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趙虎告訴記者,「人人影視」被查,很多人想起了若干年前所看的電影,對字幕組難免有些「情結」。但如果字幕組未經授權翻譯國外的影視作品在國內網絡上傳播,毫無疑問這種行為是侵犯他人版權的行為。
全文1230字,閱讀約需8分鐘
新京報記者 羅亦丹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李銘
在英美劇愛好者圈子裡耳熟能詳的人人影視字幕組「涼了」。
2月3日,上海市公安局通報成功偵破了「9·8」特大跨省侵犯影視作品著作權案,抓獲以梁某為首的犯罪嫌疑人14名。經查,自2018年起,梁某等人先後成立多家公司,在境內外分散架設、租用伺服器,開發、運行、維護「人人影視字幕組」APP及相關網站,並通過收取網站會員費、廣告費和出售刻錄侵權影視作品移動硬碟等手段非法牟利,涉案金額1600餘萬元。
聽到這個消息,許多網友的第一反應是「可惜」。有網友表示:「真的太難過了,人人影視(字幕組)陪伴我走過大學和工作初期的時光,我的英語也是看美劇學的。」也有網友認為「哭錯人」了,「人人影視(字幕組)內嵌廣告太多意圖牟利,對業內風氣影響不好,被查並不冤枉。」
字幕組成員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身份的?「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字幕組都沒有收入,只是單純憑藉興趣愛好『用愛發電』。」2月4日,字幕組知情人士這樣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我們都知道字幕組的工作處於『灰色地帶』,存在風險。」
對此,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趙虎告訴記者,「人人影視」被查,很多人想起了若干年前所看的電影,對字幕組難免有些「情結」。但如果字幕組未經授權翻譯國外的影視作品在國內網絡上傳播,毫無疑問這種行為是侵犯他人版權的行為。
在趙虎看來,字幕組要擺脫侵權指控的困擾,必須改變原有的模式,而改變原有模式的核心就是要獲得原作品權利人的授權。
━━━━━
爭議下的「商業化」:人人影視字幕組侵權被查
2月3日,當人人影視字幕組被查的消息傳出,不出意外地引發了字幕組圈子的地震。
據了解,人人影視字幕組的前身是2003年由加拿大華裔留學生小鬼神創立的YYeTs字幕組,並在2006年6月1日開始建立獨立論壇並運營至今。
微博網友「組織二號頭目」詳細梳理了人人影視字幕組、老人人影視、人人視頻、人人影視等的關係。在他看來,老人人影視在2017年分家成為人人視頻和人人影視,當前人人視頻不受任何影響,被查封的主要是人人影視及其App和網站,而YYeTs字幕組在人人影視網站發布的內容雖然受限,但他們本身仍然可以正常在其他渠道發布字幕。
2月3日晚,貝殼財經記者聯繫到當年人人影視的一名元老級人物,對方表示「早已和字幕組劃清界限,這次是人人APP團隊出事,謝謝關心」。
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人人影視字幕組算是字幕組圈子裡的「老大哥」,資歷比較老。有圈內人士認為,人人影視字幕組此次之所以被查,與他們開始在片源裡內嵌廣告、網站也接頁面廣告賺錢等行為有一定關係。
2013年風軟、幻翔、TLF、伊甸園四大字幕組曾發布聯合聲明,表示人人影視未經同意擅自發布上述字幕組的影視資源用於商業目的,違反了字幕組非商業用途的約定。
2月3日,有被指為風軟字幕組成員的微博網友表示,人人影視字幕組「全然不顧字幕組應該低調隱形的默認共識,高調宣傳自己,破壞字幕組以質量和風格各有千秋的良性競爭,搶首發,在片子裡貼廣告,從偶爾『集資』變成固定的賺取收益,開始賣硬碟。」「當他們不是出於愛好片子,而是把它作為一個盈利出名的商業化項目去做的時候,我就知道終究會影響所有字幕組的生態。」
對於這種說法,有曾在人人影視字幕組工作過的成員表示,「字幕組是用愛發電,網站和APP運營維護都是需要錢的,伺服器自己貼錢租嗎?沒有一點收入我們也早就沒了。」
2月7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登錄人人影視字幕組網站發現,雖然網站頁面仍然存續,點擊「捐贈我們」但顯示「感謝大家的支持!我們正在調整」。
人人影視字幕組的行為毫無疑問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有律師表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和解釋(二)的相關規定,其行為已經達到了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程度,故可能被判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字幕組的侵權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影視作品;二是外國影視作品的字幕。第一個方面,字幕組建立網站和APP,供大家下載未獲權利人授權的作品,肯定構成侵權;第二個方面,字幕的侵權。根據我國著作權法規定,外文字幕的著作權人享有翻譯權,也就是翻譯成另一種文字需要得到權利人授權。當然我們國家著作權法規定了合理使用,比如『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等。但本案情形是用於商業牟利了,也不夠成合理使用。」中國法學會法治研究所劉金瑞教授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
━━━━━
字幕組成員的日常:
50分鐘美劇5小時製作完畢 都知道是「灰色地帶」
那麼字幕組是如何運作的呢?
