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歷史題材創作上玩套路,此路不通_文化_中國西藏網

2020-11-28 中國西藏網

  作者:曾於裡

  日前,以「《亮劍》3」為賣點的抗戰劇《雷霆戰將》停播並在相關視頻平臺下架。該劇講述的是八路軍獨立團團長王雲山與「老對手」教導團團長杜德勇、「宿仇」川軍178師師長郭勳魁,聯手抗擊侵華日軍保家衛國的英雄故事。一經播出,就遭到輿論廣泛批評。觀眾質疑其將抗戰劇拍成了偶像劇和抗日神劇;《人民日報》直指該劇「『偶像劇』套路用錯了地方」。

  弊病:抗日劇被套路化

  《雷霆戰將》首先讓人感到刺眼的是,這部抗戰劇幾乎沒有什麼戰爭的既視感。

  八路軍團長衣著嶄新整潔,髮型時尚帥氣,髮膠清晰可見。川軍師長在戰場上氣定神閒地喝咖啡、抽雪茄。戰地護士們妝容精緻,身著嶄新長裙,腳踩小高跟。一場殘酷的戰爭下來,他們頂多就「灰頭土臉」一會兒,旋即一個個恢復到時髦模樣。不僅劇中人物這般脫離實際,劇中場景的設置同樣令觀眾瞠目:八路軍指揮部精緻奢華,獨立團團部設於豪華的歐式別墅裡,野戰醫院敞亮規整……

  男女主角的相知、相識過程,也完全沿襲偶像劇「不打不相識」的套路,各種嬉鬧誤會,從中絲毫感受不到戰爭的殘酷性和緊迫性。有人會說,20世紀30年代的「左聯文學」也有「革命+戀愛」的套路。但二者之間有著本質差別,那些小說是滿懷革命熱情,希望動員更多青年參加革命,而這類偶像劇則是直接把「霸道總裁愛上我」挪到戰場上,喪失了思想性,只剩娛樂至死。更離譜的是,這部劇還把青春的張揚無畏,刻畫成了無組織無紀律的「自我」。王雲山脾氣很「衝」,常常亂放炮;普通戰士咋咋呼呼,竟然還貼著門偷聽首長談話……

  《雷霆戰將》把「青春萬歲」拍成了「偶像秀場」。表面上是在謳歌革命者的青春,實際上販賣的仍舊是偶像劇的俗套範式,這不啻對民族苦難史的一種消費。

  幾年前,抗日神劇一度甚囂塵上。其之所以被觀眾譏為「神劇」,就在於相關劇情超出常識的範疇,打著抗日的旗號,內裡的情節卻邏輯混亂、胡編亂造,比如徒手拋手榴彈打下飛機,一支弓箭連射多人,雙手一使勁把鬼子撕成兩半,褲襠裡藏有手榴彈……此後,在政策的限定與觀眾的批評聲下,抗日神劇才逐漸偃旗息鼓。

  然而,《雷霆戰將》中竟然閃現著抗日神劇的「幽靈」。在槍林彈雨、刀光劍影、沙石橫飛的戰場上,主人公不像是在打仗,而像是來「走秀」的。動作要拽、表情要酷、身板挺直、目不斜視,頭頂「主角光環」,敵方的槍炮都繞著他走。只要一聲令下,戰士們跟著他往前衝,連掩體都不需要,就把日軍殺個片甲不留。而日軍在劇中已被臉譜化,他們存在的功能就是「被打」,無論人數、武器上佔據怎樣的優勢,都被我軍輕而易舉逆轉局勢。

  殘酷的戰爭,成了打怪升級的爽劇。表面上看,抗日神劇渲染的是我軍的英勇,但它的效果是相反的。因為當抗戰劇成了暴力爽劇,戰爭的慘烈、日軍的暴行、群眾的參與,反倒被觀眾所忽略,民族所經歷的痛苦和體現出的頑強都被拋諸腦後。而當戰爭被劇情呈現得如此簡單輕飄時,戰爭就成了「過家家」般的存在,觀眾也會對戰爭裡的壯烈與犧牲變得麻木,甚至對戰爭產生一種輕佻的態度,歷史因此被解構。

  探因:歷史與藝術的雙重誤區

  艱苦卓絕的抗戰,怎會拍攝得如此「奢華」「浮誇」?

