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人對於南寧這個地理概念,並非是行政區域上南寧所管轄的地方,通常所說的南寧,僅僅限於南寧盆地的市區和南邊的邕寧縣境,因為這一帶是最具有代表南寧的文化氛圍,交通聯絡上也是緊密的一體。
北邊的武鳴縣雖說行政管理所屬南寧市,但是不論是在路程距離還是語言文化習俗上,總感覺略有疏遠,更算不了是真正意義上的南寧。
南寧是廣西幾個地方文化的連接點,包羅囊括著白話、客家話、平話、壯話等語言因素,雖然這裡匯聚著幾種語言,每個語言的使用人群都有著自己的小區域,各個之間分明得互不相干。
嚴格意義上來講南寧屬粵語片區,大體上是由白話主導,白話跟平話、客家話(客家話在廣西稱為新民話)能相互聽懂也有很多相似互通的詞彙。
廣西粵語片區的語言雖說五花八門,但是有著太多的相同成分,不過是煮熟於一鍋裡的共同基因,以白話為標準方向,其他語言大同小異襯託著,形成廣西風格的粵語,白話一直以來承擔了南寧的母語地位。
隨著年代的變遷,在南寧能聽到白話的機會越來越少,現在南寧本土的年輕人基本聽不懂自己的母語,更不提會說了。
當今南寧人日常交流用得最多的是普通話,南寧的普通話特別具有特色,融入了很多本土白話的詞彙,這裡人所說的普通話俗稱南普,南寧人在時代的更替時期裡,造就了南普這種新文化內涵。
南寧人說普通話強烈的辨別率和味兒,成為了南寧這個群體的標籤,在這座乾淨整潔的城市裡,曾經作為標準粵語片區的南寧,母語慢慢消亡,南式普通話隨之遍地開花鋪蓋了所有南寧群體。
初見南寧人的感覺是平時說話輕聲細語,既使不認識也可以好好對待你,幫助人當作是一份人情,南寧人一直都提倡能幫就幫的城市精神!
要是你對南寧人來硬的,他們也不會示弱,摻和有本土粗暴式詞彙的南普飈出口如同行雲流水般犀利,確實能讓你不好招架。
在湖南衛視一檔天天向上的電視欄目上,主持人汪涵問到來自廣西南寧的演員王鷗,想聽她說說幾句家鄉話,在她們的歡快談笑聲中,王鷗用著幾句像是廣州口音的白話說著。
觀看節目的南寧觀眾看到後只能十分尷尬,雖然說的一樣是粵語,卻少了幾分地道的南寧味兒,最令人感慨的是,南寧白話已經沒多少人記起,被南式普通話全面代替後,留給南寧人無盡的懷念和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