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如何引導中學生培養藝術愛好、學會欣賞和體驗美

2020-12-25 人民網教育

原標題:美育在「擴容」

今年5月,羅店中學舞龍社團開展活動,胡文龍老師正在指導學生舞龍。受訪者供圖

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強調通過美育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媒體上這樣描述未來的學校美育:應該要教會學生美育的基本知識,教會他們去欣賞和體驗美、欣賞和體驗藝術作品﹔同時要教會他們專項的、專門的藝術特長。

中學美育的現狀是怎樣的?應該如何引導中學生培養藝術愛好、學會欣賞和體驗美?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訪了一些中學。有20多年高中教學經驗的特級教師、上海市進才中學美術教師張玉林告訴記者,從國家目前推行的課程標準來看,當前時期是中小學藝術課程最豐富、最多樣化的時期,並且國家未來還會進一步重視藝術教育,提倡豐富的藝術內容和綜合素養的藝術學習。

藝術課是怎樣變有趣的

因為小時候學習過鋼琴和唱歌,上海市進才中學高三學生石中玉非常喜愛音樂課。

這學期的音樂課講到電影配樂方面的內容,老師放了電影《加勒比海盜》中的片段。「第一次放,去掉了音樂,讓我覺得傑克船長動作有點滑稽,像一個小丑式的人物﹔而帶著背景音樂,就顯得他慷慨激昂、俠肝義膽。這種對比說明音樂對電影劇情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我小時候第一次看這部電影,卻沒有這麼深的感受」。

石中玉的同學王曦平很喜歡學校的藝術課和藝術類社團。她告訴記者,高一、高二每周一節藝術課,高三每兩周一節藝術課,雖然課時不多,但內容多樣。她在高一的音樂課上了解了音樂劇,還因為在課上看了綜藝節目《聲入人心》而喜歡上這門藝術﹔同學們還會排練表演集體舞節目、參加10月歌會﹔高二美術課結合學校「服裝秀」活動,同學們學習了各個國家的服裝文化,並一起動手設計、製作、展示服裝﹔英語課文中有《歌劇魅影》,她就和同學們在「課本劇」活動中編排演出了這個劇目,很受歡迎。

進才中學的藝術課現狀,是近年來我國中小學藝術教育提升的一個例子。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近日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大部分省(區、市)義務教育階段都能按照國家課程設置方案保証音樂、美術課程總量不低於總課時的9%﹔高中教育階段,全國93.2%的學校能夠開設6個學分的藝術類必修課程﹔全國近87%的學生在中小學接受了藝術教育,65%的學生參與了藝術社團或興趣小組,學習掌握了藝術特長。八成以上學生喜歡藝術課和藝術教師。

藝術課堂是怎樣變有趣的?

張玉林介紹,學校在調研中發現,學生對初中時不太接觸得到、但與生活關聯更大的新型融合藝術感興趣。進才中學的藝術課融合了舞蹈、戲劇、影視、書法、服裝設計等內容,「兼顧學生興趣、提供更多選擇,這是打開藝術教育局面非常重要的一個點。」

上海師範大學附屬羅店中學(以下簡稱「羅店中學」)位於上海市寶山區,這所郊區中學幾十年來以「藝術見長,尚美成人」為特色,不但有聞名全上海的學生管樂團,近年來還在基礎藝術課之外開設了18門「大藝術課」供學生選修。

這些課程大多與羅店當地民俗有關,包括版畫、花燈、彩泥、戲曲、書法、篆刻、管樂等。而學校開設這些課程,既不為升學考試,也不採用分數來評價,隻希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養。

開設如此多種類的藝術課,既依靠學校的硬體配備,也離不開「臥虎藏龍」的教師群體。羅店中學校團委書記、音樂教師王雅婷介紹,學校的書法教師金愛華過去是初中部的政治教師,兼職教授硬筆、軟筆書法課,最近才轉為專職藝術教師﹔化學老師擅長篆刻﹔物理老師的木工很厲害﹔而她本人在教音樂課的同時,還開設了電子鋼琴選修課。此外,學校還以外聘方式邀請校外專家進校授課。

「藝術的門類很多,很多課都可以上成藝術課,比如利用化學課的知識製作手工皂,那也是藝術品。」王雅婷說,學校的考慮是,盡可能讓同學們在各個領域上有所發展,「大藝術課」和其他學科相結合,體現藝術的概念。

張玉林認為,「多樣化學習」和「項目化學習」是值得借鑒的藝術課教學思路,而提倡跨學科學習、鍛煉學生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目前我國藝術課程改革的大方向。

