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俊昊以及背後的韓國電影

2021-01-10 我是你們的光呀

「前不久,第72屆坎城電影節正式落下帷幕,最終的金棕櫚大獎由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寄生蟲》斬獲。《寄生蟲》作為一部類型電影,擊敗了馬可·貝羅奇奧的《叛徒》,也擊敗了好評如潮,星光熠熠的《好萊塢往事》,更是擊敗了西班牙電影大師佩德羅·阿莫多瓦的《痛苦與榮耀》,一舉成為成為評審團主席伊納裡圖口中「真正具有社會關懷」的佳作,全票當選,實至名歸的同時,也填補了韓國電影在坎城電影節金棕櫚零的突破。」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的光呀。

今天來聊一聊奉俊昊以及背後的韓國電影。

奉俊昊,韓國電影歷史創造者

要知道韓國電影在此前是一次都未曾被最高獎項青睞過的,只有在2002年林權澤帶著《醉畫仙》拿下坎城最佳導演,樸贊鬱憑藉《老男孩》獲得評審團大獎,隨後又憑藉《蝙蝠》獲評審團獎,到2007年李滄東又憑藉《密陽》把全度妍送上了坎城影后的寶座,除此之外,無它。

奉俊昊這次《寄生蟲》的得獎,在為韓國電影史捧回第一座「金棕櫚」時,也在創造了韓國電影的歷史。

奉俊昊1993年畢業於延世大學社會學專業,上學期間參與校外的電影社團,以編劇和導演的身份拍攝短片《白色人》,首次觸電執導影片,畢業後進入韓國電影學院學習,後執導了短片電影《鏡頭裡的記憶》和《支離破碎》,並且擔當過照明、攝影、場記等多個工種。雖說處女作是短片《白色人》,但人們通常都把《綁架門口狗》作為他的處女作,實在是因為本片太過於出色。奉俊昊雖然屬於一鳴驚人的類型,但更是踏踏實實的實幹型導演,他憑藉著過人的才智和勤奮的工作拍攝出極具吸引力、極高的表現力的作品,令人刮目相看。2003年拍攝的《殺人記憶》為奉俊昊在電影界建立了極高地位,該片先後獲得了第2屆大韓民國電影獎最佳導演獎,第2屆大韓民國電影獎最佳劇本/編劇獎,第16屆東京電影節亞洲最佳電影獎,第40屆大鐘獎最佳導演獎,第51屆聖巴塞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新人導演獎和FIPRESCI獎以及釜山電影評論聯合會最佳劇本獎。2003年的大豐收讓其作品的流行度之廣,由此引發的韓國2003年的劇本熱也讓人津津樂道。

從2000年的《綁架門口狗》到2019年的《寄生蟲》,19年來奉俊昊只拍了七部長片,他的作品數量絕不能用高產來形容。

作為韓國首屈一指的類型片導演,他是西方世界最早熟知的那批韓國導演之一,他也曾被昆汀稱讚為「八九十年代後,最有史匹柏氣質的導演。」

而在所有的韓國導演群中,近年來也逐漸開始有了一種「奉俊昊有固定風格」這個說法,所謂「奉俊昊風格」就是指奉俊昊的電影像是好萊塢體系中運作的反好萊塢影片,有著電影工業的品質與成熟,也有著類型片的敘事外殼,同時又站在文化反思和「作者電影」的立場去解構重組類型片的模式,超越傳統類型片而形成一種獨特的個人風格。

而他作為韓國導演的貢獻在於,他獨特的審美和風格在好萊塢模式中凸顯出個人個性,而這種個性放眼好萊塢就被視作是一種韓國個性;另一方面,這種個性,讓西方電影藝術對韓國電影的內在社會價值和美學觀念有了某種意義上的承認,雖然只是一個開始,但相比較中國與好萊塢的合作,奉俊昊無疑是起到了示範的作用。

身為導演,奉俊昊總有一種將社會議題「電影化」的能力,他徹底實現了「作者電影」與大眾文化生產的某種嫁接。

類型片(反類型)+社會議題+現實主義+小人物\底層人物+作者化處理=奉俊昊風格

這是他在類型片領域不停地探索的結果,也是韓國電影工業近百年來的發展與完善,每年都能穩產一定數量和質量的類型片的結果。

走向類型偏執的韓國電影

在韓國電影發展以及電影產業振興過程當中,有一個關鍵的節點,就是韓國的《電影法》。1999年,金大中政府對「電影振興法」的第二次修訂,是韓國歷史上最重要的電影政策。主要內容有四點:

