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血藤,又叫血風藤、血藤、山雞血藤、馬鹿藤、紫梗藤、豬血藤、九層風、紅藤、活血藤、大血藤、血龍藤、過崗龍、五層血、三葉雞血藤、血風等。為豆科植物密花豆、白花油麻藤、香花巖豆藤等的乾燥藤莖。清代醫學家趙學敏曾記錄:「乃藤汁也,似雞血,每得一莖,可得汁數升,幹者極似山羊血,取藥少許投入湯中,有一線如雞血走散者真。」這種流出像雞血的植物便是雞血藤。多分布於我國江南地區。
雞血藤味甘、苦,性溫。歸肝、脾、心經。《綱目拾遺》曰:「活血,暖腰膝,已風癱。」《飲片新參》謂:「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經脈。治暑痧,風血痺症。」《常用中草藥手冊》載:「補血強筋。治貧血,月經不調,經閉,遺精,風溼筋骨痛。」可見,雞血藤具有補血活血、舒經活絡、調經止痛之功效。常用於月經不調、痛經、血虛萎黃、手足麻木、風溼痺痛、跌打損傷、腰膝酸痛等。
雞血藤在廚房裡的運用。
一、黑大豆雞血藤粥
原料:黑大豆、粳米各100克,雞血藤25克,蘇木10克,元胡面5克,紅糖適量。
製法:將蘇木、雞血藤加水煎煮40分鐘,去渣留汁;將黑大豆加水,煮至五成熟時,再與前藥液同煮,至八成熟時放入粳米、元胡面,煮至爛熟,加糖調味即可。
功效:活血化瘀。適用於瘀血阻滯型脈管炎等。
二、烏骨雞血滕湯
原料:烏骨雞500克,雞血藤40克,黃精20克,當歸10克,墨魚肉150克,姜、蔥、料酒、鹽各適量。
製法:將烏骨雞去內臟後同諸藥材一同入鍋,加水適量,用大火燒開,除去浮沫;放入墨魚肉、姜、料酒、鹽,改用文火燉,至雞肉熟爛加蔥花即可。
功效:養血袪風、潤燥止癢。
三、血藤牛筋湯
原料:雞血藤、熟牛蹄筋各50克,補骨脂10克,鹽、薑絲、蔥花、植物油各適量。
製法:1、將雞血藤洗淨,切片,補骨脂去雜質,洗淨。把二者裝紗布袋紮緊口;牛蹄筋洗淨,切條。
2、油鍋燒熱,下蔥、薑絲煸香,投入牛筋條炒幾下,加鹽煸炒至牛筋入味,再加入適量水和雞血藤、補骨脂同煮,煮沸後,改小文燉1個小時,揀出藥袋,用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活血、補腎、益精。
四、雞血藤黨參煲雞
原料:雞血藤、黨參各15克,當歸、生地各10克,黃芪8克,大棗3枚,雞1隻,姜、鹽各適量。
製法:1、將雞宰殺後,去內臟、毛後,斬塊,洗淨,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煮開後去血沫;雞血藤洗淨,切碎。
2、將雞肉和各種材料一起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大火煮15分鐘後,改用文火煲1個小時,最後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氣養血、活血祛瘀、調經止痛。
此外,雞血藤與大棗、雞蛋一起燉服,對月經不調、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有益處;雞血藤與豬瘦肉一起燉服,可養血補肝、通絡袪風;雞血藤與桑寄生、木瓜、五加皮、海風藤一起泡白酒,飲之對風溼性關節炎及關節痛有作用;雞血藤還可與熟地黃、枸杞子、當歸一起泡酒,飲之益血養精、豐肌澤膚、烏髮固齒。
注意:陰虛火亢者慎用雞血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