藝術課可以從零基礎學起

進入高中以後,上海師範大學附屬羅店中學的陳彥連續3個學期在學校「大藝術課」中選修了版畫課。從小就對美術感興趣的她,雖然過去沒有在課外學過繪畫,但立刻喜歡上了版畫這種「小眾」藝術。「版畫的整個製作過程都很有意思。」陳彥說,「首先畫草稿,然後刻版、印版,每個步驟都需要很有耐心,一旦出錯就無法進行下一步了。」

陳彥的版畫課老師金雲華告訴記者,選這門課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零基礎」,「版畫和許多繪畫類型不一樣,過程復雜、耗時長,學生一學期隻能完成一兩幅畫,很能鍛煉耐心。」有的零基礎的孩子學完課程後,作品在上海市學生繪畫作品比賽中拿到一等獎。現在,這門課還拍攝製作成了慕課、出版了教材,上海每個中學生都可以在網上進行學習。

今年初三的何俊妍曾覺得自己肢體不太協調。進入上海外國語大學閔行外國語中學後,她發現學校開設的舞蹈課不但不難,還很好玩兒。

上第一節舞蹈課之前,何俊妍有點緊張,她想像自己會是班上表現最差、被老師批評的那一個。但事實完全相反:老師教的動作並不難,而且對所有同學一視同仁,如果自己跳不好,還會得到老師特別的照顧和指導,一旦有進步,老師就會鼓勵。

何俊妍覺得,學習舞蹈給自己帶來很多正面的東西。最直觀的是,她發現自己的肢體協調能力變強了。

上閔外的舞蹈課屬於「舞向未來」公益性舞蹈教育普及項目。2011年,中國福利會少年宮陳白樺領軍人才工作室與上海市閔行區教育局等機構共同在閔行區普通中小學開展的藝術教育實驗,目前已有萬餘名師生參與。

上閔外的舞蹈教師何琳是舞蹈專業出身,她說,「舞向未來」的教學方法和傳統的專業教學有很大的不同:不看學生的外形條件、是否有基本功﹔教學內容涉及多種舞蹈門類﹔「旋轉教室」的模式,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站在第一排,教師要關注到每個孩子的姓名、習慣、性格﹔採用大量隨機變化的鋼琴伴奏和手勢、擊掌等方式,盡肯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等等。

「舞向未來」項目執行人阮晨介紹,「舞向未來」面向所有零基礎的孩子,無論高矮胖瘦、相貌如何都可以在舞蹈學習中獲得自信與快樂,鍛煉想像力、創造力、團隊協作等品質,從而提升整體素養。

「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何琳教高中生比較多,感到有些孩子因為家庭或學業等原因有較大的心理壓力,但通過舞蹈課,能明顯感覺到他(她)們性格變得開朗、外向,臉上有光亮了﹔在舞蹈課上取得成就感的同時,也更有動力在主課上用功,整個人更積極主動了。

「我們的舞蹈教學理念是要關注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在課堂中有一種成功的體驗和感受,希望通過舞蹈教育去改變他們在其他方面的表現。」她說。

今年初三的蘇逸飛過去是一個比較內向、不太會表達的人。初中以後開始接觸舞蹈,感覺舞蹈幫他找到了自信,變得比以前更會表達了,願意主動去跟別人交流。和同學們一起練習舞蹈,從不熟悉動作到慢慢練熟的過程,再到舞臺上表演完,讓他「會有成就感、自豪感,還有跟大家一起克服困難的喜悅」。

高中生家長周女士喜歡音樂,平時關注藝術教育。她說,有種觀念認為,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通過音樂、美術教育,可以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賦﹔如果成年了再去學習,就錯失了這個機會。即使僅將藝術作為愛好,唱歌、演奏樂器也是舒緩情緒、表達情感的很好方式。

石中玉這樣形容藝術給自己帶來的改變:以前難過時,可能隻會捶床板,而現在可以唱一首歌﹔以前開心的時候隻會笑著走過臺階,而現在可以用美聲高唱《我的太陽》。「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把人生當成一種藝術去創作。我們度過每一天也可以是書寫藝術的過程,或許沒什麼規範,但一定是一種值得去塑造的藝術」。

這也是王雅婷和她的同事們努力的方向:我們藝術課的宗旨就是讓同學們學得快樂、獲得審美體驗,讓他們知道生活中處處存在美。

在採訪中,一位喜歡藝術課的高三同學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藝術是一種很玄的感覺,是『無用之用,方為大用』,是和人伴生的東西。其他學科的知識是可以單獨習得的,但藝術和生活方方面面都有關。」

但也存在學生、家長不重視藝術課的情況。上海市進才中學高三學生王曦平對小範圍高中生群體調研發現,不少家長缺乏對孩子進行藝術教育的理念,或者隻要求孩子參加藝術培訓,而非主動引導其愛上藝術﹔有的同學則對學校藝術課不屑一顧,認為「都高三了還有這些亂七八糟的課」。

