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又不聽?你該先了解促使人行動的七種心理動力!

2020-12-27 Mo視界

我們每天都會和很多人說話,說話的同時還要思考對方說這些話的意義是什麼。不知不覺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讓思想開個小差,這樣就聽不見對方說的話了。但這種情況還比較好,只是溝通時候思考問題導致的結果,但更多的時候,不聽話的情況會讓人覺得有點難以接受。

比如,現在網絡裡很多家長都頭疼的一件事情——輔導孩子做作業。做作業這個事情吧,會的人寫的快,不會的人寫的慢,感覺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是到了現代這個社會,家長們輔導孩子寫作業堪比打怪獸升級,那叫一個頭疼。所以,我們才會在網絡裡經常看到這樣的吐槽:輔導孩子作業孩子完全不聽我的,最後氣的我頭疼;輔導孩子作業,孩子作業沒寫完,我把不聽話的孩子打了一頓。

能夠讓人聽話,這話說出去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更何況對於任何一個家長來說,擁有一個聽話的孩子更是讓自己面子特足,否則又怎麼總有家長會用「聽話」來束縛自己的孩子呢?與其聽話,不如說服,聽話可以有,但是需要看是什麼樣的話怎麼樣去聽。《說服的藝術》裡面,講述了這樣一個概念——七種動力。

激勵人的七種動力分別為:歸屬需求、習慣、故事的力量、胡蘿蔔加大棒、本能、掌控欲和心智技巧。總的來說,歸屬需求連接了我們和他人的關係;習慣是我們從小到大生活的培養;故事能夠讓我們深陷其中;獎勵會讓我們適當的提高興趣;本能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掌控欲則能夠推動我們身邊其他的人付出行動;心智技巧則可以讓我們過濾掉自己不認同的信息。

人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習慣,每一個人感覺習慣好像很難培養,特別是當我們已經擁有了一個習慣想要改變的時候,那更是難上加難。所以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習慣是如何養成的。當我們明白了習慣的形成方式之後,我們便能夠讓自己或者他人養成新習慣。

習慣的形成,必定有一個提示可觸發該習慣,而該習慣的例行程序就會自動執行,接下來獲得的便是與該習慣目的相關的獎勵。舉個例子,一個人的早餐習慣是早上起床開始燒水煮咖啡,然後煮雞蛋做早餐,最後才開始吃早餐。如果沒有特殊的情況發生,這個早餐習慣會在這個人的一生之中持續發生,一天又一天。

忽然有一天鬧鐘沒響,等到睜開眼睛的時候發現來不及煮咖啡煮雞蛋做早餐的時候,這個人很有可能在路過一家咖啡店的時候停下來,買杯咖啡加快蛋糕當做當日的早餐,然後吃完這份有了變動的早餐。

到了第二天,雖然不會遲到,但是這個人覺得還是不在家吃早餐,選擇去咖啡館繼續昨天的咖啡和蛋糕,那麼這個時候,新的習慣就已經開始啟動了。我們可以看到,舊習慣是起床→做早餐→吃早餐,新習慣則是起床→買咖啡蛋糕當早餐→吃早餐。

言外之意,改變舊習慣意味著我們需要有一個新的習慣來替代它。更具體的說,這個無意識的習慣,是可替代的行為的結果。所以,當我們想要讓他人聽從我們話語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尋找到對方的一個習慣,然後通過替代行為,將其舊習慣更替為我們期待的新習慣。

《說服的藝術》,通過大量的故事來說明了他想要告訴我們的事實,在每個故事之後,還會貼心的記錄下必備的策略提示,就這個舊習慣和新習慣的更替來說,《說服的藝術》給出的策略是:要讓人建立新習慣,必須弄清提示和獎勵。

當然了,除此以外,關於習慣的策略還有很多:為了鼓勵一種習慣的養成,把想要的行為分成小步驟;要建立一個新的習慣,把它跟一個現有的習慣錨定起來。總的來說,習慣是我們身上時時刻刻都會擁有的存在,如何利用則需要我們自己來決定,改變習慣不難,難的是自己是否真的想要獲得這個改變。

說完習慣,再來說說本能。我們的大多數決定,要麼是由我們的潛意識和本能反應做出的,要麼至少受這兩者很大的影響。本能包括很多方面,並且反應強烈、快速,基本上是無意識的一種行動。本能的主要任務是保護我們免受傷害,所以凡是威脅我們生存的事物都會引起我們的注意。

