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裕:我永遠不會放棄鋼琴大師夢

2021-02-19 鋼琴課堂

【新同學】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鋼琴課堂」關注。 
【老同學】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


  事跡:沈文裕,重慶市萬州人。曾在德國卡爾斯魯厄國立音樂大學、漢諾瓦音樂戲劇大學學習。17歲時,獲得第14屆伊莉莎白王后國際鋼琴大賽第二名,成為該項大賽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18歲時,榮獲拉赫瑪尼諾夫國際鋼琴大賽第一名。歐洲專業媒體將他和郎朗、李雲迪一起評為「中國鋼琴三劍客」。

  感言:對於我的夢想,無論外界怎麼評論,我依舊會堅信、堅持。因為,我永遠不會放棄我的鋼琴大師夢。

  5歲時用玩具鋼琴彈出電視劇主題曲,18歲榮獲拉赫瑪尼諾夫國際鋼琴大賽第一名,重慶鋼琴家沈文裕在黑白琴鍵上演繹夢想,一度風靡整個歐洲乃至全球古典音樂界。

  人生有起有落,回國後的沈文裕經歷了一連串的不如意,但成為鋼琴大師的夢想卻一直沒有改變。與音樂相伴,沈文裕的人生註定為了鋼琴大師夢痴而不悔。

  歐洲專業媒體把他稱為「中國鋼琴三劍客」之一

  3月的北京,乍暖還寒。在大興區的一個居民小區裡,沈文裕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我的夢想是成為鋼琴大師。」28歲的重慶鋼琴家沈文裕在談及自己的夢想時顯得信心十足,甚至隨後補上一句更為自信的話:「我現在應該已經是鋼琴大師了。」

  事實上,沈文裕並非是盲目自大。拋開他是否真正是鋼琴大師的爭論,沈文裕至少是一個得到國內外鋼琴權威認可的鋼琴天才。

  5歲時未經任何學習就彈出電視劇主題曲,9歲時舉辦鋼琴獨奏音樂會,10歲時受邀赴南非巡迴演出,12歲時考入德國卡爾斯魯厄音樂學院,17歲時獲得第14屆伊莉莎白王后國際鋼琴大賽第二名……精彩履歷在他18歲時達到巔峰——2005年,在美國落杉磯舉行的拉赫瑪尼諾夫國際鋼琴大賽上,沈文裕榮獲大賽第一名。

  拉赫瑪尼諾夫是俄羅斯古典音樂作曲家,以他名字命名的國際鋼琴大賽,是國際鋼琴界的頂級賽事之一。

  沈文裕的參賽曲目是拉赫瑪尼諾夫所作《d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俗稱「拉三」。這是一首有著多達十多萬個音符的鋼琴協奏曲,連作曲者本人首演該曲時也戲稱為「大象之作」,其艱深和難度為世界鋼琴界共知。

  這次大賽後,歐洲專業媒體評價沈文裕的演奏「比任何大師都美妙」,把他與郎朗、李雲迪並稱為「中國鋼琴三劍客」。

  從中國到歐洲再到美國,所有聽過沈文裕現場演奏的權威行家,對沈文裕都不吝溢美之詞,他們共同的評價就是4個字:鋼琴天才。

  德國樂評家霍爾維茵甚至曾在沈文裕的音樂會開場前,在人群中莊重地退後數步,脫帽向沈文裕的父親深鞠躬,以表示他對沈父培養出鋼琴天才的敬意。

  先後在歐洲兩大音樂學院進修,師從德國音樂教育「三駕馬車」之一的凱沫林,在歐洲最頂級的演奏廳進行演奏,獲得國際頂級鋼琴大賽第一名……連沈文裕的導師凱沫林也曾感慨:整個歐洲已向沈文裕敞開了音樂的大門。

