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成長的革命,要遭遇哪幾種孤獨?

2021-02-19 冰千裡

01

廣義來看,人一直在「心靈成長」,一直在遇見「未知的自己」。

只不過有人還沒上升到意識,對痛苦並未覺知,一旦被覺知痛苦就降低,這是被精神分析反覆印證過的。

之前,你一直往火坑裡跳又不知為何,這是「雙重痛苦」,一邊忍受被火烤的炙熱,一邊又對「不知為何」苦惱不已。

當你知道因何一次次跳入火坑時,就知曉了「為什麼」,後者讓痛苦有了確認,一旦有了確認,把控力就會提升,你就不那麼害怕了,就會有「哦,原來如此」的通透感。

與此同時,你知道原因後,難道還會跳火坑跳得那麼頻繁麼?「火坑」含義很廣,無論關係裡的傷害、還是自身無力感、孤獨感、還是抑鬱強迫這些所謂的症狀。

「知道痛苦的原委」是心靈成長的首要任務。

這個「知道」卻不簡單,絕非某個權威給答案或建議,你認可了,然後就好了——這是幻想。

真正的「知道」要去「體驗」,要在真實場景或關係中重現並療愈,那才是知道,佛家稱為「頓悟」。

不斷頓悟的過程就是心靈成長的過程,就是療愈的過程,就是告別過去自我,迎接新生自我的過程。

本章節,我試圖與你分享其中的「坎」,只有不斷翻越這一道道坎,才最終獲得解放,這個「坎」我稱為「心靈成長的孤獨」。

我不按照步驟描述,而是單獨呈現,但你要清晰,它們都是混合在一起的,都會出現在其中任何一個階段。

02 第一種:現實的孤獨

「金錢」作為人類相互連結的手段,一定首當其衝。

貧困地區的心理問題一點都不少,只是,那裡的人們顧不上什麼心理成長,填飽肚子是首要任務。

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清晰呈現了這一點:一個不被滿足底層需求的人,無法進入上一層。

至今回老家,老鄉問我做什麼,我若說「心理」,他們則一臉愕然,若說「給孩子輔導作業」,他們就明白,「哦,當老師不錯」。

倘若告訴老鄉,需要花錢找個陌生人聊天,他一定覺得我瘋了,有這些錢還不如吃頓好吃的呢。

這就是基本需求,在很多人眼中「吃」才是王道,太多人窮怕了,吃好穿暖等幾乎同於「心理滿足」。

現如今,「食物」因為其易得性和可控性,依舊是有些人獲得心理滿足的首選。

我很支持那些公益的心理普及、心理治療。

因為除了錢,很多人缺乏「心理資源」,也是個現實問題。

痛苦無處傾訴如同牙疼找不到牙醫一樣難受,再沒幾個說心裡話的朋友,壓抑是必然的,在相對落後的農村,有人就是被這樣憋屈死、憋屈瘋的。

若收入尚可、思想尚可、資源也尚可,接下來的現實就是「不被理解」。

前幾天和一朋友喝茶,他電話響了,那邊說「我心裡很委屈,想找你說說話」,於是他們聊了半個多鐘頭。

這就是典型的「尋求理解」,一個人還有知己可以通宵聊天訴說心事,孤獨感一定降低,我常說「孤獨一旦被分享就沒那麼孤獨了」。

痛苦也是,一旦被分擔就沒那麼痛苦了。

但現實卻不如意,說心裡話的人越來越少,甚至越是「朋友」越隔離,很多的攀比、功利、羞恥心在起作用,每個人都在向對方展示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自然就被隱藏了。

有些來訪不能告訴家人朋友,他在接受心理諮詢。

告訴一個不理解自己的人,痛苦不是被分擔,而是被強化,這是「二次痛苦」。

太多走在心靈成長路上的人,一次次被家人用心靈成長作為攻擊的武器:「還學心理學呢,還做諮詢呢,還心靈成長呢,都不如不學,越學越犯渾了你!」

——這些充滿「戾氣」的言語暴力活生生響在耳邊,力量弱的人很容易被灼傷,畢竟那些使用語言暴力的人打小沒學會寬容,說話又硬又生又冷,長滿了刺。

03 第二種:投射的孤獨

「投射」的概念經常被濫用,基本一點就是但凡覺得別人不好,就會被認為是投射,這是不公平的。

第二點是「世間萬物都是內心的投射」,人們信了這話,不是說這話不對,而是過度相信會扭曲認知,會增加自我攻擊的可能。

投射原本是潛意識的發生,當事人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是「把潛意識不接受的部分投在了他人(事)身上」,這是種防禦,是一種無意識的保護。畢竟,讓青春痘長在別人臉上會讓好受些。

