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非常賺錢的電影,一個毫無電影從業經驗的導演,一個改變了我們文化語境的話題……我們這個時代到底被《小時代》改變了多少東西?
跟《小時代》說再見。
過去一周,它的排片量已經從首日的 48% 降到前天的 29% ,再降到了今天的 5%。這也意味著我們可以與這部電影,或者說這個系列告別了。
很多人會在「可以」前面加上「終於」兩個字。這個挑戰太多人對電影審美和故事敘述底線的電影(更刻薄的說法是「加長版 PPT」)退出熒幕,大家終於可以不用直面赤裸裸的金錢:無論是影片裡的,還是影片賺到的本身。
在上映的這一周裡,《小時代 4》獲得了 4.57 億元票房。而兩年前《小時代 1》剛上映的時候,引起了軒然大波。除了原著粉絲之外的觀眾一片罵聲、電影行業的老導演們覺得整個行業都被侮辱了,甚至驚動了總局約談,但這些都無法阻擋這部電影的大賣,它在一片罵聲中收穫了 4.84 億高票房
兩年之內,四部《小時代》系列電影陸續上映,關於電影藝術性上的糟糕評價並沒有多少改觀,但由於它在票房上的成功,逐利的電影公司們都希望能參與其中,那些沒能參與的公司,也在通過各種方式研究和模仿。
比如你可以看到在 2014 年,大批以「青春」和「閨蜜」為主題的電影開始出現,《致青春》和《小時代》功不可沒;你發現,《小時代》裡的「姐妹花」和那些長得似乎都一樣的「小鮮肉」們,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了各自電影的主演名單上;你還發現,越來越多的電影一邊嘲笑《小時代》是一部 90 分鐘的 MV,一邊卻開始和它一樣,開始在電影宣傳時找來不同的人,推出不同的主題曲 MV。
《小時代》給這個行業帶來的不光是那 17 億票房和各種談資,不管你喜不喜歡,它都給這個行業帶來了不少新的變化。
《小時代》是近幾年最會賺錢的電影,大家研究它是怎麼做到的,而不是為什麼要這麼做
沒有人會否認《小時代》系列是近年來最「成功」的電影,因為敘事之淺薄,它就是說賺錢這件事上的「成功」。
2013 年上映的《小時代 1》收穫了 4.88 億元的票房,在所有當年上映的國產電影中排名第 8,超過了《超人:鋼鐵之軀》、《天機·富春山居圖》等電影。而同一年上映的《小時代 2 :青木時代》的 2.96 億元的票房也能讓它排在當年國產片票房排行榜的第 11 位。
隨後的兩部《小時代》也都延續了這樣的成功,《小時代 3:刺金時代》在 2014 年上映獲得了 5.21 億的票房。而《小時代 4:靈魂盡頭》截止到目前的票房也已經達到了 4.57 億,而這不過是電影上映剛剛超過一周的時間。
《小時代》系列四部電影加在一起的票房超過了 17 億元,加在一起的投資只有大約 2.2 億元人民幣,意味著這個電影系列的投資回報率已經超過了 250%。
這個系列雖然看上去奢華炫目,但是實際上製作成本卻遠沒有看上去那麼高。它既不需要像古裝片一樣搭建布景,也不需要像視效大片一樣需要很高昂的特效費用。在《小時代》剛剛開拍的時候,像陳學冬、郭碧婷這些演員還都只是新人,片酬自然是不會高到哪裡去。
而整個系列電影中最大牌的楊冪也不是一線女星。雖然她在出演了《宮》、《仙劍奇俠傳三》等一系列電視劇之後積累了很高的人氣,但是在電影方面她的資歷並不深,所以片酬也不會特別高。
在拍攝上,《小時代》還採用了套拍的手法。在 79 天的時間內(差不多也就是一部影片的拍攝周期),郭敬明完成了所有鏡頭的拍攝。在後期製作過程中,他將這些鏡頭剪成了兩部不同的電影,也就是我們能夠看到的《小時代》和《小時代:青木時代》。用一部電影的成本拍出了兩部電影,並且賺了兩部電影的票房,在成本控制上做得相當不錯。這種手段還被用在了《小時代 3:刺金時代》和《小時代 4:靈魂盡頭》裡。
與此同時,《小時代》找來的許多贊助商也都能夠幫助劇組覆蓋很多的拍攝成本。在《小時代》中出現的各種琳琅滿目的服裝,有些是電影藝術指導黃薇從 VOGUE 臺灣借來的雜誌樣衣。電影的造型指導謝麗君也透露,有很多國際大牌都提出要支持《小時代》電影的拍攝。
