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新片刷屏,《信條》真的太牛了,看不懂我也想誇它

2020-09-07 五殺電影


前幾天,殺姐看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段子:


一對情侶去看電影,觀影結束後,女生沒看懂,問男生這部電影講了什麼,這次男生沒能像以往那樣泛泛而談,只是講了一句讓女生一直都不能理解的話:


不要試著去理解它,而是去感受它!


而這部需要去感受的電影,就是今天殺姐要聊的電影。


不賣關子,說的就是它——


《信條》

Tenet



這部電影能上映,可以說歷經坎坷。


受疫情影響,全球影業陷入了一個停滯的狀態。


很多大片為了不虧本紛紛從院線轉到了流媒體平臺,可它沒有隨波逐流。


諾蘭老爺子是頂著巨大的風險,鐵了心要把它搬到大熒幕上和觀眾見面。


於是延期,延期,再延期。


最終的時間,定格在了9月4號。


影片一上映,果然意料之中的引起了廣泛熱議,而這些熱議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就是:


看不懂。



當然這也不能怪觀眾,因為在這部電影裡。


諾蘭似乎想把他諾蘭宇宙的所有必殺技,都集合到《信條》裡。


為了寫這篇影評,殺姐在看之前,也是特地做足了功課。


可即便這樣,在第一遍看這部電影的時候。


我還時常的懵一下:


emmm,我在哪,我在幹什麼,我在哪個時間點……



列舉幾個在電影中出現的元素吧:


正向時間和逆向時間,熵的概念,時間鉗形運動,外祖父悖論……


是不是已經有點茫然了,沒事,接下來殺姐會一一說到這些概念。


這之前,咱們先來回顧一下劇情。


男主是一位探員,因為他在一次訓練中表現出色,被選中去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老美日常拯救地球



而阻止這場大戰的關鍵,是找到並打敗俄羅斯的一個軍火大佬。


這個大佬正在集齊毀滅世界的零件,只要零件一到位,那他就和滅霸一樣,隨便打個響指,現在的世界就將毀滅。



所以男主的這次行動肩負著全人類的安危。


而他將突破重重萬難,來面對這個挑戰。


他以軍火商的老婆為突破口,去接近這位危險人物,然後阻止這項瘋狂的計劃。



咋一看這個劇情線,你可能會說:


「這不就是《007》或《碟中諜》等諜戰片的救世基本套路?諾蘭的新作沒創意啊 !」


先別急著下定論。


其實有意思的點就在這,影片的故事說不上出彩,可最後呈現的結果卻讓我們對它很痴迷,有情不自禁想二刷的衝動。


他是怎麼做到的?


換個說法,他是怎麼把我們已經見怪不怪的東西,又重新拍出新鮮感和不可複製的作品?


這在其中做文章的就是:時間。



所以要看懂它,我們必須要知道一個概念:


什麼是時間?


百度百科上有解釋:


時間是人類用來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


通俗點的說:


時間本身並不存在,它只是我們用來記錄的一種方式。


而這種記錄方式的順序通常是由因→果的過程。


舉個例子,吃了個西瓜,然後把西瓜籽丟到了泥土裡,沒幾天種子發芽了。


這樣由吃西瓜到種子發芽的過程,就是正向時間。


而有正必有反,所以在逆向時間下,因果關係的順序就變為了由果→因。


如果不能想像?


影片中有大量鏡頭來給你的大腦補充畫面


像船隻是倒行的,水花是收的:



踩中的水坑,漣漪是聚的:



子彈不是打出去,而是收回來的。



所以《信條》裡設定的時間逆轉,就是把正向的運動軌跡進行倒放?


也沒這麼簡單。


這裡又涉及到一點,不管事物的發展順序是由因到果,還是由果到因。


其中的熵是永遠在增加的。


什麼是熵?


它是個熱力學概念,被用來混亂度量的程度。


因為熵在增加,所以不管你在正向時間或是逆向時間受到的傷害,你都將真實的遭到傷害。


影片中軍火大佬的妻子kat在逆向的時間被子彈擊中,她就真真切切的面臨死亡的危險。



如果偏一點打中心臟,那她就將在逆向的時間中死去,不能再活過來。


好,如果我們理解了這個概念,接下來這個鏡頭就很好懂了。


上一秒,大樓從廢墟中復原。


下一秒,大樓的頂部又突然破碎。



也就是說:


上一秒,是因為逆向時間下的運動規律,下一秒,則就是正向時間的事物現象。


而爆炸它是真真切切的發生。


可是為什麼這兩種現象會同時發生在同一個物體上?