你不必讓「投射」替他人背黑鍋。

任何關係,都絕不是其中一方的投射,而是複雜的心理過程,複雜到只有對彼此無意識相當清晰之人才能辨別。

「我覺得你討厭我」——究竟是你認為自己不值得被喜歡?還是你做了什麼讓對方討厭你?還是對方就是討厭你?——我想,唯有深刻而坦誠的關係才能大致區分。

「投射孤獨」的前提,是排除了對方的東西,只剩你本人的投射,比如上面的例子,「是你覺得自己不夠好」才會「覺得對方討厭你」,接下來才有可能去探索「為什麼?」

大量的「生活投射」讓人苦不堪言,最典型的就親子關係:「我知道要給孩子包容,但我就是很生氣,就忍不住吼他、罵他、揍他」。

太多人被這類投射折磨,然後愧疚,然後繼續重複。

「你小時候被暴力對待才會這樣對孩子」——這是幼稚的自以為是,把複雜情感總結成公式沒有任何意義。

這也帶有某種自戀,為何孩子需要你接納?憑什麼不給就更糟?自以為是不僅讓你本人苦惱,還剝奪了孩子的特質。

解決這個難題的第一步,就是去除「投射」,不要自怨自艾,不要認為是投射惹的禍,而是「分離」。

先要把「你」和「孩子」看做是2個人,而非「你」和「投射的自己」,後者其實是一個人。

既要探究「你」,也要探究「孩子」。那些不接受的互動姑且保留,並不是鼓勵你繼續打罵,而是「對打罵孩子的自己」進行理解。

一旦扭轉這個認知,投射就被意識化了,就不用拿原本保護我們的東西當做攻擊自身的藉口。

「我這樣做是可以被理解的」,而不是「我這樣做是不應該的、有罪的」,至於如何理解,就需要繼續探索了。

順便說句,一旦有專業人士說「你是投射,是把你的痛苦強加在孩子身上,因為你曾被你的父母這樣對待過」——的時候,無需自責。

你要確信:這個專業人士不專業,他正在用分析指責你,以此滿足他的分析需要。

04 第三種:反轉的孤獨

「反轉」是我命名的,它不是個詞彙,是個潛意識過程,唯有將此過程進行到底並實現某種渴望,才會獲得成長。

用諮訪關係舉例:

如果諮詢過程很順利,如果來訪是個「好來訪」,基本可斷定「他並沒足夠信任你」、他在用保護自己的方式與你諮詢。

用溫尼科特話來說就是「來訪者正在用其假自體與你工作」。

而暴力分析會強化他的假自體。他越會覺得你危險,越不能放開自己,就越不能談真實想法,諮詢就會中斷。

只有他的「真自體」和你互動時治療才開始,我把這個「真自體」稱為「內在小孩」。

內在小孩可不那麼好惹,他會脆弱、警惕,會憤怒、挑剔,會真像個孩子一樣陰晴不定、無所顧忌。

這樣的時候,你還能接住嗎?當這孩子哭鬧、抓破你臉的時候,你還會愛他嗎?