  從片方的宣傳和回應中可以看出,片方的本意是把《雷霆戰將》拍成一部「青春化」的抗戰劇,在禮讚青春、歌頌英雄的同時,吸引年輕觀眾的注意,讓更多年輕觀眾了解這一段歷史。

  抗戰劇考慮到年輕人的觀賞習慣,意圖創新表現方式,這本無可厚非。事實上,「以青春引導青春」的確也是當前主旋律創作的一個重要趨勢。一方面,請更多年輕的、有流量的演員來出演角色,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提高嚴肅題材影視劇的接受度和話題度,吸引更多年輕觀眾的關注。另一方面,在風雲際會的大革命時代,許多革命先驅和領袖們當時風華正茂。還原這些歷史時,我們自然不能忽略青年的身影,不能忽略青春的理想、熱血和激情。

  問題是,歌頌青春萬歲,「以青春引導青春」,並不意味無底線地「討好」年輕觀眾。無論是抗日偶像劇還是抗日神劇,都是為了博得觀眾注意賺取收視率,而墮入歷史與藝術的雙重誤區:空有一副歷史的架子,卻無基本的史實和合理的邏輯,胡謅八扯、天馬行空。既篡改歷史,消費歷史,也失去了藝術底線,沒有真正的審美價值。

  對此,知名導演閻建鋼的批評一語中的:「我們決不能把革命歷史的紅色當作偶像劇的口紅來塗抹。這種紅色是整個民族用前赴後繼的犧牲換來的。它是一種英雄色、熱血色。」

  破題:正確的史觀是創作前提

  抗戰艱苦卓絕,其間有著太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和悲壯事件,值得大書特書。此前也推出過不少優秀影視作品,或書寫正面戰場的宏大悲壯,或書寫敵後遊擊戰的多重形態,或書寫諜戰風雲的鬥智鬥勇……尊重史實,精心創作,最終幫助觀眾抵達歷史深處。

  成功的抗戰劇,雖然風格和表現手法各異,但它們成功的前提是一致的,即創作者有著正確的歷史觀。誠如學者指出的,歷史意識是一個中軸,民族共同體就是圍繞這根軸形成的。英雄記憶、英雄精神、英雄文化,無疑是歷史意識中重要的支撐。如果一個國家的英雄歷史被肆意書寫,就會擾亂人們對歷史的正確認知,模糊一個國家的集體記憶。

  因此,嚴肅對待歷史,是任何革命歷史題材創作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任務。創作者要加深對革命歷史的了解,尊重最基本的歷史事實,在此基礎上,加強對藝術規律的尊重,實現從歷史思維到藝術思維的轉變。可以創新,但不能罔顧文化精神,肆意篡改歷史;不妨追求戲劇性,但不能為了過癮刺激而犧牲合理的邏輯;要與時俱進滿足年輕觀眾的審美需求,但不能為了迎合觀眾趣味,娛樂至死,誤導觀眾……

