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
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換。
「未知身先死,獨能兩相完?」
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
……
這段字字泣血的文字出自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七哀詩》
這首詩敘寫了戰亂期間家破人亡,哀鴻遍野的場景。
戰火竟讓母親飢餓絕望到丟下自己的孩子,
寧願讓好心人抱走餵養而自己卻已無力生存。
哀!
以小見大,悲情慷慨,
怪不得鍾嶸在《詩品》中這麼評價王粲:
「發愀愴之詞,文秀而質羸」
其實王粲也不是一直那麼悲傷。
建安十三年是他的轉運年。
這一年他遇到了情懷滿天下的亂世詩人曹操。
歸附曹後,由於看到中原地區基本統一的大好形勢,
又由於受到曹操賞識而胸懷激蕩,王粲在詩歌創作時也變得嗨了也來。
那他之前遇到了誰呢?
我們從頭說起。
王粲小時候就很有名氣,
據說他有一項特異功能,過目不忘。
一次,王粲和他的小夥伴們外出遊玩,正巧看到一塊墓碑,上面寫著密密麻麻的碑文。
文人嘛,看到字總想著念一念,王粲也念出來了。
這時小夥伴們很好奇,說:
「聽說你讀過的東西都能背下來,現在我們檢驗一下你,你敢不敢應?」
王粲淡定地一笑:「好的吧,我試試。」
於是乎他轉過身去,小夥伴們驚訝地發現,
他竟一字不落地把碑文背了一遍。(我夥呆)
還有一次,王粲在看兩個人下棋,不知怎的把人棋盤給弄翻了。
下棋的人很惱火:
「我都快贏了!這怎麼辦!(你討厭!)」
王粲連忙賠禮道歉:
「我不是故意的。」
下棋的人鼻子朝天:
「對不起有用要警察幹什麼?有本事你把我這盤棋復原咯!」
王粲淡定地一笑:
「好的吧,我試試。」
於是在眾人驚異的注視下,他完整正確地將這盤棋擺好了,一子不差。
這小子定成大器啊!
相信看官們都這樣感慨。
這不您瞧,左中郎將、高陽鄉侯菜邕聽說王粲到訪,竟連鞋子都來不及穿就趕來迎接,兩人還成了忘年交。
王粲17歲那年,朝廷想聘他做黃門侍郎,他卻拒絕了。
因為他心中有著他想去的地方,想找的人——荊州,劉表。
但萬萬沒想到,劉表是個顏控。
而王粲雖博聞強識,才華橫溢,卻是個身材矮小,相貌醜陋的人,這不對劉表的口味。
於是王粲在劉表手下平凡無事,不得重用。
真是鬱悶,鬱悶!
官渡之戰後,曹操將眼光投向南方,第一個目標則就是荊州。
而此時,劉表正為了繼承人而苦惱。
最終劉琮接手,而第一時間就面對曹操的大軍壓境。
毫無意外,他歸順了。
於是王粲也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曹操的幕府,得到了一向熱愛文人雅士與賢才志士的曹操的重用。
此後,他的風格轉為激昂澎湃,
比如在隨曹操徵戰吳國途中所作的《從軍詩》五首,
再比如抒情寫意的《登樓賦》、《寡婦賦》等。
「人情同與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王粲《登樓賦》
王粲之死也非常具有戲劇性。
他眉落而逝,年僅41歲。
在送葬時,魏王世子曹丕親自率領眾文士送行,
聽說王粲生前愛聽驢叫,
於是曹丕與大家一起伸長脖子學驢叫,
以示懷念與悲哀。
生榮死哀,嗚呼哀哉。
圖片均源自網絡,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小編。
霓虹專欄|日俄戰爭點將錄(日方)
美人錄 | 西遊最美女妖精
魑魅魍魎之胭脂扣
五胡亂華丨北方流民的亂世求生(二)
公元前七年,一封來自火星的死亡通知書
敬請關注 · 野史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