  在鋼琴大師這個夢想的徵途上,沈文裕已無比接近登頂。

  鋼琴天才背後的付出

  儘管沈文裕的鋼琴天賦是天才級,但並不意味著他的成功就是上天賜予。在這條寂寞的音樂之路上,他的汗水與付出太多太多。

  1986年,沈文裕出生於萬州。現已年近三十的他,卻有著孩子般的單純與不諳世事。這與二十多年來他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練鋼琴功的經歷,有著絕對的因果關係。

  從5歲時用玩具鋼琴完整彈出電視劇主題曲那一天開始,沈文裕的鋼琴天賦就被充分挖掘,先後師從由地區到國家級的多位鋼琴老師。

  在父母的極大期望之下,與一般男孩子各個時期的個性發展不同,沈文裕自小即顯示出與年齡極不相稱的乖順和刻苦。面對鋼琴,他真正做到了一個成年人都難以做到的「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孩提時代,他每天練琴的時間,遠超文化課學習時間。

  與生俱來的天賦加上後天刻意強化的訓練,讓沈文裕在鋼琴演奏上的進步,每一年都有驚人突破——

  7歲,拿下《莫扎特協奏曲KV488》;8歲,已能演奏莫扎特全部鋼琴「奏鳴曲」;9歲,在重慶主城舉辦鋼琴獨奏音樂會;10歲,能演奏蕭邦第一和第二鋼琴協奏曲及許多世界鋼琴名曲。

  「他沒有其他興趣,練琴他的唯一愛好。」沈文裕的母親說,兒子經常整天整天不出門,就坐在那裡不停地練琴,直到汗流浹背。

  人們常說音樂有著超越現實的魔力。這一點在沈文裕的身上被成倍放大。早已成年的他至今未戀愛,但對那架花掉他多年演出費用的斯坦威演奏琴,卻有著近乎痴迷的情感。如今他每天陪伴這架鋼琴的時間,超過做其他事情的時間總和。

  沈文裕個子不高,眉眼之間仍舊保留著少年時代的絕大部分特徵,加上他恬淡安靜的性子,所以他笑言常被別人認作是一個學生。不過一旦他坐上鋼琴前的那張凳子,他便像是一臺發動著的超級引擎,渾身上下散發出一種難以言狀的澎湃動力。

  每每彈至忘情處,他略顯單薄的身軀會以一種充滿視覺衝擊力的張揚和扭曲,顯示出超強的生命爆發力。待一曲終了時,他必定會以半起立的方式用手在空中劃出一道力道極強的休止符,白淨的臉頰上也興奮得湧上一抹紅暈。

  而當鋼琴餘音徹底消散於空氣中時,沈文裕會立即恢復既往的沉靜,甚至是木訥。

  落寞亦不改初心

  或許上帝在給予一個人天賦的同時,也會給予其相應的考驗。2005年,原本應該繼續在德國進修的沈文裕,由於一系列複雜原因,在赴美參加拉赫瑪尼諾夫國際鋼琴大賽並拿到第一名後,便悄然回國。

  原本以為憑藉在歐洲以及各種世界鋼琴大賽獲得的榮譽,回國後便有一番作為的沈文裕,卻意外地迎來了人生這個大演奏廳中的冷場。古典音樂的小眾性、個人性格的局限性等因素,讓沈文裕回國後沒有延續國外的輝煌和傳奇,逐漸趨於邊緣化。

  現實的不如意,給沈文裕帶來了種種困擾。回國以後的幾年間,沈文裕幾乎沒有參加過一次嚴肅音樂演奏會,只是偶爾赴中小城市進行商演,境遇每況愈下——頂著天才的頭銜卻飽嘗「冷板凳」的命運。

