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目不忘卻英年早逝的王粲

2020-12-23 以史為鑑興替過往知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各路諸侯帳下的英才輩出,造就了聞名千年的建安風骨。

王粲出身於名門望族,他的曾祖父王龔,在漢順帝時任太尉;祖父王暢,在漢靈帝時任司空,是當時的名士。二人都曾位列三公。王粲的父親王謙,曾任大將軍何進的長史。

深受文壇大家的喜愛。當時蔡邕的才學天下聞名,受到滿朝官員的敬重,蔡邕府第前經常是車馬填巷,他家的客廳也常賓客滿坐。一天,蔡邕聽說王粲在門外求見,便急忙出迎,連鞋子穿倒了也顧不上。王粲一進門,因為他年紀小,身材又矮,滿屋的人都感到很吃驚。蔡邕說:「這位是司空王公(王暢)的孫子王粲,他確實是奇才,讓我自愧不如。我家裡收藏的書籍文章,應該全部送給他。

建安七年(202年),在官渡之戰後兩年,袁紹病死,他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兄弟鬩牆。劉表為了勸和,讓王粲起草了《為劉荊州諫袁譚書》和《為劉荊州與袁尚書》。書中勸解袁氏兄弟毋作鬩牆之鬥,應當聯合禦侮,既曉之以理,又動之以情,甚有文彩,張溥在《王侍中集題辭》評價兩文「詞章縱橫」。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病死後,王粲力勸劉表的兒子劉琮歸附曹操。荊州平定後,曹操任命他為丞相掾,賜王粲爵關內侯。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國建立以後,王粲與和洽、衛覬、杜襲一同被任命為侍中,王粲因博學多識,總能做到對答如流。當時舊禮儀制度廢弛殆盡,需要重新制定,王粲與衛覬等負責除舊布新,制定新的典章。據《決疑要注》記載:漢末喪亂時,玉佩斷絕消失。而王粲認得舊佩,才重新作之。西晉時的玉佩,都是受法於王粲。

在曹操幕府,王粲不但受到賞識和重用,而且他同曹丕、曹植的關係也相當密切,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曹丕、曹植非常尊重王粲,他們之間經常有詩賦往還。

王粲賦今存20多篇,篇帙短小,大多為騷體。最為人傳誦的是作於客居荊州時期的《登樓賦》。它摒棄了漢賦鋪張揚厲的傳統寫法,以簡潔明快的語句,憂愍世道,懷念故鄉,熱烈冀望太平盛世的到來;對自己的坎坷遭遇,也發出了強烈的感慨。賦中寫景與抒情緊密結合,是其一大藝術特色。在抒情小賦的發展過程中,這篇作品具有重要地位。

同他的仕途遭遇相一致,王粲的文學活動,大體上也可以劃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劃分的界線就是建安十三年的歸附曹操。前期他主要在荊州過著流寓生活,親歷過戰亂災禍,又長期得不到施展抱負的機會,憂國憂民之情與懷才不遇之憤糾結在一道,使他的文學作品籠罩著一層悲悽憤悱的情調。

後期他在曹操幕中,一方面受到北方廣大地區已經實現統一的形勢的鼓舞,一方面也因擔任重要官職而激發起建功立業的信心,所以他的創作基調又轉變為激奮昂揚。如分別寫於曹操西徵關右和東徵孫權的《從軍詩》五首,便對曹軍的徵伐作了熱烈歌頌,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從軍徵戰、建功立業的激昂情緒。

過目不忘。一天,王粲和友人同行,看見路邊有座古碑,就站在那兒朗讀起來。友人問他:「你能背誦嗎?」王粲回答:「能。」友人當即叫他轉過身去背誦碑文,結果一字不差。

有一次,王粲看別人下圍棋,有人不小心碰亂了棋子,他說能幫著人家按原來的局勢把棋子重新擺好。下棋的人不信,拿出塊手帕蓋在棋盤上,讓他換個棋盤重擺,結果,連一道的誤差也沒有。王粲就是這樣博識強記。