1、廢除電影審查制,轉為分級制;

2、以市場為主導,尊重電影產業自律權,成立專門的民間電影管理協會「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

3、嚴格執行國產電影的銀幕配額制;

4、資金上支持,允許和鼓勵風險投資進入電影產業。

配額製作為保護傘,對於90年代體制、投資、技術等各方面還非常脆弱的韓國電影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1999年徹底放開管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和積累,本土電影逐漸具備了和好萊塢自由競爭的實力,雖然韓國電影體量小,但發展勢頭由此開始增長。

在這種發展勢頭下,韓國誕生了許多優秀的導演,比較知名的有姜帝圭,代表作:《生死諜變》、《太極旗飄揚》等;

奉俊昊,代表作:《寄生蟲》、《殺人回憶》等;

金基德,代表作:《空房間》、《春夏秋冬又一春》等;

李滄東,代表作:《燃燒》、《綠魚》等;

樸贊旭,代表作:《老男孩》、《親切的金子》等;

洪尚秀,代表作:《豬墮井的那天》、《江原道之力》等。

基本上可以看到除了少數幾個搞純藝術片的導演外,絕大多數都是類型片導演,這也是韓國電影的一大特色。

得益於寬鬆的審查制度讓韓國電影工作者可以在影片裡盡情傾倒對社會黑暗面的不滿與憤怒。於是乎,韓國的這些商業電影你能很明顯地感受對政治體制的微詞、對各種政客虛偽嘴臉的嘲諷、對司法無能與腐敗的控訴。而大國中夾縫求生的地緣政治與風雨飄搖的國內政治局面也給韓編劇們提供了很多勁爆的素材,大量的韓國電影也由此呈現出一種狀態,那就是韓國國民焦慮心態。

在敘事模式、剪輯技巧、特效運用等方面,韓國電影的許多商業片都有著明顯的好萊塢印記,不過隨著不斷的發展,韓國電影人也逐漸摸索出了自己的模式,在亦步亦趨的模仿中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逐漸成型壯大,類型片+現實主義題材基本是韓國電影套路。「類型片韓國化」或者說「韓國化類型片」是韓國電影的一大特色。

韓國電影的優點有目共睹,但它的缺點一樣突出。韓國的大部分類型電影在劇情和節奏上都存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泡菜式」濫情,往往一發不可收拾。近年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黑」政府題材,黑社會題材盛行,有點一味地為黑而黑,而商業化的運作,使得題材本身所具有的深度開始流俗化。看得韓國電影越多就會越發覺得,韓國電影似乎走向了某種類型偏執。

奉俊昊的出現,或者說他的《寄生蟲》的出現是一個意外之喜。

奉俊昊對於韓國電影的重要性和貢獻在於,身為導演,他總有一種將社會議題「電影化」的能力,他徹底實現了「作者電影」與大眾文化生產的某種嫁接,而這個方向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韓國電影未來發展的方向。甚至,它是未來東亞電影走向世界的一個可實行的方向。

