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者」奉俊昊

2021-02-11 三聲

此時,距離他的上一部本土題材的作品《母親》已經過去10年。這10年中,現實主義類型片一度成為韓國影壇的對外名片,在中國等亞洲國家產生了模板式的影響力。然而,當奉俊昊回到韓國時,本土影視已顯露疲態。以漫威系列為代表,好萊塢的工業化生產和商業運作進入一個更高的維度,這讓韓國電影抵抗乏力。

 

2013年,韓國票房前10名中僅有《鋼鐵俠3》1部引進片,其餘皆為本土的類型片,涉及歷史、罪案等多種題材;而到了2018年,《蟻人2》、《復聯3》為代表的好萊塢電影佔據了6強席位,漫改電影《與神同行》佔據2席,《完美的他人》改編自義大利電影《完美陌生人》,《安市城》則為虛構歷史題材——現實主義類型片已不見蹤影。

 

過去十餘年對於社會議題和刑事罪案的運用到了枯竭期,可供發掘的題材在不斷消耗;批量的流水線生產讓作品缺乏獨特的作者性和深刻的反思意義,逐漸淪為新聞展示和情緒煽動;忠武路人才遲遲未迭代更新,少數實力演員不得不在各種電影中反覆穿梭。種種因素讓觀眾產生了強烈的審美疲勞。

 

韓國電影要提振傳統,就需要「強人救國」——強大社會思考能力、強大的作者性和強大的類型片駕馭力。帶來《燃燒》的李滄東滿足了前兩個條件,而奉俊昊和他的《寄生蟲》三者全中,自然而然地拿回了金棕櫚。

 

奉俊昊為那一代韓國導演的奮鬥畫上最後一個圓滿的閉環,也真正成為了舊時代韓國電影的「倖存者」。他的個人能力發揮得愈大,則愈意味著背後的韓國電影瓶頸深陷。

 

面臨這樣的局面,奉俊昊帶來的強震能否持續,韓國電影如何在本土現實題材之外找到新的發展空間,以及能否在產生新一批奉俊昊、李滄東和樸贊鬱,都處於迷霧之中。即便對於奉俊昊自己而言,過往一次次冒險的成功也難以有規律可循。

 

「對於過去,熱門作品只要具備有趣、有衝擊性、新穎其中一點就可以。現在不是了,有趣的同時還得新穎才行。因此,冒險性的嘗試尤為重要。我一直覺得我的電影不穩定,我的成功只能說是幸運吧。」

  

參考資料:

