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在網上看電影《盲山》,看完,讓人感到沉重:人性靠不住。
據說電影是由真實事件改編,還說電影的結局有兩個版本:國內版本和國外版本。我看的是國外版本,從情感上說,我寧信國內版本,相信警察最終把人救出了「火坑」。
劇情是這樣的,上世紀90年代,(從語音上判斷)四川叫白雪梅的姑娘大學畢業後沒有找到工作,為了幫補家裡的困難,求財心切的她誤入以採購中藥為名賺錢的一男一女設置的圈套,被騙至西北的盲山山村(人物語音判斷),在山村休息時,白喝了一杯村民的水而昏迷,當她甦醒過來時,騙子和她的包、身份證等都不知去向,欲急急離開時才被告知,自己已被以7000元的價格賣給了村裡一直找不到老婆的黃德貴作老婆……
從此,白雪梅開始踏上逃跑之路,可春去冬來,冬去春來,一次次逃跑都失敗了。
第一次,她逃到山村公路上,因沒錢,從村裡開往鎮裡的私家車拒絕帶她,結果被追來的黃德貴一伙人抓回盲山。
痛苦掙扎中,她遇到了黃德貴的表弟黃德誠,這個村裡唯一有文化的高中畢業生成了她的精神支柱,並答應幫她逃出盲山,然而,黃德誠在一次次得到她的身體後,並沒有幫她逃走的舉動。一天夜晚,這個在村裡當老師的傢伙悄悄把白雪梅帶到學校宿舍媾和,被黃德貴等人發現,痛打一頓後,以黃德貴借表弟黃德誠的錢不用還而私了。
黃鼠狼給雞拜年……
黃德誠睡自己的表嫂而無臉在盲山呆下去而離開了山村。然而,稱自己是有文化又喜歡白雪梅的黃德誠離開盲山後,既沒有報警,亦沒有想辦法救人於「火海」。黃德誠所謂幫白雪梅逃跑,實際是為佔有白雪梅的身體,白雪梅嫁給他表哥,對他簡直就是一種諷刺,並非對白雪梅真正的同情。
儘管困難重重,白雪梅還是沒有放棄逃跑。她向村裡賣小商品的大哥借錢,結果還是以自己出賣身子的代價換得四十元錢。她拿著這四十元錢,再次冒險逃跑,這次她逃到了鎮上,又從鎮上逃到了縣城。在縣城,她還是被黃德貴等村民追上了。關鍵時刻,儘管她向中巴車司機求救,可中巴車司機還是把門打開讓黃一伙人上車把她抓了下去,一個穿制服的警察上前詢問,得知原委後,轉身離去……
真不可思議,這一幕讓人覺得這人心冷漠如鐵。
最終白雪梅生了孩子,但她依然沒有放棄逃跑,可身上沒有錢,還整年整月被盯梢,要想逃出盲山,談何容易。她一邊想方設法逃跑,一邊不斷向外寄信。然而令她想不到的是,那個郵遞員也是黃德貴一夥的,說難聽點也是個壞人,她每次託郵遞員寄出盲山的信,都被扣押下來,最後都給了黃德貴。最後,還是白雪梅教的孩子李青山幫她把信寄出了大山。當說著四川話的兩個警察和白的父親開著警車來到盲山,然而卻遭到村民集體圍攻,最終沒有救出白雪梅……
兩位警察與白雪梅父親前往盲山救人遭到村民圍攻,救人失敗
警察未能救出白雪梅,並把其父留在盲山陪女兒,答應回去後再想辦法來救他們。警察離開盲山,白雪梅的父親與黃德貴發生衝突廝打,白雪梅為了救父親,持刀刺向黃德貴……
而國內版本的結局是,在警察的幫助下,白雪梅留下孩子,最終離開了盲山。
其實,無論是哪個版本都是一場悲劇。
從時間來說,這齣悲劇過去了近20年,如果有人問,這樣的悲劇如今會不會重演?回答是可能的。儘管今天,社會發生了很大變化,包括經濟、文化、思想,但有一點,國人的自私、愚昧、醜惡與地方保護主義沆瀣一氣的普遍德性並沒有多大改變,人性之惡依然隨處可見。
說到這裡,想補充一句,白雪梅作為一個大學畢業生,堅持逃跑的精神可嘉,但其對社會醜惡的分析判斷能力,只能算大學肄業。託郵遞員寄的那麼多信,一次都沒收到父母(外面)來信,卻對郵遞員信心滿滿。要不是叫李青山的孩子幫她,能有逃出盲山的希望?如果說,這不是編劇的「敗筆」,那就只能說,我們的大學教出來的大學生,包括當下,都沒思維能力,或說腦子已被教殘了。(註:圖片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