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俗稱棒槌,又叫土精、野山參、神草、黃參、血參、地精、金井玉闌、百草之王等。為五加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人參的乾燥根。野山參主產於吉林省長白山等地;園參主產於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
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歸脾、肺、心、腎經。《神農本草經》曰:「主補五臟,安精神,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本草蒙筌》云:「定喘嗽,通暢血脈,瀉陰火,滋補元陽。」《醫學啟源》載:「治脾胃陽氣不足及肺氣促,短氣,少氣,補中緩中,瀉肺脾胃中火邪。」《十藥神書》載:「獨參湯(獨一味人參)大補元氣,救逆固脫。主諸般失血與瘡瘍潰後,氣血俱虛……脈微細欲絕者。」《本草綱目》稱人參「治男婦一切虛汗,發熱自汗,眩暈頭痛,反胃吐食,滑瀉久痢,小便頻數,淋瀝,勞倦內傷,中風,痿痺,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產後諸病。」可見,人參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寧神益智、生津止渴之功效。常用於氣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脫肛或臟腑下垂、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弱、驚悸失眠、陽痿宮冷等。
人參在廚房裡的運用。
一、人參菠菜餃
原料:人參5克,豬肉500克,菠菜700克,麵粉3000克,生薑末、蔥、胡椒粉、醬油、香油、鹽各適量。
製法:1、將人參研成細粉;菠菜洗淨,去莖留葉,在盆內搓成菜泥,加適量水攪勻,用紗布包好擠出綠色菜汁。
2、將豬肉洗淨,剁碎,加鹽、醬油、胡椒粉、生薑末拌勻,加適量的水拌成糊狀,再加入蔥花、人參粉、香油,拌勻成餡。麵粉用菠菜汁和揉均勻,使表面光滑為止,按常法做成餃子即可。
功效:補氣養神。適用於氣虛神衰、四肢無力、心悸、怔忡等。
二、人參炒豬腰
原料:人參10克,豬腰1對,料酒、鹽、胡椒粉、姜、蔥、澱粉、植物油各適量。
製法:將人參潤透,去蘆頭,切片;豬腰洗淨,切成腰花,用澱粉、料酒抓勻。把植物油倒入炒鍋,用大火燒至六成熱時,下入薑片、蔥段爆香,下入腰花,加入鹽、胡椒粉,炒熟即可。
功效:補腎陰,益氣養血。
三、人參枸杞粥
原料:人參10克,枸杞子20克,大米200克。
製法:將人參潤透,切片;枸杞子、大米洗淨,與人參片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水1200毫升,用大火燒開,改用文火煮40分鐘即可。
功效:補肝腎、明目。適用於肝腎虛損、真陽衰弱、中氣不足、自汗暴脫、陽痿遺精、血脂異常等。
四、人參花膠雞湯
原料:雞肉200克,人參、花膠各10克,枸杞子8粒,鹽適量。
製法:將花膠切小塊,用冷水浸泡過夜;鍋內放水燒開,把雞肉、花膠燙煮一下,用冷水衝洗乾淨;把人參切片,和枸杞子、花膠、雞肉一起放進燉鍋裡,加適量水,用文火慢燉3個小時,加少許鹽即可食用。
功效: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
此外,人參與紅棗、丹參、麥冬一起燉甲魚,食之滋陰補腎,補氣養血;人參與麥冬、五味子、糯米一起熬粥,對氣陰兩虛引起的氣短懶言等有較好的作用;人參與熟地黃、枸杞子、冰糖一起泡酒,飲之補氣補血、養生護體;人參與白朮、甘草、乾薑、白糖煎水,飲之益中氣、止吐瀉。
注意:1、陰虛陽亢及實邪熱盛者忌用人參。
2、服用人參時,不可同時食蘿蔔、茶葉。
3、炎熱的夏季應避免食用人參,秋冬季進食之為好。
4、無論是煎服或燉服,忌用五金炊具。
5、人參反黎蘆,畏五靈脂,惡皂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