而這其中又涉及到了另一個知識點:


時間的鉗形運動。


為了方便理解,殺姐舉個例子:


一張紙條,分為正反兩面,如果一隻螞蟻在正面爬,那無論它再怎麼努力,也永遠爬不到反面去,要怎麼樣才能到反面?


把紙折成這樣就可以。



這種形狀,在數學術語上稱為莫比烏斯環。


在這個圓環上它就沒有正和反的概念,正即是反,反即是正。


所以,螞蟻可以通過紙帶摺疊處的「扭轉地帶」到達所謂的反面。


而電影裡的傳送門就是這樣的扭轉地帶。


這種時間版的莫比烏斯環就是時間的鉗形運動。


懂了這個概念,我們就能明白諾蘭在影片後半段的玩法了。


為了阻止軍火大佬毀滅世界,男主這邊的隊伍在同一時間點,分成了兩隊。


紅隊正向,藍隊逆向,兩隊同時作戰。


藍隊是先鋒,負責探路,得到戰術的地形後,告知紅隊。


紅隊是主力,根據得到的地形,選擇戰術。



正逆,在同一時間,同一位置發生。


所以會形成大樓從復原到又被炸的情景。


通過這樣的交錯,讓時間時而正著流,時而倒著流。


有的人前進,有的人後退。



過去和未來互相影響,互為因果,到最後成為一個閉環。


物質間的碰撞和交融,你會發現,自己知曉的事情越來越多,真想就快要浮出水面。


但一個無解的矛盾,就橫亙在你的面前——


外祖父悖論。


這個原理出自這麼一個假設:


一個人如果回到過去,殺死了自己的外祖父。那麼,他便不會出生。


什麼意思,即一個最淺顯的道理:


過去的事情,你無法改變。


所以,隨之而來另一個問題:


既然無法改變,那逆轉時間,穿越未來和過去又有什麼意義?



這是所有逆轉時間的影片,不可避免的要面對的問題。


而諾蘭做出了機智的回答。


他的這個答案也讓這部影片由深奧,晦澀,技術……這些標籤上又多了一層:


情感。


來自於影片的最後一幕,但其實它一直都在。


迎來最終的勝利後,男主的幫手尼爾露出了一個帶著孩子般的笑容,千言萬語濃縮成了一句:


「我在起點等你!」


他轉身的那一刻,殺姐恍然大悟,一時間忍不住溼潤眼眶。


回想起之前的種種:


尼爾知道主角愛喝什麼樣的飲料,

知道他不喜歡高空滑索的方式,

知道他將獲得勝利而自己是勝利的一環

……



原來一切的一切,從最早就開始埋下伏筆:


原來整部電影就是一個莫比烏斯環,而起點和終點,都由我們一起書寫。


原來有的人存在,就是甘願為你去犧牲。

……


時間很高深,很玄妙。


但有一種東西仍能超越時間,它就是那股人與人之間的情義。


它不會逆轉,也不會消失。


它一直都在!


這才是這部電影真正的底牌。



看完了影評,是不是還是有點懵?


沒關係,因為諾蘭這次的作品真的不好懂。


殺姐也是做了功課才勉強理解一點點。


但是這一點也不影響我對這部作品的喜愛。


你們也不要被這些難懂的理論給嚇到,放心去看好了,因為看不懂這部電影根本不重要。


兩個多小時,我們沉浸在一個「新的世界」,那種體驗才是最棒的。


相信我。


影片中逆行的車,逆行的子彈,收縮的水花,會結冰的火……以及超帥的男二。



這一切都會讓你回味無窮。


我想,或許諾蘭本來的目的也不是讓大家都看懂,而是讓更多的人去感受他所創建的「新世界「」。


就像影片中那句臺詞:


不要試著去理解它,而是去感受它!