而這些案例和啟示對於中國電影,對於華語電影,無不起著一個借鑑和學習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奉俊昊:讓韓國電影「出圈」的人
    奉俊昊和《寄生蟲》「勝利」後,韓國總統文在寅立刻發來「賀電」。他說《寄生蟲》以最韓國化的故事打動了全世界的心,向世界證明了這一力量。 更再次強調為了讓韓國電影人盡情發揮想像力,沒有擔憂地製作電影,「政府也會一起努力。」
  • 奉俊昊拿下了坎城欠《燃燒》的金棕櫚!韓國電影到底憑什麼?
    奉俊昊的《寄生蟲》點燃了坎城。當坎城把欠《燃燒》的金棕櫚,還給了韓國電影,這位韓國電影鬼才下跪為他的電影男神宋康昊獻上了金棕櫚獎盃。隨後他用手帕細心擦拭起這個韓國電影夢寐以求卻一直求而不得的大獎,最後對全世界說:今年是韓國電影100年,坎城給了我一份大禮。去年韓國導演李滄東的《燃燒》也是場刊評分第一,但最終大熱倒灶顆粒無收。
  • 奉俊昊:用電影審視社會
    2000年,奉俊昊憑藉長篇處女作《綁架門口狗》出道。《綁架門口狗》是一部具有荒誕幽默色彩的黑色喜劇,圍繞一隻狗的安危敘述故事,在一連串搞笑場面背後,表達出了對現代生活中人的精神危機的關注。由宋康昊、金相慶和劉勝穆等主演,該片先後獲得了第2屆大韓民國電影獎最佳導演獎,第2屆大韓民國電影獎最佳劇本/編劇獎,第16屆東京電影節亞洲最佳電影獎,第40屆大鐘獎最佳導演獎,第51屆聖巴塞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新人導演獎和FIPRESCI獎以及釜山電影評論聯合會最...2006年,奉俊昊創作了整整3年時間的科幻片《漢江怪物》上映。
  • 奉俊昊:韓國票房之王的電影人生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通訊員 劉靈淵韓國著名導演奉俊昊的新片《寄生蟲》於不久前開機。本片是繼2009年《母親》之後,奉俊昊導演時隔十年重返韓國本土電影創作,此前的作品《雪國列車》(點播路徑:電影-科幻)、《玉子》走得都是國際路線。
  • 奉俊昊這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是如何成為韓國電影的經典之作的
    在IMDb的影史Top250榜上,《殺人回憶》排名第202名,在豆瓣電影Top250榜上,排名第124位,可見在影迷心目中的經典程度。從2000年開始 ,韓國電影在中國影迷裡傳播的過程中,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對韓國電影的既有印象。
  • 奉俊昊的電影,到底藏著什麼秘密?
    作為韓國百年電影發展史中,我們不能夠忽視奉俊昊。他是姜帝圭之後,韓國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導演,同時他還在第93屆的奧斯卡金像獎上獲得了最佳影片等4大獎項,給韓國送上第一座奧斯卡的導演。一頭天生濃密的自然卷,永遠駕著一副黑框眼鏡的奉俊昊看起來鐵憨憨的,但是他的電影正如他本人一樣,鐵憨憨的外表下,有著看似波瀾不驚實則隱藏著巨大能量的能量。我們有必要去了解奉俊昊。
  • 坎城獲大獎是韓國電影的勝利 也是奉俊昊的勝利
    頒獎典禮之後,奉俊昊導演和他的男主角、韓國國民影帝宋康昊帶著韓國的首尊金棕櫚獎盃來到媒體中心,將獲獎的喜悅第一時間和記者們分享。許多媒體感嘆:金棕櫚歸於《寄生蟲》,真是韓國電影的勝利。韓國電影早就勝利了。遠的不說,2018年,在六部亞洲電影入圍坎城主競賽的「亞洲大年」,場刊歷史最高分由韓國導演李滄東的《燃燒》獲得。
  • 奉俊昊電影大盤點
    分六個板塊:桃子與少女的屍體、可憐的智障兒、暴烈刑警、雙手如女人般柔軟的殺人犯《殺人回憶》被普遍認為是韓國影史級別的扛鼎之作,而這部片上映時距離他的長片處女作《綁架門口狗》僅相隔三年。電影由幽默戲謔到沉重深刻,跳脫了懸疑片注重結果的常理,既然取材懸而未決的「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真實事件,相比於結果,在過程中奉俊昊想表現的東西就更重要、更豐富了。
  • 韓國第一座金棕櫚,憑什麼是給了奉俊昊?
    所以,這座金棕櫚,不僅僅屬於奉俊昊一個人,它也屬於所有勇於變革的韓國電影人,更屬於自由表達,屬於完整的藝術。很多人暫時都還沒能看到這部閃耀坎城的《寄生蟲》,在這之前,梳理一下奉俊昊的作品,會讓我們更懂這部電影。作為386世代的代表導演之一,奉俊昊大概是他們中間乃至整個韓國導演序列裡,國際化和商業化色彩最濃的一位。
  • 「倖存者」奉俊昊
    這10年中,現實主義類型片一度成為韓國影壇的對外名片,在中國等亞洲國家產生了模板式的影響力。然而,當奉俊昊回到韓國時,本土影視已顯露疲態。以漫威系列為代表,好萊塢的工業化生產和商業運作進入一個更高的維度,這讓韓國電影抵抗乏力。