  沈文裕在沉寂8年後,於2013年迎來了眾多媒體的關注。只是這個少年成名、青年沉寂的重慶小夥子,被貼上了「迷失」、「落魄」等諸多灰色標籤。

  沈文裕不喜歡標籤,卻無力對抗。他選擇了更多地將自己深藏於音樂的世界裡。他幾乎每天都在位於地下室的鋼琴室裡,拍攝自己彈奏世界古典名曲的視頻,然後上傳網絡。

  在沈文裕的微博裡,這樣的視頻已經上千個。隨意的穿著、略顯寒酸的地下室以及簡陋的錄音錄像設備,引發了人們對沈文裕近況的擔憂。

  許多人認為,沈文裕此舉是在一步步「做空」自己的音樂前途,希望他立即停止這樣毫無意義的努力。

  面對眾說紛紜的言論,沈文裕最終選擇了繼續自己最擅長的方式:用音樂屏蔽這一切。

  「就把上傳演奏視頻當做是對這些年支持我的粉絲的回饋吧,這是我目前能回饋社會的唯一方式了。」沈文裕說,對於他的夢想,無論外界怎麼評論,他依舊會堅信、堅持:「因為,我永遠不會放棄我的鋼琴大師夢」。

掃一掃,關注 鋼琴課堂 微信公眾平臺,獲取更多資訊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

相關焦點

  • 沈文裕:【一個鋼琴天才的「迷失」】
    「不是我說他天才,大師都給鑑定了,就是天才!」肖元生說起「天才」的出處。音樂人蘇立華見過7歲的沈文裕,「他簡直是完美,身上透出的那種靈氣,讓你覺得這個孩子即使不學音樂,學任何東西都是天才,他是一個一切意義上的高智商孩子。」「小乖小乖的,」啟蒙老師劉建平的妻子湯立君描述說。沈文裕手不大,但彈得輕巧、貼切、流暢。
  • 沈文裕被質疑"鋼琴天才生活白痴" 稱成凡高也認命
    「沒有人同情我,媒體欠我一個真正客觀的報導。」  2013年開始,沈文裕這個名字逐漸被更多媒體關注,多是和郎朗、李雲迪放在一起比較,一則傳播頗廣的評論來自《紐約時報》:「如果說李雲迪是抒情王子式的天才,郎朗是激情冒險家式的天才,那麼沈文裕就是冷靜的哲學家式的天才,他將無可爭議地成為一代鋼琴大師。」
  • 地下室裡的沈文裕
    加籍華裔樂評人朱賢傑曾引用洛杉磯《僑報》轉引《紐約時報》對沈文裕少年時的評論稱,「如果說李雲迪是抒情王子式的天才,郎朗是激情冒險家式的天才,那麼沈文裕就是冷靜的哲學家式的天才,他能舉重若輕地徵服任何最高鋼琴技術難題,對音樂理解更具有內省般的直覺,他將無可爭議地成為一代鋼琴大師。」
  • 沈文裕:「天才」惹來許多麻煩
    著名樂評人朱賢傑曾引用洛杉磯《僑報》轉引《紐約時報》對沈文裕少年時的評論稱,「如果說李雲迪是抒情王子式的天才,郎朗是激情冒險家式的天才,那麼沈文裕就是冷靜的哲學家式的天才,他能舉重若輕地徵服任何最高鋼琴技術難題,對音樂理解更具有內省般的直覺,他將無可爭議地成為一代鋼琴大師。」
  • 沈文裕 | 把在地下室彈琴解讀成鋼琴家的迷失與墮落,是正解還是誤解?
    行雲流水、一氣呵成以及全程不花式玄技注重傳達情緒的低調演奏方式一下子就抓住我的目光,催發想進一步了解他的欲望。1986年出生於重慶萬州的他,17歲便獲得伊莉莎白王后國際鋼琴大賽銀獎,緊接著第二年又獲得拉赫瑪尼諾夫國際鋼琴大賽金獎,兩個獎項的含金量舉足輕重。紐約時報這樣評價道,「如果說李雲迪是抒情王子式的天才,郎朗是激情冒險家式的天才,那麼他則是冷靜的哲學家式的天才。
