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絕望:《盲山》

2020-08-19 雪糕娛樂君

雪糕電影,每天一部電影推薦。

豆瓣評分8.5分,故事講述女大學生白雪梅被人販子賣給了偏遠落後村莊的黃家後,多次想著逃離大山的白雪梅,卻屢屢失敗。在白雪梅生下男嬰後,終於被公安人員救出。但是她成功的逃脫卻仍舊是個悲劇(結局一)。


影片中女主屢屢逃跑卻屢屢失敗,最關鍵在於無人願幫,村民們認為買老婆是合理的,會合力阻止想逃跑的人。女主找過村主任,寄過無數的信,然而都失敗了,村主任派人通知黃家的的人,快遞員也把信件給了黃家。在村民的眼中,女人不聽話想跑,打一頓就老實了,最後讓她生下孩子,用孩子捆綁她。


影片最可怕的片段在於,女主並不是唯一一個被拐賣到這個村子的人。村裡存在另外幾個同樣被拐賣的女性,可怕的是她們在付出慘痛的代價失敗後,生下孩子,失去逃跑的念頭。女主的「婆婆」也一直試圖說服女主,使她服從,成為一名聽話的「好媳婦」,同時監視她的一舉一動,阻止女主逃跑,甚至在最後用生命威脅警察,阻止警察執法救人。


影片的另一個結局是以暴制暴。村民的強迫白雪梅的父女留下。父親與黃德貴吵架。白雪梅為父親殺死了黃德貴。由於這個結局太過絕望所以做了修訂(海外版有這個結局)。雖然修訂的結局看似美好,女主被解救成功,和父親回家。但是女主的孩子還留在村子,女主受傷的身體和精神誰能彌補?買賣人口的人沒有得到任何懲罰。

