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從兩種小面開吃。吃吃簡單的麵條,聊聊簡單的話題

2020-12-24 八鮮過河記

公元二十一世紀初,在黃河上遊的一次考古發掘中,出土了一碗倒扣在淤泥中的食物。後來,經過工作人員嚴格的考證和研究,確認這碗食物是4000多年前的麵條。

世界文明分東、西,由於氣候因素和地理條件的巨大區別,導致了不同文明在飲食方面的迥然差異。

但是,有一種食物,在今天卻是東、西通吃,這種食物就是起源於中國的麵條。

說到這裡,肯定馬上會有人反對我的這個說法。

但是,如果我告訴你,源於中國麵條的「方便麵」不僅遍布於世界的各個角落,而且還乘著宇宙飛船到了外太空,您還會反對麵條東、西方通吃的說法嗎?

可能又有人立刻舉出一個反例——義大利麵!這個怎麼解釋?

看官,請不要著急嘛,「心急吃不了熱麵條」嘛。

日本拉麵,在明朝末年自中國傳入扶桑,這是定論,就連人家日本人自己都這麼說。而日本拉麵的羅馬文寫法,正是源於中國的拉麵(有人說是撈麵)。那麼,整天用著羅馬文字的義大利人吃的義大利麵的來源,您說該怎麼解釋?

不知道有沒有人願意寫一本關於「麵條」的歷史專著。現在,因為作者沒有掌握足夠的史料,在此也不敢討論這麼高深的學問,只想說說關於兩種「小面」的一點簡單話題。

蓬萊小面

一種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重慶小面」。另外一種,是地球人(除了煙臺人)都不知道的「蓬萊小面」。

在麵條界,用「小面」命名的,可能只有重慶小面和蓬萊小面吧。

重慶小面,我覺得英文用「Chongqing street noodles「來說最為形象。這種說法把街邊隨處可見的重慶小面的大眾化,巷陌煙火氣概括的很是到位。

據說重慶小面肇於宋朝末年,並且源於擔擔麵。

賣面的人,肩挑著簡單的灶具,走街串巷,隨時隨地都可以為食客煮上一碗熱氣騰騰,麻辣鮮香的麵條。因其簡便,故稱小面。

重慶小面是不是真的起源於宋朝,自然有人去考證。不過,麵條稱之為「麵條「,卻是最早見於宋朝的。在那之前,麵條被稱作」湯餅「。

「麵條「,從宋朝一直叫到了現在。

上個世紀,改革開放伊始,「方便麵「進入中國,除了被稱作「方便麵「,還有一種高端的叫法是」伊面「。作者也曾經一度認為,這麼高級的「伊面」稱謂是來自日本的。後來才知道,其實「伊面「不過是」伊府麵「的簡稱而已。

高檔的龍蝦芝士伊面

伊府麵,也只不過是華南的一個麵條種類而已。

「伊府麵「最早起源於清朝的中原地區,其做法和日本人發明的」方便麵「幾乎完全相同——加了雞蛋的麵條,油炸了,便於保存。吃的時候,再用開水煮了,或者用開水泡了即可。

方便麵,是日本的日清食品公司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發明的,當時是不是受到了中國「伊府麵「的啟發,真是有嘴說不清啊!

日本人對於傳統文化的保護,對於傳統工匠技藝的堅守,幾近達到固執的地步,令全世界為之汗顏,為之稱道。好在,我們今天也開始強調工匠精神了,如果真的能從現在做起,還不晚。

話題從重慶扯到了日本,似乎有點兒遠了。

和重慶小面幾乎人人皆知的命運不同,蓬萊小面,除了煙臺人和少數外地人,知道的卻寥寥。

蓬萊小面,誕生於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故裡。蓬萊的人民,臨海而居,自古以來就有胸懷天下的豪情壯志。