「關注美育,會讓個人和社會都少一點功利,多一點對美的追求﹔美育讓青少年得到藝術陶冶和精神升華,能讓人享受終身。」張玉林老師說。

正如王登峰在近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所說的:中小學的音樂、美術或者綜合藝術課程,要真正讓學生能夠體驗美、認識美、展示美,掌握基本的知識、藝術特長和專項的藝術特長,同時未來又能夠創造美,「這是我們教學改革要實現的目標。明確界定這一點,就是我們美育教學改革巨大的進步」。

記者 魏其濛

(責編:何淼、熊旭)

相關焦點

  • 引導中學生欣賞美 藝術課怎樣變有趣?聽上海這些老師們怎麼說
    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強調通過美育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媒體上這樣描述未來的學校美育:應該要教會學生美育的基本知識,教會他們去欣賞和體驗美、欣賞和體驗藝術作品;同時要教會他們專項的、專門的藝術特長。 中學美育的現狀是怎樣的?
  • 藝術課堂是如何變有趣的?
    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強調通過美育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媒體上這樣描述未來的學校美育:應該要教會學生美育的基本知識,教會他們去欣賞和體驗美、欣賞和體驗藝術作品;同時要教會他們專項的、專門的藝術特長。中學美育的現狀是怎樣的?
  • 淺談中學生如何面對壓力家長和老師該如何引導
    中學生是一個處於青春期的特殊的群體,在學習生活中面臨著來自社會、學校、家庭以及自身的種種壓力,由於他們沒有能力自行排解,又不願意和家長老師溝通尋求幫助,因此產生困擾引發心理壓力,而我們絕不能輕視這個問題,它會給中學生帶來身體和精神上的不同程度的傷害,輕者可能會造成憂慮、恐懼、焦慮不安的情緒表現
  • 陳冠希曬3歲女兒自畫像,網友稱讚靈魂畫手,孩子藝術細胞早培養
    不得不說陳冠希真的是一個優秀的父親,不僅陪伴著女兒成長的點滴,更是言傳身教帶女兒了解世界,培養女兒的興趣愛好,激勵了她的藝術天分。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藝術修養?1、讓孩子感知美,多觀察多帶孩子去看一些藝術展,不要刻意地讓孩子參加一些興趣班逼孩子學習,孩子的藝術潛能與生俱來,培養孩子的藝術能力靠的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帶孩子去發現美、感知美,學會有一雙觀察的眼睛。
  • 蘇寧藝術館×華師大四附中「遇見未來的自己」中學生職業體驗活動...
    項目分為「自我認識」、「社會理解」、「職業探索」、「職業體驗」四個模塊,前三個模塊為「走前課程」,「職業體驗」模塊則是老師們帶領學生走出校園,直面繽紛職場,開展2-7天的浸潤式體驗學習。蘇寧藝術館作為「華師大教學實踐基地」,兩方長期保持友好學術交流,同時作為華師大文化藝術教育平臺,與華四共同探討該項中學生職業體驗綜合實踐育人項目。
  • 中學生用古詩詞代替「隨手關門」,演變成「詩詞大會」,效果滿分
    筆者個人看法當我看到這位中學生的做法時,覺得這位學生真的是非常的有文採,相信大家也是這樣覺得,而且我們也應該做到「隨手關門」這一件事情,而不是需要人家提醒在關門,隨手關門這個習慣也是需要學生們從小養成的,所以說這位中學生的做法非得值得大家稱讚。中學生如何學習好詩詞?1.
  • 從兒子學圍棋,感受如何在興趣愛好中培養出學習的目標和習慣呢?
    在他初學階段,我和兒子下棋,有時候贏,有時候輸,他越下越有勁,不到最後一刻絕不認輸,進步非常快!感受:當初我是無意識地,讓兒子有了一種競爭的意識,不服輸的意識。也讓孩子在贏中體驗到了快樂;在輸中品嘗到痛苦,經得起挫折。讓孩子學會規則,尊重規則,敬畏規則。
  • 王詩齡一幅畫十幾萬,李嫣從小開畫展,如何帶孩子進入藝術之門?
    它是在培養孩子的修養、審美、品行、素質,讓孩子慢慢學會欣賞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可貴,感知世界的多彩,從而豐富他們的生命,成就他們的人生!家長們可別小看孩子,而是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自帶藝術細胞,也要相信自己可以講好藝術,完全不用擔心,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按照書上的年齡劃分,正確的引導,就能夠讓孩子愛上藝術、激發好奇,培養系統的藝術鑑賞能力,同時,也和父母建立了更強的心靈連接
  • 和異性如何聊天 培養感情
    比如和普通異性朋友聊天,如果一個人覺得聊天很普通啊,另一個人覺得聊天就是有感情,或者想發生感情,那這兩個人就不合適。因為對方是自己的理想型,或者對方吸引到你,並且想要以戀人的關係發展。那麼我們就會認真地思考如何和對方進行聊天,進而培養感情。
