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的創作特點——考研筆記17
學生李清文 編輯
狄更斯是十九世紀英國傑出的作家,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在英國文學史上他的地位僅次於莎士比亞。這道題是個基礎題。
簡答題答案版本一:
「 狄更斯早期對資本主義社會抱有盲目樂觀的思想,作品主題的開掘欠深刻,並且多採用輕鬆、幽默、詼諧的諷刺手法進行創作,塑造一系列善良的好心腸的資產者形象,小說總是以喜劇圓滿結局,作品的基調是樂觀的。中期創作正處於英國憲章運動的高潮,他對社會現實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這時期的作品加大了批判力量,宣揚了小人物的溫情和感化力量;在藝術上廣泛地使用了諷刺手法。晚期是狄更斯創作思想成熟和創作豐收的年代,他對英國社會進行了廣泛而深刻的揭露,提出許多社會問題,作品是嚴肅的、深沉的憂憤的。」
簡答題答案版本二:
「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的創作基調樂觀向上,作品主人公是理想化的資產階級和小人物,多採用流浪漢小說的形式,結構比較鬆散,具有濃厚的幽默色彩。代表作品包括《匹克威克外傳》、《奧利弗·忒斯特》和《老古玩店》等。第二時期,狄更斯對資本主義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懷疑、失望代替了幻想和樂觀,為富不仁者代替了仁愛者,在保留幽默諷刺風格的同時,加強了批判傾向。主要作品有《馬丁·朱述爾維特》、《董貝父子》等。第三時期,狄更斯創作的樂觀基調進一步減弱,呈現出冷峻的色彩,主人公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才能得到圓滿的結局。早期的幽默與諷刺手法更加弱化,悲觀感傷情緒增加。」
簡答題答案版本三:
「從創作的發展過程來說,狄更斯的創作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早期的作品一般採用流浪漢小說的形式,揭露了一些社會醜惡的現象,諷刺比較溫和,伴隨著幽默,洋溢著充滿幻想的樂觀情緒。藝術上則擅長用誇張和重複來達到諷刺的效果。早期代表作有《匹克威克外傳》等。狄更斯在創作的第二時期經歷了一些思想變化,對社會的失望多於希望,早期創作中的仁愛的資產者已經不見了。這一時期的藝術風格更加深刻而豐富,流浪漢小說的形式已被基本拋棄,小說的情節集中描寫一個或幾個矛盾的發展,描寫的社會面廣泛,人物眾多,層次分明,代表作有《聖誕歡歌》。第三時期是狄更斯的創作高峰,這時期的作品深刻而生動地描繪了日益腐化的社會風尚,猛烈地抨擊了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勢力的腐蝕作用。代表作有《雙城記》、《小杜麗》等。」
也許因為這道題太過於基礎,鮮少在歷年真題中見到。翻看幾個版本的教材,狄更斯的創作歷程都被分為三個時期,他的思想在這三個時期中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綜合起來看以上三個版本,第二個答案樣本簡潔明了,甚為理想。《匹克威克外傳》是狄更斯的成名之作,答題時記得寫上,也許會博得老師的一些好感。
文史知識浩瀚如煙,難以周全,請諸位察之;文中如有差錯,請來函指正,願與同道中人共同進步。考研之路多艱辛,但是我們要抱著戰必勝的決心堅持走下去。希望備考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同學們,共享歷年真題,考研路上有個伴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