母子節孝牌坊。明朝政府為表彰戚繼光的祖母和父親而建。

父子總督牌坊。明朝政府為表彰戚繼光父子而建。

因為做法簡便,重慶小面得名。而蓬萊小面被稱為「小面「卻不是因為簡便,而是真的因為其量少。

正宗的蓬萊小面,講究「三分面七分滷「,這可以證明其麵條的量少,同時,也證明其面滷的重要性。

且不說包含了抻、拉、摔的麵條製作過程。只看一碗蓬萊小面的面滷是如何產生的吧。

先用雞骨熬製湯底,再輔以加吉魚增鮮,並投以木耳、八角、茴香等十幾種調料,中間還要用溼澱粉調度口感的濃淡。最後,飛上大小均勻的雞蛋花,撒上預先備的青蒜末,這碗蓬萊小面必備的面滷才算大功告成。

香氣撲鼻的面滷澆在過了涼水的麵條上,再把前面熬熟的加吉魚肉切丁,均勻撒在麵條上,這才到了食客動筷子的環節。

蓬萊小面和重慶小面,勿用比試高下,都是美味。可是,為什麼重慶小面能夠遍地開花,而被列入煙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蓬萊小面卻只能牆內開花牆內香?

除了蓬萊小面做工的複雜性,主要材料的地域局限性——加吉魚只分布於渤海、黃海等海域——之外,是不是還有其他原因呢?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關於兩種「小面「的簡單話題,似乎又變得不簡單起來。