上午9點,李傑(化名)和他的字幕組成員嚴陣以待,李傑知道,自己想要翻譯的一部美劇即將上線,最快幾分鐘後,可能國外網站就能放出下載,至於哪家字幕組能最先製作完成,就要拼速度了。
為了這次翻譯,李傑已經提前幾天拉好了「XX劇第X季第X集任務討論群」,字幕組成員早就準備好,一旦拿到國外的「生肉」(無中文字幕)片源,就開始進行「熟肉」(帶中文字幕)視頻的製作。
李傑告訴記者,字幕組成員主要包括監製、翻譯、校對、壓制等。工作流程一般為在拿到片源後,監製把視頻分配到數名翻譯手中並指定翻譯段落,「比如說第一位翻譯第1句到第100句,第二位翻譯第101句到第200句話,以此類推。最後所有段落翻譯完畢後統一傳給校對,校對完成後監製再進行字幕合成,有時還需要將字幕壓制到視頻中以方便傳播。最後,對於其他有自己網站的字幕組,可能還有分流、做種上傳(磁力連結)環節,至此一整套字幕組的工作就完成了。另外,對於沒有英文字幕的生肉,還需要增設時間軸崗位進行臺詞聽寫,以前有許多字幕組設置這個崗位,現在可能比較少見了。」
當完成上述所有流程後,一般會是北京時間下午2點到3點,耗時5到6小時,一部長度約50分鐘的「生肉」視頻就變成了「熟肉」了。
在此期間,可能會有十多家字幕組在同時搶時間翻譯,大家都希望自己的翻譯作品最快、最好。「例如美劇《權力的遊戲》,最終有十幾個翻譯版本,這其實從某種程度來說是一種資源浪費,完全可以大家團結在一起做好幾個甚至一個譯本。」李傑說。
「我喜歡看字幕組翻譯的作品是因為許多翻譯確實接地氣。」美劇愛好者劉先生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字幕組可以翻譯出很多劇中的『梗』,或者把很多外國臺詞『國產化』,例如美劇《貓鼠遊戲》裡面的一句It's good to have her back,字幕組翻譯成了『霸氣御姐在手萬事不愁』,配合電影氛圍我覺得太妙了,但如果中規中矩地翻譯成『她回來真好』就沒那味兒了。」
2017年,李傑因為熱愛加入了一家字幕組,「我學的是英語專業,當時和另外一個朋友都喜歡看《權力的遊戲》,又都對字幕翻譯比較感興趣,最後決定自己做字幕。如果我們看到有人願意選擇我們的作品,我們就非常開心。」李傑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字幕組成員的更替非常頻繁,比如我所在字幕組的成員就是大學生比較多,這行很耗時間,許多人畢業工作後太忙就退出了,這就需要有新人加入。」
有從事字幕組工作的網友表示,字幕組的工作可以帶來樂趣,「主要是做字幕的成就感,翻譯的樂趣以及看網友對字幕翻譯水平的評論。此外,通過精準的翻譯獲得別人在圈內的尊敬、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是很不錯的人生經歷。」
但事實上,幾乎所有在自媒體發聲或接受公開採訪的字幕組成員都知道自己從事的工作處於「灰色地帶」。
━━━━━
如何不步人人影視後塵?
律師:字幕組必須改變原有模式,首先就是獲得授權
「我們是沒有視頻版權的,不可能賣熟肉賺錢。所以我們組的態度是:聽從版權方的要求,如果聯繫了我們就一定下架,這樣可以儘量降低版權風險。」李傑表示。
「相比單純的字幕文件,直接將字幕壓制到視頻裡的風險更大。」李傑告訴記者,「但之所以大部分字幕組都樂意這麼壓制,是因為在傳播上更方便,許多網友不懂如何將外掛字幕文件導入播放器,再加上一些播放器也不支持,但下載『熟肉』視頻大家都會。」
記者注意到,絕大多數字幕組成員都會在影片播出時註明「僅用於個人學習,不能作為商業用途」等,但實際上不少「資源類」微商在賣電影視頻時,出售的就是這類字幕組壓制視頻。
標註免責聲明就可以免除責任嗎?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趙虎告訴貝殼財經記者,所謂免責聲明不能真正免除責任。著作權法上構成合理使用的情形之一為「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具體到字幕組,即使沒有盈利,但是其行為顯然已經超出「個人」的範圍。因此,如果字幕組不改變模式,則其行為必定會涉嫌侵犯他人作品權利。
有字幕組圈內人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目前版權方是追責字幕組的最主要力量。對此,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士國公開表示,如原版權人以律師函等方式要求停止傳播的,應立即停止以遵從版權人的意願:「字幕組與盜版有區別。如果僅僅是介紹性的短時間播放,且原版權人無禁止介紹表示的,不屬侵權;如長時間播放超出介紹性質的,即為盜版。盜版的原因無非是牟取非法利益,當在禁止之列。」
李傑表示,「幾乎沒有字幕組能和官方電影機構展開合作,比如說中影、上影也都有自己的翻譯機構。」
在趙虎看來,字幕組是特殊時期產生的,也會隨著社會背景的變化而消失。「要擺脫侵權指控的困擾,字幕組必須改變原有的模式,而改變原有模式的核心就是要獲得原作品權利人的授權。字幕組可以考慮和有資本的影視APP合作,由其引入優秀的影視作品,字幕組提供優秀的翻譯技術。字幕組有一定的資金積累後,可以再自行引入一些其他影視平臺沒有引入的作品。如此,能夠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保護各方的利益。」
值班編輯 花木南 吾彥祖
點擊下圖進入"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實時地圖"
姐姐去世家人索賠41萬為弟弟買房,「現實版樊勝美」悲劇是誰釀成的?
來新京報電商平臺「小鯨鋪子」囤年貨啦!
本文部分首發自新京報公號「新京報貝殼財經」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