關係的傷害恰恰來自「孩子時刻」,若是「成人時刻」則很少會被攻擊到,因為防護無處不在。

只有來訪者變成了「孩子」,並用孩子的狀態與你打交道,你們有許多「孩子時刻」,才有機會碰觸真實需求,才有機會幫他「反轉」。

內在小孩任何的激惹都在表達「我這麼糟糕你還接受我嗎?」。

你一次次接住這孩子,他被一次次證實「原來我這樣是可以被另一個人所接受」的時候,他就不再用「糟糕」的方式表達了,就獲得了心靈成長。

同理,諮詢關係也可以延伸到親子關係、伴侶關係。考證一個人究竟愛不愛你就是在你不夠好、不夠順從的時候。

有了「我是值得被好好對待的」、「就算我不好也沒關係」的體驗,我就說你現實了「反轉」。

反轉之後,你才可以不「投射」給孩子,才能擁有良好親密關係。

很多人「反轉失敗了」,多次失望後開始懷疑「世上真有好人嗎,存在真愛嗎?」。

我來告訴你,世界上雖不存在無條件的愛,但的確存在真愛,的確有人願意接納你。

只是,你不必被狹小的圈子框住了思想。

05 第四種:緩慢與反覆

太多人不是沒能力獲得成長,而是太著急了。

我認為,這個社會本身就太著急了,人們剛吃飽飯沒幾天,就被鞭策著考第一,被逼著優秀,這催生了大量焦慮。

於是,一個人活著不再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被看見」。

被看見的籌碼就是「要優秀」、「成績要好」、「賺錢要多」、「房子車子要豪華」、「職位要高」、「孩子要同樣優秀」……

這個過程人是相當孤獨的,因為他失去了自己的全部或者一部分。

同時又不能承受緩慢,好像前面有個要求和目標:「只有快速解決了痛苦,我才足夠好」,這樣的心靈成長本身就是焦慮。

更別說什麼「反覆」了,「為何成長那麼久還是賺不來錢、處理不好關係?」,反覆之所以是常態,是因為習慣的模式不可能被全部清理。

潛意識認為:「完全清理掉痛苦就是背叛」,背叛的不是別人,恰恰是你自己——「你覺得過去的自己簡直白活了」。

故此,要尊重潛意識運行的規律,如同社會進程,絕非一下就從農耕社會跳到網絡社會,其中必然要經歷工業革命和現代科技發展階段,就算全球網絡化的今天,也會在某些區域依然保持農耕文化,甚至狩獵文化、原始文化。

它們不也都與科技文化共存嗎?

人格也如此:就算成長起效了,有時還是會被刺激「打回解放前」,這是正常的,而不是你失敗了。

我們的目標是攜帶過去一部分模式繼續前行,而不是大換血。接受緩慢與反覆,是人格成熟的標誌之一,「大躍進」只會帶來額外創傷。

06 第五種:失去的哀悼

我們不但要接受緩慢與反覆,還要哀悼失去的部分舊有模式。

就像一個農民站在被工廠佔領的田地旁潸然淚下。

他知道工業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財富與便利,但依舊捨不得莊稼地,因為那裡有他的汗水、他的歲月,難道不該為此哭泣嗎?不該懷念嗎?不該哀悼嗎?

如同你的順從與討好維繫了多年,它們曾讓你遠離危險和衝突,讓你得到了一部分重視,讓你還有用。現在,成長不代表你要攻擊所有人,你的不討好更不代表要殺死過去的自我。

你只是換了部分生存策略而已,就像那個農民,換了部分謀生的方式。

他可以偶爾租一小塊地種種菜,保留部分過去的模樣,如今,「城市小菜園」之所以如此時髦,就是滿足了父母那一代人的「喪失情結」,絕不僅僅是吃個新鮮菜那麼簡單。

記住,過去絕不可被抹殺,而是要哀悼和告別。

無論多麼難堪的舊模式都有當時存在的價值。

潛意識以為,離開了某種「熟悉之地」,一定會有諸多不適應、一定會悵然若失,也一定需要表達,才能真正「人格獨立」,如同剛離開父母外地求學的孩子,要一封一封寫家書、打視頻。

哀悼失去,就是成長本身。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下一篇孤獨見。

歡迎留言

我就是做不到理解孩子,怎麼辦?

我就是無法「活在當下」,那又怎樣?

作為媽媽,你不需要太理性!


冰千裡:國內知名心理諮詢師,心理學作家,一個孤獨的心靈探索者,研究親密關係與自我接納,擅長網絡視頻諮詢,著有《解鎖親密關係》。 

對你有啟發就點個再看,並分享出去!