如果從麵條的起源、發展,再到日本人發明「方便麵「的大角度來看,這個不簡單了的話題,似乎愈加複雜起來了。

戚繼光訓練水軍的水城今猶在

相關焦點

  • 重慶小面,吃的是排位!
    承襲至今,重慶小面靠著這份骨子裡的樸素走街串巷,深入人心,「老闆,來二兩小面!01  開半天豬耳朵面   聽聽這名字,只「開半天」,就能看出這小面 「好夭不到臺」,不過開半天豬耳朵面在重慶也算是小面中的老字號了,他家的特色是小面混搭豬耳朵。
  • 重慶人就算餓死,也不吃一口外地的重慶小面
    「世界上有兩種小面,一種是重慶小面,一種是開在外地的重慶小面,只有前一種是美食。」但凡吃過的朋友,大概都能深深認同小面的地域性。©kims_ang隨著《舌尖》、《嘿,小面》等紀錄片的大火,重慶小麵館在北上廣深哈爾濱等城市遍地開花。就像陳曉卿老師在書裡寫的那樣:每次聽到小麵店開業消息,都會第一個喊:耶,我去!
  • 國內超受歡迎的麵條,第3種吃過的人最多,網友:中國人都吃過
    在全國各地,麵條有著不一樣的種類,不一樣的口味,大家對於不同的麵條,喜歡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那麼在國內所有的麵條裡面,哪些是大家最喜歡的呢?國內超受歡迎的麵條,第3種吃過的人最多,網友:中國人都吃過。1、重慶小面作為一個經濟非常發達的城市,重慶不僅是一個非常有名氣的旅遊城市,同時在這裡還有很多特別好吃的面,而重慶小面是最受人們喜歡的。在國內很多地方都能見到重慶小面的身影,它早已經走遍了全國各地,得到了國人的認可。
  • 麵條這樣吃,吃起來不僅不膩,而且別有一般風味,做法簡單又美味
    一日三餐,總有不吃米飯的時候,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也是中國傳統的美食:麵條。關於麵條的做法真的太多啦,炸著吃、煮著吃、炒著吃,怎麼都能做出一番新花樣。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麵條是眾多口味中經久不衰的:芸豆燜面。燜面的做法並不難,按著步驟做,新手也能輕鬆掌握訣竅。
  • 紅油抄手、麻辣小面,只有吃過的人才會為之瘋狂
    喜好吃辣的小夥伴估計會有這種感覺哈哈哈~這次要給大家分享一家這家店年前就開了看店名就感覺到了麻辣味北方人吃麵講究筋道,巴蜀地區的小面最為獨特之處,在於其作料的多樣。吃的時候把碗底的料攪勻粗暴的來上一口這面加入了鹼麵條不會軟塌塌,而是變得有嚼頭
  • 今日夏至,這碗涼麵記得吃,清爽開胃,簡單有料,好吃又應景!
    莫愁廚路無知己,誰人不識小面姨。大家好,我是小面姨。今天小面姨給大家推薦一道「麻醬雞絲涼麵」的做法。夏天到了,天氣越來越熱,再過幾天,就到了一年一度最熱的暑期,那可真的是太熱了。如果他們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裡,能吃到一碗清涼爽口的飯菜,一身疲憊便自然洗去。這道麻醬雞絲涼麵最近這幾天我常做給老公吃,他喜歡吃麵條,一日三餐,必須吃到一碗麵條才行。回到家裡,吃到這碗涼麵,感覺做什麼都值得了。我們這裡是關中西部地區,吃麵條是我們這裡的飲食習慣,自古以來就是麵條文化的發祥地,各種各樣的麵條層出不窮。在每個人的成長歲月裡,幾乎每天都在吃麵條。
  • 不在重慶吃小面,你絕對不曉得板眼楞個多!
    疫情期間重慶人多想出去吃一碗小面相信就不需要GO妹多說了老闆來:二兩小面,多菜小面再加個雞蛋
  • 正宗吃上一碗重慶小面,鹼水面搭配各種佐料,路邊板凳一坐開吃
    而最為正宗的重慶小面,就藏在這些此起彼伏的梯坎裡,越是不起眼的店鋪,味道也越有可能震驚你。重慶小面其實並不是單指一種面,比如說南方的雲吞麵,就是雲吞加上竹升面,重慶小面是一種面,但是具體加什麼,完全看你的喜好,還有店家所擁有的配料。重慶小面的面,其實並不重要。
  • 麻辣小面,做法特簡單特香特爽
    麻辣小面在重慶人心中,佔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在他們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無論何時何地來上一碗,對他們來說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其做法特別簡單,10來歲的孩子就可輕鬆搞定它。1、在大碗中少許的蒜末、鹽、雞粉,香油和麻油各放1勺,喜歡吃辣些的朋友,再多放些辣椒油,製作麻辣小面的重點是調汁,此步驟最為重要。
  • 成都麵條和重慶小面,就是臊子和佐料的對決!!!
    狹義的小面是指沒有任何臊子(澆頭)的麵條,也叫麻辣小面;廣義的重慶小面包括素小面、雜醬面、牛肉麵、肥腸面、豌豆面、酸菜肉絲麵等,其中以素小面、雜醬面、牛肉麵與豌豆面最為常見。成都麵條很難給成都的麵條下個狹義定義。
