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為了自身的身體發育,總是會保持很長時間的睡眠,所以一天除去睡覺和喝奶進食的時間所剩無幾,但在這短短的清醒時間裡,孩子總會用各種各樣的小動作來填補空白,比如把手放在空中晃來晃去,或者用腳亂蹬用臉去蹭大人的手等,但有些孩子可能會把自己的手往嘴裡塞,感覺像在「吃手」,家長往往會認為是餓了的表現,但其實還有以下另外五個原因希望家長認真注意以下。
第一:無聊在自我安慰
因為有時候家長需要上班,並不能時時刻刻都陪在孩子身邊,孩子在吃奶和睡覺的間隙裡身邊沒人陪伴,就會十分落寞,把手剛在嘴巴裡能讓孩子有充足的安全感。
第二:孩子慢慢長大
孩子身體的各部分也在不斷接近成人,頭髮變長,牙齒也開始生長,眾所周知長牙的階段裡孩子的牙齦和牙床都會十分敏感,容易發癢或疼痛,這些不舒適在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時候,就只能夠把手放在嘴裡降低這些不舒適的感覺,並希望家長能夠發現和關注。
第三:孩子餓了
當然就像我們之前提到的,孩子把手放在嘴裡也有可能只是單純的餓了,身體各個部部位的發育需要大量的能量來補充,所以如果孩子在喝奶之前頻繁地吃手,那就說明孩子十分飢餓,但如果不遵照每天的生物鐘,不每日按時按點地餵奶的話,看見孩子吃手就餵奶粉或者母乳,就會養成孩子不按時喝奶的習慣,增加了育兒的工作量與負擔,所以希望媽媽們都能及時關注孩子飢餓的時間和間隔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第四:先天遺傳
孩子吃手這個行為其實是先天遺傳的,因為在孩子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會無意識地吃手,所以媽媽們也不必過於擔心孩子會一直保留這個習慣,隨著孩子慢慢地長大這種行為方式也會慢慢地被孩子淡忘,從減少次數到不再出現其實也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希望家長不要過分緊張。
第五:正常發育
還有其他研究資料表示,出現這個行為的原因在於,大腦發育的過程中會刺激肢體進行一些簡單且無意識的舉動,孩子吃手也是大腦皮層細胞活躍的一個主要表現,這個行為也會隨著發育的進程而不斷演變。第一階段時孩子只會簡單地握拳伸向自己的嘴,但第二階段就會開始試探,把拇指伸進嘴巴,第三階段可能就會嘗試其他的手指了,當看見孩子伸進嘴裡的手的類型,家長就能判斷發育進行到第幾階段了。
最後,希望家長能夠掌握以上五個孩子吃手的原因,不因為孩子出現這些舉動而過分擔心,掌握正確的育兒知識,不再對一些無意識的舉動疑神疑鬼,做一個了解孩子的好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