《小時代》的製作人之一安曉芬說,各種贊助商為電影提供廣告、贊助、場地等支持加在一起幾乎有七八千萬的價值。這些贊助也幫助《小時代》節省了許多的製作成本,所以《小時代》才成了近年來性價比最高、投資收益最高的電影之一。
《小時代》裡的那群年輕人,大家都把他們當做了「紅」的標準
在《小時代》火了之後,它也捧紅了一批年輕人。
整部電影系列中最大牌的就是楊冪,但是即使是楊冪也不算是一線電影明星。柯震東因為《那些年一起追過的女孩》而在內地獲得了一定的知名度。除此之外,郭採潔、謝依霖等都不能算是被人熟知,而陳學冬和郭碧婷更是不折不扣的新人。
而現在,他們都成了「明星」。其中最成功的應該還是陳學冬吧,短短兩年,陳學冬從默默無聞成為了微博上擁有 1891 萬粉絲的大 V。在湖南衛視的綜藝節目《一年級》中擔任實習班主任之後,陳學冬更是確立了「暖男」的形象。在離開了《小時代》以後,陳學冬還被張藝謀招攬,在他的新片《長城》中擁有了一個角色。
郭採潔的發展也很不錯。在 2015 年,除了《小時代》以外,還有 3 部郭採潔主演的電影會上映,分別是年初的《一路驚喜》和暑期檔的《對風說愛你》,以及《巴黎假期》。
而郭採潔最大的收入來源還是廣告收入。去年,臺灣媒體統計的女歌手代言排行榜中,郭採潔以 12 個廣告代言,接近 1.6 億新臺幣的收入排名第二。而今年,郭採潔還多了樂事薯片、百事可樂等多個代言,收入一定會更多。
還有 「Hold 住姐」謝依霖客串了《奔跑吧兄弟》,參加了青海衛視《我是傳奇》的錄製。同時,她還在幾部電影中出演了配角,包括彭浩翔導演的《撒嬌女人最好命》,以及五一檔上映的《何以笙簫默》。
青春不是《小時代》帶來的,但自它以後,大家都知道「青春」和青春的肉體原來可以這麼賣錢
《小時代》對於整個電影行業的影響之一,就是帶動了一批青春電影,尤其是以「小鮮肉」和「閨蜜」為賣點的電影的集中出現。「小鮮肉」和「閨蜜」是《小時代》電影中最鮮明的兩個元素,主演之一的陳學冬就是「小鮮肉」的代表之一,而電影劇情中林蕭、顧裡、南湘和唐宛如之間各種勾心鬥角的情節也是電影的最大賣點。
「小鮮肉」和「閨蜜」這兩個元素成為了《小時代》電影成功的重要原因,所以許多擁有相近元素的青春電影也就紛紛上映。
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閨蜜》了,海報中各種不同人物的站位和著裝就和《小時代》非常相似。而電影的劇情也是三個女生之間愛恨糾葛的故事,看上去也和《小時代》的劇情雷同。除了《閨蜜》以外,在《小時代》之後,類似的在片名中包含「閨蜜」一詞的電影就有 9 部。
「小鮮肉」也成了許多電影選擇男演員的角色的重要標準。張藝謀導演的電影《長城》就選擇了陳學冬擔任主演之一。而包括《重返 20 歲》、《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等電影也分別選擇了和陳學冬一樣被歸類為「小鮮肉演員」的鹿晗和吳亦凡來擔任主演。《小時代》帶起的小鮮肉風潮在電影行業中也是影響頗大。
《小時代》讓郭敬明變成了一個 CEO,而不僅僅是一個導演,他可能從未把《小時代》僅僅看作一部電影
在「導演中心制」主導的中國電影行業,導演們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只有具備完整電影知識體系和技術能力的人才可以做在導演椅上,而一旦成為了導演,那麼你在這個項目裡將有絕對權威。
郭敬明的出現,尤其是他在商業上取得的成功實質性地威脅到了這種「權威」,在第一部《小時代》取得高票房之後,包括高群書、馮小剛在內的導演都對其進行了「炮轟」,而郭敬明針鋒相對地認為老一套已經過時的言論,一度讓電影局把大家叫到一起「冷靜冷靜」。
與趙薇、徐崢這些在行業浸淫多年,多少有一些理論與拍攝基礎的「新」導演相比,郭敬明的「跨界」和「零經驗」,連帶他此前爭議的口碑,成為激化這種矛盾的導火索。