對於醫院來說,可以通過人們對疾病和死亡的恐懼來說服他人定期體檢,特別是鼓勵50歲以上的人。任何損失都是我們每一個人討厭的存在,所以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可以通過對損失的恐懼,去說服人們做事。

要理解,「可能遭受損失」比「可能獲得收益」更容易激發人們採取行動。不要太相信人們對「為什麼回顧鞥喜歡某個選擇」的自我報告。如果你想讓人們對某樣東西產生渴望,讓他們先試試看。一旦他們嘗試過了,就不想再失去它了。

安德魯是一家服務公司的銷售代表,他的主要工作則是讓現有的顧客去嘗試一些新服務。安德魯每次在請求人們嘗試新事物的時候,都會先給客戶看一段公司市場部為新產品和新服務準備的視頻片段,這些片段有歡快的音樂和積極的信息。在這種好氣氛的帶動下,顧客本能的感覺到安全,所以也樂於去體驗這些新服務。

當我們感覺到悲傷或者害怕的時候,我們會想要自己熟悉的東西。而當我們感覺到快樂的時候,我們對熟悉的東西不那麼敏感,自然而然就會樂於嘗試一些不同的新東西。安德魯就是利用了人的本能,讓自己的工作得以展開,成功的說服顧客體驗了自己產品的新服務。

如果想讓人們嘗試新事物,那麼請選擇人們心情好的時候調動他們,或者通過播放有趣好笑的視頻,幫助他們進入好的情緒狀態。想讓人們成功的嘗試新事物,一定需要保證他們感到安全和舒適。

說服人的目的是什麼?有的人為了自己的工作必須做到說服別人,特別是銷售工作者,需要說服顧客購買自己的產品。而對於家長們來說,讓孩子懂得努力學習的道理便是他們說服的理由之一。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有著千千萬萬說服他人的理由,但一定要清楚的是,我們自己是因何而要去說服他人。

《說服的藝術》,講解了初始人行動的七種心理動力,這些心理動力結合實際的行動,便是我們說服他人必須的要素。人的行為是有可預測性的,當我們需要實現個人或者組織的目標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學習《說服的藝術》裡的七種心理動力的觀點,來輔助自己成功。

當然了,人的一生就是在說服和被說服兩者之間活動的。與其「說你又不聽,聽又不懂,懂又不做,做你又做錯,錯又不認,認又不改,改又不服,不服你又不說」,還不如好好的通過《說服的藝術》來提升自己更專注於這七種心理動力,然後塑造美好的人際關係和強大的個人影響。要記得每個人都可以做到,說了之後他人肯聽,聽了之後還肯做。

