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一生的敵人不是六國,而是一直待在自己身邊最大的「忠臣」

2020-12-28 黎顧百年

李斯被認為是嬴政統一六國的左膀右臂,但事實上,李斯才是嬴政最大的敵人,沒有之一。

你或許認為嬴政的左膀右臂不是王翦、蒙恬這些大將嗎?這些人只是嬴政統一的棋子,他們只是負責衝鋒陷陣,斬將殺敵的,真正的在後面起到決定作用的還是李斯,就像是後來漢朝的劉邦為什麼要把最大的功勞給蕭何一樣。

李斯可謂是歷經磨難才一步步地走上的權力頂峰,這一點在《大秦賦》中表現得最為真切。從劇中可以清楚地知道,李斯是這裡面知道事情最多的人,也是一個腦子好使的人,站在嬴政的立場想事情,出謀劃策,如果你這樣想的話,那就錯了。李斯並不是站在嬴政的一方,而是站在自己的一方,這一點在歷史上也是如此。

李斯入秦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這就是有才能的人,總是被冷落,內心的憤怒逐漸的變成了自私的為己謀劃。在秦朝呂不韋為相邦的時候,有那麼幾句實話,被一個小人郭開給說透了。對於呂不韋的功績,郭開是褒揚的,並沒有過分的貶低,原因是什麼呢?是呂不韋對於秦朝東出制定的政策是合理的,也是最合適的。

郭開說:"呂不韋在秦國這些年,既不閉關鎖國,也不東出滅國,但是小戰不斷,步步蠶食,丞相的位置那是穩穩噹噹的。"這一點李斯就沒有看到,李斯看到的是呂不韋的懦弱,沒有進取的雄心了,而是和嬴政一樣的想法,想要東出剿滅六國,在之前已經喪失了機會,而現在的秦國更加強大,更是東出滅六國的時機。

李斯這樣對嬴政道:"昔年秦與楚交戰,水灌鄢郢,取洞庭五湖江南,楚王逃至陳邑,但是若一鼓作氣滅掉楚軍,則可一舉拿下楚國,彼時,再向東,弱齊滅燕,從中吞掉韓魏趙,則稱霸中國,四鄰諸侯可朝也。"這一聽就是紙上談兵,雖然在嬴政繼位以後,秦國的國力沒有受損,而是更加的強大了,但是秦國也沒有一下子吞併楚國,再滅其他幾國的能力,這一點在位的秦王,丞相都是心知肚明的,可見李斯是急於表現自己,希望自己受到重用,而不是純粹的為秦國考慮。

李斯接下來說的:"今日今時秦軍東出,卻只為攻城奪地,本可豪取偏要蠶食,百年積聚有何用?六世餘烈也枉然。"可見李斯是多麼的對秦國此時的東出政策不滿意,也就是對實行這項政策的呂不韋有多不滿意,認為呂不韋根本不是為了大秦,不是大秦的忠臣,而李斯才是為大秦考慮的人,李斯才是忠臣。

經過對比,可以看出來,李斯這個人自私的有點可怕,或許看電視劇都認為李斯說的是對的,但其實拋開嬴政繼位的事實來說,呂不韋的這項國策在短時間內史很有效的。

幸虧是李斯前期無法掌控權力,要不然秦朝能不能在嬴政那一代完成統一還是另外一回事呢?自私是李斯的本性,從始至終都沒有改變,這也是為什麼說李斯是嬴政這一生最大的敵人的原因。

秦始皇嬴政想要四處看看這個新建的帝國,但是不成想在第五次巡行途中病死在沙丘,此時的秦國丞相李斯面對著趙高篡改遺詔立扶蘇為皇帝,竟然不反對,相反和趙高勾結在一起害死扶蘇和大將蒙恬,秦國的國運就這樣被改寫了。

為什麼李斯不尊重嬴政的遺詔讓扶蘇當皇帝呢?這就不得不說說這其中的緣由了。

李斯是一個愛面子,愛權力的一個人,而扶蘇和李斯雖然沒有什麼過節,但是也沒有過多的交集,或許是因為兩個人的意見相左,也可能是扶蘇看不上李斯。種種原因很可能導致扶蘇當皇帝後,李斯就不會是丞相了,這一點正是趙高來打動李斯的關鍵。

扶蘇這個人確實是一個剛毅果敢之人,在處理政事上有自己的想法,對於嬴政在位實行的一系列的嚴苛政令,說不定都要有所改動,對於江山社稷而言會有很大的幫助,而胡亥只不過是一個頑童而已。李斯的自私讓扶蘇完美的錯過了皇位,也讓秦朝最終走向了滅亡,最終的結果李斯也必定是不得好死了。

自私是可怕的,一年只差賠上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性命,也許是一個家族的命運,更甚者是一個國家的命運,因此自私不可取。