相關焦點

  • 諾蘭電影太燒腦,看不懂《信條》一點也不丟人,睡一覺就「懂」了
    我昨天看完了《信條》,直到今天整個人還是懵逼的。 從電影一開始,我就感覺自己的智商一直被諾蘭按在地上摩擦,直到結束。說實話,看完《信條》,我不得不承認自己就是個被震住的目瞪口呆、呆若木雞的呆瓜。像我這種生活裡本來反應就遲鈍的人,因為在看影院中不能暫停回放,很多情節都反應不過來,只能被電影劇情強行拖著走。請恕我本人才疏智淺,平時看電影時,最多能容納3層概念設定。
  • 看不懂諾蘭的《信條》?請收下這份觀影指南
    時隔三年,大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攜「燒腦」新片《信條》重返中國院線。不過,首周末突破兩億的票房難稱理想,迄今較開畫下降0.5的豆瓣評分也漸漸呈現口碑兩極分化之勢,「門檻太高」「看不懂」等成為觀眾主要的吐槽點,演員秦昊更發文調侃:如果自己表示看不懂,會不會被質疑智商問題。從《盜夢空間》到《星際穿越》,向來標榜高概念的諾蘭似乎從未對觀眾這麼「不友好」過。
  • 諾蘭新片《信條》為何票房不高?看不懂還是190cm女主更好看
    可惜他的新片不算特別熱門,票房也不算很出彩。我個人是有貢獻了三張電影票,第一次看前面的戲份覺得有點點乏味,因為滿腦袋都是問號,看不懂,後半段才漸入佳境。不得不說,要看懂諾蘭導演的這部片子,真的要懂太多東西,比如物理的相關知識,一些相關的歷史事件,甚至是一些深層次難懂的理論等等。
  • 三刷都看不懂諾蘭的新片《信條》,要怪就怪身高190的女主太搶眼
    之所以說《信條》是諾蘭的新片,因為他上一部作品還是2017年-2018年大熱,且獲得很多獎項的《敦刻爾克》!也就是時隔三年,諾蘭再出新片,對於影迷們怎能不關注不沸騰呢?可惜他的新片不算特別熱門,票房也不算很出彩。
  • 看諾蘭新片《信條》前,你可能要做好這幾個心理準備
    今年對於諾蘭粉來說,是最開心的一年,因為影院復工後,可以接連在影院看到諾蘭的經典大片《星際穿越》、《盜夢空間》,還有新片《信條》。說實話,我個人已經不太能夠接受偽3D電影了,眼睛累不說,而且清晰度之類的也大打折扣,這也是為什麼李安非要整什麼3D4K120幀的原因。
  • 諾蘭新片《信條》中字幕後特輯發布 炸飛機是真的
    近日諾蘭新片《信條》發布中字幕後特輯,關於動作戲、多國實拍、重頭炸飛機戲等等,導演諾蘭:我想給觀眾一個重新理解動作電影的理由,讓大家體會到我小時候第一次看間諜電影時的激動心情。 幕後特輯:現場找不到綠幕,運用視效的方法是儘量拋棄視效,男主感嘆:「幾乎像在拍紀錄片」。諾蘭認為觀眾是能看出實拍和特效的區別的,演員也儘量親身上陣。
  • 諾蘭新片《信條》太難懂,觀眾腦子不夠「燒」了
    「太燒腦了,不知道在講什麼。」「正向時間裡反派不是死在越南了嗎,那未來時間裡反派還如何存在?」「正向時間的人和逆向時間的人怎麼能對話?」「不是說穿越回去和自己發生碰撞會粉身碎骨,那為什麼男主角和過去的自己打鬥沒事?」……翻看豆瓣、貓眼等平臺上網友對《信條》的評價,對劇情的困惑和解答成為最熱門的討論內容。
  • 諾蘭新片《信條》太難懂,觀眾腦子不夠「燒」了
    《信條》仿佛是諾蘭出給觀眾的一道物理大題,大家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有的觀眾坦言自己相當專注地看完全片,但還是不太明白,需要二刷;有的觀眾表示,大概的原理懂了,但有些細節理解不到位;還有的觀眾說,「我的腦子覺得我看懂了,但是我沒法形容。」
  • 諾蘭《信條》真的那麼好麼?
    備受期待的新片,諾蘭的《信條》已於昨日凌晨正式評論解禁,那麼,大家對這部影片,到底評論如何呢?從我們看到的一些外媒評價,評論還是相當有趣的:一些人稱讚這部電影的獨創性和「盛大的娛樂性」,而另一些人則聲稱這部電影「幾乎不可能讓人喜歡」。
  • 看不懂諾蘭怎麼了?最煩秀智商的
    不用為此太過擔心,他們大概率沒瘋也沒被綁架,只是看了一部叫《信條》的電影並留下後遺症而已。而對於因為這部神作而被導演諾蘭「圈粉」的廣大中國觀眾來說,此時最暖心的一句叮囑,莫過於「不要毫無準備地走進《信條》的放映廳」。諾蘭最新的作品《信條》,究竟有多難懂?細心的觀眾,光是從它字母完全對稱,正著反著看都一樣的英文片名「TENET」就能發現,這部新片,絕對不簡單。
  • 諾蘭新片《信條》主演透露:劇組真的炸了一架飛機
    諾蘭新片《信條》主演透露:劇組真的炸了一架飛機