1.   左亞男,《神話的緣起與持續——從 1999—2012 年韓國電影振興的兩次浪潮談起》

2.   張燕、譚政 《2012-2013:韓國電影產業復興的新界點》

3.   樸希晟,《2014/2015/2016韓國電影產業掃描》

4.   耿 羽,蒙建維,彭玉鈞 《後配額時代的韓國電影產業新變化探析》

5.   鳳凰文化,《奉俊昊:沒有獨裁和審查,我這一代電影人是幸運的》

6.   時光網,《怪才奉俊昊:「小人物」中鑄就的大導演》

7.   時光網,《2018韓國電影市場:大製作連敗小片救市忙,本土片險勝引進片》

8.   南都周刊,《奉俊昊:怪胎、控制狂》

9.   北方公園,《韓國電影開花,奉俊昊結果》

10. 閔思嘉,《韓國第一座金棕櫚,憑什麼是給了奉俊昊?》

11. 36Kr,《Netflix威脅將從坎城退片,流媒體和傳統電影行業正式宣戰?》

相關焦點

  • 「倖存者」奉俊昊
    然而,當奉俊昊回到韓國時,本土影視已顯露疲態。以漫威系列為代表,好萊塢的工業化生產和商業運作進入一個更高的維度,這讓韓國電影抵抗乏力。 奉俊昊為那一代韓國導演的奮鬥畫上最後一個圓滿的閉環,也真正成為了舊時代韓國電影的「倖存者」。他的個人能力發揮得愈大,則愈意味著背後的韓國電影瓶頸深陷。 面臨這樣的局面,奉俊昊帶來的強震能否持續,韓國電影如何在本土現實題材之外找到新的發展空間,以及能否在產生新一批奉俊昊、李滄東和樸贊鬱,都處於迷霧之中。
  • 奉俊昊和《寄生蟲》是怎樣創造「神話」的?
    「神話」繼續:他的每部作品都值得細細回味韓國導演奉俊昊出生於1969年,1988年畢業於延世大學社會系。奉俊昊屬於典型的韓國「386世代」:出生在韓國軍政府的高壓統治時期,少年時代經歷著韓國經濟的高速變革和政治運動的動蕩起伏。韓國這段特殊的歷史背景孕育出獨特的奉俊昊。
  • 控訴人,奉俊昊
    ;這是韓國電影,也是亞洲電影第一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全世界開始認識韓國電影,認識導演奉俊昊。 1969年,奉俊昊出生於韓國傳統的教育文化城市大邱,他父親是位畫家、設計師,他的外公是韓國著名的小說家,他們都是某種藝術的表達者,奉俊昊身上也天然攜帶著藝術基因。 他喜歡觀察,尤其喜歡觀察人。人和人關係的微妙變化,經常會吸引他的注意力。這些都成為日後他電影作品裡的素材。
  • 導演奉俊昊與《寄生蟲》
    黑色幽默與無法預測的悲喜劇 奉俊昊電影參雜著很多黑色幽默,讓人覺得荒謬而搞笑,又能不拖泥帶水的建立危機感,營造緊張氛圍。對於自身風格的解釋,他更視為一種悲喜劇的手法:」即使你不是壞人,壞事一樣會發生,這就是為什麼悲喜劇難以預料的原因。」奉俊昊解釋。
  • 《雪國列車》結局之後的故事,小女孩成為了最後的倖存者!
    這段話來自於《雪國列車》的電影導演奉俊昊,這本漫畫對他的人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隨著電影讓全世界都了解了這本原作於法國的經典科幻作品,他的評價也被附在了雪國列車的第四部作品的封面上。其實這也不能怪班傑明·勒格朗,畢竟雪國列車的設定上是「科幻小說」,但是其內核卻是充滿了對社會諷刺的悲劇,羅布設計的劇情含蓄而緊密,續集的創作難度也大大加深,就像電影版《雪國列車》就是導演奉俊昊這本漫畫的理解,畢竟在電影出現之前,這本圖像小說僅僅在韓國和法國有些名聲。
  • 我依然相信,奉俊昊導演尚未登頂
    奉俊昊的父親奉相均(音譯),是韓國第一代圖形設計師,曾舉辦過11次個人畫展。據鄰居回憶,奉俊昊小時候就展現出了畫畫的天賦,畫的漫畫栩栩如生,風格各異。現任研成大學服裝設計商業系教授、奉俊昊的姐姐奉智熙(音譯)也曾在採訪中提到,由於工作的關係,父親常會將自己設計和繪畫的作品作為禮物送給他們,他的書房裡也滿是風格各異的藝術品。
  • 將網大《玉子》帶上坎城的奉俊昊,他的每部電影都值得一看
    、樸贊鬱榜上有名,其中奉俊昊超過樸贊鬱排名第24位。奉俊昊以三位韓國警察的調查經歷為切入點,將當時韓國鄉村的貧窮、愚昧、「燈火管制」期間的壓抑,以及科技的無力感嵌入其中,影片裡處處有奉俊昊對政治的隱喻。奉俊昊出生於1969年,80年代的軍事獨裁和政治暴力充斥著他的少年生活。
  • 奉俊昊——《雪國列車》
    韓國電影在千禧年以來進入了一個無比繁榮的盛放年代,國內的商業電影不斷刷新票房紀錄,而在國際影展上的藝術電影更是向全世界接連不斷地推出一位又一位風格鮮明而極具影響力的導演:李滄東、樸贊鬱、奉俊昊、金基德這幾位絕對是千禧年代韓國導演裡數一數二的頂尖人物,而目前來看奉俊昊
  • 奉俊昊再次證明,他才是爆款導演
    2005年,奉俊昊在拍《漢江怪物》的時候,在漫畫書店偶然看到一本法國漫畫,一個下午,站著把書看完。他決定要把這個故事拍成電影,就是《雪國列車》。主演是奉俊昊特別喜歡的演員蒂爾達,兩人在坎城的時候就敲定合作。還有美隊埃文斯。
  • 奉俊昊如何拍《寄生蟲》?
    黑色幽默與無法預測的悲喜劇 奉俊昊電影參雜著很多黑色幽默,讓人覺得荒謬而搞笑,又能不拖泥帶水的建立危機感,營造緊張氛圍。對於自身風格的解釋,他更視為一種悲喜劇的手法:」即使你不是壞人,壞事一樣會發生,這就是為什麼悲喜劇難以預料的原因。」奉俊昊解釋。
