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會和很多人說話,說話的同時還要思考對方說這些話的意義是什麼。不知不覺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讓思想開個小差,這樣就聽不見對方說的話了。但這種情況還比較好,只是溝通時候思考問題導致的結果,但更多的時候,不聽話的情況會讓人覺得有點難以接受。
比如,現在網絡裡很多家長都頭疼的一件事情——輔導孩子做作業。做作業這個事情吧,會的人寫的快,不會的人寫的慢,感覺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是到了現代這個社會,家長們輔導孩子寫作業堪比打怪獸升級,那叫一個頭疼。所以,我們才會在網絡裡經常看到這樣的吐槽:輔導孩子作業孩子完全不聽我的,最後氣的我頭疼;輔導孩子作業,孩子作業沒寫完,我把不聽話的孩子打了一頓。
能夠讓人聽話,這話說出去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更何況對於任何一個家長來說,擁有一個聽話的孩子更是讓自己面子特足,否則又怎麼總有家長會用「聽話」來束縛自己的孩子呢?與其聽話,不如說服,聽話可以有,但是需要看是什麼樣的話怎麼樣去聽。《說服的藝術》裡面,講述了這樣一個概念——七種動力。
激勵人的七種動力分別為:歸屬需求、習慣、故事的力量、胡蘿蔔加大棒、本能、掌控欲和心智技巧。總的來說,歸屬需求連接了我們和他人的關係;習慣是我們從小到大生活的培養;故事能夠讓我們深陷其中;獎勵會讓我們適當的提高興趣;本能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掌控欲則能夠推動我們身邊其他的人付出行動;心智技巧則可以讓我們過濾掉自己不認同的信息。
人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習慣,每一個人感覺習慣好像很難培養,特別是當我們已經擁有了一個習慣想要改變的時候,那更是難上加難。所以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習慣是如何養成的。當我們明白了習慣的形成方式之後,我們便能夠讓自己或者他人養成新習慣。
習慣的形成,必定有一個提示可觸發該習慣,而該習慣的例行程序就會自動執行,接下來獲得的便是與該習慣目的相關的獎勵。舉個例子,一個人的早餐習慣是早上起床開始燒水煮咖啡,然後煮雞蛋做早餐,最後才開始吃早餐。如果沒有特殊的情況發生,這個早餐習慣會在這個人的一生之中持續發生,一天又一天。
忽然有一天鬧鐘沒響,等到睜開眼睛的時候發現來不及煮咖啡煮雞蛋做早餐的時候,這個人很有可能在路過一家咖啡店的時候停下來,買杯咖啡加快蛋糕當做當日的早餐,然後吃完這份有了變動的早餐。
到了第二天,雖然不會遲到,但是這個人覺得還是不在家吃早餐,選擇去咖啡館繼續昨天的咖啡和蛋糕,那麼這個時候,新的習慣就已經開始啟動了。我們可以看到,舊習慣是起床→做早餐→吃早餐,新習慣則是起床→買咖啡蛋糕當早餐→吃早餐。
言外之意,改變舊習慣意味著我們需要有一個新的習慣來替代它。更具體的說,這個無意識的習慣,是可替代的行為的結果。所以,當我們想要讓他人聽從我們話語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尋找到對方的一個習慣,然後通過替代行為,將其舊習慣更替為我們期待的新習慣。
《說服的藝術》,通過大量的故事來說明了他想要告訴我們的事實,在每個故事之後,還會貼心的記錄下必備的策略提示,就這個舊習慣和新習慣的更替來說,《說服的藝術》給出的策略是:要讓人建立新習慣,必須弄清提示和獎勵。
當然了,除此以外,關於習慣的策略還有很多:為了鼓勵一種習慣的養成,把想要的行為分成小步驟;要建立一個新的習慣,把它跟一個現有的習慣錨定起來。總的來說,習慣是我們身上時時刻刻都會擁有的存在,如何利用則需要我們自己來決定,改變習慣不難,難的是自己是否真的想要獲得這個改變。
說完習慣,再來說說本能。我們的大多數決定,要麼是由我們的潛意識和本能反應做出的,要麼至少受這兩者很大的影響。本能包括很多方面,並且反應強烈、快速,基本上是無意識的一種行動。本能的主要任務是保護我們免受傷害,所以凡是威脅我們生存的事物都會引起我們的注意。
對於醫院來說,可以通過人們對疾病和死亡的恐懼來說服他人定期體檢,特別是鼓勵50歲以上的人。任何損失都是我們每一個人討厭的存在,所以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可以通過對損失的恐懼,去說服人們做事。
要理解,「可能遭受損失」比「可能獲得收益」更容易激發人們採取行動。不要太相信人們對「為什麼回顧鞥喜歡某個選擇」的自我報告。如果你想讓人們對某樣東西產生渴望,讓他們先試試看。一旦他們嘗試過了,就不想再失去它了。
安德魯是一家服務公司的銷售代表,他的主要工作則是讓現有的顧客去嘗試一些新服務。安德魯每次在請求人們嘗試新事物的時候,都會先給客戶看一段公司市場部為新產品和新服務準備的視頻片段,這些片段有歡快的音樂和積極的信息。在這種好氣氛的帶動下,顧客本能的感覺到安全,所以也樂於去體驗這些新服務。
當我們感覺到悲傷或者害怕的時候,我們會想要自己熟悉的東西。而當我們感覺到快樂的時候,我們對熟悉的東西不那麼敏感,自然而然就會樂於嘗試一些不同的新東西。安德魯就是利用了人的本能,讓自己的工作得以展開,成功的說服顧客體驗了自己產品的新服務。
如果想讓人們嘗試新事物,那麼請選擇人們心情好的時候調動他們,或者通過播放有趣好笑的視頻,幫助他們進入好的情緒狀態。想讓人們成功的嘗試新事物,一定需要保證他們感到安全和舒適。
說服人的目的是什麼?有的人為了自己的工作必須做到說服別人,特別是銷售工作者,需要說服顧客購買自己的產品。而對於家長們來說,讓孩子懂得努力學習的道理便是他們說服的理由之一。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有著千千萬萬說服他人的理由,但一定要清楚的是,我們自己是因何而要去說服他人。
《說服的藝術》,講解了初始人行動的七種心理動力,這些心理動力結合實際的行動,便是我們說服他人必須的要素。人的行為是有可預測性的,當我們需要實現個人或者組織的目標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學習《說服的藝術》裡的七種心理動力的觀點,來輔助自己成功。
當然了,人的一生就是在說服和被說服兩者之間活動的。與其「說你又不聽,聽又不懂,懂又不做,做你又做錯,錯又不認,認又不改,改又不服,不服你又不說」,還不如好好的通過《說服的藝術》來提升自己更專注於這七種心理動力,然後塑造美好的人際關係和強大的個人影響。要記得每個人都可以做到,說了之後他人肯聽,聽了之後還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