  革命歷史題材作品,不是簡單的娛樂消遣產品,它也是觀眾了解歷史、抵達歷史的重要路徑,承擔著傳播主流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重任。一個民族的正義抗戰,不應該被藝術創作套路化——或淪為玩鬧、遊戲、懸浮的偶像劇,或淪為刺激生理、滿足獵奇的庸俗「神劇」。在這樣嚴肅的主題面前,套路化這條路是行不通的。我們呼籲創作者要慎之又慎,了解歷史、尊重歷史、敬畏歷史,在抵達歷史與藝術效果之間找到恰如其分的表達。(曾於裡)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聚焦《印博開講》第一講:《紙書的歷史意義與未來》_文化_中國西藏網
    「印出東方 雲觀印博」系列直播活動第三場走進中國印刷博物館,為大家帶來《印博開講》第一講《紙書的歷史意義與未來》。  為進一步傳承傳播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我國優秀印刷出版文化對推進人類文明進步發展的歷史作用和現實意義,推廣普及先進印刷出版科學技術,促進印刷出版行業發展,中國印刷博物館組織開展《印博開講》系列活動。
  • 戲曲評論應直面新時代新格局_文化_中國西藏網
    評論被指斥、被詬病,某種程度上也是其特徵雙重性撕裂的結果。中國戲曲學院教授趙建新認為,戲曲評論應該有四個維度,即「本體的維度」「民間的維度」「歷史的維度」「現代的維度」,戲曲評論的展開還應具備三種態度——客觀的態度、學理的態度以及要具有問題意識。山東省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趙峰認為,戲曲評論只有在開放中堅守,才能構建出具有自身特質的理論體系,真正推動戲曲創作發展。
  • 推理之光熠熠生輝_文化_中國西藏網
    這位推理小說歷史上的祖母級人物生於1890年,被譽為「推理小說女王」。在5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她創作了100多部文學作品,包括小說、劇本、詩集、自傳等。她的小說不斷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代表作有《無人生還》《尼羅河上的慘案》《東方快車謀殺案》等。
  • 突破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外交風雲》登頂年度收視亞軍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吳曉東)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電視劇《外交風雲》創作研評會近日舉辦,與會專家圍繞該劇的主題表達、敘事手法、故事講述、人物塑造等諸多方面進行了研究和評論。
  • 《特赦1959》:一次革命歷史題材的「大膽」拓展
    2018年11月開機,2019年2月全劇殺青,拍攝過程歷時4個月,北京、安徽蕪湖兩地取景,上百名專業演員+上萬名群眾演員……這一系列數據共同促成了革命歷史題材劇《特赦1959》的誕生。 清華大學影視傳播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尹鴻也認為,過去電視螢屏上很多表現戰場上徵服敵人的作品,而《特赦1959》的獨特性恰恰在於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如何在精神和思想上徵服敵人。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參與了《特赦1959》的前期創作過程。
  • 內蒙古文化公司參與出品了知名革命歷史題材連續劇《太行之脊》
    三十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太行之脊》自8月26日晚起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段播出後。該劇製片人樊文彬直言,這部以抗日戰爭為歷史背景的電視劇要做「一部經得起檢驗的紀實片」。,日軍仗借其機械化裝備對中國實行「三光」政策,正面戰場上的國民黨軍隊面對日軍的猛烈攻勢節節敗退。
  •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香山葉正紅》開機
    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出席本次發布會並發表講話時指出,明年是建黨100周年,在這個重大的歷史節點,需要重量級的文藝作品來引領我們回顧歷史,關照現實,展望未來。《香山葉正紅》等作品的創作打磨,既是傳承北京的紅色文化基因、『十個一傳播工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在重大時間節點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精神文化產品的應盡職責。
  • 新中國革命歷史題材雕塑作品展在廣美展出
    據了解,2018 年年底,由廣州美術學院陳克教授主持的 " 新中國革命歷史題材雕塑作品展 " 獲得 " 國家藝術基金 2019 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 " 立項。該項目以廣州美術學院為主體,梳理總結廣美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新中國革命歷史題材雕塑創作脈絡,選取各時期的經典作品 70 餘件,分為室內室外兩個展區,室內作品從創作目的出發分為 " 為紀念 "、" 為敘事 "、" 為象徵 "、" 為時代 " 四個主題版塊。
  • 獻禮建黨100周年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香山葉正紅》開機
    獻禮建黨100周年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香山葉正紅》開機 日前,記者獲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香山葉正紅》於北京香山革命紀念館舉辦開機新聞發布會。
  • 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絕密使命》龍巖開機
    本報訊 (記者張福財)9月9日,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的大型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絕密使命》在福建龍巖正式開機。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邢善萍出席開機儀式。