  • 早餐,吃餃子麵條不如吃它,香軟蓬鬆又簡單,比蛋糕還好吃,真香
    我很樂意為大家做飯,也很樂意將做飯中的經驗和樂趣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更希望大家給予我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的最大動力,為大家做出更健康美味的美食導語:早餐,吃餃子麵條不如吃它,香軟蓬鬆又簡單,比蛋糕還好吃,真香俗話說:要想身體好,早餐不能少。
  • 吃了30年麵條,終於找到最涼爽的做法,比蒸面簡單,比炒麵好吃
    涼麵的特點是多味調合,清爽利口,麵條筋道爽滑,吃起來不會滿頭大汗,是夏季的麵食佳品。雞絲涼麵的做法多種多樣,配菜也可以隨心搭配,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添加配菜。所以在家就能做出自己喜歡的味道,我們最為常見的涼麵,比如說海鮮味的涼麵、雞絲涼麵、蔥油的、麻辣的、麻醬的等等。
  • 2016年最新版小面50強,你吃過哪幾家?
    >火鍋、小面、美女在重慶,小面和火鍋有著不相上下的江湖地位麻辣鮮香的一碗小面象徵的是重慶人對生活的熱情古樸大方的裝修,這樣的環境,吃碗小面也是種享受。關鍵是味道也不好得不擺老,據說有個土豪專程坐飛機到這裡,就為吃一碗小面。
  • 「帶字麵條」是怎麼做成的?吃1碗面就是讀1本書,網友:只吃一次
    「帶字麵條」是怎麼做成的?吃1碗面就是讀1本書,網友:只吃一次!中國的美式種類特別的多,那麼對於面試來說也是普通中國人他們都非常喜歡的一種食品,因為口味的不同,所以說各國各地他們都有著屬於自己獨特風味的麵條,所以說當你去到不同省份難免也是會想要品鑑這些美味,就像是到了武漢以後是要吃武漢的熱乾麵的,來到重慶了以後是要吃重慶小面的,到了上海以後是要吃上海的陽春麵,等等。
  • 重慶特產傳說(322)|吃過重慶小面,爐橋面吃過嗎?得過全國金獎喲!
    重慶小面,遠近聞名!但在重慶,除了大家熟知的或純粹或帶有碗雜、紅燒牛肉、泡椒雞雜、豆花等各種澆頭的小面,還有一些麵條鮮少有人知道的面,不知道你是否吃過?比如爐橋面。再將薄片對疊成半圓形,用直刀在直線的一邊切成麵條,但圓邊留1釐米左右不切斷,展開成爐橋形。將麵條入鍋煮熟,撈出放入碗內。碗內放有醬油、紅醬油、紅油辣椒、花椒粉、芽菜末、味精、蔥花、鮮湯、姜蒜米、麻油和白糖等調料。將碗中拌勻即可。吃上一口,鹹鮮香辣、綿韌滑爽的特點便會讓你體味得淋漓盡致。
  • 大熱天,教你做涼麵,調料這樣拌,味道一絕,連吃三碗才過癮!
    莫愁廚路無知己,誰人不識小面姨。大家好,我是小面姨。今天小面姨給大家推薦一道「涼麵」的做法。說起這幾天的天氣,用一個字說,就是熱,用三個字說,那就是太熱了。這麼熱的天,隨便在大街上一走,就能出一身的臭汗。回到家裡,如果繼續吃一碗熱面的話,更加汗流浹背,渾身難受。
  • 重慶小面,我想你了!
    據不完全統計,重慶人平均每天吃掉500w+碗小面,毫不誇張地說,我們是在拿「命」在吃小面!
  • 你知道麵條是怎麼做出來的嗎?簡單幾步,天天吃新鮮麵條
    而麵條則是北方人不可或缺的食物:滷麵、拌麵、湯麵等都是麵條的天下!小時候在農村,要吃麵條只能自己扛著面去村裡加工,而且是一下子弄好多,然後曬乾,即掛麵!後來到城市上學,要吃麵條只能去超市買,每天都是新鮮的,但是樓下也沒超市,每次要出去買,也挺不方便的!再後來,老爸就買了一個麵條機回來,想吃麵子就自己動手做!
  • 深夜食堂|生活的樂趣就如同一碗清湯麵,吃著簡單卻最能暖人身心
    歡迎留言喲~ 好了,話不多說言歸正傳,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些麵條美食,幫助你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夜晚暖暖身子,,拿好紙巾,注意擦口水喲~ 清湯麵,一碗下肚回味無窮 有時候我們常說生活的樂趣就如同一碗清湯小面,吃著簡單卻最能暖身子,寒冷的夜晚給自己下一碗清湯小面,然後美美地睡一覺,無疑更令人舒適一些。
  • 在重慶,小面憑什麼排在火鍋前面?
    小面,看上去簡單直接,讀起來可愛親切,帶著重慶人特有的直爽性格。也正是因為如此,越來越多餐廳以「小麵館」自居,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將重慶面統一用「小面」來代替。尤其是到了重慶以外的地方,「麵館」兩字不能代表自己的重慶風格,「重慶小面」四個字則讓人一下子心領神會。漸漸地,小面成了重慶麵條的統一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