相關焦點

  • 你是鍵盤俠嗎?為什麼人會有幸災樂禍的心理?談七種幸災樂禍類型
    這種行為可以悄悄地平衡了你的處境與對方優秀之間不對等的關係,削減自卑感以達到自我滿足的需求。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幸災樂禍的心理得到了更肥潤的土地去滋養。鍵盤俠們也是這個幸災樂禍年代的產物。如今鍵盤俠依靠網絡得以在安全距離之外開心愜意的數落他人。而且我們所有人在網絡上留下的痕跡多數都是能被永久保留下來了的,久而久之,就更加助長了這個心理現象的發展。
  • 當你缺乏動力時如何行動起來
    他在牆上掛了一面日曆,每一天寫完笑話後,就在日曆上畫一個X,隨著X越來越多,形成一條鎖鏈,Seinfeld也越來越有動力。 一位年輕的喜劇演員向Seinfeld詢問成功的秘訣,他說:「當你成功堅持幾周後,就會養成每天畫X的習慣,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不要打破鏈條。」
  • 孩子該怎麼和父母說想去看心理醫生?
    他們的父母是完全不關心他們嗎?也許也不是,但那些父母卻可能從未真正了解過,自己的孩子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孩子們通常很清楚:我的情緒出問題了,需要去看心理醫生。但作為沒有收入、需在監護人陪伴下去做心理諮詢的青少年來說,如果父母不能理解自己,他們又該如何尋求幫助?01 壞情緒扛一扛就能過去?
  • 古龍的「七種武器」,究竟是哪七種?
    有的人說七種武器分別是長生劍、孔雀翎、碧玉刀、多情環、霸王槍、拳頭和離別鉤;有的人說七種武器分別是長生劍、孔雀翎、碧玉刀、多情環、霸王槍、拳頭、七殺手;還有的人說古龍只寫完了六種武器,另外一種武器根本就沒有寫;當然也還有其他的說法……七種武器中的六種武器基本已經沒有了爭議,那就是長生劍、孔雀翎、碧玉刀、多情環、霸王槍、離別鉤(離別鉤是後來補上,一般讀者的看法是列為第六種武器)。
  • 「管他呢,做了再說」:先行動起來,你就有 50%成功的希望
    當你想做什麼事的時候,不論它是什麼,先做了再說。1沒有行動力,再完美的計劃也只能是一個永不能實現的夢想。不少人在想做一件事之前,會經歷漫長的心理掙扎期。時間在掙扎期中溜走,起初的熱情也死於慢性消耗,最後被磨得一絲不剩。很多人沒意識到,只想不做,是一筆穩虧的買賣。既投入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卻毫無收益。
  • 家暴的人都是什麼心理?
    人的一些性格和脾氣大多數都是從後天產生的,那麼咱們就要了解家暴的人,他擁有著哪樣的心理,是什麼樣的心理才促使他產生這種家暴的行為。或者是你的某一間行為讓她感覺吃醋猜疑在這種心理的促使下也會發生家暴情況。而這些行為呢,全部都是在表現出它的一個佔有欲和控制欲,只不過他的佔有欲和控制欲已經超出了正常範圍過度的擁有了佔有欲和控制欲。家暴的人有的人是喝完酒之後才進行了一些家暴行為,而有的人是在清醒的情況下,進行家暴。
  • 禮佛的七種方法,你用的哪一種?
    魏正始五年(508年),洛陽來了一位中天竺的高僧,他精通三藏,能誦一億之偈,因此不少人都向他請教:「大師,都說『禮佛一拜,罪滅河沙』,這麼大的功德,為啥俺依舊發不了財?」大師緩緩開口:「禮佛有七種方法,你用的還是最舊的那個,當然不怎麼靈光啦!」
  • 韋小寶七個老婆滿足他七種心理需求,各個不同,換做是你選哪個?
    張一山版《鹿鼎記》中飾演阿珂的是郭泱,也是這一版七個老婆中名氣最小,最不受觀眾喜歡的。其實挺漂亮的一個女演員,卻偏偏被人說嘴大,也挺無奈的! 雙兒 最後說說雙兒,也是最多人喜歡的!雙兒是作為禮物送給韋小寶的,對於韋小寶,雙兒都是言聽計從。對於雙兒來說,韋小寶既是她的主人,又是她的丈夫,很多人說韋小寶的七個老婆中只有雙兒對他是真心的。
  • 【 致敬中國好聲音第一季 】七種武器之完結篇——拳頭(7)
    那姐接著問道:「哎,你倆就不能告訴我多情環是什麼嗎,省著我總惦記。」歡哥道:「又來了,你煩不煩啊,多情環的主人在這兒呢,你讓他說吧。」三十二郎笑道:「那姐,希望你能給別人留點隱私好吧。」那姐一撇嘴:「瞧你那樣兒,當什麼寶貝疙瘩似的,我又不稀罕。」三十二郎道:「那姐,你說對了,真不是什麼寶貝疙瘩,大家都有,你也有。」那姐道:「少唬我,不說算了。」歡哥和三十二郎又哈哈笑了。
  • 為什麼有些歌讓人聽著聽著就哭了?
    講兩個相關研究,相信你看完後會對其背後的原因有所了解。研究一:個性不同,聽音樂時的情緒不同根據一項發表在APA-PsycARTICLES(美國心理學會-心理學全文期刊)的研究,無論音樂是否會讓你哭,都會揭示出你的基本人格(在心理學上也稱之為「個性」)。
