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俊昊:用電影審視社會

2021-01-10 界面新聞

2000年,奉俊昊憑藉長篇處女作《綁架門口狗》出道。《綁架門口狗》是一部具有荒誕幽默色彩的黑色喜劇,圍繞一隻狗的安危敘述故事,在一連串搞笑場面背後,表達出了對現代生活中人的精神危機的關注。

2003年,奉俊昊拍攝驚悚懸疑片《殺人回憶》,影片取材於真實的連環殺人案,講述了小鎮警察和從漢城調來的蘇警察共同調查一系列連環殺人案的故事。由宋康昊、金相慶和劉勝穆等主演,該片先後獲得了第2屆大韓民國電影獎最佳導演獎,第2屆大韓民國電影獎最佳劇本/編劇獎,第16屆東京電影節亞洲最佳電影獎,第40屆大鐘獎最佳導演獎,第51屆聖巴塞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新人導演獎和FIPRESCI獎以及釜山電影評論聯合會最...

2006年,奉俊昊創作了整整3年時間的科幻片《漢江怪物》上映。該片以一個傳統韓國家庭面對漢江怪物為題材,由宋康昊、裴鬥娜等主演,獲得第44屆韓國電影大鐘獎最佳導演。

《東京!》是奉俊昊、萊奧·卡拉克斯、米歇爾·岡瑞聯合執導的奇幻喜劇片,由三部短片組成,講述了發生在東京的三個奇妙的故事,蒼井優、香川照之、藤谷文子、加瀨亮等主演。該片於2008年5月在法國上映。

2009年,奉俊昊拍攝驚悚懸疑片《母親》,該片講述了一位平凡的母親為幫助兒子洗脫殺人罪名而孤軍奮戰的故事。《母親》由金惠子、元斌、秦久等主演,該影片獲得獲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獲得62屆坎城一種關注單元大獎提名,並代表韓國角逐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2013年,奉俊昊執導改編自同名漫畫的動作科幻片《雪國列車》,這是他第五部長片,該影片獲得第56屆亞太電影節7項提名。

2014年,奉俊昊首次擔任驚悚片《海霧》的製片。該片由金允石、樸有天、李熙俊等主演,刻畫了走私船上人們的悲劇故事,曾代表韓國角逐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作品。

2017年,奉俊昊執導的電影《玉子》入圍第7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玉子》由美國Netflix與Plan B娛樂共同製作,講述了帶著秘密出生的巨大生物「玉子」和與它一起在江原道山谷長大的少女美子之間結下真摯友誼並展開奇異徵程的故事,由蒂爾達·斯文頓、傑克·吉倫哈爾等主演。

2019年,奉俊昊自編自導的電影《寄生蟲》獲得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最佳影片獎。該片是繼2009年《母親》之後,奉俊昊時隔十年重返韓國本土電影創作。