無論片方多麼強調郭敬明在導演上的學習能力和勤奮,《小時代》上映後觀眾能發現,想成為一名在視聽語言上合格的導演,的確不是現學就可以的。而郭敬明的聰明之處在於,通過儘可能地完善電影製作的流程,來減弱自己導演能力不足對項目的影響。
對於投資方來說,只要這部電影能夠準時上映,那麼這筆生意就做成了——電影品質的好壞,其實當他們在決定讓郭敬明當導演的時候,已經不那麼 care 了。
制定各種時間表是郭敬明保證電影能成功上映的主要手段,在經過第一部電影的摸索之後,他在《小時代 3》項目中把流程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根據《小時代 3》營銷負責人的說法,在項目開機前,所有的大的時間節點,包括拍攝周期、營銷宣傳中各種物料的製作周期和發布時間都已經被確定下來,有的甚至被確定到某個時刻——比如選擇微博活躍度最高的時間發布。
《小時代》系列的營銷公司麥特文化的 CEO 對郭敬明「事無巨細都會管」印象深刻,大到營銷策略的選擇和制定,小到海報字體和位置的確定。在電影上映前一兩個月,每天都會開 2 - 5 個小時的會議,而在不開會的時候,郭敬明也會在微信群裡「發號施令」或者處理各種突發的問題。
這種對於工業流程的關注和控制,讓《小時代》成為過去幾年最賺錢的電影項目之一。而這種做法實際上也順應了「製片人制」的潮流,包括徐崢、趙薇、郭敬明在內的青年導演都在不同場合強調了「工業化的製作流程」對於一部電影的重要性,它或許不能保證優秀的電影,但至少可以保證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做到令自己滿意。
這也是為什麼,《小時代》可以教會電影界那麼多宣傳秘訣:粉絲片要是沒有精緻的營銷,也不會成為整個社會的話題
《小時代》所有的物料和重要消息都統一通過郭敬明的微博來發布,讓主創的個人微博成為一部電影的營銷中心,可以說是這個系列最大的創新。
這種「創新」順應了電影營銷大環境的變化:網際網路在電影營銷中變得越來越重要,比起線下鋪廣告和做落地活動,微博這樣的社交網絡給電影營銷者們提供了一個用更廉價的方式同時觸及到更多觀眾(潛在消費者)的機會。
在《小時代》第一部上映前,已經有一些電影開始有計劃地利用微博進行電影營銷。通常的流程是新建一個電影的官微,然後由官微來發布消息,主演明星們通過轉發把消息傳遞出去,同時給官微帶來人氣。
所有早期做過這類電影官微運營的人,都會告訴你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有幾十萬粉絲算是很好了,但用戶活躍度其實沒這麼高,你還要老想著變出新花樣來留住他們,很累。」一位國內最早開始做這一類新媒體營銷的公司負責人告訴《好奇心日報》。
《小時代》項目的特殊之處在於,導演郭敬明在過去十年積累了一批屬於自己的粉絲,他已經擁有了一個 1000 多萬粉絲的個人微博——由他來扮演這個電影官微的角色,就已經領先了一大步。
當然,這 1000 多萬粉絲——這個數字現在已經變成了 3900 萬——也是郭敬明能夠成為導演的重要砝碼,儘管統一的說法是:郭敬明是最了解這個系列的人,所以他應該做導演,所以他的微博應該是對外發布的窗口,但大家都心照不宣,這是最經濟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在電影項目宣布啟動的那一刻起,郭敬明的微博就同時被這部電影「徵用」了。在這期間,除了偶爾需要做一些人情,轉發支持一下明星友們的電影/綜藝,很少會發布與正在進行中的電影無關的微博,取而代之的是不斷更新的電影進度,適時地發布各種各樣的平面和視頻物料。
這種方式被郭敬明和他的合作夥伴們稱為「營銷前置」,相對於傳統地在電影上映前幾個月才開始宣傳,郭敬明認為這種方式能夠持續地抓住用戶的注意力,到最後去影院票房會變得更加順理成章。