相關焦點

  • 心靈作家張德芬與廣州讀者分享成長感悟
    金羊網訊 記者黃宙輝、通訊員肖瑤報導:9月25日,心靈作家張德芬攜2018年新書、十年創作生涯裡程碑作品《我們終將遇見愛與孤獨》做客墨爾大學墨讀會,與現場500位廣州讀者零距離進行心靈交流,分享其自傳體新作以及新書背後的故事。
  • 義同心靈成長小組
    你不是孤獨的,在這個充滿了誘惑與壓力的現代社會中,我們的眼睛已經目不暇接,我們已經手忙腳亂,我們已經學會了忽略自己內心的聲音。但你也是清醒的,你仍知道自己的困境,並為此仍不放棄努力。你的困境源於心,也唯有心能給自己力量。
  • 葡萄酒的分類有哪幾種?
    葡萄酒的分類有哪幾種? 葡萄酒不一定就單指紅酒,葡萄酒包含哪些呢? 葡萄酒的分類有哪幾種? 按顏色分,可以分為幹紅,桃紅,幹白。
  • 《美麗心靈》我在人群之中更孤獨
    在很多影片中,天才都是孤獨的,都是不能正常生活的,《A Beautiful Mind》的設置大抵如此,但這部影片的獨到之處在於,既有對天才的仰慕之情,又把其孤獨的內心展現得淋漓盡致。事實上,約翰·納什精神分裂,幻想出的人物和事件,或多或少都跟孤獨有關,而最終治癒如此孤獨的,又恰恰是美麗妻子生死相依的陪伴。
  • 心靈愛語 | 孤獨之源
    孤獨之源當你感到孤獨時,要努力找出這種感受的源頭。不能逃避或沉溺其中。
  • 心靈點滴 共同成長
    (劉慧丹)【心靈點滴 共同成長】孩子是樹,父母是土,樹要成長,土要給營養。賞識是氮,葉茂枝繁;信任是磷,花美果勻;磨練是鉀,耐寒抗壓;營養要均衡,溺愛是害蟲;微量元素跟得上,全面發展有希望。(趙曉玉)【心靈點滴 共同成長】掌握好責罵與訓斥的方法與技巧,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與效果。不當的責罰,不知不覺中會傷害孩子。
  • 車輛保險買哪幾種
    車輛保險買哪幾種火爆吃貨我要分享汽車保險買哪幾種,這個問題比較好。但是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汽車保險都有哪些,這樣仔細分析下來,就可以清晰明了的判斷車輛保險可以買哪幾種。在我國,汽車保險分為交強險和商業險兩種。交強險是沒有變化的,所以按時繳納即可,商業保險分為兩類:主險和附加險。
  • 《百年孤獨》:孤獨前是迷茫,孤獨後是成長
    《百年孤獨》這本書你讀懂了嗎?如果這輩子從此以後只能再讀一本書,你會選哪一本?我想我的答案會是《百年孤獨》,其實這本書我在讀第一次的時候並沒有讀懂,重讀之後才發現,透過孤獨的表象,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是愛。
  • 張德芬空間:心靈成長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如果《小王子》是屬於大人的童話,那麼心靈嘉年華就是屬於大人的遊樂場。2017年12月10日,由心靈成長第一品牌張德芬空間創辦的心靈嘉年華登陸深圳,這是繼八月在北京第一次亮相之後的第二屆心靈嘉年華,這一次,我們與現場1000多位小夥伴共同創造了一個心靈冒險樂園。
  • 心靈四季 美麗中國|毛澤東踏上革命徵途的第一站
    心靈四季 美麗中國|毛澤東踏上革命徵途的第一站 2020-10-24 22: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好用的減肥產品有哪幾種?
    好用的減肥產品有哪幾種? 核心提示:生活中不少對自己身材不滿意的女性都在想盡一切辦法進行減肥,這時候就會去購買市面上售賣的減肥產品,大家在買之前都會詢問專業人士好用的減肥產品有哪幾種?專業人士推薦兩種好用的減肥產品給大家,分別是瘦身精油和減肥茶。
  • 講演預告 | 心靈作家張德芬:我們終將遇見愛與孤獨
    感覺把自己拉到最低,沒有企圖心」,從那個時候起,她決定全力追求內在心靈的世界。2007年,張德芬推出了首部心靈成長領域的作品《遇見未知的自己》,單本銷售量突破五百萬冊,影響深遠。一直到2014年,張德芬一直以每兩年一部的速度為大家貢獻著作品。
  • 減肥方式有哪幾種 如何減肥瘦身最有效
