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工資制度從2009年開始實施,初衷是為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體現「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提高教師工資收入。前段時間有一則消息出現在大眾眼中,四川西南民族大學航空港校區門口,有幾十位老師拉著橫幅高喊「學校不公、還我績效」細究下來才發現事件始末是因為學校績效工資行政崗高於教學崗的不公平分配方案,校方決定邀請專業機構重新評估,如果最後的結果確定是有不妥,那麼就會對老師進行補償。
事實上多年來,績效工資頻受爭議,認為設置就很失敗,中小學校行政領導制訂績效分配方案,自然無法傾向教學教師,行政制訂規則都傾向行政後勤!績效就是給制訂規則的多分錢而已!顯失公平!卻仍然設績效,把老師的工資拿一部分出來重新多分配給行政後勤人員而已。實際上,教師績效工資分配的確是有不合理的現象,大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行政崗高於教學崗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已經到了需要改制的局面了。在操作過程中,這一不合理現象的存在,讓一線老師大失所望,就想前面提到的那所大學,行政崗10級的辦事員的績效工資比一名4級教授的績效工資還要高,換在任何人身上想必都是無法接受的。有網友建議取消績效分配,直接發給個人,不要用績效打擊工作積極性。
以前都是一線薪水多,現在完全顛倒,就醫護人員來講,醫生護士累死累活不如行政後勤多,是因為績效考核政策制定來自行政後勤嗎,你們對此現象有什麼要說的嗎?歡迎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