綠,杏花香氣噴溢,如今成黃金地段寸土寸金
    但是,如今的杏花嶺,既無杏樹、杏花,更無坡嶺之勢杏花嶺街,西起五一路,東折北至府東街,長525米,寬10米。杏花嶺原本不是一條街,而是一個花園林苑的名稱,本來是誕生於五六百年之前的明晉王府花園之一。因地勢較高,多植杏樹,故清代取名為杏花嶺。據《明史》記載,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封三子朱棡為晉王。
  • 東北歷史:網傳鬧鬼的長春新竹花園12棟樓,如今咋樣了
    不過,不是因為這個小區有多高檔,而是這個小區因為瘋傳鬧鬼,讓人們知道了它。時過多年,那些瘋傳鬧鬼的樓房,如今咋樣了?新竹花園鬧鬼,在長春市流傳甚廣。坊間傳說,在新竹花園有一家三口,住在一樓。每天夜裡,都有鄰居聽到從他家傳出了奇怪的笑聲。和他家反映過,他們家卻說沒有人在大半夜笑,大家也就沒說什麼。
  • 解密多年歷史懸案—日本特務川島芳子當年在天津的間諜據點東興樓究竟在哪?
    日偽時期,日本間諜川島芳子在天津的特務據點——東興樓飯莊所在位置一直眾說紛紜。東興樓因何如此神秘?
  • 全中國租房壓力最大的城市,寸土寸金的北京城
    北京,這樣一座寸土寸金的地方,事實上,它的租房壓力居全國首位,確實是可以理解的。那麼,我們具體走進北京這座城市,去了解它,就會明白為何北京城會成為一座寸土寸金的地方。2019年,北京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371.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270.1億元。可見我們的首都北京有多棒!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北京同時也是全國教育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 「嚴家老宅」瀚海樓收藏館
    大廳名為瀚海樓。民國大總統徐世昌曾題「忠貞門第」匾額懸於嚴家老宅的大廳上。2009年5月份經修復老宅,改為瀚海樓收藏館開放。現在的大門,既有歷史最久遠的河姆渡文化的原始彩陶罐,又有罕見的西周青銅鼎。門前銘文瀚海樓收藏館的主人叫顧敘根,是從木瀆鎮長位置退下來的。
  • 最美的屋簷,在家的方向|裕昌樓|曾振源|趙家堡|歷史建築|土樓|閩南
    愛一座城愛它一世的風景......和貴樓、裕昌樓陳海燕 攝和貴樓為方形土樓,建於清雍正十年(1732年),建築面積3574平方米。1880年,旅菲閩籍華僑郭有品在家鄉創辦天一批郊,兩年後改稱天一信局,依靠誠信成為中國第一家專營東南亞信匯、票匯、電匯的民間銀信局。天一總局被中國國家郵政博物館認定為「有記載的中國最早的民間國際郵政」。
  • 六百年雄鎮嶺海 五層樓籠罩古今
    從它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落成開始,六百多年來,春日憑樓遠眺、賞紅棉、瞰羊城盛景,一直是廣州與春天的約定。眼下雖為了防控疫情而暫停開放,鎮海樓依然是人們問及最多、最盼望重開的景點之一。明清以降,身在羊城的著名文化人、政要大都留下登鎮海樓的作品。朱彝尊、阮元、張之洞、朱次琦,乃至近代的廖仲愷、胡漢民、黃節、葉恭綽等,都念念在茲。明末清初「嶺南三家」之一的陳恭尹,59歲時(1689年)登臨剛重修過的五層樓,寫下著名的《鎮海樓賦》。如今,這篇長賦還完好典藏於樓中的廣州博物館,因傳承有序、與歷代題跋合成一帙,被譽為「粵中劇跡」,成為名樓佳話。
  • 沒有電梯的24層樓,住戶們卻不抱怨,設計吊打電梯房
    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麼生活的吧~因為這種樸素的環境,很多影視作品都取景於這棟樓。像前幾年大火的《火鍋英雄》,陳坤被堵在走廊被逼還賭債時,取景就在此處,它是樓內居民口中的「影視基地」。這棟網紅樓位於長江索道的白象居,一共有24層,樓與樓之間橫穿過樓橋,沒有電梯,當地居民都直接步行上樓回家。
  • 紫薇格格的這道「紅嘴綠鸚哥」,你一定得嘗嘗……
    小編當年看《還珠格格》裡微服私訪這一段的時候,被紫薇口中那一道道普通卻又充滿生動詩意菜給驚豔到了,尤其是「紅嘴綠鸚哥」,當時乾隆皇帝吃了讚不絕口
  • 曬曬胡杏兒如今住的房子,香港面積寸土寸金,廚房都放在客廳裡了
    曬曬胡杏兒如今住的房子,香港不愧寸土寸金,廚房都放在客廳裡了在TVB兢兢業業16年的胡杏兒,相信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的,她有著超高演技的同時,她還有著吃苦耐勞的精神,如今在內地還贏得了很高的人氣,已經從最醜港姐一路逆襲到現在的實力派女神,一路的嘲諷,都被她當做了自己前進的鋪路石。
  • 叫它什麼巷 會暴露你的年齡
    短短的一條小巷 百餘年前,人叫它天主堂巷 七十年前,人叫它二中巷 五十年前,人叫它紅星巷
  • 古金陵鳳凰臺位置、形制初考
    我們把視線移到地圖上,《南朝都建康圖》中,鳳凰臺所在的城西南片區,距離鳳凰臺不遠處還有另外一座臺,叫雨花臺。雨花臺是南京城南地區的制高點,已有3000多年歷史。史書記載,雨花臺三國時叫石子崗,南朝梁武帝時期,因有高僧在此講法,落花如雨,改名叫雨花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