  • 奉俊昊電影宇宙入門指南
    三部影片,有一個共同的導演、編劇和作者:奉俊昊。這個名字,稱得上是近年來韓國電影界最引人注目的文化輸出。相比第一梯隊國內同行們的表現——李滄東距離坎城金棕櫚的一步之遙,樸贊鬱未曾全面打開的國際市場——奉俊昊取得的成績堪稱韓國影人的一次「出埃及記」,比之洪尚秀的文藝「小清新」,他也更能顯出一個「世界級導演」的格局。
  • 捧回韓國第一座金棕櫚,奉俊昊真像他自己說的那樣全靠幸運?
    這位「只拍我想拍的電影」的怪咖未必有意去追逐時代——但如果以獎項作為探討標準,一次次的選擇無疑讓奉俊昊成為了韓國電影最終的「倖存者」,背後串聯著電影的文化轉向和產業變革,這也是他高於獎項的價值。01 | 上升期的成功轉向2000年具有豐富的意味。這一年,林權澤的《春香傳》代表韓國第一次提名坎城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一時風光無兩。
  • 奉俊昊電影大盤點
    最近《寄生蟲》出源期間,把奉俊昊的長片也重刷了下來做個盤點。奉俊昊韓國最具票房號召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導演,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畢業於延世大學社會學系。憑《寄生蟲》拿下72屆坎城金棕櫚,在歐洲文藝片頹勢的情況下接棒了《小偷家族》,是亞洲第九個金棕櫚。
  • 奉俊昊:用電影審視社會
    2000年,奉俊昊憑藉長篇處女作《綁架門口狗》出道。《綁架門口狗》是一部具有荒誕幽默色彩的黑色喜劇,圍繞一隻狗的安危敘述故事,在一連串搞笑場面背後,表達出了對現代生活中人的精神危機的關注。2003年,奉俊昊拍攝驚悚懸疑片《殺人回憶》,影片取材於真實的連環殺人案,講述了小鎮警察和從漢城調來的蘇警察共同調查一系列連環殺人案的故事。
  • 奉俊昊導演經典影片回顧
    奉俊昊導演的電影《寄生蟲》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榮膺最佳影片、導演、原創劇本、國際電影獎四項大獎。這在韓國電影史乃至世界電影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按照時間順序回顧了如今已躋身世界級電影巨匠行列的奉俊昊過去的賣座電影。
  • 回顧創作生涯,奉俊昊51歲生快
    值此奉俊昊首次客座《視與聽》編輯之際,湯尼·雷恩(Tony Rayns)——亞洲電影專家,同時也是奉俊昊作品從最初的擁護者,將與奉俊昊一起探討那些曾點燃他對電影熱愛的痴迷與影響,回顧他的創作生涯。注2)奉俊昊母校延世大學掛橫幅慶祝獲獎奉俊昊 的 迷影回憶Memories of Obsession我在高中時,對韓國的經典電影一無所知。舉例來說,我完全不了解金綺泳的影片。當時我主要關注70和80年代的美國類型電影,以及歐洲電影,通過電視來看。
  • 奉俊昊電影最大的秘密:皮克薩利
    兩個月前,奉俊昊接受韓國JTBC電視臺孫石熙主播的訪問,再次提到了一個奉俊昊電影中的特點,就是 'L'art du piksari'。在奉俊昊的每部電影中,都有這種出人意料,又讓人忍俊不禁的「失誤」。這種失誤與其說是笑點,不如說是節奏。
  • 奉俊昊《寄生蟲》
    為何奉俊昊能深得世界各地電影節大獎評委們的喜愛?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奉俊昊的電影主題抓住了當下社會的脈搏。 作為「電影社會學家」,奉俊昊的電影一直在描述階層之間的固化與撕裂。《寄生蟲》就是一個講述底層互相傾軋的故事。但與典型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不同的是,觀眾很難代入弱勢的一方,觀眾已經無法從類型套路上去享受電影。
  • 奉俊昊以及背後的韓國電影
    「前不久,第72屆坎城電影節正式落下帷幕,最終的金棕櫚大獎由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寄生蟲》斬獲。今天來聊一聊奉俊昊以及背後的韓國電影。奉俊昊,韓國電影歷史創造者要知道韓國電影在此前是一次都未曾被最高獎項青睞過的,只有在2002年林權澤帶著《醉畫仙》拿下坎城最佳導演,樸贊鬱憑藉《老男孩》獲得評審團大獎,隨後又憑藉《蝙蝠》獲評審團獎,到2007年李滄東又憑藉《密陽》把全度妍送上了坎城影后的寶座,除此之外,無它。
  • 奉俊昊:從社會學學生到著名導演
    事實是,當時剛過而立之年的奉俊昊常常對忠武路(註:首爾最著名的電影街)的商業電影製作體系感到無所適從,他在回憶觀看電影首映的情形時說,在片尾字幕還在滾動、影院燈未亮起之前,自己就趕緊逃離了座位,走出影院平靜了半天。之後的三年對於奉俊昊來說是蛻變的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