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體驗過抽筋的狀態:
半夜小腿突然抽筋;
跑步的時候莫名其妙就抽筋;
連吃著飯的時候也不明覺厲地抽筋
......
「抽筋是缺鈣,要多喝牛奶」——這是每個人閃現在腦海的第一個想法。那麼抽筋真的是因為缺鈣?還是有其他「不為人知」的原因?
引起抽筋的5種原因,你中招了嗎?
抽筋,在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這是由於肌肉痙攣,突然收縮而產生疼痛感,等到放鬆之後就會慢慢得到緩解。
缺鈣導致抽筋,是常見的原因之一。但是,缺鈣抽筋並不是骨骼中缺少鈣,而是指骨質疏鬆。當血液中的鈣離子濃度過低時,容易令到肌肉興奮、收縮,出現抽筋的症狀。
老人易流失鈣質,加上年紀影響其吸收鈣的能力;兒童與孕婦比較容易消耗掉身體內的鈣質。所以,這種缺鈣型抽筋一般是發生在老年人、兒童和孕婦中。
除了缺鈣之外,出現抽筋還與它們有關:
處於勞累過度的狀態
當我們在進行長時間的無氧運動時,身體正處於一種極度疲憊的狀態,肌肉在短時間內持續收縮,身體內就會產生許多代謝廢物,骨骼肌的負擔加重。
此外,運動時還伴隨著汗液,不斷丟失水分與電解質。這樣一來,身體就容易出現抽筋的情況。
受冷暖交替的刺激
身體從正常的溫度,突然轉變到寒冷的溫度中,一受到刺激,肌肉便出現收縮,從而引起抽筋了。
這種常見的情況,一般發生在夜間腿部受涼,或者是跳進冰冷的水中遊泳等。
長時間維持一種睡姿
抽筋常常發生在睡覺時,除了有受涼的原因,還有可能是因為長時間保持著一種睡姿所致的,如長時間臥睡、仰睡、趴著睡,也可能會出現抽筋。
由於小腿肌肉長久地處於放鬆的狀態,使肌肉出現「被動」痙攣,抽筋自然而言就發生了。
血液流動緩慢、堵塞
肌肉在收縮、舒張時,血管會遭到擠壓,將代謝廢物排走。若血液流動慢、或出現堵塞的話,身體內的代謝廢物就會增加,積聚在肌肉中,刺激肌肉收縮,引起抽筋。
因此,本來就有腿部靜脈曲張、血栓,或患有腰椎間盤突出、「三高」的人,尤其需要注意,很可能是這一原因導致腿部肌肉痙攣。
身體缺鈉
飲食上,營養均衡很重要。身體不僅僅是缺鈣才會抽筋,缺鈉也會引起抽筋。
在正常的生理活動中,鉀離子是令肌肉收縮的,而鈉離子則是令肌肉放鬆的,一旦身體缺少了鈉離子,那麼肌肉就會一直處於收縮狀態,就出現抽筋了。
突然抽筋怎麼辦?這4個動作可緩解
抽筋一般發生在上臂、小腿、大腿、腹肌等位置,若它們突然抽筋,會持續產生幾分鐘的疼痛不適感。有沒有簡單的動作可以緩解呢?
1、上臂——握拳屈肘
具體做法:握緊拳頭,再屈起肘部,使前臂貼近上臂,再用力伸直。
2、大腿——抱膝
具體做法:蹲下,並彎曲膝蓋,置於胸前,用雙手緊緊抱住小腿,用力收縮數次。
3、小腿——拉伸腳趾
具體方法:把抽筋的腿伸直,雙手用力將腳掌往腳背方向掰。
4、腹肌——伸展背部
具體方法:平躺或倚靠著牆,做背部伸展運動,反覆多次拉伸,幫助拉長腹肌。
有什麼方法能預防抽筋?
時不時抽筋很讓人苦惱,探究其中的原因,它的出現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如果不想頻繁抽筋,養成良好的習慣,隨之慢慢預防與改善。
促進腿腳的血液循環
睡前用熱水浸泡雙腳,並且用雙手輕柔地按摩腳部、小腿,促進腿腳的血液循環。每天按摩10~15分鐘即可,注意泡腳不要泡太久,也不要用過於滾燙的熱水。
保持合理的膳食
在日常的飲食中,保證攝入身體所需的各種微量元素,注意補充鈉、鈣等電解質。此外,避免挑食,多攝入新鮮蔬果。
含鈣豐富的食物:牛奶、綠葉蔬菜、海帶、豆腐等;
含鈉豐富的食物:酸奶、堅果、雞蛋、魚類、奶酪等。
一個動作幫助預防:直腳抬高
這個動作可以在床上或瑜伽墊上做,非常簡單實用,對預防抽筋有一定的效果。
方法:
1、坐在床上,全身放鬆,雙腿自然伸直;
2、抬高伸直的左腿,左腿與床面相距大於15釐米;
3、左腳腳尖勾起,與小腿呈90°;
4、依次緩緩抬腳、落腳,重複30次後,換右腿。
原標題:《抽筋真的是缺鈣嗎?教你4個動作快速緩解》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