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為何改國號「金」為「清」?

2021-03-05 地圖帝

    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國稱汗,國號為「金」,為與南宋時期完顏氏金朝相區別,史稱「後金」。然而僅僅二十年之後,後金的第二代可汗就在盛京(瀋陽)將國號更改為「清」,同時其最高統治者也由「大汗」變成了「皇帝」。

    前後的巨大變動牽涉到對女真「祖制」的改弦更張,同時也考驗著滿人的智慧。可以說,正是皇太極的這一更改才實現了後金從單一女真族的「汗國」向多民族共存的「帝國」轉變。

    嚴格來說,「金」與「後金」並無嚴格的順承關係,金國的建立者為完顏阿骨打,後金的建立者為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兩者雖然都是女真族,但血統早已相距甚遠。

    完顏氏金朝在取代大遼之後開始大量遷居中國北方,相對於嚴寒冷酷的東北森林,以完顏氏為首的女真人更喜歡氣候溫和的黃河流域。因此當蒙古屠滅金國的時候,大部分遷居關內的女真人或遭殺戮、或被融合,而留在關外的女真就成了後金的祖先。

圖-後金都城赫圖阿拉城俯瞰

    建州女真崛起之後或許是想承蔭「金國」的輝煌,因此建國之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他們遠房親戚的國號,但事實上這種做法並不利於其成長為一個能夠取代明朝的大帝國。

    公元1636年,皇太極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將國號從「金」改為「清」,原因也正在於「清」比「金」更容易得到接納。從歷史上看,鼎盛時期的金國嚴格執行著向北和向南兩個方向的擴張政策,而草原和長江以南正是他們的主要攻擊對象。

    出於對歷史的記憶,大家都知道「金」是什麼德性,但卻沒有人知道「清」會是什麼樣子,這便是滿人在崛起過程中對治理成本的控制。其次是專門針對明帝國而言的,「靖康之恥」的記憶時刻刺痛著中原人敏感的神經,金人對宋朝皇室的百般凌辱是數百年後中原人依然無法原諒女真的重要原因。

      如果滿人依舊使用「金」這個國號,那無異於時刻提醒大明一旦亡國必然與宋朝無二,明朝軍民的抵抗也勢必會更加瘋狂,這當然是皇太極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在將國號更改為「清」之後,皇太極接連在「滿八旗」的基礎上增設了「蒙古八旗」和「漢八旗」,可見「統戰」作用在任何時候都不可忽視。

    最後就是「陰陽五行」之說了,中國的朝代歷來有「五德」的說法,也就是一個朝代對應「金木水火土」中的一個。比如秦對應「水德」,漢對應「土德」,而當時的明朝正對應「火德」。既然有志於取代大明,必然要在「水德」當中取字,而「清」正符合這項條件。

    當然話說回來,自己信不信很難說,但起碼這種說法很有市場。事實上,在從「金」到「清」的過程中,滿語中「金」和「清」的發音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即便做了中原的皇帝,滿清內部依舊稱呼皇太極為「大汗」,而歷代的皇子們在對皇帝的稱呼上也不是「皇阿瑪」,而是「汗阿瑪」。