盲山,盲山,一群法盲的村民,用無知和暴力統治這個愚昧的村子的人和事,揭示了人性的醜與惡。

本期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觀看。

相關焦點

  • 《盲山》背後,是冰冷的絕望
    我們同樣擔心傷害,同樣一往無前同樣乞求憐憫,同樣背棄信仰烈焰焚身,屍骨無存《整形師》01一直沒有觸碰過《盲山》、《素媛》這樣超現實的電影題材,原因無他,只是因為習慣了處於陽光下,會很本能地懼怕和抗拒那種黑暗、壓抑的絕望和無助,在與現實碰撞後,產生的後怕和連鎖反應會讓你對熟悉的周遭都開始不確定。
  • 盲山:一場無路可走的不醒噩夢
    你看過盲山嗎?如果沒有,也許你可以看完之後,再來看我們的影評。因為沒有看過電影,你無法感受這種悽美的絕望。盲山,它是一張網。網住了所有的希望。我將它稱為悽美的絕望。為什麼悽美?悽涼,而美從何而來?悽,說的是電影,主人公的命運,是村莊法盲,是人性的愚昧。美。是給這部電影的導演李楊的。我們中國需要他這樣的導演。
  • 比《盲山》還絕望的電影,應該讓更多人看到,英國為此出臺新法案
    《盲山》相信大家都看過,女大學生白雪梅被以招人為由賣到大山裡,給大齡男人黃德貴當妻子的故事。雪梅最終被警察救出,終於逃出魔爪。不管是哪種方式的結尾,整部電影都透出了深深的絕望,被拐賣婦女的無力抗爭,讓人扎心。
  • 看電影——《盲山》
    2月2日,第六代導演李楊的《盲·道》上映,找來他的盲系列第二部曲《盲山》一睹為快。也虧得現在才看,想想以前涉世未深,就算看了,也並不能對導演的表達有所共鳴,如今也算逐漸能感知並接受那些隱藏在社會變遷過程中,欣欣向榮下的陰暗了吧。
  • 盲山電影是真實的嗎?盲山豆瓣評分多少?盲山劇情介紹
    《盲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人物也是有原型的,一起認識下關於《盲山》電影的真實案件。《盲山》的故事取材於確有其人的被拐姑娘鄭秀麗,來自東北農村的她曾在珠海打工,1994年被騙賣到廣東羅定市生江花坪村,給49歲的農民郭美南做老婆。
  • 電影:《盲山》 完整版
    /2063528/◎片  長 95 分鐘/102 分鐘(韓國)◎導  白雪梅睡醒後,發現胡曉曉早已不知去向。白雪梅被告知,她被人販子賣給當地40歲的農民黃德貴做老婆了。白雪梅想要回家,遭到了黃德貴的拒絕。到了晚上黃德貴Rip了她。白雪梅稍有反抗就會遭到毒打、漫罵。  性格堅強的白雪梅不斷尋找機會逃跑。但是這個封閉的山村中沒有人願意幫助她這個外來人。他們反而還幫助黃守貴對她嚴加看守。她每次逃跑都被抓回來,當眾毒打。
  • 《盲山》:眼睛死掉了,不是瞎掉
    在這個村子裡,每一個多出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女嬰被扼殺。而在女性地位如此低下的山村裡,即使女孩能夠活下來,大概率也會被忽視被責罵。一旦有機會離開大山,她們怎麼會願意再回到那個牢籠一般壓抑的村子?在盲山之中,明亮的眼睛一雙雙黯淡下去。
  • 強烈推薦解禁片《盲山》,愚昧與人性淋漓綻放
    《盲山》是部解禁片,當初被禁是因為觸及了社會的敏感問題,有損社會主義形象。他的前一部作品《盲井》同樣是因此遭禁。情況有點類似我比較喜歡的一位印度導演兼演員阿米爾汗,大家也可以去關注下。(阿米爾汗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反對現代印度社會的問題,而且是非常尖銳的放到螢屏上讓全世界的人知道印度這個國家的黑暗面。印度人歧視女性,阿米爾汗就拍女性自強不息,反對歧視,努力成功的故事。
  • 一部讓人窒息到絕望的國產片《盲山》 至今還在現實生活中上演
    前幾年看了一部國產片,《盲山》,講述的是一個剛剛大學畢業,走上社會,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女大學生白雪梅,被人販子拐到山裡,賣給一個40多歲的男人為妻,剛開始她幾次逃跑,但是一次次的希望破滅,終是被抓回來記得有一個女的也是經常跑,每次都被抓住,像電影裡一樣,回來就是一頓毒打。
  • 怎樣評價電影《盲山》中黃德誠這個角色?
    電影《盲山》看過之後令人心情沉重,然而更令人心情沉重的是法盲山區裡助紂為虐的村民。黃德誠是這個村子裡唯一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然而在面對自己的堂哥黃德貴強娶白雪梅一事時也是始終持於一個模稜兩可的態度。他睡了白雪梅卻依然決絕而去,導致白雪梅更加絕望更加萬念俱灰,最終在日復一日的監禁裡釀成了悲劇。《盲山》猶如人間地獄。願世間少一個白雪梅,少一個黃德誠、黃德貴。多一點見識、多一點理解和尊重。