相關焦點

  • 建安七子——王粲
    以小見大,悲情慷慨,怪不得鍾嶸在《詩品》中這麼評價王粲:「發愀愴之詞,文秀而質羸」其實王粲也不是一直那麼悲傷。建安十三年是他的轉運年。這一年他遇到了情懷滿天下的亂世詩人曹操。歸附曹後,由於看到中原地區基本統一的大好形勢,又由於受到曹操賞識而胸懷激蕩,王粲在詩歌創作時也變得嗨了也來。
  • 王粲:曹丕為何甘願替他學驢叫?
    建安二十二年,王粲在返回鄴城途中病逝,當時的曹丕還是世子,親率眾文士為其送葬。為了寄託對王粲的眷戀之情,曹丕對王粲的生前好友們說:「仲宣平日最愛聽驢叫,讓我們學一次驢叫,為他送行吧!」於是,一片驢鳴之聲響起。這就是著名的驢鳴送葬。葬禮之後,曹植又作《王仲宣誄》,以示哀悼。本書對王粲的論述,分為四個部分。
  • 「最強大腦」王粲
    我們首先要說的這個人,叫王粲。王粲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而且呢,還是當時一個爆紅組合的成員之一,這個組合的名字叫做「建安七子」。除此以外,王粲跟曹操的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關係也很好,他們之間經常有詩賦往還,與曹植並稱為「曹王」。按照慣例,這種才子呢,想必小的時候,就是眾多父母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沒錯,王粲還是少年時,就顯露出了非一般的才能。
  • 王粲的詩有哪些?王粲的詩詞全集10首
    兩漢詩人王粲,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陽郡高平(今山東微山)人。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由於其文才出眾,被稱為「七子之冠冕」。初仕劉表,後歸曹操。
  • 揭秘: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跌宕一生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一生悲壯卓絕,他寫出來的詩也成為後世的傳世之作。除此之外,大家還知道多少關於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資料呢?今天我們一一來了解。有一天,他與人同行,路上遇到一石碑,王粲看了一遍,別人問他能否背誦這篇碑文,王粲微微一笑說「這有何難?」當即背碑而誦,一字不差,隨行的人無不驚嘆。又一次,王粲看人家下圍棋,棋盤不小心被掀翻了,亂了棋局,下棋的二人正在唏噓不已的時候,王粲憑著自己的記憶,重新把棋局恢復。下棋的人不信他擺得對,就重新擺好棋局用手帕蓋上,另換一棋盤讓他恢復。擺好後,兩相對照,一般模樣,無有一棋錯位。
  • 好聽驢鳴的王粲,因其貌不揚錯失機會?懷才不遇,還是大器晚成?
    曹丕為了表達對其去世的哀痛之情,在舉行了盛大的葬禮後,號召王粲生前的好友們集體為王粲學驢鳴,送他最後一程。若不是王粲生前真心喜歡聽驢鳴,這種「集體性行為藝術」看來無異於「砸場子」,但看似啼笑皆非故事的背後卻透露出心酸。
  • 古詩鑑賞 ~ 王粲:七哀詩三首
    七哀詩三首王粲其一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都城長安混亂無序,如狼似虎的董卓構成了這場禍亂。✦七哀詩:漢樂府中不見此題,可能為王粲自創。七哀,表示哀思之多。荊州刺史劉表曾從王粲的祖父王暢受學,與王氏是世交,所以王粲去投奔他。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親戚對我表示悲傷,朋友攀著我的車轅告別。✦追攀:攀車相送。依依不捨的情狀。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出門映人眼帘的,是白骨累累的大平原。✦蔽:遮蔽,遮蓋。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
  • 閱讀與欣賞 介紹王粲《登樓賦》
    賞析  這篇賦見於《文選》卷十一,是王粲南依劉表時所作。漢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董卓部將李傕郭汜戰亂關中,王粲南下投靠劉表。建安九年(204),即來到荊州第十三年的秋天,王粲久客思歸,登上當陽東南的麥城城樓,縱目四望,萬感交集,寫下這篇歷代傳誦不衰的名作。