相關焦點

  • 李斯助始皇帝統一六國,有人評價其為「小人」,他到底做了啥?
    兩千多年前秦朝完成統一中國的壯舉,拋開千古一帝的始皇帝不說,論功勞最大者,其必為李斯也。其死後不僅不曾傳威名於世,更是遭到萬千名家大儒之唾罵。李斯到底為何受千夫所指?在他身上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秦始皇立志於統一天下,李斯又一直在尋求能統一的明主,李斯漸漸的就被秦始皇視為心腹。隨著秦始皇平定了嫪毐之亂,剷除權臣呂不韋,秦始皇終於獨攬大政,李斯的權力也不斷的擴大,他終於能放開手腳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了。但是好景不長,李斯由於持才放曠早已惹得其他大臣的妒忌和仇恨。最後韓國臥底鄭國修渠一事敗露,秦國眾人認為不可再重任六國之人,李斯也被下了逐客令。
  • 始皇帝掃滅六國,卻留下一個小國|衛國。是因為什麼呢?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0年,秦王嬴政統帥秦軍以勢如破竹之勢僅僅用了十年便掃滅六國,結束了數百年的戰亂。於公元前221年登基稱帝史稱「始皇帝」。 也就使得秦國歷代君王對商鞅抱有愧疚感,所以對商鞅的母國比較寬容,到了秦王嬴政的時候,滅六國都仍然保留了衛國的宗祀。 還有一種說法本來不想提的但是考慮了下還是提下好,畢竟到秦朝距今太久遠了。
  • 《始皇帝》
    《始皇帝》秦始皇為什么姓趙?他出生的時候叫作趙正,因為他出生在趙國邯鄲這個地方,他的爸爸子楚在邯鄲做質子。
  • 始皇帝的這步棋走的太急了
    阬殺可不是挖個坑把人埋了,而是把人殺了,然後堆起來,築成高臺,目的是震懾敵人。可以說秦軍看到這一幕,往後遇到項羽的部隊都會瑟瑟發抖。四、大秦帝國滅亡的原因對於大秦帝國滅亡的原因大家眾說紛紜,有的說李斯害得,有的說秦二世不行,也有的說秦朝暴政。
  • 為什麼秦始皇會登上熱搜榜:朕為始皇帝
    公元前221年,李斯上書始皇帝,提出了書同文字的建議,隨著文字的規範統一,嬴政隨即開始統一全國的度量衡和車軌尺寸。以法令的形式推廣到所有新的疆域。嬴政以一種幾乎謙卑的態度給予六國文化近乎最大的包容和吸納。可是他的真摯的誠意,滿腔的熱情還有一番苦心沒有得到他所期望的回報。從一開始這些東方學者消極的態度,到泰山封禪典禮對他公然的大肆譏諷嘲笑,他都沒有懲罰任何一個人。
  • 為什麼秦始皇會登上熱搜榜:朕為始皇帝
    可是電視上出演始皇帝的都是一些中年大叔或是垂垂老矣的形象,所以讓我們總是忽略年齡帶來的震撼。估計秦始皇自己都沒有想到能在2020年的熱搜榜上佔據一席之位,還有網友戲言兵馬俑和萬裡長城現在還在為國家的GDP做貢獻,可見秦始皇有多麼牛掰。而為什麼他的年齡和成就在現在會引起這麼多人的熱議呢?我們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分析。
  • 千秋功過論始皇
    對於始皇帝嬴政的千秋功過,當在縱觀秦國和東周歷史的基礎上方可得出中肯、客觀的評價。始皇帝嬴政最大的功績是一統中國,結束了中國歷史上最長時間的諸侯割據爭霸的混亂局面。秦國自立國以來也是幾經沉浮,自商鞅變法後才走上勵精圖治的坦途。
  • 鶴間和幸《始皇帝》
    年少的秦王繼位後,身邊發生了太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據史料記載,在秦始皇統治時期,七年中共出現了四次慧星,最長的一次時間有80天。慧星可觀測時間長,對當時的人來說是不吉利的事情,民眾瀰漫著恐慌心理,君王在此期間一般會謹言慎行。嫪毒之亂後秦始皇完成了成人禮,第二年罷免了呂不韋的相邦之職保留了侯位,在秦王下令其遷徙蜀地前呂不韋飲毒酒自殺。
  • 電視劇《大秦賦》中的始皇帝,歷史上他又是怎樣呢
    2020年大型古裝電視連續劇《大秦賦》,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始皇帝八年(前239年),秦王政年已21歲即將親政,但此時秦國朝廷中卻掀起了激烈的政治鬥爭。吞併六國
  • 始皇帝嬴政登基之後,在位十一年,做了哪些事情,為何被人說殘暴
    率領秦國的百萬虎狼之師,橫掃六國,統一九州,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帝王,為何晚年之時飽受詬病。公元259年出生的嬴政,十三歲即位為秦王,一生之中在秦王之位上坐了二十五年;統一天下稱帝十一年。為什麼這樣一位雄才大略之人,晚年會讓人咒罵他是暴君呢?
  • 始皇帝一定是被「黑」的最委屈的歷史人物
    前幾天的熱搜突然出現了一個幾千年前的歷史人物始皇帝,主要內容是關於人們對始皇帝年齡的刻板印象。其實世人對於許多歷史人物都有多多少少的刻板印象,如87年《紅樓夢》,雖然經典,但演員年齡確實跟原著裡人物的年齡對不上,也導致了觀眾對其中人物多多少少產生些刻板印象。
  • 護佑始皇帝長眠的「法寶」—秦始皇死後所發生的幾件「靈異」怪事