  • 鋼琴家沈文裕
    1986年10月13日 出生於重慶市6歲師從音樂教育家劉建平學習鋼琴;7歲(1993年)師從鄭大昕教授,便能演奏《莫扎特協奏曲KV488》;8歲(1994年)能演奏莫扎特的全部鋼琴「奏鳴曲」;9歲(1995年)在四川音樂學院重辦正式的鋼琴獨奏音樂會,10歲(1996年)就演奏了蕭邦的第一和第二鋼琴協奏曲及許多世界名家名曲
  • 沈文裕:冷靜的哲學家式的天才鋼琴家
    他能舉重若輕地徵服任何最高鋼琴技術難題,對音樂的理解更具有內省似的直覺。他將無可爭議地成為一代鋼琴大師。」《紐約時報》對沈文裕評價道。沈文裕與恩師鄭大昕合影說沈文裕是鋼琴天才,應該算是毋庸置疑吧!5歲學琴,8歲便能夠彈奏莫扎特全部的鋼琴奏鳴曲,11歲照譜自學了十幾個小時便能隨CD唱片的速度完整地演奏難度超高的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12歲考入德國卡爾斯魯厄音樂學院。16歲的沈文裕在洛杉磯的第二屆拉赫曼尼諾夫國際鋼琴比賽獲第一名,彈的是一般人認為是鋼琴樂曲中難度最高的拉氏第三鋼琴協奏曲。
  • 鋼琴家沈文裕:我與恩師凱麥林教授的故事
    作者:沈文裕我的老師凱麥林教授是非常智慧的鋼琴教學大師,他在幾十年的教學育人生涯中功勳卓著和碩果纍纍,功成名就的弟子滿世界。
  • 2015沈文裕鋼琴獨奏」琴童「選拔賽獲獎名單
    2015年11月21日沈文裕鋼琴獨奏」琴童「選拔賽在寶雞文理學院東區音樂廳拉開帷幕。
  • 他被歐洲樂壇稱為中國鋼琴三劍客之一 他也是重慶人
    周立波甚至為沈文裕拉票:「像他這樣的人不多,在華人圈裡,任何人,從郎朗開始,不會有任何人不折服於他的技術,他需要機會,作為夢想大使,我希望大家能夠給他機會。我想如果推他一把,他可能成為一個世界級的鋼琴家,真的有超越郎朗的可能。」  最後,沈文裕以264票照亮夢想,他的夢想是:有一個好的經紀人。
  • 和郎朗李雲迪並稱「中國鋼琴三劍客」的他,為什麼沒火?
    他能舉重若輕地徵服任何最高鋼琴技術難題, 對音樂理解更具有內省般的直覺, 他將無可爭議地成為一代鋼琴大師。」沈文裕的確是個天才。可惜直到現在,34歲的他也沒能成為一代鋼琴大師,如果「鋼琴大師」的定義僅僅是享譽世界的話。
  • 名揚海外的鋼琴天才,曾被父親「陰謀論」逼退學,後來他發展如何
    被譽為「中國鋼琴三劍客」之一的沈文裕就是如此。在漢諾瓦大學期間,沈文裕的老師則是世界頂級的鋼琴家——德國鋼琴教父「卡沫林」教授。卡沫林對於年輕的沈文裕讚賞有加,在學習上對他毫不保留,教會了沈文裕許多高難度的演奏技巧,這讓沈文裕的鋼琴技術越來越成熟。回國之後的沈文裕舉辦了數次演奏會,每一次都座無虛席,他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 他曾比肩郎朗,留學德國,被父親逼著輟學回國,如今窮的要賣鋼琴
    他父親對他說:「買了就要好好練」,這句話陪伴了沈文裕20多年。沈文裕在音樂上確實天賦異稟。1年後,他考了鋼琴6級;2年後,他已經能演奏莫扎特全部的鋼琴奏鳴曲。1994年,沈文裕全家搬到了成都,師從四川音樂學院鄭大昕。1998年,經鄭大昕推薦,沈文裕在媽媽陪同下來到了德國求學。