  • 心理學家:總和你說這3句話的人,對你非常嫉妒,很危險
    從心理學來看,如果一個人總是和你說這3句話,那麼ta可能已經非常嫉妒你,你需要了解和防備一下。這些沒什麼呀,誰都可以的根據心理學來看,嫉妒心理其實並非完全都是糟糕和消極的心理,從某種角度來說,嫉妒甚至可能是驅動個體向前邁進的源動力。
  • 葛吉夫所說的七種人
    葛吉夫說有七種人,他的方式完全正確。關於人是不能夠說什麼的,因為沒有像人這樣的東西存在,有一些人是一號人,有一些人是二號人,有一些人是三號人。
  • 動力火車《那就這樣吧》該哭的人是我
    動力火車為1997年於臺灣竄起的搖滾流行歌曲合唱團體,是華研國際音樂旗下的歌手。兩位男性主唱是尤秋興與顏志琳。他們均為南投三育基督學院畢業的,動力火車以演唱西洋搖滾歌曲起家,出版中文專輯後,也延續其搖滾曲風。
  • 升級必備「七種武器」了解一下》
    >武器功效:家用料理機(冷熱雙杯,營養不串味)智能指數:√√√√√澎湃破壁動力,40000轉/分,瞬間擊破細胞壁,1100W穩定高效鯊魚鋸齒破壁刀,打破細胞壁,營養全解鎖生魚整魚一鍵成湯鷹眼全息界面,呼吸旋鈕,優雅旋轉,操作自如材質指數:√√√√高硼矽玻璃杯體,1000℃高溫成型,無懼
  • 提高「七種能力」不負大有可為的新時代
    作為一名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無論職位高低,都應當在「奮鬥」中完善自我,不斷提高「七種能力」。作為新時代的年輕幹部勇立潮頭敢為先,把「激情」「速度」和「精心」「精巧」緊緊地融合到工作中,增強風險意識,提高應急能力,以敢為人先的精神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化妝基礎課:了解面部,面部結構與七種臉型的特徵
    化妝師要想塑造出理想的妝容,少不了要對人物面部結構和各種不同臉型的特徵進行一番認真的研究。此外,我們每天所面對的客人大都是一些相貌平平不夠完美的人,如何矯正其面部的不足,讓她們看起來如同明星般的光彩奪目,這也需要化妝師對人物面部結構和各種不同的臉型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因此,今天咱們來學習一下這方面的內容。了解面部,面部結構與七種臉型的特徵。
  • 如果你身邊的人心理有問題你該怎麼辦?
    如果你身邊的人心理有問題你該怎麼辦?看到這個問題時,我想了想,覺得有三種可能。1.如果我身邊的人心理有問題的,並沒有對我講出來,而是我觀察知道的,我不會直接講出來,而是先判斷有沒有暗示他的必要。如果直接講出來的話,會傷了身邊人的;如果他自己稍有察覺的話,我會暗示;如果他自己毫無察覺的話,就沒暗示的必要了。大家都知道的,誰也叫不醒裝睡的人。心直口快的人,往往是好心當作驢肝肺的結果。當真你暗示了的話,還可能會被認為是你多管閒事。大家都不愉快。
  • 為何老師說孩子會聽,父母說孩子卻不聽?可能是你忽視了對比效應
    畢竟它的及時性,既可以解決父母內心的怒火,又可以讓孩子瞬間變得乖巧起來,可是長時間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很有可能會造成孩子心理創傷嚴重,甚至影響到孩子一輩子的發展。在這種觀念的促使之下,大部分的年輕父母也轉向了另外一種比較盛行的教育方式,那就是講大道理,可是大家也都明白,這種所謂的講大道理孩子並不一定會買帳。
  • 認知行為與精神動力:衝突與連接
    所以,如果病人的情緒不好,整天躺在床上,他的感受和想法會更加糟糕,情況會越來越糟糕。經過學習,我們要學會評估病人的行為和想法,學會培訓病人的哪些行為或想法,來改善他們的感受。評註:相較於精神動力學,CBT更強調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心理教育的過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去中心化」的過程,幫助來訪者從「強迫性重複」中「解離」出來。
  • 電影:《相愛的七種設計》,打破了第四面牆的電影是否能讓你滿意
    比較新奇的是《相愛的七種設計》一上來就「打破了第四面牆」,越過通常的電影語言直接與觀眾對話。於是電影設計出了一段三角關係,編導沒有說明為什麼男女主角會分手,而是通過錯綜複雜的劇情將原因拆碎,然後一點點「塞」給觀眾,讓你永遠猜不到接下來的劇情變化。電影的敘事也極盡誤導觀眾之能事,只有在看完全片後才能感覺到導演和編劇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