相關焦點

  • Spec 特別企劃|奉俊昊:用電影觀察社會的二十年
    20年間,他也不斷用作品觀察著社會的方方面面,表達著自己對電影的獨特見解。學生時期經常混跡街頭的他,也曾為了捍衛本土電影配額參與過1999年的「光頭運動」。由於他將「描述所有階層的生活」作為創作者的天職,並拍出了一系列描述社會現實的電影,使他被一眾韓國電影工作者譽為「精準的社會觀察家」。
  • 控訴人,奉俊昊
    ;這是韓國電影,也是亞洲電影第一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全世界開始認識韓國電影,認識導演奉俊昊。 導演們通過這樣的旅行來審視身邊世界,好的,壞的,社會的,階層的,中心的,邊緣的,他們發現美,也發現醜,發現真實,也鑑別虛假,詠嘆情義,也暴露衝突。他們在作品中描述這個世界自身難以聲張的一些事兒。 奉俊昊的描述,卻顯得有些不可捉摸,你看不清他到底站哪一隊。
  • 遊走於商業與藝術之間,探索奉俊昊的電影世界
    奉俊昊,他有點像是韓國版的楊德昌。 他們的電影作品都像手術刀一樣,剖析著社會的方方面面,只不過兩人的風格和方式不同罷了。 綜合奉俊昊截止至《寄生蟲》的7部獨立執導的電影長片,都可以用這麼一句話來評價。 處女作《綁架門口狗》,奉俊昊就奠定了他「電影社會學家」的作風,由一宗「一條狗引發的血案」,引申出韓國當代激烈的社會競爭,身處其中的人民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
  • 奉俊昊的電影,到底藏著什麼秘密?
    我們需要了解他的電影的文本中,到底隱藏著的怎麼的內涵與社會反思,它能否給我們的中國電影帶來重要的啟發或是借鑑性的意義。當然為了更加深層次的了解奉俊昊的電影,我們將從「韓國民族史」,「電影建構」,「敘事策略」出發,試圖探討奉俊昊的電影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民族的屬性散發著宿命的氣息,是一種深埋在歷史之中的宿命。
  • 奉俊昊電影大盤點
    :李滄東 | 寫詩是個人行為,發表詩是社會行為。電影由幽默戲謔到沉重深刻,跳脫了懸疑片注重結果的常理,既然取材懸而未決的「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真實事件,相比於結果,在過程中奉俊昊想表現的東西就更重要、更豐富了。《殺人回憶》的電影原聲由日本作曲家巖代太郎操刀,水準很高事件發生於1986年,殺人案的背景是整個社會政治高壓時期,電影海報上有出現當時總統全鬥煥的照片,這是其一。
  • 奉俊昊電影宇宙入門指南
    而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從內容去理解,事實上,他的影片為底層生活、階級差異、資本剝削等現實社會的邊緣議題尋找到了「多數」,用類型片的慣例,做出了反類型的意義表達,用藝術片的選題,贏得了商業片的觀眾,簡直是神級操作。他是怎麼做到的?
  • 奉俊昊以及背後的韓國電影
    《寄生蟲》作為一部類型電影,擊敗了馬可·貝羅奇奧的《叛徒》,也擊敗了好評如潮,星光熠熠的《好萊塢往事》,更是擊敗了西班牙電影大師佩德羅·阿莫多瓦的《痛苦與榮耀》,一舉成為成為評審團主席伊納裡圖口中「真正具有社會關懷」的佳作,全票當選,實至名歸的同時,也填補了韓國電影在坎城電影節金棕櫚零的突破。」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的光呀。今天來聊一聊奉俊昊以及背後的韓國電影。
  • 奉俊昊:讓韓國電影「出圈」的人
    與此同時,大膽也往往和新潮相輔相生,奉俊昊很多關於電影的想法,那個年代的觀眾會有點接受不了。比如他的第一部銀幕處女作《被綁架的狗》,漫畫式的想像力、誇張的表達,影評人介紹這部影片的上映,用了「橫衝直撞」四個字。放映反響不盡如人意,女主角裴鬥娜回憶他們的第一次舞臺問候,說「臺下座位都是空的」。
  • 奉俊昊電影最大的秘密:皮克薩利
    兩個月前,奉俊昊接受韓國JTBC電視臺孫石熙主播的訪問,再次提到了一個奉俊昊電影中的特點,就是 'L'art du piksari'。在奉俊昊的每部電影中,都有這種出人意料,又讓人忍俊不禁的「失誤」。這種失誤與其說是笑點,不如說是節奏。
  • 窮人如何寄生上流社會?奉俊昊新作《寄生蟲》坎城摘金棕櫚
    奉俊昊相信導演的職責就是反應他所處的時代。在階級越來越固化的韓國,窮人和富人幾乎沒有交集。奉俊昊通過「家庭教師」這一位於交界地帶的職業讓兩條平行線相交,用一個奇特的角度窺探了天上地下兩種人生,當貧困的基家走進富人家高不可攀的日常生活,會發生多可怕的事?
  • 深度:透過《寄生蟲》,體會奉俊昊給予亞洲電影的啟示