    核心提示:說到減肥瘦身這個話題,相信生活中一定有不少的人都非常苦惱,有許多的人們都想過要減肥,但是堅持不下來,只有放棄了。其實只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最終是可以幫助減肥瘦身的。 說到減肥瘦身這個話題,相信生活中一定有不少的人都非常苦惱,有許多的人們都想過要減肥,但是堅持不下來,只有放棄了。
  • 讀《百年孤獨》經典語錄讓你學會享受孤獨
    1、所有人都顯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盡辦法排遣寂寞,事實上仍是延續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對群居者的詛咒,孤獨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2、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
  • 遊戲建模軟體一般分為哪幾種?
    那麼,遊戲建模軟體一般分為哪幾種?今日就跟隨小編一同來了解下吧!3dmax各種大大小小建模都從3dmax開端。3D MAX廣泛應用於廣告、影視、工業設計、修建設計、三維動畫、多媒體製造、遊戲、以及工程可視化等範疇。
  • 在職學歷提升的方式有哪幾種?
    在職學歷提升的方式有哪幾種?成人的大專學歷目前國家認可的有以下四種:自考、成人高考、網絡教育、電大(國開)。成人高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成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網絡教育報考大專學歷,要求報考學院年滿18周歲,且擁有高中文化水平(部分學校明確要求要有高中畢業證,不過一般都沒問題)。工作以後,許多人都體會到了學歷的重要性,無論是在求職、還是在內部晉升、抑或是在落戶方面,學歷都起著很大的作用。提升學歷有哪幾種方式?哪種方式更適合我?從事學歷教育多年,作為一名教育諮詢師,經常會有學員問我這樣類似的問題!
  • 愛情與革命
    在前一年,一場震蕩了世界的左派革命剛剛在機動隊的警棍下黯然落下帷幕,按渡邊自己的話來說,「機動隊搗毀壁壘,逮捕了裡邊所有的學生。當時,這種事在哪一所大學都概莫能外,並非什麼獨家奇聞。」但這不絕說明渡邊是一個毫不關心外面的世界,只安心於經營自己愛情的人。恰好相反,他是身上真正流淌著革命者血液的人。看看他對摯友木月的抱怨:罷課被制止後,在機動隊的佔領下開始複課。
  • 《絕地行走》袁家駿詮釋革命戰士的成長曆程
    該劇以淮海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鮑亮從一名一心為己的木匠成長為一名心系革命的青年戰士的心路歷程。劇中青年演員袁家駿飾演的主人公鮑亮,原本只是上丘村的一個普通木匠,因為尋找未婚妻加入了支前大隊,從與革命隊伍的格格不入到奮不顧身的為前線運送補給,經過戰火的洗禮,從一名不諳世事的農村青年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革命戰士。
  • 深度解讀《百年孤獨》:生命是場單人旅行,孤獨是成長的自我蛻變
    2、 心理健全的孤獨如果,外面大概了解一下小說的內容,我們可以很負責地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這個家族的成員,有近一半的人的心靈不健全,或者說心理不正常。而你為了不想那一刻自己一無所獲,不想那一刻自己一事無成,你就會在你有限的時間內發奮努力,爭取嘗遍人生的所有果實,爭取挑戰人生中一切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至少可能擁抱一下小有成就的機會,孤獨從這個方面來看也是我們人生的動力所在。三、 如何在孤獨中成長?
  • 腦瘤引發的癲癇病有哪幾種類型呢 ?
    核心提示:癲癇病之所以會產生的原因是有很多的,在生活中我們曾經看到過的,或者是與之有所接觸過的癲癇病類型也不過只是整體中的一些分類罷了,比如說一些因為各種生活裡面的一些因素而誘發的癲癇病類型,我們這裡要去探究便是由於腦瘤疾病的原因而發生的癲癇病了,那麼腦瘤引發的癲癇病有哪幾種類型呢,我們現在就帶著這個疑問一起去看看醫生會如何做相應的解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