相關焦點

  • 皇太極即位後,為何廢棄努爾哈赤所定國號,改「金」為「清」?
    皇太極即位後,為何廢棄努爾哈赤所定國號,改「金」為「清」?這個朝代只有20年,卻影響歷史300年,還確立了中國的未來走向!皇帝的龍袍大多為黃色,秦始皇的龍袍,為何是黑色的?此金非彼金說起中國歷史上的「金」國,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由女真人完顏阿骨打在我國北方建立的金朝。在中國歷史上,完顏氏的金朝,也是個能徵善戰的馬背王朝。
  • 皇太極為什麼把國號從「金」改為「清」?
    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國稱汗,國號為「金」,為與南宋時期完顏氏金朝相區別,史稱「後金」。然而僅僅二十年之後,後金的第二代可汗就在盛京(瀋陽)將國號更改為「清」,同時其最高統治者也由「大汗」變成了「皇帝」,前後的巨大變動牽涉到對女真「祖制」的改弦更張,同時也考驗著滿人的智慧。
  • 清朝前身是後金,皇太極是女真族人,他為何要把國號與族名改了?
    本來金這個國號是沿襲了宋朝時北方的金國,對於女真各部來說,沒有什麼不妥。但皇太極卻在後來將國號改成了「清」,將女真的族號改成了「滿洲」,為何他要做出這樣改名稱的措施呢?這涉及到女真族的起源發展。女真族起源於3000多年前,經過多年的分化,到了明朝時期,形成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三個主要的部族,努爾哈赤起兵的建州女真是其中最落後的一個。
  • 《話說大清》之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名孟古哲哲,是努爾哈赤的妃子,皇太極是母親懷胎一年才生下的,草原各部落都覺得他是個不祥之人,所以出生後並不受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喜歡,所以母親也不受待見。登基為帝,勒改國號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後,任命次子代善為大貝勒、侄子阿敏為二貝勒、五子莽古爾泰為三貝勒、四貝勒皇太極為四大貝勒,而皇太極不在此列,而原因何在呢?還是太祖不怎麼喜歡皇太極,而因為一件事,卻讓太祖對皇太極有所改變,這也得易於母親對皇太極的教育。
  • 中國主要朝代的國號來源:明朝的國號的確來源于波斯明教
    五代時期,李克用因為佔據山西,因此被號稱「晉王」,後來山西的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就以「晉」為國號,史稱「後晉」。隋朝的「隋」的本字就是「隨」,楊堅父親在投靠北周后,被封為「隨國公」。楊堅稱帝後,就改「隨」為「隋」,作為國號。唐朝的國號「唐」是地名,古代是山西這個地方,和晉差不多都是指一個地方。李淵在隋朝為唐國公,鎮守太原。李淵稱帝後,就以唐為國號。後來李克用的後代稱帝,建立了「後唐」。
  • 清朝為什麼將國號定為清?原因很邪惡,得知真相的我不淡定了
    眾所周知,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它是由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創立逐步壯大發展起來的,創建之初清朝的國號並不是後來人們稱呼的清,而是金,史稱「後金」。女真人的國號由「金」改為「清」是在公元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在位的時候進行的,那麼為什么女真人要更改自己的國號呢?這其中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嗎?
  • 中國歷代的國號都是什麼含義?
    南漢,劉龑憑藉父兄在嶺南的基業,於後梁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廣州)稱帝,改廣州為興王府,國號"大越"。次年,劉龑以漢朝劉氏後裔自視,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荊南(南平),分別以後梁和後唐所封爵位荊南節度使、南平王作為國號。北漢,北漢的開國之君劉崇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任河東節度使、太原尹。郭威滅漢建周。
  • 皇太極在清朝皇帝中綜合能力足以排前三,為何卻沒什麼存在感?
    清太宗皇太極是清朝第二位皇帝,也可以說是清朝的實際開創者,之所以這樣說呢,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不少人熟悉的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二是皇太極不只是單純的改國號為大清那麼簡單,他在位17年,使後金(大清)從統治鬆散的汗國過渡成為集權的帝制國家,更是降服了朝鮮和徵服漠南蒙古,等於是統一了關外
  • 皇太極如此英明,為何不提前選定皇位繼承人?都讓海蘭珠耽誤了
    清崇德八年八月,已經徵服了整個關外地區,馬上就能揮師入關、徵服中原的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猝然駕崩於盛京後宮。遺憾的是,皇太極生前並未預立皇儲,這讓原本因團結一致才勇猛強悍的大清王朝,立馬陷入爭奪皇權的內訌狀態。兩黃旗支持的肅親王豪格,和兩白旗支持的睿親王多爾袞為爭奪皇位而劍拔弩張,一場足可以讓清朝綜合實力倒退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內鬥,一觸即發。
  • 中國曆朝國號的來歷