    樸社長身居高位,他所接觸的人非富即貴,他習慣了用社會地位衡量一個人的價值,這使得他的思想十分狹隘。片中,樸社長多次提到「越線」這個詞,在他看來,司機就應該做好他的工作,沒資格做任何一件工作範圍之外的事,「越線」的行為是他所深深厭惡的。而樸社長的夫人則是單純、善良的形象,關愛孩子、體恤丈夫,有著基本的禮貌,但也僅此而已。
  • 深度:透過《寄生蟲》,體會奉俊昊給予亞洲電影的啟示
    2016年到2020年的五屆奧斯卡金像獎中,包括《寄生蟲》在內,社會題材電影獲得了當中的四座最佳影片獎獎盃。電影《月光男孩》講述了非裔男孩「喀戎」在逆境中尋求真我的故事,《綠皮書》則講述了鋼琴家「唐」在司機「託尼」的幫助下,完成巡迴演奏的故事。在電影《寄生蟲》中反映的社會問題也是當下許多發達國家中真實存在著的。
  • 奉俊昊:韓國票房之王的電影人生
    「我的電影如果沒人看,就回家開影像店。」奉俊昊當初曾這樣說過。他的處女作《綁架門口狗》講述一個失意的大學講師和一隻狗的故事。電影雖然頗受評論界好評,但票房卻不太理想。作品充滿社會隱喻貫導演笑稱勿過度解讀生在書香門第,在大學主修社會學,再加上他的電影中兼具商業與藝術,這讓不少影評人、電影學者給奉俊昊帶上了「電影社會學家」的頭銜。
  • 20年僅7部作品,《寄生蟲》獲4項奧斯卡,奉俊昊拍電影有3個秘訣
    ——奉俊昊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寄生蟲》爆冷一舉囊括了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國際電影和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加上之前全票通過獲得的金棕櫚,這部《寄生蟲》可謂是亞洲之光,是韓國電影史上濃重的一筆。而奉俊昊也成了繼李安之後第二個獲得「最佳導演」殊榮的亞裔導演了!從影迷到導演,「電影社會家」奉俊昊的養成記1969年,奉俊昊出生在韓國傳統教育文化城市大邱。
  • 絕對意想不到的母親形象構建,奉俊昊並非僅有《寄生蟲》
    奉俊昊的導演風格自成一派,相對於他其他更為出名的電影來說,接下來要講的這部電影《母親》顯得比較冷門,但從中依舊可以看出奉俊昊爐火純青的導演調度,將人的私慾與社會的冷峻刻畫得十分深刻。奉俊昊的電影其商業性與藝術性總能進行完美的融合,所以受眾比起純藝術電影來說要廣泛許多,這也是為什麼好萊塢體制孕育下的奧斯卡會如此青睞奉俊昊的原因。
  • 導演奉俊昊與《寄生蟲》
    奉俊昊歷年作品中,很難用一種類型定義他的電影,或許正因他忠於現實的創作與呈現,使其作品總有貼近真實的元素,畢竟沒有誰的人生,可以簡單貼上單一類型標籤。奉俊昊導演補充說:「在拍攝的時候也好,後期製作的時候也好,都能感覺到這部電影裡沒有壞人。回顧我們社會,也並不是只有精神病患者或者帶著惡意的人,對於這些「壞人」所犯的罪大家會這麼說,「她很善良的,但是她卻殺了人。」
  • 奉俊昊×是枝裕和:日韓電影「家族故事」
    奉俊昊:您很經常以家族為主題來拍攝作品,這次感覺更加正式向日本或者社會系統本身,某種分界線衝突的領域進行擴張,在那裡從一開始就放入自己的主要目標,是帶著對主題的野心開始拍攝的嗎?還是自然地想著這樣的人物、場所、狀況會怎麼樣呢?自然而然地展開呢?我很好奇一開始寫劇本的時候。
  • 坎城獲大獎是韓國電影的勝利 也是奉俊昊的勝利
    頒獎典禮之後,奉俊昊導演和他的男主角、韓國國民影帝宋康昊帶著韓國的首尊金棕櫚獎盃來到媒體中心,將獲獎的喜悅第一時間和記者們分享。許多媒體感嘆:金棕櫚歸於《寄生蟲》,真是韓國電影的勝利。韓國電影早就勝利了。遠的不說,2018年,在六部亞洲電影入圍坎城主競賽的「亞洲大年」,場刊歷史最高分由韓國導演李滄東的《燃燒》獲得。
  • 奉俊昊如何拍《寄生蟲》?
    奉俊昊歷年作品中,很難用一種類型定義他的電影,或許正因他忠於現實的創作與呈現,使其作品總有貼近真實的元素,畢竟沒有誰的人生,可以簡單貼上單一類型標籤。奉俊昊導演補充說:「在拍攝的時候也好,後期製作的時候也好,都能感覺到這部電影裡沒有壞人。回顧我們社會,也並不是只有精神病患者或者帶著惡意的人,對於這些「壞人」所犯的罪大家會這麼說,「她很善良的,但是她卻殺了人。」
  • 奉俊昊這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是如何成為韓國電影的經典之作的
    "改編自真實事件",是電影字幕中最觸動人心的字眼,往往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比事件本身的效果更令人震撼,因為源頭的真實性,總是會讓人想起這些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不寒而慄。而本屆奧斯卡最佳導演奉俊昊執導的電影《殺人回憶》,就正是這樣一部"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