  • 《信條》中國首映 導演諾蘭:我不期待逆轉時空
    諾蘭將這個任務交給了約翰·大衛·華盛頓。電影中,這位逆行投身終極大戰的特工主角甚至沒有姓名,諾蘭解釋,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將觀眾與主角拉到同一條時間線:「這樣大家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會更像是在感受『現在進行時』的故事,而不是在看已經發生過的內容。」能夠成為諾蘭新片的男主角,約翰·大衛·華盛頓直言這是自己演員生涯當中最值得興奮的一刻。
  • 看不懂是觀眾的錯嗎?諾蘭新片被指太深奧,票房已被《八佰》反超
    ,諾蘭的電影就是「燒腦」「高級」「形式感十足」,說具體點就是「劇情複雜」「實拍」「非線性敘事」「交叉剪輯」,這些都是諾蘭電影的一些特點,聽起來是不是覺得和普通的電影不太一樣呢?到了新片《信條》這裡的話,也是一樣的風格,整部電影都充斥著諾蘭炫技的感覺。所以這也導致了《信條》這部電影的口碑分化,《信條》在豆瓣的開畫評分是8.6分,結果上映一天多之後降至現在的8分,並且還有著繼續下跌的趨勢,估計最終的評分會在7分左右,像平時《諾蘭》的電影起碼是8.5分以上的,因為他的電影很高級,所很多豆瓣觀眾都給了滿屏的五星。
  • 不要因為是諾蘭就可以吹,電影《信條》真的沒看頭
    他來了諾蘭導演今年帶著他的又一部燒腦神作《信條》來了,講真的看諾蘭電影有點累,真的太燒腦了。就像前面兩部我最喜歡看的電影一樣,《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這兩部我不下看了三次上才算看明白了,而這次的《信條》前幾天在網上下載看了一次,直接覺得自已智商不在線上根本就看不懂,前面至少有那幾十分鐘的電影看得我想睡覺挺無聊且無趣。
  • 諾蘭新片信條來了!諾蘭《信條》真的那麼好麼?
    好萊塢知名導演克裡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最新電影作品《TENET信條》於9月4日,僅僅兩天時間票房就高達1.7億人民幣的亮眼票房,被視為全球電影產業救星,燒腦劇情更為影迷們所津津樂道,讓人忍不住想進戲院一刷再刷。
  • 諾蘭新片《信條》看不懂沒關係,先來看懂取景地
    電影院開放不久,各類新片也陸續登上了大熒幕。對於許多宅了大半年的影迷而言,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新片《信條》不可錯過。暫時拋開那些難懂的線索吧,在《信條》這部長達150分鐘的影片中,共輾轉7個國家取景,我選取了其中幾個取景地,
  • 《信條》:諾蘭的新片與皇帝的新衣
    影評人們說,諾蘭的新片《信條》包含了多少複雜的科學概念,有著怎樣深刻的內涵,於是人們紛紛打高分,表示自己看懂了。 我坐在電影院裡,只在想一件事情:為什麼電影不可以退票? 如果說《盜夢空間》《星際穿越》帶給人的是一種奇妙的觀影體驗,《信條》帶給人的就是一種痛苦難忍的觀影體驗。想完「為什麼電影票不能退?」
  • 其實,諾蘭的《信條》,真的很容易看懂
    老文就放心了,因為不是我一個人。《信條》上映後,在IMDb和豆瓣上,《信條》分別得分7.9和7.8。問題是,這在諾蘭的11部作品中,只排了個倒數第二。諾神這部籌備多年的大製作,為啥評分好像不太理想?會不會是因為太燒腦,影響了觀眾的共情意願?
  • 諾蘭新片《信條》評分8.2 口碑兩極分化
    【諾蘭新片《信條》評分】「《TENET》不應該翻譯成『信條』,應該音譯成『天吶天』!」9月4日,諾蘭新作《信條》正式登陸內地院線,號稱「諾蘭最燒腦的電影」的《信條》果然不負眾望,不少影迷一刷之後大呼「看不懂」,更有網友「絕望」地在豆瓣留下以上評論。《信條》延續了諾蘭的一貫風格:用精巧的概念包裝簡單的故事。
  • 諾蘭新片《信條》評分公布 這部最新燒腦大作你看懂了嗎?
    諾蘭新片《信條》評分公布 這部最新燒腦大作你看懂了嗎? 據說諾蘭闊別三年又帶著新片回歸了,就在昨天,《信條》在內地正式上映。我當然是第一時間去看了首映,你還別說,我第一反應是感動得差點哭出來: 別的科幻片都只知道用量子和黑洞,唯獨這片   原標題:來了來了!諾蘭新片《信條》評分公布 這部最新燒腦大作你看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