    遼朝:契丹起源於遼水,947年,耶律德光滅後晉攻入汴州後稱帝,改國號為遼。意思是堅硬的鑌鐵。 金朝(得國自遼、北宋):女真起源於金水,完顏阿骨打反遼,認為「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惟金不變不壞」,於是定國號為金。
  • 順治廟號世祖,康熙廟號聖祖,為何皇太極的廟號是太宗?
    歷代王朝中清朝前幾位皇帝廟號有點特殊:努爾哈赤廟號太祖、皇太極廟號太宗、順治廟號世祖、康熙廟號聖祖,有沒發現皇太極有點尷尬:父親、兒子和孫子廟號都是祖號,為何自己卻是太宗?這個其實是有原因的,我們來分析一下。先說說康熙廟號為何是祖號的聖祖?
  • 中國唯一女帝武則天稱帝後為何要改國號為周呢?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後來將唐朝改名為周朝。由此,不禁讓大家猜想了起來,武則天名為武媚娘,夫家是唐朝李氏,該國號,不改為李朝,也不改為武朝,為何改為周呢?據研究,在我國的周朝時,周朝的國君為姬姓,周平王遷國都為洛陽,將西周改名為東周。而周平王就有一個小兒子,叫做姬武,而姬武的後人慢慢的都改姓為武了。武則天見此,就說自己就是姬武的後代。
  • 兩徵朝鮮卻沒有把其納入版圖,為何清朝如此看不上朝鮮
    皇太極畫像公元1627年,剛剛即位的皇太極將多年積攢的對朝鮮的憤怒轉化為戰爭,開始了清王朝(當時國號為後金)第一次入侵朝鮮。皇太極派阿敏為主將,一路勢如破竹,接連攻下朝鮮多座城池,不久朝鮮都城漢城府陷落,朝鮮國王李倧倉皇逃往江華島。在這種形勢下,朝鮮請求議和,皇太極允諾並與朝鮮王朝結成兄弟之國,朝鮮王朝與後金開市互市並向後金朝廷繳納歲幣。
  • 孝莊才貌雙全,為何卻在皇太極的「五宮后妃」中,排名最後一位?
    (圖片來源於網絡)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皇太極繼任成為後金大汗,而哲哲也就此成為了後金的大福晉。到了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正式改元稱帝,改國號為大清,同時冊封為了「五宮后妃」,即中宮-清寧宮皇后哲哲,東宮-關雎宮宸妃海蘭珠,西宮-麟趾宮貴妃娜木鐘,次東衍慶宮淑妃巴特瑪璪,次西宮-永福宮莊妃布木布泰、也就是孝莊。
  • 清朝皇帝列表及簡介,第1和第2位,皇太極和順治都幹了些什麼?
    他的繼承者皇太極繼續著他的策略,先後徵服了朝鮮和漠南蒙古,為繼續往南打解除了後顧之憂。這可以算是皇太極對後金外部環境的主要貢獻。他對內的改革則更加突出,把後金從偏向於部落首領制,跨越性改革到了封建制,也就是積極採納在與明軍交戰過程中所俘虜和主動投降的漢臣的建議,實行滿漢一體、保護漢人,用漢人史書上那些賢君的標準來統治當時的後金。
  • 為何哥哥皇太極要禁止她和親戚交流
    努爾哈赤時期莽古濟被嫁給了海西女真哈達部落的首領,為的就是幫助努爾哈赤聯絡海西女真共同對抗明朝,但是莽古濟嫁過去並沒有幾年她的丈夫就意外去世。皇太極掌權之後不忍看到莽古濟孤身一人便又將她許配給了蒙古貴族隸屬於博爾濟吉特氏索諾木杜稜。博爾濟吉特氏是清朝早年的皇后世家在清朝初期地位十分崇高。
  • 劉煥解讀戰國國號系列四——趙國比魏國強大,為何後世作為國號,魏遠比趙多?
    解讀戰國國號系列目前出了三期了,感謝大家的支持,不少人在後臺留言,詢問「趙」這個國號為何很少使用,本篇文章就專門談下這個問題。縱觀中國歷史各朝代的國號。春秋時候的強國如晉、齊、秦、宋、楚、魯、吳、越,戰國的強國如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些國號以後會一再在中國歷史上出現。
  • 皇太極為什麼要出兵攻打朝鮮?
    毛文龍在朝鮮的支持下,勢力大增,對後金構成很大的威脅。明廷因此升毛文龍為東江鎮總兵官,加都督銜。朝鮮國王李倧向毛文龍表示:「寡人與貴鎮,事同一家,心肝相照,唇齒相須。」朝鮮與明廷關係之深可見一斑。隨著毛文龍勢力日益壯大,後金就更加歸罪於朝鮮的支持,正如毛文龍所言:「奴酋之恨巨掣尾,每轉恨於朝鮮之假地。」皇太極即位後,下決心解決多年的後顧之憂。
  • 努爾哈赤16個兒子,最寵愛多爾袞,為何讓皇太極繼位
    努爾哈赤共16個兒子,當時四大貝勒為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四小貝勒為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這一場承嗣汗位淘汰賽就這樣拉開帷幕了。 努爾哈赤最愛的多爾袞,為何也被淘汰的呢?還得從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說起,阿巴亥是努爾哈赤晚年的寵妃,為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的生母。《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諸王告訴她,努爾哈赤留下遺言要她殉葬,阿巴亥支吾不從。」
  • ​寶姐姐為何被稱作「山中高士」?薛寶釵影射大揭秘
    女真人,也改做了女金人。女真,是真假的真。女金、後金,是黃金的金。所以後金,不就是又一個金嘛。所以薛寶釵的釵字,就是暗示了後金的意思,也暗示了她是女金人。潘重規先生獨具慧眼,令人佩服,絕對不是胡適先生說的猜笨謎。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聽從漢人范文程的建議,改國號金為清,以前我們也說過,因為明屬火德,清屬水德,是取水克火之意。同時從金變成清,也符合五行相生說,金生麗水。總之,女金國,就成了大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