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新的歷史時期,共青團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十九大報告強調廣大青年要勇做時代的弄潮兒、接力奮鬥實現中國夢。11月23日,共青團長沙市望城區第一次代表大會將正式開幕。為團結帶領我區廣大團員青年銳意創新、開拓進取、弘揚社會正能量,展現他們在實際行動中的表現和作為,及時總結經驗,推進共青團事業再上新臺階,望城發布將對我區優秀共青團代表進行風採展現,看看作為新時代青年,他們是怎麼做的,敬請關注。
「90後」小夥劉嘉豪,目前在長沙泥人劉陶藝有限公司擔任設計總監職務,是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會員、湖南省銅官陶瓷協會會員,區非遺傳承人,也是「泥人劉第四代傳承人」。
劉嘉豪出生在陶瓷世家,曾祖父是湖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劉子振,人稱「泥人劉」。父親劉坤庭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長沙窯銅官陶瓷燒制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
他從小深受曾祖父劉子振薰陶,幼年開始接觸陶藝。大學時期,銅官古街上有一個2000多平米的陶瓷體驗館,面向中小學生以及對陶瓷感興趣的人開放,每到周末和寒暑假,劉嘉豪就呆在體驗館向前來學習陶藝的人講授制陶技藝。
大三時期,他與另外三個同學在學校創辦了陶藝工作室,獲得了學校創業扶持,他們研究陶藝技法,並向對陶瓷感興趣的同學教授銅官制陶技藝。該創業項目拿到了學校創業評比的金獎。
大學畢業後,劉嘉豪全心投入到自己的陶藝事業,他經常到陶瓷體驗館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講解制陶技藝,也時常到各中小學校上陶藝課。
可是,第四代「泥人劉」劉嘉豪沒有跟父親劉坤庭學泥塑,卻玩起了柴燒。2012年他第一次接觸柴燒,從此「一見鍾情」,並自建了全省第一個現代柴窯。他認為銅官窯不能拘泥在老手藝,應該有新的個性。創新燒制方式就是為銅官窯注入新元素,未來籌建文化創意園,也是想集結同道的年輕陶藝人,紮根銅官,玩出技藝,以時尚多元的方式做大銅官窯。
非遺界流行一句話:人性不改的源泉來源於文化的多樣性。他認為,作為非遺傳承人,就是要保護、傳承和推廣地方文化的多樣性,圍繞本土文化的特色,讓更多人了解、認識銅官陶瓷,為人們的幸福感奉獻一份力量。在他看來,現在各地推廣文化旅遊,形成一股熱潮,但隨著城市的同質化越來越嚴重,使得本土文化缺失,非遺傳承人所努力的就是為非遺文化做補充和支撐,目的是為了讓這種特色文化繼續存在下去,為文化旅遊的發展添磚加瓦。
微博:望城之聲
頭條號:名望之城
更多新聞資訊可關注「望城新聞網」「望城手機報」
投稿郵箱:679773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