  • 紀念杜普蕾丨「如果我從此不會拉琴,你還會愛我嗎?」
    「如果我從此不會拉琴,你還會愛我嗎?」
  • 從「神童」到音樂大師之路究竟有多遙遠多艱難:從《海上鋼琴師》說起
    影片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成為鋼琴大師的故事。在影片中,1900從小就天賦異稟,小小年紀無師自通學會了鋼琴演奏,並在之後成為了遊輪的鋼琴師。由於他的鋼琴演奏聲名遠播,越來越多的乘客慕名而來,自稱「爵士樂發明者」的傑利也因此向他發起競技邀請。在鬥琴過程中,從未上過岸的1900並不懼怕演出經歷豐富的傑利,不負眾望獲得了勝利。
  • 聆聽鋼琴大師(八)丨威廉·卡佩爾丨他是一個技巧奪目的演奏家,其演出以燦爛光芒和戲劇性著稱.
    至今,我仍未具備能夠平坦地演奏它的足夠的技巧,但我能夠以我的內在演奏它,我才不在乎那些能夠輕易演奏它的油嘴滑舌的傢伙。」他感覺到加諸於身上的責任的重量,拼命的練習,並視偉大的音樂家為一種精神上的動機。以其技巧原則和燦爛音色來看,我們當然視他為現代鋼琴家,而他自己則永遠在追尋一個不同的時代,一個演奏者特質對聽眾來說和作曲家同樣重要的時代。安娜.路提及在一場演奏會後的宴會場合中,卡佩爾遇到一位伊利諾州當地的鋼琴教師,後者曾是匈牙利裔法國鋼琴家伊西多.菲利普的門生,因此卡佩爾努力地向她討教她對於法國鋼琴學派傳統的觀點。
  • 聆聽鋼琴大師(七)丨喬治·博列特丨他演奏李斯特時「擁有霍洛維茲般的指鍵與列文涅的音色」.
    有多少鋼琴家真正能將《降D大調雨滴前秦曲》輕鬆愜意而充滿音色細微差別之美地「唱」出來?在第八首(前拉赫曼尼諾夫式旋繞與燦爛的樂曲)、第十、十四、十六號,這二十四首當中的大部分,波雷都能如此細膩地注意架構、平衡與和諧。在這裡波雷以報復狂怒般的氣勢揮灑出大師的騷動,而且增加低音的份量與蕭邦「激烈的快板」裡無拘束的快意,讓聽眾提早忘情地鼓掌。
  • 聆聽鋼琴大師(九)丨紀新(基辛)丨鋼琴是他表達自我情感以及個人溝通的工具,音樂並沒有破壞而是豐富了整個童年.
    「(我只在)作品需要的時候才會展現技巧。」紀新簡潔的說。不過在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或是《西班牙狂想曲》中,紀新還是忍不住展現出駭人的演奏技巧。他會從整體來考慮一首作品。以《西班牙狂想曲》為例,他利用節奏賦予作品該有的張力以及燦爛明亮的氣氛,並顧及樂曲該有的深度與自發性。《匈牙利狂想曲》也是一樣。
  • 聆聽鋼琴大師(六)丨阿什肯納吉丨無論李斯特還是拉威爾,阿胥肯納吉的表現就像一位傑出的雕塑家,其它詮釋者則是壁畫家.
    助他衝鋒陷陣的戰馬是練習曲,特別是作品25的十二首以及蕭邦晚期作品,如第四號詼諧曲與第三號鋼琴奏鳴曲。阿胥肯納吉演奏蕭邦的技巧幾近完美,我還記得他在卑爾根彈奏練習曲作品25-4時,以威儀簡潔而又高貴的音樂丰采讓聽眾大感震驚而獲得一面倒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