  • 店鋪起名:女裝店名字過目不忘
    女裝店鋪是如今店鋪類別的一個主流類型,也是國內店鋪最多的種類之一,女裝店鋪眾多,想要從中脫穎而出,光靠好貨是往往不夠的,還需要一個令人過目不忘的店鋪名字才行,如此才能讓消費者印象深刻。女裝店名字過目不忘要怎麼取呢?如下內容便為您展示。
  • 英年早逝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林斤瀾《編輯的夢》:「英年早逝的方之,寫了一篇冤案小說《內奸》,週遊諸大刊物,都敬謝不敏。」反義詞有:長命百歲,英年早逝是褒義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多用於惋惜與悼念。英年早逝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英年早逝(yīng nián zǎo shì)成語釋義:英年:英姿煥發的年齡,指青壯年時期。指在青壯年時期就去世成語出處:林斤瀾《編輯的夢》:「英年早逝的方之,寫了一篇冤案小說《內奸》,週遊諸大刊物,都敬謝不敏。」
  • 三國時期英年早逝的8位頂級人才,至少有7位能改變三國歷史走向
    什麼叫英年早逝?有人說法正英年早逝,但是法正可是活了45歲,算不錯的了;這裡要說的主要是指40歲以下的天縱奇才,最小的僅13歲;這八人中,至少有七位是能改變歷史走向的。 TOP、8 郭嘉
  • 讓人忍不住念完,又過目不忘的長網名
    讓人忍不住念完,又過目不忘的長網名 讓人忍不住念完,又過目不忘的長網名 1.
  • 英年早逝的3位明星
    那麼,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娛樂圈英年早逝的三位明星!
  • 英年早逝的3位明星
    那麼,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娛樂圈英年早逝的三位明星!
  • 金鐘鉉去世一周年 英年早逝的那些明星們
    金鐘鉉去世一周年 英年早逝的那些明星們時間:2018-12-18 20:57   來源: 站在田野上看娛樂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金鐘鉉去世一周年 英年早逝的那些明星們 今日凌晨,SHINee的官方社交帳號發布了一條紀念金鐘鉉去世一周年的視頻。
  • 一首讓人過目不忘的愛情相思詩
    詩的最高境界是不嬌揉,不做作,不堆砌華麗的詞藻,平白述說,用真情實感,直抒胸臆,讓人讀了過目不忘,記在心裡。比如唐朝詩人金昌緒寫的《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這首詩把一個少婦丈夫的心情寫得那麼濃蜜。
  • 38歲汶萊王子英年早逝,生前過著奢華的生活,讓人感嘆世事無常
    最近汶萊發生了一件讓人悲痛的事,38歲的王子英年早逝,全國降半旗七天致哀。阿齊姆王子英年早逝,讓汶萊現任蘇丹哈吉·哈桑納爾·博爾基亞·穆伊扎丁·瓦達烏拉白髮人送黑髮人,真是讓人悲痛。哈吉·哈桑納爾·博爾基亞·穆伊扎丁·瓦達烏拉擁有三位妻子十二個子女,他的身價高達700億元,是一位妥妥的超級富豪。
  • 英年早逝的音樂家,他最令人心痛!
    說起英年早逝的音樂家,每個人都可以舉出很多例子,莫扎特、蕭邦、舒伯特、孟德爾頌,但是他們畢竟距我們生活的年代百年以上,甚至幾百年,
  • 霍去病英年早逝,死因成謎,西漢名將為何不得善終?
    霍去病劇照目前,病逝是霍去病英年早逝的原因中認可度最高的,西漢時期的史書當中對於這位名震一時的大將軍去世的原因便是如此記載的,上面說:「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不過,霍去病為人臣子,蔑視皇權,即使沒有英年早逝,晚年的日子應該也不會好過。但是,霍去病為西漢的穩定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沒能夠善始善終讓很多人都十分惋惜。參考文獻:《史記》、《霍去病大傳》、《大漠謠》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 裴秀智:清新簡約之美,美的過目不忘哦!
    清新簡約之美,美的過目不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