    秦始皇作為中華五千裡歷史中最偉大的帝王,始皇帝對於華夏文明的建立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其在子孫中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的。「朕統六國,天下歸一,築長城以鎮九州龍脈,衛我大秦、護我社稷。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再來看我們這位始皇帝,少年登基後秦國便處於緊張的局勢中,嬴政利用七年的時間爭取到足夠的時間穩定大局,而後十年始皇帝一統天下。它對中國乃至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稱為千古一帝。另一方面,他舉兵遠徵,無視其危害,廢除君道,確立私權,取締文書,冷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
  • 為什麼秦始皇滅了六國,最終卻沒能統一中國?
    秦始皇嬴政13歲即王位,一生南徵北戰鮮有敵手,在位期間先後滅了其餘六個諸侯國,北擊匈奴南徵百越,對內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廢除分封制,建立起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秦朝,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政治格局,功蓋三皇德高五帝自稱始皇帝,完成了歷史上不可一世的貢獻。
  • 追求長生不死,還未完全打開的皇陵,始皇帝生死之謎
    作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也被搬了出來,他傳奇的一生也成了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談資。其中議論最多的便是秦始皇求仙訪道,以達到長生不死的事。那麼始皇帝到底現在還活著嗎?眾所眾知,秦始皇的權勢達到了天下的頂峰,因此轉而尋求長生不死之術。這期間他為求長生,一共做了四件事。一是聽從方士盧生諫言,隱匿行蹤,用所為真龍之軀去驅散惡鬼。
  • FGO始皇帝測評
    FGO國服正在進行新年日替卡池,1月3日和1月11日將會迎來五星尺階始皇帝的首次復刻卡池,一年前沒能抽到政哥哥的遺憾,今年也是有機會補上了,但是時過境遷,去年始皇帝能夠在超高難度副本有高光表現,今年又是什麼情況呢?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下政哥哥的情況。
  • 祖龍魂死秦猶在——始皇帝嬴政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五十歲的政,於東巡途中,病逝於沙丘(今河北邢臺)。身後之事,無數的歷史文獻及藝術作品已經演繹了無數次,不再深入詳解。政生前,「自為始皇帝,後後繼者沿稱二世、三世,乃至萬世,傳之無窮。」他不會知道,自己建立的大帝國,在他身後,只存在了僅僅三年,後繼也勉強只到三世,且宗族也被屠戮殆盡。
  • 從秦王到始皇帝:嬴政的前半生
    《大秦賦》劇照殺嫪毐、囚趙姬、逐呂不韋,強硬收回「王權」「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身為秦王的嬴政已登上了歷史舞臺,多少在秦國乃至六國「刷」點存在感了。這時的嬴政已逐漸開始顯山露水,對權力的渴望日益增長,時刻準備著「大顯身手」施展自己的抱負。由於得天獨厚的「秦王」身份,嬴政身邊逐漸形成以王綰、李斯等人的「圈子」。加上父親秦莊襄王「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於民」的做法,在秦宗室的有力的支持下,嬴政還是有一定的根基的。
  • 秦始皇的逆襲:9歲被舉國追殺,13歲君臨天下,39歲統一六國
    他認為自己功蓋三皇五帝,於是改稱呼為「始皇帝」,自稱「朕」。這個稱呼,一直延續了幾千年。因為很多影視劇的渲染,很多人會認為,秦始皇繼任秦王、統一六國是順風順水的事,但事實上,他曾是最不可能完成這件事的人。秦始皇的逆襲,才是最讓人心動的過程。
  • 秦朝滅亡時,一支50萬的大軍竟按兵不動,只因始皇帝下了道死命令
    秦朝建立初期,因為六國需要修復一時半會兒恢復不過來,沒有出現大波動。十多年之後,隨著元氣恢復,六國百姓和大秦之間的矛盾算是爆發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各路起義軍。即便是章邯帶著部隊四處徵戰,也是無法挽回衰落的局面了。
  • 熱映的大秦賦,羋月被重新提起,那麼她與始皇帝什麼關係呢?
    這兩天熱播的《大秦賦》把幾年前的羋月傳給帶熱了起來,劇中不時談論羋月與始皇帝的關係,這就把刷劇的朋友們給整懵了,這羋月跟秦始皇又有啥聯繫呢?那我們今天就來扒一扒這羋月的(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后)和秦始皇(中國第一位皇帝)這兩個第一到底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