  • 奉俊昊:從社會學學生到韓國「國寶級」導演
    這篇文章是【導演的十年】系列的第十五篇每個導演背後,都有你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1月13日,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公布2020奧斯卡獎項提名名單,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獲得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獎提名, 並且入圍了最佳導演、劇本
  • 奉俊昊新任威尼斯電影節主席,「天選之子」將把韓國電影領向何方?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 2020年2月,《寄生蟲》橫掃奧斯卡四項大獎,拜導演奉俊昊所賜,韓國電影迎來史上的高光時刻。時隔一年,這部電影的餘暉依然恩澤韓國影壇。1月15日,第7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宣布主競賽評委會主席將由韓國導演奉俊昊擔任,這是韓國人首次擔任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 「倖存者」奉俊昊
    這10年中,現實主義類型片一度成為韓國影壇的對外名片,在中國等亞洲國家產生了模板式的影響力。然而,當奉俊昊回到韓國時,本土影視已顯露疲態。以漫威系列為代表,好萊塢的工業化生產和商業運作進入一個更高的維度,這讓韓國電影抵抗乏力。
  • 奉俊昊電影宇宙入門指南
    一部《殺人回憶》,讓很多人發現了韓國電影;一部《雪國列車》,將一個好萊塢範式之外的「反烏託邦」故事帶入全球觀眾的主流視野;一部《寄生蟲》,寫下韓國電影在今年坎城電影節上的高光時刻。這是他們最淺顯的問題意識的外露,也是建立一個完整的電影宇宙和世界觀的起點。所以,解碼奉俊昊,不妨從他的片名入手。
  • 奉俊昊和宋康昊第五次合作,這部韓國新電影《寄生蟲》必火!
    熟悉韓國電影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目前韓國影史評價排名第一的電影就是奉俊昊和宋康昊在2003年合作的《殺人回憶》,這是一部讓人窒息卻欲罷不能的作品
  • 韓國粉絲眼中的「國寶」奉俊昊:《寄生蟲》裡的地下室,在韓國真的...
    現在看來,「配得上一切榮譽」這句短評簡直就是「神預測」——當我得知奧斯卡把「最佳外語片獎」改成「最佳國際電影獎」時,我甚至有種想法——這可能是為了奉俊昊、為了把最佳電影頒給《寄生蟲》所作的鋪墊。《寄生蟲》在第62屆坎城電影節奪得最高獎項金棕櫚時,整個韓國就已經轟動了。當時我媽媽很興奮地打電話跟我說這件事情。
  • 著名韓國導演奉俊昊的高分電影 每部都是經典
    他是執導《殺人回憶》,《怪物》,《寄生蟲》等影片的韓國導演。1969年出生於大邱,畢業於延世大學社會學系和韓國電影學院(KAFA)。奉俊昊導演於2019年5月25日憑藉電影《寄生蟲》獲得了第72屆坎城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金棕櫚獎。
  • 韓國陷入《寄生蟲》「狂熱」中,政客提議為奉俊昊建博物館
    在更高的層面,《寄生蟲》的奧斯卡大捷,也在韓國政壇引發了不小的震動。奧斯卡結果揭曉當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在社交平臺發文祝賀奉俊昊導演及所有劇組工作人員,感謝他們以最韓國的故事打動了全球觀眾,向世界證明了韓國電影的力量。
  • 控訴人,奉俊昊
    ;這是韓國電影,也是亞洲電影第一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全世界開始認識韓國電影,認識導演奉俊昊。 1969年,奉俊昊出生於韓國傳統的教育文化城市大邱,他父親是位畫家、設計師,他的外公是韓國著名的小說家,他們都是某種藝術的表達者,奉俊昊身上也天然攜帶著藝術基因。 他喜歡觀察,尤其喜歡觀察人。人和人關係的微妙變化,經常會吸引他的注意力。這些都成為日後他電影作品裡的素材。
  • 捧回韓國第一座金棕櫚,奉俊昊真像他自己說的那樣全靠幸運?
    最年輕、一貫以類型片見長、僅憑《玉子》入圍過一次坎城主競賽的奉俊昊,一度被認為是距離坎城「藝術性」最遠的。但這次的勝利並非偶然:在過去20年,奉俊昊始終以獨特的才華,與韓國乃至全球電影氣候變化持續共振。從個人來看,通過7部長片,奉俊昊證明了自己作為優秀導演的素養:對鮮明作者性的培養,向新電影題材和形式的大膽探索,應對多種創作土壤的適應性,以及對於技術變化的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