  •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香山葉正紅》開機 重溯崢嶸歷史 獻禮建黨100周年
    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出席本次發布會並發表講話時指出,「明年是建黨100周年,在這個重大的歷史節點,需要重量級的文藝作品來引領我們回顧歷史,關照現實,展望未來。《香山葉正紅》等作品的創作打磨,既是傳承北京的紅色文化基因、『十個一傳播工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在重大時間節點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精神文化產品的應盡職責。」
  • 獻禮建黨100周年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香山葉正紅》開機
    ,再現了新中國籌備和建立這一段偉大歷史徵程,凸顯了香山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回顧了共和國的初心和使命,展現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中國第一代領導集體的優良作風和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的深厚情感。作為首部以香山為切口,鳥瞰新中國成立過程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香山葉正紅》在創作上守正創新,歷史大格局觀凸顯。
  • 【藏北故事】民歌,讓中外音樂首次「握手」_文化_中國西藏網
    西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獨特的民俗文化、嚴酷的自然環境、旖旎迷人的風光,對每個嚮往這片靈性之地的人都有著勾魂攝魄的魅力。  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極具鮮明特色的遊牧文化,造就了能歌善舞的民族。於是在2015年,《圓夢》歌舞劇集結國內外音樂創作、舞蹈編排、舞美設計等精英藝術家,將原汁原味的藏歌樂舞呈現到了人們眼前。
  •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香山葉正紅》開機 重溯崢嶸歷史 獻禮建黨100周年
    《香山葉正紅》等作品的創作打磨,既是傳承北京的紅色文化基因、『十個一傳播工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在重大時間節點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精神文化產品的應盡職責。」杜飛進部長還表示,《香山葉正紅》將會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中的又一部經典代表作,其創作攝製得到各方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有了非常紮實的基礎。
  • 在特定語境下,詩壇是否已誕生扛鼎之作_文化_中國西藏網
    前一項獎旨在「為繁榮世界詩歌創作,推動中國詩歌的國際化進程」,設立多個獎項,分別授予中外詩人;後一項獎是順應「微時代」潮流,倡導五行以內自由詩的微詩理念,著意推動微詩的國際性交流。  隨後,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詩歌藝術節在西安拉開帷幕,旨在弘揚絲路文化精神,推進「一帶一路」的發展,同樣頗受詩界關注。
  • 人民日報:偶像劇用在抗日題材,此路不通
    《鹿鼎記》還好點,《雷霆戰將》就有些尷尬了,一上映沒幾集,就被口水所淹沒,而大家所抨擊的點,無一例外都集中「違背歷史事實」上。確實如此,《雷霆戰將》作為一部抗日戰爭題材的電視劇,裡面的劇情實在是太雷人了,隨便舉幾個簡單的例子:1、雷人臺詞:我的士兵看到我在抽雪茄,心就不會亂!
  • 常州打造「秋白書苑」文化IP_地方_中國西藏網
    常州市委書記齊家濱表示,運河文化、名人文化、紅色文化交相輝映,常州運用平臺化思維和網際網路思路打造的「秋白書苑」,打造城市IP,模式可複製、空間可推廣、流量可轉化。此舉正是要從瞿秋白「我是江南第一燕」的人生篇章中,汲取「為銜春色上雲梢」的精神力量,激勵全市人民「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
  • 袁錦貴:講好革命歷史題材故事,真實的才是最好的
    《絕命後衛師》《絕境鑄劍》《絕密使命》等,簡稱「閩西紅色三絕」的三部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從一個電視劇策劃創作的門外漢,逐步學習了解了電視劇策劃創作的粗淺知識,也有了一些粗淺的體會,與大家交流。這是引導我入門策劃創作的教科書。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講好中國故事,又要求我們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我覺得革命歷史題材是發掘中國故事的一座富礦。如何把革命歷史題材的中國故事講好?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告訴我們,不能用無端的想像去描寫歷史,更不能使歷史虛無化。
  • 革命歷史題材電影的審美體驗-光明日報-光明網
    還原真實的歷史,在史學領域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作為電影,要在藝術化的創作中加入想像,似乎就很難保持歷史的真實性。那如何讓革命歷史以電影藝術的呈現打動觀眾呢?在《決勝時刻》裡,觀眾看到的不是扁平的歷史敘事,而是用一個個生動鮮活的真實歷史人物支撐起的精彩故事。《決勝時刻》的突破,就是讓歷史重新在大銀幕上獲得逼真的再現,讓觀眾在大銀幕上走近歷史,感受那個年代的點點滴滴。
  • 獻禮建黨百年 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大浪淘沙:啟航》正式啟動
    8月3日,獻禮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大浪淘沙:啟航》啟動儀式在浙江嘉興的南湖紅船邊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