以宣傳最為完整和複雜的《小時代 3》為例,在 2013 年 11 月 24 日,郭敬明發出新電影的第一條微博,宣布《小時代 3:刺金時代》12 月將正式啟動,同時配上的還有一張「手術刀」海報。
在隨後的幾個月準備和拍攝期,他又陸續發出了幾十條微博,只要你關注這些微博,你就會了解到電影中主角的造型,新角色是誰,如何與主角互動,拍攝進入到了什麼階段,誰的戲份殺青了——這些原本被片方小心守護的「秘密」,到這裡變成了吸引粉絲的手段。不過這種手段也只適用於粉絲屬性強的電影,「要是換成一般人,第一他不關心,要不也早就煩了」。
大量地開發和使用物料,把海報和視頻本身做成話題,也是《小時代》帶動的風潮。
《小時代 3》平面物料包括 167 張海報,超過 300 張劇照。而海報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在電影不同階段被發布出來。比如項目剛剛啟動時,發布了一張《手術刀》的概念海報;新角色加盟,要發一輪露露臉;原角色都回歸了?又發一輪。上映倒計時 100 天,發關鍵詞海報,不同的男女主角還有各自的人物海報,海報發不夠,還有最美劇照——可以說,真的是只有你想不到。
過去幾年在電影營銷領域的另一個重要變化,是視頻變得越來越主流。《將愛情進行到底》的「戀愛宣言」和《失戀 33 天》的「失戀物語」都證明了,視頻通過社交網絡上的傳播,可以給一部電影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郭敬明看到並抓住了這種變化,而且是做得最「狠」的一個。通常一部電影的視頻物料不會超過 10 款,而《小時代 3》共製作了 29 支視頻物料,其中包括預告片 2 支,MV 6 支,製作特輯及花絮 21 支。
這些視頻在每一次發布會都會引起一輪粉絲們熱烈地討論,微博轉發量是平日裡的幾倍甚至幾十倍。而發 MV 這些招數也很快被競爭者模仿,比如韓寒在《後會無期》就用了這招,效果頗佳。
很多人想複製《小時代》,但是連郭敬明自己都不一定能複製它
《小時代 4》上映的同時,郭敬明在片場拍攝同樣改編自自己作品的同名電影《爵跡》。它的故事背景被設定在虛構的奧汀大陸上,講述了一群被稱作「王爵」、「使徒」的人爭奪權力的故事。
大概沒有多少人關心郭敬明的導演技巧進步了多少,但是所有電影行業的人都想知道,郭敬明能否複製他在《小時代》上的成功。
至少從帳面上來看,《爵跡》的陣容要比小時代更為強大,除了已經成為一線電影演員的楊冪、郭採潔和陳學冬的回歸,電影還請到 TFBOYs 的成員王源,以及前 EXO 的成員吳亦凡,而最大牌的明星則是範冰冰。
除了更強的陣容,郭敬明的身邊也有了更強大的合作夥伴。阿里巴巴的娛樂寶曾經幫助過《小時代》系列的前幾部進行募資和營銷宣傳,而到了《小時代 4》,阿里已經做起了線上發行。
根據淘寶發行總經理盧岸輝的說法,《小時代 4》是阿里第一個線上發行的項目。通過數據分析匹配與淘寶電商進行的跨界推廣,提前銷售預售碼和在線選座,希望幫助《小時代 4》解決兩個最大的難題:在激烈競爭中影院的排片量和首日強勢之後如何不出現票房的跳水。
而從最終的結果來看,《小時代 4》首日排片達到了 46%,而前幾日也保持了一個平穩的票房走勢(當然還是大跌了)。有了《小時代 4》上的鋪墊,郭敬明應該也很樂意在新電影上與阿里進行合作的探討。
當然,就好像《小時代 4》在前幾日強勢之後突然遭遇的大跌一樣,郭敬明在《爵跡》項目上失敗的風險也會變得更大。
投資的上升自不用說,從《小時代》後兩部的回報率上看就能發現。魔幻類型的電影這幾年票房突出的案例並不多,失敗的倒有一大堆——不是特效太渣就是故事和劇情太爛。
更重要的是,完全依賴原有的粉絲群體,或許已經無法完全覆蓋大項目的成本,或者取得可觀的商業回報。郭敬明需要吸引更多粉絲以外的群體來消費他的產品,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來源:好奇心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