  • 中學生的影評作業應該是最快樂的寫作
    不過那個瘋狂迷戀電影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我現在也和你一樣,更多的是沉浸在越來越大的電視機裡,或者叫做「家庭影院」的玩意兒,而影視之間的感覺似乎也漸漸含混了,但不管怎麼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現在的所謂新影迷恐怕是很難和我等一往情深的老影迷相提並論的。
  • 何為藝術 欣賞藝術之美
    情感體驗與邏輯認知的統一藝術中的情感即審美的情感,在欣賞作品時所感悟之情,對於作品的敬畏之情。同時,情感又是藝術創作的基本的元素。藝術活動總是伴隨著情感,這是欲望、興趣、個性的具體的心理表現,也是對對象能否滿足自身欲望的價值評判。情感主宰著藝術活動的總過程。由心而發,由心而作。
  • 當前美育和藝術教育關係的若干認識問題
    因此,藝術教育也是美育的主要實施形式。其次,在學校教育中,藝術課程是學校實施美育的專門課程,藝術課程也是實施美育最為便利的途徑。儘管美育還應該滲透到其他課程,但是,藝術課程是實施美育毋庸置疑的主渠道。只有通過藝術課程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審美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興趣和能力,進而提升他們的審美和人文素養。第三,美育的基礎是藝術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走進學校 遊戲+故事為中學生考前減壓
    但由於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控能力很差,很容易把虛幻的東西信以為真,在沒有正確引導下閱讀時,很容易產生人格換位的想法,把現實社會中不能達成的目標寄希望於虛幻的世界中,喪失了對現實學習和生活的努力,從而可能誘發一系列心理情緒問題。
  • 如何在交流中引導孩子學會內部對話
    在交流中成長:那麼在交流中成長,就是引導孩子學會內部對話。怎麼樣什麼叫做內部對話呢?家長可以通過四個問題,引導孩子開始朝向內部對話:自己和自己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溝通。不管我們如何確信,自己觀察的結果是多麼的正確,我覺得一個人應該有權利表達他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別人替他來感受,學會培養孩子內部對話的第一個問題,或者第一步就是培養孩子來表達自我。孩子你現在感受是怎樣的?我經常和遊老師在訓練營裡面反覆的來鍛鍊孩子這個部分。我們的營員經常就被提問,你現在感受怎樣?
  • 如何培養樂感?
    一個好的老師,也可以把一些在音樂方面天賦一般般的學生進行有效的培養,逐漸提高他們音樂的理解能力和音樂的表現能力,逐步地提高他們音樂的素養。而且,後天培養也離不開努力,實踐證明,音樂也是可以通過努力來得到回報的。
  • 美術這種藝術學科,是不是必修課?全國人民都知道了!
    《綱要》對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做了明確要求:小學低年級初步感受漢字美,誦讀淺近的古詩,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了解家鄉習俗、傳統禮儀,學會待人接物的基本禮節,初步感受經典的民間藝術;小學高年級熟練書寫正楷字,體會漢字優美的結構藝術,誦讀古代詩文經典篇目,培養學生對傳統體育活動的興趣愛好;初中階段要臨摹名家書法,初步了解古詩詞格律
  • 培養孩子性格重要的幾點,父母應該重視!
    如何給孩子培養一個好性格?大家首先應該知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而這個規律是由父母給予的教育方式的不同而不同的。每一個育兒方法家長都應該理解並且會用在孩子身上,根據家庭環境的不同,靈活使用每種方法。
  • 男孩子化女妝、做網紅,男柔女酷的時代,如何引導孩子價值觀?
    在社會風氣和短視頻的影響下,這些似乎並不是區分男女生愛好的唯一標準了,小男孩也可以喜歡芭比娃娃,小女生也可以喜歡小挖土車了。三、父母的正確引導很多父母喜歡將小孩子男扮女裝,可能因為自己的執念,也可能因為單純的搞笑。
  • 攝影構圖的形式美,向大師繪畫學習攝影藝術,培養形式美的直覺
    向繪畫學攝影構圖攝影和繪畫都是平面視覺藝術,兩者有許多相同之處。儘管只有100多年歷史的攝影與有著數千年悠久歲月的繪畫相比,攝影顯得非常的年輕,但是,在某種程度上攝影藝術在這100多年的發展中幾乎走過了繪畫數千年所走過的道路,攝影借鑑了幾乎所有的繪畫的技法形式為其服務。