  • 盲山之盲與微渺的希望
    很自然地,我想起了大約10年前看過的《盲山》。無論是和諧版裡雪梅最終被解救但留下兒子在黃德貴家,還是海外版裡雪梅將黃德貴砍死,相比較而言,《盲山》渲染的絕望感幾乎讓人窒息。一個同學說,「盲山確實沒有出路,因為盲了,所以有路也看不到,而且山還堵著眼睛。不過,我所悲憤者,不是法律的虛無,而是人性的消退。」
  • 英國版《盲山》,每年仍有無數女性被迫出賣自己的身體!
    曾經的一部《盲山》,讓我陷入深深地絕望。《盲山本以為這是解救的曙光,但進度條表示:這才是絕望的開始這是最後的絕望
  • 盲山電影完整版百度雲資源 一部震撼人心的電影,看過不忍再看第二遍
    《盲山》《熔爐》《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這類電影,著重描繪了世界醜惡的一面,我們不應該因此就去定義這個世界怎麼樣。而應該去「看到」,這個世界的確有這麼醜惡的一面的。試著把關注點更多地放在電影要表達的精神,以及給我們的反思和總結上。比如,在可能有這麼醜惡一面的世界上,我如何更好地生活。可能因為看了《盲山》我更多地上網搜索了有關的資料,預防這種事情的發生。
  • 人性是靠不住的——電影《盲山》看後
    據說電影是由真實事件改編,還說電影的結局有兩個版本:國內版本和國外版本。我看的是國外版本,從情感上說,我寧信國內版本,相信警察最終把人救出了「火坑」。第一次,她逃到山村公路上,因沒錢,從村裡開往鎮裡的私家車拒絕帶她,結果被追來的黃德貴一伙人抓回盲山。痛苦掙扎中,她遇到了黃德貴的表弟黃德誠,這個村裡唯一有文化的高中畢業生成了她的精神支柱,並答應幫她逃出盲山,然而,黃德誠在一次次得到她的身體後,並沒有幫她逃走的舉動。
  • 黃璐憶《盲山》拍攝:導演故意逼我到孤獨情境
    與其歌頌視角全然不同的是,06年拍攝的《盲山》以尖銳批判的眼光投向了在中國長期存在的人口拐賣,在07年登陸坎城的版本裡,女主角白雪梅甚至為了救自己的父親揮刀砍死「老公」,電影也在這裡戛然而止,留給觀眾無限唏噓。盲山《盲山》劇照  《盲山》最令人震撼的,不僅是白雪梅的悲劇命運及她的抗爭,還有她所處環境的愚昧和冷漠。
  • 《盲山》一部對女朋友有深刻教育意義的片子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盲山》最近看到了一部讓我壓抑很久的片子,《盲山》上一次看到這種片子的時候還是《盲井》之前並不知道盲山和盲井有什麼聯繫,但是看到了導演的名字才明白了,從這兩部片子中我只感到了一種情緒「壓抑」故事很套俗,女大學生被拐賣到山區當媳婦兒,片中女主,
  • 無知,無畏——《盲山》
    好久沒看過這麼讓我感到壓抑的片子了,上一次有這種感覺是《盲井》,之前並不知道《盲山》和《盲井》有什麼聯繫,但看到導演李楊的名字,就明白了些什麼,他總能讓我體會兩個字——壓抑。(管虎的《殺生》更像是帶有魔幻主義色彩的《盲山》,個體在群體裡的境遇真是無法直視) 也許我們經常在市井新聞中看到女大學生被騙去做媳婦的新聞,開始還會有些興趣,後來便漸漸麻木,覺得這些大學生只是傻,有些人挺壞。
  • 國產解禁片《盲山》:一部震撼人心的電影,看過不忍再看第二遍
    《盲山》裡邊的演員除了女主角和黃德誠外都由某村村民本色出演,當地就有拐賣婦女的現象,圍觀村民甚至嚮導演提出要買下女主角當老婆,徹底把李楊噁心壞了,後期撤走去別的地方補鏡頭。李揚說:盲就一個字,但我找不到一個更貼切的,來形容人心中的漆黑。這是一部會讓你氣憤難過辛酸絕望震撼到渾身發抖、噁心到無處宣洩的電影。
  • 《盲山》——世上最可怕的不是鬼而是人心
    《盲山》算得上我近幾年來看的最壓抑最憤怒的一部影片,至今不敢再看第二遍。《盲山》講述的是拐賣婦女的事情,據說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事情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22歲的女大學生白雪梅在畢業後為了儘快減輕家裡的負擔,被剛認識的胡曉曉忽悠到到山區收草藥,將她迷暈偷走錢包和身份證,以七千元的價格把她賣給了村裡40歲的農民黃德貴做老婆。
  • 《盲山》:女大學生被拐賣至山村,比「眼盲」更可怕的是「心盲」
    與其說《盲山》是一部文藝電影,倒不如將《盲山》稱作是一部文藝電影中的紀錄片,而電影《盲山》的爭議性也正是在這裡,《盲山》的故事是有原型的。這是什麼樣一種畸形的人性觀?不少觀眾看到這裡,才開始真正理解影片名字「盲山」的真正意義,難道人們不知道拐賣人口是犯罪的行為嗎?難道這些村民們對於白雪梅的苦難沒有一點惻隱之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